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谈张学良的所谓生活作风问题兼复无斋主人与起轩 -- 温相

共:💬94 🌺8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雕兄好文章,分析得透彻

            小张这个人,为人确实是比较坦诚,直率,待人有情有义,不肯轻易负人的。这一点,当时同他打过交道的各类人物,无论国方,共方,无论对西安事变持肯定态度,否定态度,对小张的为人,可以说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蒋夫人在西安事变回忆录中,曾经提到她和宋子文要去西安谈判,当时南京有人说你们不要去,去了一定也被张,杨扣留,蒋夫人当即斩钉截铁地说,“以汉卿之为人,绝不至如此。” 这至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张的人品。

            小张晚年的回忆录中提到,于凤至对他的“风流韵事”比较宽容,大概起因于一件事情,于生过一个孩子以后,曾大病一场,几乎挺不过去,当时就有人对张学良建议,说于有个表妹,你是不是娶她,这样也好照顾孩子,张当时说,人还没有过去,怎么能谈这个呢?后来于病好,大概因为这点,于从不管张在外面的事情。

            张也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九一八的责任,整个中国几乎都在说,是蒋的命令,是那封电报,可是他却对唐德刚说,绝对不是,是他自己的责任。张晚年为哥伦比亚大学再次口述历史的时候,执笔人张之宇姐妹继续追问九一八事变的“真相”,张说,“(指自己)平时作威作福,一旦有事,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哪有这样的事情!”。

            曾替张学良掌管东北银行和东北大学的学者宁承恩,在其回忆录<<百年回首>>中提到过另外一件事,当时的东北银行,是张家控股的,918事变以后,被日本人控制,但是关内仍有部分储户。按法律,战争引起的变故,银行完全可以不支持这些人的存款的,但是张当时指示宁,仍然想方设法,支付这些储户的本息。张做事情,总是想力求漂亮,这是宁在回忆录中的评价。

            在中原大战以后,到918事变以前, 张控制华北,节制29路军宋哲元等部队,军饷支持,总是尽量满足友军的要求,从没有苛克的情况,918事变以后,全国舆论汹汹,但华北各非东北军部队,却基本上仍然支持张,直到张下野,辞职,宋哲元接受平津,但张在任时所任命的官员,宋仍旧全部留任。 后来留在华北的少量东北军部队,宋仍然为其负责开支,西安事变前夕,张将其调到西北,宋也不闻不问。

            学良出身军阀家庭,有军阀气息是不免的,但是时代大潮下,也会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的,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宜师宜友”,“茂辰即我,我即茂辰”,曾为同盟会员的郭松龄。当时旧军人出身的人,沾染很多坏气息,比如毒瘾(张自忠将军也就是一例)的人相当多,这个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不能就此说明此人人品多么恶劣。军阀出身的旧军人,良猷不齐,有张宗昌这样的流氓,也有陆小曼的前夫王赓这样通情达理的好男人。 老张是土匪出身,但做事也不那么夸张,小张从小受正规教育,平时接触的军政界之外的朋友,以基督教青年会的朋友居多,也给他很多很好的影响,当时也就是教会的朋友,带他去天津南开,听张伯伶教授的演讲,一句“中国不亡,因为有我”,即令年轻的学良振奋不已。当时的青年,有几个不爱国的,走上不同的道路,很多时候是出身,运气,机会决定的,不能说是“军阀”,就一定都是横行霸道,欺男霸女的流氓和变态。

            总之,小张这个人,或许政治权谋尚不够成熟,能力也有欠缺,有过918事变那样的重大失误,而对西安事变,持有不同政治立场的人,必然也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但是,这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怀的爱国者(张自己晚年也表示,什么功臣,英雄之类的称号不敢当,但是“爱国者”这个头衔,还是愿意接受的),为人也是光明磊落,敢做敢当,有情有义的,这个,从所遗留的历史档案,亲历者的回忆录,不论是来自共方,还是来自国方的资料来看,基本上都是支持这个看法的居多。

    • 家园 【原创】蒋介石的私德不配给张学良做参照物

      本来我在文中不想拿蒋介石和张学良做对比,这是我在谈论历史人物时的一个准则,不能在说甲糟糕的时候,把乙的缺点拿出来试图说明甲还不是最糟糕的,可是,有朋友喜欢这么对比,那么就不妨按照他的思路来说一下好了。

      张学良一生的比较荒唐的时期基本集中在奉军第三次和第四次入关时,前者张作为军团长、良威将军可谓少年得志。后者张作为蒋介石的北中国的代表也算得上大权在握,加之张年纪很轻,对于声色犬马的追求当然是避免不了的。张戒除毒瘾以后,生活上的花边就几乎绝迹,西安事变前后更是闻所未闻,这一时期张不过三十出头。

      而蒋介石在三十岁出头的时候,做了什么私生活上的猛事呢?1913年春天,这时候蒋介石30岁,他纳陈其美的娘姨姚怡诚为侧室。

      旋即蒋介石拜黄金荣等青帮大流氓为师,他在上海娶了一个有些积蓄的妓女为妻,不久抛弃。(以上参见《民国高级将领列传》第一集,蒋介石词条,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3月第一版)

      在恩格斯的《家庭、社会、私有制的起源》一书明确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来临之前,婚姻以外的性表现形式之于女性来说就是通奸和卖淫。在我国传统道德的准则中也把通奸和卖淫并列。没有哪一本书告诉我们通奸比卖淫低下或者卖淫比通奸高尚。张学良和溥杰的妻子唐怡莹之间属于偷情或者说通奸,那么,蒋介石混迹于上海滩,一头扎进妓女的怀抱之中难道就是比张学良高尚如许?蒋介石后来的妻子陈洁如回忆蒋介石当年患上过梅毒,不论其真伪若何,至少说明蒋介石在上海工作期间和妓女的关系一直保持一种良好的态势。卖淫当然不高尚,那么嫖娼是不是就很高尚?似乎没有哪一本书证明蒋介石去同妓女联络是孙中山、陈其美交给他的革命任务,也没有哪一些文献资料证明蒋介石泡妓院是为了调查社会现象。

      网上曾经流传一些资料旨在说明宋美龄以后和美国人有染,此事不知真假。如果是真的话,那就比较可笑,以蒋介石早年和妓女的行为和宋美龄以后同美国人的关系,这样一对夫妇居然在三十年代领导中国的新生活运动,不知其从何处而来?也难怪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生活乌烟瘴气。

      事实上,蒋介石直到抗战以后还在玩类似花活,《中统内幕》和《中统头子徐恩曾》两本书里面介绍说蒋介石在庐山休养期间曾和一名女护士关系暧昧,徐恩曾本人就是办理此事不力而遭到蒋介石的责骂,以后逐渐失宠。(两本书均为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程思远在他的回忆录中也说到蒋介石曾经煞有介事的证明他和他的妻子之间的感情是十分坚贞的云云。而一名最高领袖在僚属面前做这样的保证本身就比较有意思。前方抗战,而蒋介石作为最高当局领导抗战还有时间和女护士不清不楚,说来也是令人齿冷。

      国内出版的很多蒋介石方面的书很少涉及蒋介石的私生活,并不是说蒋介石在这方面一尘不染或者说如何高洁,而是蒋介石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作为一个党派的最高领袖,作为一个前政府的首脑,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倒行逆施已经足以说明蒋介石其人的一生,而不必用私生活这些小事来做画蛇之笔。这样就让一些人误以为蒋介石的私生活是多么具有典范效应进而拿来给张学良作为参照。呵呵。

      关于张学良西安事变救了国民党,特别是救了蒋介石我在后面陆续将要提及,目前不赘。

      顺便再说一句,如果一定选择其他人作为张学良私生活上的参照物的话,请选李宗仁。

      而为什么有人对于蒋介石的私德如此赞扬不止呢?这和时下网上网下的某些历史研究风气有关,那就是原来被肯定的历史人物都要找到他们的污点进而批臭;而原来被否定的历史人物都要找到优点进而吹捧。如此大走极端还说是贵在创新,夫复何言呢?

      • 家园 关于蒋委员长、少帅和毛主席的婚姻生活

        不容否认,无论是蒋委员长、或者少帅,还是毛主席,婚姻生活都有不严谨甚至值得批评的地方。近年来,人们对蒋的谴责日渐式微,对张的谴责却有上升的趋势,对毛的谴责更是方兴未艾。究其中原因,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蒋已经被骂得够多了,而,对毛、张刚开始“开骂”。也不是像某些人认为的这是右击翻案风。而是有更深一层原因。

        其实,毛、蒋、张三个人虽然同台演出,很难说是同一年代的人物。应该说,蒋是和张的父亲同一辈的。那年代的人,私生活讲究的真的可以说比大熊猫还要少。相比之下,蒋在这方面并不算很差劲的人。张因为晚生了十几年,环境已经不一样了。实际上,和张同龄的风云人物,基本上都一夫一妻制的,更没有张这么多绯闻(张曾经被俺们大陆人认为是爱情的楷模,现在更是反弹的时候了)。至于毛,他带领GCD人另立山寨,自定帮规,出任掌门,更应该使用他们自己的标准。显然,他是符合不了他制定的标准的。

        可以这样说,蒋是在法律还没有明确的时候犯法,还是情有可原的(当然,如果他确实在开展“新生活运动”后还这样,就另当别论了)。张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对于毛,则是定法者犯法,当然更为人所诟。

      • 家园 相爷好文,献花;另提及蒋的私德

        我突然想到了李医生那本大名鼎鼎的回忆录,里面削尖了脑袋的想给读者留下这样的印象:毛泽东很可能染有性病……和网上某些蒋的粉丝对其私德的吹捧对比,恰好对温相的观点作了最有力的呼应。

        性病性病,被某些人士所全力抨击的毛某人和它完全不沾边,倒是被他们所全力吹捧的蒋某人铁板钉钉的跑不掉,而且还到了因为治疗不及时拖到晚期造成生育能力丧失的程度。

        证据很多:其一、蒋本人的日记提供了他在上海嫖妓的直接证据;当时蒋不算有钱,逛的是长三堂子(因一次嫖资大洋三圆而得名)这样中等妓院,以当时上海色情行业性病流行的大背景,先总统蒋公和性病亲密接触的可能性非常大。

        其二、陈洁如的回忆录可资佐证,里面明确提及她从蒋介石处传染性病(不是梅毒,很可能是淋病)的事情。

        其三、蒋的婚姻史和生育史给予了最有力的背书。蒋一生有三到四次婚姻(标准不同,数字略有差异),除了第一个老婆给他留下了蒋经国,此后再无生育;特别是和宋美龄持续数十年的婚姻,参考宋氏三姐妹的生育史和结婚时两个人的年龄,没有留下一男半女、甚至连妊娠都没有过,是很不正常的;最有可能、最合情合理的解释,只能是蒋介石早在结婚之初,即丧失了生育能力。

      • 家园 温相说的好

        花花花

      • 家园 赞同相爷,老蒋的私生活也很滥

        更好的参照人选是冯玉祥。

      • 家园 忍不住说两句

        现在流行的是凡是有“定论”的就必然有“新论”,而且“新论”必然是正确的,是“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有“新论”没什么,但非要说“还历史本来面目”就比较可笑了。私下里总觉得“新论”的层出不穷其实和“新论”不需负责有关--写进史书的“定论”是要负责的,是要字斟句酌的,而俺是“新论”,就是写写,你能要俺怎么着?于是“新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俺这人比较弱智,往往是看了很多“新论”之后,觉得某人有“定论”是件很有道理的事。

    • 家园 【纪事】张学良拿走颐和园书画一事原委

      当时,国民党元老之一的张继曾经对此作出指责,代理北平市市长周大文作出澄清,根据曾经担任过张学良的副官处处长高纪毅回忆说,这些书画是张拿去鉴定的作为资料的,鉴定结束以后早就归还颐和园了,并且有经手人做证,这样,张继才无话可说。

      同时,高纪毅还回忆说,当年国民党政府运走很多珠宝铜器书画等去欧美展览,不见运回,而且最有名的国子监的十个石鼓都不见运回,一时舆论大哗。

      (以上高纪毅回忆见于《我所知道的张学良》一书的84页)

    • 家园 温相讲的非常清楚。

      谈论历史人物,过于注重其私德。我认为是入了歧途了。

      一是根本无迹可寻,比如说“偷窥”事,比如说“献妻”事,往往都是所谓“老人言”,且不谈什么“恶意中伤”,以讹传讹总是免不了的,拿这些没影的事来臧否历史人物,起码是不严肃的。

      二是道德观念总是在发展的,封建时代三妻四妾都是正常,烟街柳巷也是风流,现在的标准在古代往往就是道学,可能还是假的。拿21世纪的标准去要求过去人物的行为,太为幼稚了。

      三是咱们的层次应该要高些。老在些两腿之间打转,那是小报娱乐版的八卦,人有偷窥之欲,也是无可厚非,但青史昭昭,谈论这些未免流俗。张学良私德如何,个人当然可以喜欢或厌恶,可从一个历史爱好者的角度来说,还是应该把自己的层次提得高些才好。

      • 家园 不讲私德层次就高?

        “偷”人妻即使放在封建时代也是不讲究”私德“的历史人物所不敢为、不屑为的吧?

        在下以为,作为政治人物,无论那个时候,公认的”私德“的好坏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私德不好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天下为公,一门心思挽救“国共两党和中华民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