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六十:英国式坑爹 -- 本嘉明

共:💬165 🌺2048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是本大狠

          re:所以将来对手不一定去弄导弹来打飞机,基地组织在美国集中刺杀f-22的飞行员,就很上算了。你总不能每个飞行员都配4个麻匪吧?

          ------------

          好主意,通宝推荐,让更多的人看见

      • 家园 提几处小错

        文中B-17机组应该叫winning run,不是winning gun。图片注释中两个说法都有,大概是笔误。好象还有一个名字叫嗡嗡的野马。这个机组挺有名的。首先机长是个富二代,其次最后一次任务的时候带了一个人叫Frank Scherschel,是life magazine的摄影记者。正好这次飞机crash了,故事发表在43年10月12号的life magazine上,名字叫Any landing you walk away from is a good one。注意文中引用的图片大部分都是有life标识的。

        最后一次任务的时间是43年9月6号,轰炸目标是斯图加特。(在此之前好象没有去过,42年那张存疑。)crash landing的原因是没油了,不是4个engine都坏了。执行同一任务的19架B-17有10架在其它机场降落加油。这个机组几乎到机场了,注意有一张降落以后的照片,背景中还有一个b-17正在降落。

        最后的结局是整机报废,三个机组成员轻伤。

      • 家园 本大,机腹炮塔的事不太对吧?

        我找来的资料。

        炮手通过炮塔背后的舱门出入,这也是发生故障时的紧急逃生口。炮塔转到面朝下的位置,舱门可以从飞机内部打开时,炮手可以从飞机内进入炮塔;炮塔转成水平位置,舱门完全露出机身外手,炮手也可以从地面进入炮塔。

        但是炮手只要从地面进入炮塔后,这就意味着在起飞过程中他只能呆在里面,飞机在地面时炮塔的离地间隙只有38.1厘米,是不可能将炮塔转成朝下位置的。在离地仅38.1厘米的地方体验起飞或降落的感觉绝对不美妙的,并且一旦起落架出故障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大多数的炮手都选择在飞机升空后从机身内部进入炮塔。

        您那张照片很清楚,炮塔是圆的,那个小门只要把炮塔机枪转到最下面,它就变成可由机内出入的舱门了。除非炮塔损坏,否则要机腹迫降的话可以让机腹炮塔的人先上来再迫降。

        • 家园 有些型号的飞机估计没有机内通道

          因为摄影记者解释得很清楚,他当场同机组聊的,应该比较准确。

          • 家园 我认为不太可能

            AFwing上有B-17的介绍,斯佩里球形炮塔从第 113 架 B-17E 开始使用的,取代了前期型号的“澡盆”和E前期型的遥控炮塔,应该不可能存在没有“机内通道”的B-17,而且全程6~7个小时底部炮手缩在球型炮塔里不能动?这么脑残的设计师估计会被炮手打黑枪的……

      • 家园 WINNING GUN?

        应该是WINNING RUN

        再有机腹炮塔那位,该给个跳伞的机会吧

        还有据说历史事实中方伯谦是个爷们

    • 家园 三篇都在扯淡,放假回家后我再慢慢回……
      通宝推:hyxu200,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先把自己老帖挖出来

        http://www.talkcc.com/article/2838556

        通宝推:hyxu200,
        • 家园 尼玛不派军队也就算了,临时飞机场开得也不顺,太赤果果了!

          所以,你的那个老帖没啥花头,老苏就是要借德国人之手干掉亲英的精英分子,这个本来就是无可厚非,为了本民族的长远利益,老斯就这么做了!如果华沙起义组织者有很强的苏俄背景,那么苏联哪怕死二十万人,也要援助的,况且华沙打了两个月,按照当时苏军的恢复能力,就是气候再恶劣一些,也能输送出几个集团军的。斯大林什么时候怕死更多的人,在一战而能决定波兰整个命运前途的问题上,无论谁死二十万,他是无所谓的。从大清洗到卫国战争,苏联人从来要的都是结果,而不是伤亡数字。

    • 家园 英国式坑爹-3

      (一)

      关于华沙起义问题,我认为斯大林确实是能救而未救。

      首先,华沙起义在1944年8月1日爆发。此前的7月29日,莫斯科广播电台播出波兰共产党对华沙人民的呼吁:解放的炮声已经响起,呼吁人民参加到反法西斯的战斗中去。31日,华沙地下军得到的情报是苏军坦克已经到了东郊,正努力突破。

      其次,8月1日起义开始后,苏军突然停战休整,莫斯科电台也告沉默。

      由于地下军是英国的嫡系,英美强烈要求苏军推进不果,转而要求借用苏联的机场,英美自己向华沙空投物资和兵源,被苏军拒绝。随后英美以盟友关系施压,迫使苏联同意由苏军空投物资,但苏军所投物资,大多数落地已经破裂,无法使用。另外,苏军只空降了少量特种兵到华沙市内,主要作用是向苏军通报实际战况。

      地下军坚持了两个月,就是在苦等英美调解成功,苏军可以再度进攻。华沙城内全民皆兵,妇女丢下孩子,抱燃烧瓶扑向坦克。德军在华沙的损失,相当于当时两个步兵师的战力,可见双方厮杀到什么程度。战斗结束后,德军以10人为一组,配备大量炸药,分片把华沙全城炸平,片瓦不留。华沙幸存居民和投降地下军,都送入集中营。

      但斯大林的行动,并没有得到美国的过度指责。因为雅尔塔会议在即,欧洲如何划分势力范围?一个亲英国的铁托(南斯拉夫),苏联还可以容忍;一个亲英国的波兰,是斯大林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波兰是天主教国家,知识分子一贯亲西方,再加上现在有西方扶持的反法西斯武装,将来可以支持政党政治来和平争拗,那么苏联在战后是无法驾驭波兰的。

      就是说,一个亲英国的波兰,或部分亲英国的波兰,不但不能满足雅尔塔会议上的斯大林,影响苏军西进的积极性;而且会使丘吉尔这头老斗牛犬死抱着自己的传统猎物(波兰)不放,使雅尔塔无法开成“胜利的大会”;更进一步,即便英苏勉强达成妥协,这个妥协必然是脆弱的,雅尔塔体制无法管50年。

      英国的“离岸平衡”,是挑拨欧洲大陆列强互斗;美国的“离岸平衡”,是挑拨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列强互斗。以前的波兰,由于上层人士亲西方,一直是中西欧阻挡俄国南下的门板(普鲁士则是门板后的门栓)。斯大林在华沙起义上快刀斩乱麻,使波兰变成了斯拉夫人独用的大门,转而面向西方打开,成为苏军南下的走廊,等于山海关为努尔哈赤所有。这一态势,使斯大林对于德国东部的垂涎大增,一则有利于战争尽早结束;二则战后的苏联远强于英法,英法除了依赖美国,无法独自生存。

      所以华沙起义失败,反而使雅尔塔会议容易成功,至少缩短了议程。罗斯福满意于这个结局,但不满意斯大林解决这个棘手问题的手段。英美的军方就更愤怒,丘八们看不到那么全局。

      (二)

      德累斯顿大轰炸的动机:

      我认为真正的动机是这样:雅尔塔会议,大家瓜分了欧洲,剩下的问题是各自的军队按协议划分,把属于自己的地盘打下来,别人的东西不要碰------这已经没有阻力了。会上,苏联得到了德国东部。会后,英美军方不想把德国的资源人口完好地交给苏联,于是以“协助性轰炸”为借口,骗取苏军的同意(当时有协议,盟军在东线的任何轰炸,必须先由苏军同意,避免误炸苏军),同时也骗取英美行政当局的批准。

      所有这些被骗的人,都没有想到,这群疯子会用宝贵的6000吨炸弹去炸平民------炸一下铁路线,然后集中弹药轰击撤退中的德军,这是正常人的思维。

      英国丘八们那么起劲,我们前面已经说清楚了;美国将军们起劲,是要给苏联一个下马威。因为只有英美具备“战略轰炸”的能力,可以跨越西线,炸到东线来。苏军是靠大炮,要逼近了才管用。如果苏联执行“雅尔塔会议精神”时再出妖蛾子,我就把德国东部炸光光,留给你一块白地。

      斯大林的愤怒,也可想而知。华沙地下军要起义,一定征得了丘吉尔同意,但丘吉尔没想到斯大林耍赖;轰炸德累斯顿,也征得了苏联统帅部的同意,但斯大林没想到英美将军们耍赖(这个丘吉尔事先知道不知道,也是两可的)。因为德国必败,大家松口气,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四分五裂,尔虞我诈。也就是希特勒大势已去,如果是德国抢先搞出原子弹,又拥有V-2火箭,世事还真难逆料呢。

      通宝推:浣花岛主,Parsifa,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华沙起义的问题

        北京一位学者(好象北大的一位女教授)写了一本访问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书。书的内容不是太深,但是对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过程,评论还算中肯。这本书书名记不清楚了,在多伦多的大统华超市看到过,下次去的时候已经没有了,不知道是不是本大买走了。

        作者大概对于社会主义历史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对于二战史了解不多。百度上这段东西我一看就是来自她的段落:

        外链出处

          1944年6月苏联红军发动夏季反攻,7月30日苏军打到离华沙市中心仅6公里的维斯瓦河东岸。苏军在此广播号召波兰人民起义,并答应给予支援。于是“国家军”揭竿而起。当时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发动起义主要是相信苏联人会支援。不料此时斯大林却借口华沙起义是“冒险行动”,华沙起义拒绝支援,反而在河对岸停止了攻势,只有一支由苏军中波兰人组成的小部队实在看不下去,擅自渡河去支援同胞,结果几乎全部牺牲。苏军不仅不支援起义,盟军从英国给起义军空投补给希望使用苏占区机场,也被断然拒绝,致使盟军只能从西线横穿整个德国远距离空投,代价惨重而且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其实,斯大林是暗中敌视亲西方的波兰流亡政府。战前波苏有宿怨,尽管这时双方已成为反法西斯盟友,但是当波兰即将成为囊中之物时,斯大林是不允许流亡政府东山再起的。借德国人之手消灭流亡政府的地下力量以便扶植新的共产党政府是他的如意算盘。

          到最后,起义坚持了63天,终于弹尽粮绝伤亡殆尽。当时华沙城内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牺牲者。起义失败以后,有35万人被送到德国做苦工,1.2万人在奥斯威辛被处死。华沙起义的幸存者后来在苏联控制时期还受到迫害,因为苏联人说起义是“资产阶级流亡政府”的阴谋,他们想抢夺苏军的胜利果实,但就连波兰统一工人党政府中的很多人对这种说法也极为不满。到1960年代以后,华沙起义才逐渐得到肯定。

          华沙起义并未抢夺“苏联的胜利果实”,但苏军为等待德军消灭波兰人而停止进攻达两个多月,却为西线盟军的进展赢得了时间。如果苏联人当时一直进攻,苏军最后与英美盟军会师可能就不是在易北河,而是在更西边的莱茵河,整个德国将成为苏占区,也不会有后来的西德了。所以后来波兰人说,西德总理勃兰特1970年代在华沙那著名的下跪,固然是为纳粹暴行表示德国人的忏悔,但也何尝不是为西德人对波兰人的感谢呢!

        这段话确实有不少问题。

        同一个百度链接,下面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虽然没有经过认真整理,但是可以参考。就是当时波兰的流亡政府和起义势力的反苏倾向,和苏军本身在华沙门口的困难,使得苏联不可能“不惜一切代价”去救援波兰起义者。

        苏联战后在东欧卫星国的高压政策,使得这些国家民心一直不服。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