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红楼梦》背后的世界 -- 普罗丁

共:💬230 🌺12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亮点七:秦可卿弟弟的学习问题

                亮点七:秦可卿弟弟的学习问题

                教育是当今中国头号问题,那时也不例外。贾宝玉第一次见到秦钟,双方就迅速进入此一问题的深层讨论:

                · 秦钟因说:“业师于去年病故,家父又年纪老迈,残疾在身,公务繁冗,因此尚未议及再延师一事,目下不过在家温习旧课而已。再读书一事,必须有一二知己为伴,时常大家讨论,才能进益。”

                这段话透露出三大信息:

                (1)秦钟在很长时间内,都只跟定了一个老师(业师),一对一进行学习。所谓业师,就是授业之师。授什么“业”?基本是人之所以为人,人如何成为“人”的那些道理。问题是,老师也是人,一个人是否足以告诉你这些道理呢?

                (2)秦钟和秦可卿的父亲,看来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业师去世,并不着急马上再请一个。秦钟一个人自学,在他们看来也没什么不可以。这里边,“温习”很重要,可能跟学习新知识一样重要。为什么需要反复学习同样的知识?

                (3)集体学习的重要性,看来已经成为秦家的一个共识。不过,贾家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贾政一方认为,贾宝玉应该进入家塾(义学),合族子弟一起学习。

                贾母一方认为,进入家塾不利于安心学习,各层次的子弟风气不同,容易学坏(“淘气”)。另外,健康方面也是一个考虑。

                那么究竟是一对一教学好,还是集体学习好呢?对此,秦钟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他甚至向贾宝玉提出了一个委屈的方案:

                · “宝叔果然度小侄或可磨墨涤砚,何不速速的作成,又彼此不致荒废,又可以常相谈聚,又可以慰父母之心,又可以得朋友之乐,岂不是美事?”

                可见,秦钟宁可做宝玉的伴读书童,也坚决要求进入贾家的私塾。贾代儒的名气,可能是一个诱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他实在不相信自学或一对一学习的效果。究竟他们要学些什么知识?为什么现成的书本摆在那里,却不能独自学习?

                宝玉显然也动心了,他编了一大套话来改变贾母的既定观念:

                · 便回明贾母秦钟要上家塾之事,自己也有了个伴读的朋友,正好发奋,又着实的称赞秦钟的人品行事,最使人怜爱。凤姐又在一旁帮着说“过日他还来拜老祖宗”等语,说的贾母喜欢起来。

                这里的关键是:

                (1)集体学习有助于发奋,也就是提高积极性。(这句话本身毫无道理,且正好是贾母反对的观点。但是秦钟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显然能够影响学习的效果。)

                (2)秦钟的特征,王熙凤、贾宝玉有一致的好评,后来也得到贾母的好评。这样一个长相女气,“举止温柔”,性别严重异化的少年,为什么能够得到一致的赞赏?原因在于他的羞怯少语、静态的作派,恰好符合了多数人对于“礼仪”和“秩序”的期待。贾宝玉甚至认为,能够和这样具有一流知识、判断力和行为模式的人长期相处,才是人生唯一应当追求的目标。而他之前以为礼仪人才仅仅出自豪门的观点,是多么令人绝望的错误啊!

                (3)凤姐指出秦钟会主动来拜见贾母,这一方面进一步说明他的敬老和尊重权威,另一方面,也给了贾母一个进一步判断和选择的机会。实际上,如果贾母(后来还有王夫人)能够通过秦钟来施加她们一直希望加给宝玉的影响,则她跟贾政的教学模式之争也就不存在了。

                一时各方面都非常愉快。但当集体教学真正开始的时候,效果会如何呢?

                * * *

                * * *

                宝玉和秦钟首次联袂上学,那是一个冬季,林妹妹出门都要穿上“大红羽缎对衿褂子”。然而宝玉风雪无阻,热情四射。当他起床的时候,袭人已经把他的文具包好,正坐在床边发愣。(不明确此时两人是否已有性关系,我认为有的可能性较大,即肉体接触不妨碍袭人对他服侍的精细度)。此时,袭人说了一段惊人的话:

                · “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顽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

                这显然是经验之谈,而且显然不是来自袭人个人的经验,而是某种“社会”经验的结晶。总之,读书本身不是目的,读书的“目的”才是目的。如果把读书视为目的,就危险了。

                不过,宝玉从另一侧面戳穿了袭人的动机:

                · “出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你们也别闷死在这屋里,长和林妹妹一处去顽笑着才好。”

                也就是说,如果宝玉整天在外上课,像袭人晴雯这些女性奴婢,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茗烟李贵他们,显然更有价值。

                果然,贾政也非常重视宝玉身边人的素质。他把做粗活的李贵叫进来训了一顿,然后让他传话给贾代儒:

                · “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李贵忙答应“是”。

                从这里可知,虽然四书和五经都是私塾的主要教材,但是在二者的选择上,官方背景的贾政和学院背景的贾代儒有明显的分野。贾政认为《四书》重要,所以一口气背诵下来,比什么都管用。我们知道《大学》和《中庸》篇幅很短,都不难背。但是论语尤其是孟子的长度是非常恐怖的,如果要求把孟子都能熟背,那么这些学生也不用学别的知识了。

                果然贾代儒的教学就相对忽略四书,当时正用《诗经》施教。这些在贾政看来仅仅是“虚伪故事”的古书,却朗朗上口,连粗人李贵都能背上几句,虽然背成了“呦呦鹿鸣,荷叶浮萍”,但基本意思是有的。至于为什么贾代儒强调《五经》的价值,我们暂时还不了解。

                没有想到的一件事情是:薛蟠也来凑热闹。从前边的分析可知,薛蟠对于香菱这样的美女是兴趣浓厚的,但是作者明确指出,他对于男色也有兴趣。虽然他当时已经不在私塾,但是“处处留情”的潜在影响,仍然无处不在,比如曾经跟他相好的“香怜”“玉爱”、金荣等人。从后边金荣对秦钟的指控可以知道,金荣对于男性之间发生性关系的具体内涵是比较清楚的,他也坚信秦钟和“香怜”有不轨,可见他和薛蟠之间可能确有性关系的存在。

                这种复杂关系的存在,对于学习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1)贾宝玉和秦钟的“惺惺相惜”,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2)贾、秦、香、玉四人没有坐在一起,但经常在上课时相互顾盼,投递眼神,也借植物等风景作些诗词,可见对学习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3)周围的其他人,由于怀疑或好奇二人或四人之间的关系,上课时或下课时窃窃私语,甚至如金荣这样争风吃醋,破坏课堂纪律,则显然对于学习极其不利。

                好歹此事因为秦可卿的忽然患病而终结。同时贾瑞、金荣的气焰受到一定的打压,有利于课堂秩序的暂时稳定。但秦钟姐姐的致命怪病,却将整个故事拖入新的乱局,并导致各种新型人物的登场。

                • 家园 闹学堂这一节

                  一直以来,读红楼梦的情节片段就没感到失望过,曹雪芹总是比期望的更好,除了这节闹学堂。搞不懂老曹咋把学堂描绘成未成年男童搞基基地,这得多大仇啊!

                  • 家园 【讨论】校园同性恋

                    写小说嘛,当然要这些花样。

                    所以重点是挖掘背后的历史真实。

                • 家园 四书五经是八股文的题库

                  这是科举用的着的,也是读书的目的,诗经里那么多男女情爱的诗篇正是贾政忌讳的

                • 家园 【原创】亮点八:学长贾瑞

                  亮点八:学长贾瑞

                  贾瑞何以能当上学长,书上没有直接的交待,但估计和他辈份较高、年龄较大有关,他跟王熙凤、宝玉同辈,比贾蓉、贾蔷都高一辈。否则,贾代儒不会在自己有事的时候,把整个学堂交给他管理。

                  从同性恋事件的前后情况分析,贾瑞此人有以下特征:

                  (1)家境不太好。所以遇到请客,从来不是他请其他学生,而是学生请他。而当大财主薛蟠出现的时候,他也不关心对方的恶劣癖好,只是一味地搞好关系,获取收益。这方面的收益有个参照:金荣跟薛蟠“好过”一段时间,所以两年间提供给金家70-80两银子,解了金荣他妈巨大的生活难题。贾瑞不太可能得到这么多,但是几十两银子的进帐可能是有的。即使只有20两,按照刘姥姥的标准,仍然是一笔能够让人“喜得浑身发痒”的巨款。

                  (2)管理能力有限。他希望通过薛蟠的诸位“相好”跟薛家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却显然不懂得如何与这些相好沟通,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物资或信息,或者即使提供了,但无法作进一步的沟通。总之,他非常不满意香、玉二人忽略了他的好处,没有在薛蟠面前美言自己。而采取的解决办法,却不是积极的沟通,而是在对方告状时反戈一击:

                  · 今见秦,香二人来告金荣,贾瑞心中便更不自在起来,虽不好呵叱秦钟,却拿着香怜作法,反说他多事,着实抢白了几句。

                  这种情绪化的处理,显然不是正常的甚至高效的业务能力的体现。事实上,相比金荣,香、玉二人只是刚刚被薛蟠疏远,仍有更大的利用价值。但贾瑞意气用事,置自己家人的生存和长远利益于不顾。

                  (3)关键时刻的判断直觉是准确的。虽然不恰当地助长了金荣的威风,导致了学堂风波,但是当李贵恰当地介入,威胁诸方不要把事情闹大时,贾瑞审时度势的能力仍然有所表现。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合原则,所以先后低声下气与宝玉、秦钟交涉,又软硬兼施地要求金荣叩头谢罪,最终解决了此次风波中的最根本矛盾。可见当他冷静下来,业务能力仍然是比较合格的。

                  这一天,是宁国府老大贾敬的生日,贾瑞作为贾代儒的孙子也出席了。他在席上觉得气闷,就一个人偷跑出席,来到宁国府的花园中玩赏。只见:

                  ·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贾瑞沉浸其中,忽然看见一个人走了过来:

                  ·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可见,这个王熙凤,远远比电视剧中的四川演员邓婕要漂亮。关键是她的眼神一点也不“凶”,而是极其妩媚,身材也不臃肿,而是非常苗条。跟新版的姚笛,至少在外形上还是颇有些相似。贾瑞一看之下便心里开始打鼓,躲在假山后边不敢动。

                  但是当王熙凤逐渐走近,而且显然也跟他一样,是流连于园中令人忘我的景致时,他终于鼓起勇气走了出来:

                  · “请嫂子安。”

                  说这话时,贾瑞是什么动作,书上没有描写。但是他未必是打拱,因为他跟王熙凤是同辈。王熙凤吓得退后一步,可见他的出现非常突兀。不过她很快认了出来:

                  · “这是瑞大爷不是?”

                  这句话让贾瑞有些失落,因为要花点时间才能认出他,而且称为“瑞大爷”,这显然和他刚刚获得的一同赏花、超然物外、心灵相通的感受大相径庭。

                  · “嫂子连我也不认得了?不是我是谁。”

                  · “不是不认得,猛然一见,不想到是大爷到这里来。”

                  虽然对方作了解释,但显然话题已尽。接下来王熙凤就要走人,他贾瑞还能说些什么呢?

                  · “也是合该我与嫂子有缘。我方才偷出了席,在这个清净地方略散一散,不想就遇见嫂子也从这里来。这不是有缘么?”

                  可见,贾瑞非常有勇气地说出了“有缘”二字。但是说出之后,他自己也觉得有点过份,于是又要找话来解释,画蛇添足。更糟糕的是,他还嫌信息传达得不够明确,因为人世之间,有缘的事情太多太多,而有缘无份的事情,同样天天发生。所以究竟怎么样,才能让王熙凤真正明白自己不是仅仅满足于风吹浮萍一样的缘分,而是真真切切打算冒着乱伦的家族和社会风险,跟对方双宿双飞呢?

                  于是我们贾瑞同学,作出了一个致命的动作。

                  • 家园 【原创】亮点八:学长贾瑞(下)

                    他的这个动作,叫做“觑”。

                    也就是说,他一边正常地说话,一边向王熙凤忽闪自己的眼睛。

                    王熙凤瞬间对这个动作进行了判断:

                    (1)贾瑞希望和她发生性关系。

                    (2)贾瑞明明知道这种关系是不正当的,是危险的。

                    然后,王熙凤笑了起来(书上说“假意含笑”,但是这个假意,贾瑞是不知道的,或者说不容易猜到的),回应道:

                    · “怨不得你哥哥时常提你,说你很好。今日见了,听你说这几句话儿,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和气的人了。这会子我要到太太们那里去,不得和你说话儿,等闲了咱们再说话儿罢。”

                    她的话中,有三个要点。首先,她把贾琏端了出来,说贾琏也是认可贾瑞,甚至喜欢贾瑞的。这在客观上大大减少了如果发生乱伦的风险性。

                    其次,说贾瑞聪明,证明贾瑞最初赏园时产生的心灵相通感,很可能是真实的。

                    再次,说贾瑞和气,说明王熙凤并不像外表显现的那样风光,她也有孤独的时候,也有需要男性真正体谅和关爱的时候。

                    贾瑞显然注意到了这三点。于是他提出上对方家里串门,这是很奇怪的,因为从他的目的分析,当然是到自己家里便于掌控。可能因为他父母双亡,家长爷爷又生活简朴,缺乏情调之追求,所以不宜带女性上门。

                    凤姐同意了,于是贾瑞已经心醉神迷(“那神情光景亦发不堪难看了”),而凤姐还温言照顾:

                    · “你快入席去罢,仔细他们拿住罚你酒。”

                    贾瑞半边身子麻木着,缓缓向前走去,回头发现王熙凤的脚步也故意放慢了许多。

                    * * *

                    * * *

                    见贾瑞远去,王熙凤发了一番狠:

                    · “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从这以后,王熙凤似乎没有多少时间考虑贾瑞的问题了。她来到戏楼上,跟尤氏、王夫人、邢夫人说笑,还点了一出叫做《还魂》的戏。随后的几天,她天天到宁府去看望日渐衰弱的秦可卿,贾瑞几次叫人上门探询,都是平儿她们接待的。这一天,王熙凤已经在和尤氏她们讨论“木头”(棺材)的问题,回家之后,才听到平儿说起贾瑞的事。

                    · “哼!这畜生合该作死,看他来了怎么样!”

                    这是王熙凤第一次有机会跟人谈论起贾瑞,而谈论的对象,是她的丫环平儿。平儿听完王熙凤的详细说明,非常激动:

                    · “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正说着,贾瑞亲自来了,可见他的消息还是灵通的。

                    此次王熙凤以家常便服见客,贾瑞再次“酥倒”。待问明贾琏之所以不回家,很可能因为在外边“牵绊”了,更加坚定了决心。双方半真半假地说几句情话,然后王熙凤说,这里不宜亲近,今晚夜半在“西边穿堂”见面。

                    贾瑞冻了一夜,回家见到贾代儒,编话说去舅舅家了。可见他还有个舅舅和舅妈,相对比较关心自己。尽管如此,仍然挨了爷爷狠狠的30多板子。他又冷又饿地在风中补功课,“其苦万状”。

                    然而与凤姐的园中一遇,竟成为他生命中的明灯。他再次“赴约”,满脑子胡思乱想,见到一个人,就抱进屋里亲嘴脱裤子,期待一举搞定。不料竟是两个侄子辈,被逼写了100两的借据不说,还泼了一头的屎尿。

                    贾瑞终于知道王熙凤对自己无心了,但仍不信人间如此绝情。他在几番折腾后病倒,一直病到春天,王夫人他们还比较关注贾瑞的病情,偏偏王熙凤不来劲,拿些药对付贾代儒。而此时的贾瑞,虽然惜命,却已吃什么药都无效了,只是忙着看“风月宝鉴”的镜子,一次又一次在梦中跟王熙凤合欢。临死前来的两个人,应该是地狱的公差。能了却了“夙愿”再下地狱受苦,贾瑞也算不白活一回。

                    • 家园 所谓“小撸怡情”

                      大撸伤身

                      强撸灰飞烟灭

                      应该就是说的他了。

                    • 家园 贾瑞死于梦遗

                      按照西医的观点, 精液无非是蛋白质和水分而已。

                      可是中医认为梦遗和小儿遗尿, 盗汗等都是很不好的。

                    • 家园 【原创】亮点九:黛玉刀锋

                      亮点九:黛玉刀锋

                      这一天,天降大雪。林黛玉在院中呆得无聊,来找薛宝钗。

                      荣府中人无数,为什么单单找一个宝钗?

                      首先,黛玉想找的是同龄人,身份比较对等的人。她首先排除了贾宝玉以外的全部男性,但是为什么没有去找贾家的小姐们呢,比如跟她性格相似的惜春?是否之前找过,效果并不好?不得而知。

                      其次,暂居贾府的薛家,有一种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东西 ----

                      · 且说宝玉来至梨香院中,先入薛姨妈室中来,正见薛姨妈打点针黹与丫鬟们呢。宝玉忙请了安,薛姨妈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笑说:“这们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

                      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妹,有地位又有钱,关键是她在贾家没有管理职责,所以非常轻松自在。她对于宝玉(可能还有其他孩子),是一种直率的关心和温情期待。当然,这和薛蟠整天不归家也有关系。

                      再次,薛宝钗没有别的弟兄姐妹,行事远比其他人单纯。同时由于环境的感染,又富有爱心。林黛玉不用作太多的比较,就会选择薛宝钗交朋友。其他的姐妹恐怕也一样。

                      这里的问题是:黛玉自己的姨妈哪去了?

                      根据书上的交待,黛玉做贾雨村学生的时候,其父是一个管盐的御史,不在本土(苏州),所以她的姨亲,都不在同一个城市。另据冷子兴说,黛玉似乎曾经有过三个姨妈,但先后去世,直到她母亲的去世,她的娘家一边的核心女性,彻底死绝。于是黛玉孤苦地落了一个寄宿舅家的下场。

                      总之,目前梨香院是最让她感觉到温暖的去处之一。她兴致勃勃,一摇一摆地走进来,忽见宝玉也在场,感受立刻不同:

                      · “嗳哟,我来的不巧了!”

                      原因很简单:贾宝玉恰恰是她目前和薛家最大的潜在矛盾激发点!

                      * * *

                      * * *

                      谁最关心这个问题呢?

                      只有一个人,薛姨妈。

                      所以黛玉自从进屋之后,每句话都是以薛姨妈为背景来说的。

                      · 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

                      · 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 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

                      · 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宝钗似乎不懂,但是黛玉认定薛姨妈是懂的。于是她必须把话说开来,向对方表明心迹。

                      贾宝玉,继续沉醉在对他的无边关爱之中 ----

                      · 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恶,吃了酒更弄性。有一日老太太高兴了,又尽着他吃,什么日子又不许他吃,何苦我白赔在里面。”

                      薛姨妈终于也释怀了:

                      · “老货,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

                      薛宝钗以高深的中医理论,说服贾宝玉多喝热酒。“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一副令人陶醉的关爱模样。但此时,出了一件事:

                      · 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

                      紫鹃是林黛玉接触最多的一个人,也是同龄人,她知道林黛玉心中的冷。于是她让人送来手炉,不想让人看到林黛玉无人关怀的样子。林黛玉反应神速:

                      · “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一语双关,点出自己的确有些妒忌宝玉跟宝钗的关系,让旁人不要怀疑自己心机过深。

                      如此小女儿情态,果然让薛姨妈中计,以为自己平日看错了黛玉:

                      · “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 ……“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

                      随后李妈妈搬出贾政来阻止宝玉喝酒,黛玉的演技全面呈现,三面玲珑。李妈妈回了一句:你倒劝劝宝玉,他可能听你的啊!

                      这是黛玉极力要阻止的一句话,她瞬间变得尖刻无比 ----

                      · “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

                      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不能让薛姨妈怀疑自己。

                      但是戏演得过头了,薛姨妈和薛宝钗再没有跟黛玉主动说过话。黛玉发现情形不对,吃完饭就对宝玉说:

                      · “你走不走?”

                      然后又细心地给宝玉披上斗蓬。这一来,薛姨妈反而有些不放心了,于是坚持找两个年纪大的跟着他们。

                      黛玉陪同宝玉见贾母,再回到宝玉的住处,但是从头到尾,再没有人跟她说过一句话。

                      连宝玉很快都忘了她了。

                      • 家园 【原创】亮点十:千秋祖业

                        亮点十:千秋祖业

                        秦可卿是贾宝玉在灵界的正式妻子。当两人成亲之后,她在世俗人间的肉体生命就逐渐萎缩和消亡了。尽管如此,当她终于离开人世的时候,那种心痛的感觉仍然让贾宝玉狂吐一口鲜血。

                        之所以心痛,是因为秦可卿对于贾家的祖业仍有眷恋。虽然她在秦家都是抱养来的,但贾家集中了她对人世的全部知识和情感。她关注这里的人和事,于是她在阴阳交替的那个瞬间,找到了王熙凤:

                        · 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子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子,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那么以她超然的眼光,究竟最关心哪个问题呢?秦可卿说:

                        “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1)贾家是一个百年老店

                        (2)贾家的传世宗旨,也就是核心企业文化是“诗书”,也就是以《诗经》《尚书》等五经所代表的传统文化

                        (3)如果以此种文化为内核的贾家也一并消亡,走不出历史循环的怪圈,则证明该文化本身是没有生命力的。即,华夏文化缺少内在的可持续性。

                        虽然王熙凤没读多少书,但听到秦可卿这番话,却“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可见,这件事本身也是她长久以来的生命寄托和价值追求。如今被秦可卿说破,她赶紧询问解决办法。

                        秦可卿指出了两条出路。

                        * * *

                        * * *

                        秦可卿的着眼点,非常奇怪:一是祭祀,二是教育。

                        当时,贾家也就是贾氏宗祠的祭祀已经做到了“四时”,也就是每个季节都有一段时间进行专门的族祭。但在秦可卿看来,祭祀远非仅仅一个礼仪和情感问题,它同样涉及到财政管理。具体的问题是:

                        (1)祭祀的水平会随着家族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2)贾家的几个顶梁,比如贾珍、贾赦、贾政诸家,哪个多出一些,哪个少出一些,容易发生争执

                        于是秦可卿提出在宗祠周围购买土地、兴建房舍的方案,然后由各家轮流掌管各年的祭祀活动。如此,即使贾家哪天真的败落了,祭祀的水平也能够维持,而只要“祭祀永继”,则贾家的香火,迟早有再次兴旺的一天!

                        这是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祭祀与教育是紧密相关的。在秦可卿的方案中,贾家的私塾就应当建在祠堂附近,使教育精神和宗教精神相互感染。将来的子孙,哪怕只是在周边务农,也永远不会忘记读书的重要性。

                        (究竟《诗经》《尚书》之中藏着什么如此重要的东西?贾代儒的教学方案效果不明显,是否就因为离宗祠太远?)

                        秦可卿离开了人间,而剩下的人,仍然要忧心于人间之事。首当其冲的是长房贾珍 ----

                        · 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近亲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

                        哭归哭,贾珍接下来,主要办理了几件事:

                        (1)花费1200两银子,给贾蓉捐了个御前侍卫,以确保葬礼上边“好看”(“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

                        (2)购买300僧道参与的大型法会,持续七七49天。主要目的是给秦可卿及周边灵魂“解罪”。

                        (3)安排贾家男性后人与当代名流进行高端会谈(女性协助)。

                        这些男性后人包括:贾代儒,代修,贾敕,贾效,贾敦,贾赦,贾政,贾琮,贾扁,贾珩,贾珖,贾琛,贾琼,贾璘,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兰,贾菌,贾芝,等。

                        这些当代名流包括:大明宫掌宫内相、忠靖侯史鼎的夫人、锦乡侯、川宁侯、寿山伯、总理虚无寂静教门僧录司正堂、总理元始三一教门道录司正堂,缮国公(家人)、西安郡王(家人)、北静郡王、镇国公(家人)、理国公、齐国公,等等。

                        (4)全权委托王熙凤,保障以上程序的顺利进行,同时重建宁国府的管理文化。

                        王熙凤先后得到秦可卿和贾珍两个层面的委托,对此事的历史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于是施展所学,全情投入。

                        • 家园 我觉得秦的方案目的是提高家族的凝聚力

                          这是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祭祀与教育是紧密相关的。在秦可卿的方案中,贾家的私塾就应当建在祠堂附近,使教育精神和宗教精神相互感染。将来的子孙,哪怕只是在周边务农,也永远不会忘记读书的重要性。

                          (究竟《诗经》《尚书》之中藏着什么如此重要的东西?贾代儒的教学方案效果不明显,是否就因为离宗祠太远?)

                          封建时代一个大家族破败之后不怕穷,就怕后裔不愿相互扶持导致再无重兴之日,而宗祠的祭祀是提高这种凝聚力的最好办法,老曹自己经历过这种大厦破败的痛苦,所以感受极深。

                          • 家园 【讨论】家族子孙的相互援助

                            有一定道理,但没说到要害。家族内部相互扶持,就能长久吗?如果是做官,一个倒了可能大家会一起倒,连坐族诛。如果是做生意,相互拖欠扯皮更加危害各自的发展。所以光说扶助没意义,一碗米在家族内部同样会养个仇人,这种事现实中都不少。

                            所以曹雪芹认为建祠堂不是要点,祠堂旁边读书才是要点。关键是守护诗书文化。

                            • 家园 何必瞎猜呢?

                              红楼梦原文里说得很清楚了:

                              “。。。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也没有典卖诸弊。便是有罪,己物可以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

                              在祠堂附近买地作为族产第一是避免每年因为祭祀费用在各家之间摊派造成的矛盾。第二是族产是公产,各家轮流掌管,掌管者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不能出卖或者典押,成为不会流失的铁杆庄稼。第三是家族可能败落,特别是出了薛蟠这样的不肖子,有可能给整个家族带来祸患。一旦家族因此获罪,用于祭祀的族产按法律规定是不在查封和抄没范围内的。这样即使家族败落,子孙也有个依靠,不至于四处流离。特别是族产还兼供应族学。这样即使子孙自己败落到家徒四壁,后代的教育都不成问题。教育没拉下,以后东山再起也不难。

                              原著已经说得非常清楚明白,再瞎猜就只有恶搞的份儿了。

                              • 家园 【讨论】第一句就说错了

                                在祠堂附近买地作为族产第一是避免每年因为祭祀费用在各家之间摊派造成的矛盾。第二是族产是公产,各家轮流掌管,掌管者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不能出卖或者典押,成为不会流失的铁杆庄稼。

                                ====================================

                                其實就算買來這樣的族產,根據出錢人和出錢多少的不同,一樣會有攤派不均的問題。而且,所謂輪流掌管,事實上意味著誰也不負最后的責任。《紅旗譜》里邊的那口村里的鐘,說起來也是廟產,但是無人肯負責,一樣被拿來賣掉(而且是砸爛了賣金屬價)。關鍵時候為了“發展”或活命,沒有什么是不能賣的。

                                后邊兩點我也提到了,無新意。但是注意,薛蟠并不是敗家子。一定要找一個敗家子,有可能是賈寶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