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科技创造问题 -- 晨枫

共:💬190 🌺1101 🌵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科学就是宗教,公开送人的真理,不保密,有没有知识产权

      技术不送人,保密,有知识产权,而且需要是发明之母,也就是市场决定一切,现在中国市场支持不了很多老美的市场的需要能支持的,历来也是差不多,比如说欧洲人对航海和武器的需要等等等等,中国历朝历代周围没有可以掠夺的对象,一直中国自己是邻国觊觎的对象,几千年来邻国成功了两次,蒙古人和满人,尝试过的人很多,成功的程度各有不同

    • 家园 我们的供应商里有一家非常优秀的中国民营企业

      一直坚持与高校结盟联合搞研发。最近成功实现产业化的某项清洁生产新工艺在行业内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有幸参观过他们投资数千万自建的“化学物理检测实验室”,与国外同行相比,完全有过之而无不及。只因公司老总生性低调,从不愿出风头,所以外界少有人知。

      全球闻名的大公司每年从这里采购近万吨产品,而该企业还能稳保盈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信这样沉稳踏实的企业生命力会很长久,也会为中国的科技进步不断提供助力。

    • 家园 应用型项目应该由企业组织,给大学研究所就是浪费

      应用型项目应该由企业组织,给大学研究所就是浪费。

      大学研究所往往就是图个鉴定成功,鉴定完了鸟用没有。

      而现在科技部,往往处理不好这个关系,大学、研究所和科技部都有非常好的关系,专家们也往往来自大学研究所。所以项目都被这些人分了,见者有份。所以科技部在产业升级方面做的很差,没什么实效,这也是有人呼吁要取消科技部的原因!

      事实上,中国的产业升级工作主要还都是央企国企们承担起来的。

      • 家园 诸如863,975等计划就是应该以企业为研发主体

        昧国日本也有类似的计划。

        昧国方面是相关部门例如五角大楼直接的给相关的公司发技术开发合同---就是你的技术达标了,那么你就能够全额拿到合同里面的钱。

        日本方面在协调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应该做得更好些,因此日本政府所起的作用也更大。

      • 家园 在实际中,应用和基础的界限很难划分

        纯理论和纯应用都容易划分,在理论向应用转移的过程中,这个界限就难划分了。大学工程系的科研应该是理论向应用转移的前段,企业研究所应该是后段,但这只是“道理”上的事情。

        科技部是国家科技体制的问题。有国家领导,在统一的科技规划下协调发展,还是由大学、企业自主决定发展方向,这是两种不同的模式。从落后追赶的时候,国家领导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耗资和意义都重大的科研方向上,国家领导也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前沿继续改进的话,独立发展比较有优越性。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

    • 家园 他的一些道理还是对的,但是很多没有说到点子上

      、科研的包工头化,大家四处拉项目,然后转包给研究生和年轻人。“这些科研“包工头”的存在,严重破坏了科学研究的严肃性与严谨性。”

      2、科研评价数量化,包括项目数、文章数、资金数,围绕政府意志形成激励,“从根本上改变、扭曲科研者的目标取向和行为方式,使科技研究领域失去自己学术专业的独立性。”

      3、科研人员收入不足,导致科研逐利,“大学者什么项目都拉,却荒废了自己的本业,青年学者为养家糊口不得不进行“学术依附”,这样,持久的科研创新就很难坚持下来。”

      这三点确实都存在,问题在于主要矛盾是什么,或者说科研体制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应该是什么呢?

      第一点,确实如楼主所言,在国外也存在,但是在国内,影响却要大很多,副作用要大很多

      我以为原因有两点

      中国是关系型社会,而西方是独立性社会,所以围绕着科研资金的分配的腐败程度中国会比西方大很多,因为中国的科研人员在中国的环境体制下更容易结成各种宗派,而西方更多强调个人独立,从而宗派主义也有,但是影响力要小很多---与中国教育的改革面临的难题一样,在西方,可以通过综合考核非量化的指标,在中国就难以做到,因为中国要是那么做的话,那么腐败就会严重的泛滥开来。

      问题更在于第二点,西方科研界的起点高,同行评议的准确度高,因此即便是科研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腐败,科研人员也不能太过于马虎,因为大家不像中国人那样的会给你买面子(独立性社会),批判起来毫不客气。

      但是中国本身的科研水平就低,大家的认识水平也不高,,这个时候有人在科研资助下出了一篇论文,然后再看一下作者的背景---啊,是某位人物的弟子啊什么的,于是本来就对自己的批判不自信的更不敢进行批判的

      作者说的第二点,科研评价的唯数量论,是第一点的结果也是第一点的原因,因为大家都不敢质疑,不敢评定某论文的质量,于是索性就看谁发得多,而这些论文里面到底有什么原创的论点,有多少错误,甚至是不是完全的抄袭也就无所谓了。

      如果中国能够建立起一个相对严格的科研质量评估体系呢?

      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科研质量评价体系的缺失我认为是当前中国科研界的主要矛盾。

      如果我们建立了一个科研质量评价体系,那么前面所说的科研资金分配当中的腐败就会减少很多,因为同样的学术课题--科研资助,显然首先要给学术成就高的人先得--就好像分数高的人上大学,分数低的人上不了大学一样,(个人的学术成就等于他发表的论文的质量加权和,而非简单的数量)

      至于学术质量标准,我原来是设想用随即方式组成检验团队,这样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避免腐败,但是在某些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中,比较的难以做到,因为自然科学领域中细化得非常的厉害,一个国家也就那么几个人在搞那一个领域的科研。

      我现在的建议是依据学者在研究中所明晰的概念和命题的数量作为依据。

      科学研究本质上是围绕着两个基本点,就是概念的明晰,和命题的明晰,一个概念在一定的范畴内被明晰定义分类了以后,那么剩下的就是对概念范畴内的各个分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即各种命题--例如人类诞生的最早的科学体系欧几里得几何学。但是另一个途径是扩大概念的范畴,例如伽罗华他们在代数方程的研究过程中引进了群论,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张了数学结构的概念的范畴,以后这些概念的范畴再次的不断扩大和深化,细化。每一次概念范畴的扩大意味着大量的命题需要被明晰---或者说大量的定理需要被证明。

      以一个学者所明晰的概念和命题的数量来确定他的学术成果大小,至少比根据他发表的论文的数量的多少来确定其成果大小要好很多,因为很多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章要么根本就是概念不清,学者们讨论了半天,连基本的概念该怎么定义都不清楚,也没有多少人敢敢于在西方人没有定义以前拿出自己的定义,他们在文章中所阐述的各种看法(可以理解为一个个命题)没有指出观点的来源---如果别的学者早就有了这样的观点,那么你再写一篇表达同样观点,并且在论证方式上没有革新的文章和抄袭有什么区别呢?

      西方学术界对于概念和命题的明晰者是有明确的界定的,一个命题被他人所论述了,那么一般而言就会说明这是他人所论述过的观点,自己要写论文,要么批驳原作者的观点,要么给出不同论证,要么发展其观点等等,这样的互相尊重观点的原创的社会氛围就可以导致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

      而中国学者特别是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学者,基本上都是在做重复工作,就是重复着说别人已经说过的话,谁最早提出已经无法考察了。

      当一个学者发现某学者的论述有问题的时候,那么他可以写论文进行批判,然后他的学术分数增加,而对方的分数减少(如果他的批判有理让对方无法反驳的话),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学术竞争机制。

      而这样的学术竞争机制是刺破学术宗派网的利器。

      作者说的第三点科研人员的收入不足的问题,这个要区分的来看:

      确实有部分的学者收入严重不足,甚至于难以得到基本的住房保障等生活保障,这一点确实是需要解决的。

      但是学者的逐利很多是他们的生活已经有了巨大的保障,完全是他们渴求追求更大的财富的行为,那么他们一些过度的追求财富的行为就不应该了。

      我有亲戚曾经去日本做访问学者,他介绍日本那边的情况是日本学者的工资就是铁饭碗,能够让你比较有体面,有生活保障,但是绝对不是高收入。

      对于中国的学者,我的观点也是,中国社会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要有住房,要有各种福利,但是高工资则是没有必要的。

      就基础理论研究来说,我相信一个能够真正做出成果的人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于科学研究中,而对于财富是不能过分的追求的,因为追求财富会导致科研的分心。

      当然工程技术课题的研究不同,你在有了成果以后将其推向社会那是完全应该的,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的并且应该被鼓励的逐利行为。

      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科研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不要让某年山东大学的某位海归博士那样,基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最后只好跳楼自杀。

      作者提到的几个建议

      1,清风明德

      这个该怎么样清风明德呢,是依靠几个报告会依靠几部文艺作品来感动人还是怎么样做---这些是有一些作用,但是关键的

      1),要有竞争机制,不要让庸者上位,而专心于学术的人则被边缘化,这样的竞争机制形成不了,再怎么样鼓吹大家要加紧干都没有用。

      2),对于那些学术造假,学术抄袭的应该要有严厉的打击措施,例如可以收回其住房,降低其研究资质,严重的则要刑之以法。

      总的来说,要让人有敬畏心理

      所谓的敬,就是让那些真正做出了学术成果的人得到整个社会的尊敬。

      所谓的畏,就是让那些企图作假的人感到害怕。

      整个科研界产生了敬畏的话,那么学术风气自然的会好起来。

      作者提出的增加科研投入的办法确实是一个办法,问题在于怎么样增加科研投入,政府的支出也是有限的。

      作者似乎没有看到西方世界的普遍的民间对科研资金的资助行为,或者说各种横向资金援助,营造一种爱科学资助科学的文化,让中国的富豪们对科学感兴趣,热心于资助科学研究,那么中国的科研资金就可以充裕很多。

      西方的富豪们资助科学研究的善举确实值得中国的富豪们学习,西方人早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慈善风气,中国完全也可以学习西方的这一套,这就需要宣传鼓动了。

      诺贝尔奖也不能说不重要,因为中国如果有了诺贝尔奖的话,那么科研人员的士气就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爱科学的氛围可以加速的形成,科研界的风气可能会好转等等。

    • 家园 花这句。 “中国需要诺贝尔奖吗?不需要。”

      如此明目张胆!!哈哈

      • 家园 这句话值得探讨

        “中国需要诺贝尔奖吗?不需要。”

        如果把这句话中的“诺贝尔奖”一词换成“宝马”“奔驰”“平板液晶电视”“奥运会金牌”“世界杯冠军”是不是也适用呢?

        如同中堂大人说的你们的现有的科技我们是要笑纳的或什么的,至于你们发现这些科技的的那套思路方法嘛,哈哈。。。。。。

        蔡元培对留学生讲过一个故事:"吕洞宾用手指点石成金送给穷人,但这穷人不要。问他为什么不要金子,他说要吕洞宾的指头,因为可点出无数金子。这种想法从道德上来说,固然要不得;但就求学而言,却是最不可少的。"  

        你可以刷盘子换来一些金子,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些金子如果自己的指头点出来比做刷盘子去换要会好得多。

        愚蠢小猪和陈进的刷盘子还是读书的争论其实还没有结束,但是谁对谁错的答案应该是逐渐明朗了。

    • 家园 可以问作者一个问题

      他这篇文章是不是通过项目转包、为了满足科研评价指标、科研逐利的产物。

      如果是,那他的论点也没什么可信度。

      如果不是,那他能在不利环境下依然保持学术纯洁,为什么别人就不能了。

    • 家园 CSU的文科在工科的光辉下,只能搏出位才能吸引眼球了

      让他们天天看着工科的上上下下院士的院士,经理的经理,专利的专利。。。。同在一个CUS,能心理平衡吗

    • 家园 ……到最后才告诉我们作者,晨大威武!
    • 家园 【商榷】说来说去使科研人员自我中心的思想在作怪

      现在国内不分文理似乎都有一种思路:国家不得干涉科研方向,同时还要加大对科研资源的投入。

      就是我想研究什么全部自己作主,你国家要无条件的支持我,特别是行政力量要绝对退出。这一点文科似乎更明显。

      我想长期以来中国的科研工作确实问题多多,但现在很多科研人员的想法也多少有些矫枉过正。更有些媒体也在推波助澜,之前国内就有过某记者“惊讶”地发现大部分科研项目经费没有用在项目本身,而是改善了科研人员和学生的生活……

      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同晨大商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