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1942,一个民族的饥饿碎影 -- 范适安

共:💬55 🌺350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1942,一个民族的饥饿碎影

    关于饥饿,我们大多对它的认知还是来自于传说。

    1942,也就是我出生前20年的事。20年,似乎没有多远。而更多,在我的长辈嘴里听来的是1954年安徽水灾和60年代初的3年自然灾害。选1942这个年代的河南旱灾来拍,可能历史的启示性更为强烈。

    几个灾民家庭、一个河南乡村、东家和佃户、吃大户的刁民和土匪、基督布道者、民国政府基层乃至省市官员、一国统领、日寇侵略军。这些人物在河南旱灾、在外患当前的背景里,演绎着一出民族低潮的人间惨剧。

    这个故事的拿捏在于历史沉荷下的隐忍,这一点导演在有条不紊的影视叙事中做到了。据说张国立扮演的老东家从逃荒(他自己认为是避灾)开始的一家人到最后他 的唯一亲人小孙子捂死在他的怀里,导演就是不让他流泪。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你看。不仅要打碎,而且要有技巧的、精致的打碎,而做到这些就 是片子里细节对主题的镶嵌。比如日本军官精致的杀人设计及潇洒的收刀入鞘;比如蒋总统给河南省长早餐掰的一枚清水煮鸡蛋;比如被卖到妓院的老东家女儿因饿 极乍饱后的弯不下腰来;比如卖妻换裤的细节;比如日军空袭投弹手如游戏般的杀人;再比如“逃荒上吊都没有房梁”对白的黑色幽默。。。等等等等,情节走向的 节奏配合着大牌演员的入戏演绎可谓严丝合缝,精到之处可圈可点。如果说有遗憾,我只想说两点:一是和历史照片比,现代人还是“演”的太有神了;再是片子的 叙事调动太有条不紊了,而这一点恰恰会冲淡这段凄风苦雨的历史的原味性。仿佛一枚印,边角太整齐了就会降低它的沧桑感。

    现代人可能很少能体会饥饿的感觉了。相反,现代病大多来自于过饱或油水过重。对于60后,除了少儿时期对厉行节约习惯的养成,我想70后、80后乃至90后已经很少对饥饿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了。这部片子的内涵,可以就饥饿本身唤起启迪,当然也可上升到阶级仇民族恨。

    就饥饿本身来说,我对它的认知大多来自外婆。外婆是安徽人,对54年发大水饿死人是她老生前常唠叨的话题。她给我想象的场景是一口米汤可以救一条命;而在 难民集中的火车站,一桶稀饭可以被灾民哄抢的地下的一点米脂也会被用手指抹在嘴里。人被饥饿肆掠的时候大约像濒死的鱼一样是呆滞而空洞的吧,也许会像“卖 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会在幻觉中进入天堂。这让我咀嚼度日如年里的“度”字,它远没有“超度”那么有宗教意味,“度”就是苦熬,苦熬就是等死。所以 《1942》里,有“还是死了好”的生不如死的感叹。

    人的经验往往局限于一个时代,过去时代有的不代表未来不会发生。天灾也好、人祸也罢,只要有人存在就有人间悲喜剧。《1942》是个警示、是个提醒,用升华了的生活,让我们艺术的体会一段民族的饥饿碎影。有可能的话,带孩子看看,值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36fa70101byrg.html

    关键词(Tags): #1942(pzhmzg)#影评
    • 家园 那是天灾,更是人祸

      马甲兄早在几年前和司徒卡论战时就提到这事情。

      链接出处

      这时候,滑县正遭遇着历史上罕见的天灾和人祸;这时候,继41年的水灾接踵而来的旱灾和蝗灾正肆虐着豫北;这时候,河南百姓流离失所饿殍千里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这时候,滑县41%的贫农逃荒30%的中农破产而国民政府依然照常催收粮款;这时候,一张桌子换不到个玉米馍一亩地只卖3升高粱十几岁的女子只卖2升红枣;这时候,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正被1400华里封锁沟1098个据点5000日军6万伪军隔断围困;这时候,岗村宁次正指挥华北日军向抗日根据地进行着最大规模的“铁壁合围”扫荡;这时候,左权将军英勇战死无数的抗日将士正面临牺牲;这时候,129师骑兵团正呼喊着“共产党员集合”冲向鬼子的包围圈……就在这时候!!!国民党的豫北专员和滑县豪门乡绅民团首领,没有讨论如何筹集赈灾物资、如何拯救灾民、如何维护地方秩序、如何向政府报告实际灾情、如何反击日寇、如何打击囤积粮食发国难财的汉奸……

      他俩争辩的话题竟然是——“你為什麼不打共匪,共匪又為什麼不打你”!

      军粮的征收以实物为缴纳方式,从细、粗、杂粮一直到谷草都有,按土地质量规定的等级标准不同,滑县这里大约每亩每“课”20斤左右,每年正收两课,这应该还可以承受。“正课”是政府规定的无偿义务,但军队还可以要求“增课”(也就是军粮统购),这也是必须完成的,不过有事先规定的价格(当然比市场价低),滑县平均每年5课(河南最厉害的地区到了18课),这一下老百姓就扛不住了。

      扛不住的主要是贫农和中农。原因一,军粮课收的标准是按地亩平摊,没有起征点、没有累进税,结果就是地越少的承受能力越差;二、国民政府的征收方式是由大户代收,这样小农没有减免的可能而大户却有贪污作弊的空间;三、当时农村的土地没有经过核查,土地交易后契约不报案,就形成貌似无主的“黑田”,而购买土地的其实只能是富裕地主,那么,将“无主黑田”的粮款进行平摊,就等于是贫农和中农替地主再交了税;四、军队“增课”,农民毕竟可以得点钱,但政府各种名目的征款又是以人头计算的,这对地主影响不大,穷人手里的钱却全被收走(一般都见不到钱,直接由大户代扣了),地少的贫农中农两头落空。

      这样到了41年,滑县贫农和中农的家庭积蓄已基本耗尽,失去了抵御灾难的能力,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两件事:一是通货膨胀、法币不值钱了,国民政府改变以法币为收支单位的财政预算,河南各类税收也完全以实物代替法币,这等于是拿走了贫困农民手里的最后一点粮食;二是,从这一年连续开始了水灾、旱灾和蝗灾…… 可想而知,饿死的谁,破产的是谁?

      大灾期间,国民政府从42年12月起开始赈灾,但战区对河南军粮的增课并没有减少。这或许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司徒卡兄说过:“能不能请诸君先搞清楚赈务的概念?——赈务,一般说来是行政机关的责任,是行政机关作的事情。部队,野战军,都没有这个责任”。——于是,以43年为例,政府向河南总援助为1亿贷款和1亿赈灾款,这2亿元即使全部用于采购,能购得平粜粮(小麦)2千万斤;而同时,国军在河南征收的军粮(小麦)是——3.4亿斤。

      如果要我说“催收粮款”和“借粮赈灾”有什么不同,我觉得:八路军号召“军队和老百姓是一家人,节省口粮救济同胞”;国军对《时代》杂志记者白修德说:“老百姓死了,土地还是中国人的;可是如果当兵的饿死了,日本人就会接管这个国家”——这就是区别。

      两年后,这些靠军粮没有饿死的军队不到一个月就丢掉了自己的防区和武器,甚至连汤长官的司令部都被农民武装端了。

      通宝推:唵啊吽,
    • 家园 【讨论】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这是千百年来的俗语,但是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其实有这句话也是因为普通的平民百姓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没有多少,否则就不会同时有“青黄不接”的说法了。

      因为做不到所以只能一次又一次,一辈又一辈的耳提面命的教导子孙,望他们可在心上,才有活命的机会……

      只是现在的社会好了,有些人就故意或者是被人故意遗忘,又不相信教科书,看了鸳鸯蝴蝶的民国小说话本(果粉非果粉),以为那些有吃有喝的人都是脑子进水被邪教侵害才会支持共产党打天下的。

    • 家园 90后,是脖子上套大饼都会饿死的一代

      可惜他们六零后的家长宁可自己自杀给她们当粮食,也不愿委屈了自己的独苗。。。。

      • 家园 90后的小孩不错的

        不要拿我们的价值观去套他们。70,80的价值观未必是对的。

        招过90后小孩当实习生,聪明,肯学,假以时日,应成大器。只不过管理方法要对路,想让他们无条件服从,那是要碰钉子的。

      • 家园 不会的,真是逼到那一步,别管几零后

        ,那种潜力都会被激发出来的。

      • 家园 严重同意,最近招兼职发现90后真让人失望

        最近想在大学里面招几个兼职。只有一个打电话来,我要他过来谈谈,他说,本周没空,下周吧,这谁招聘谁啊。后面就一个咨询的都没有了。

        我是70后,当年上大学时,那是想着法子找机会打工、实践、学习,整个暑假在外,基本就没从家里拿过生活费。还没毕业,就被单位要了,哪像现在,毕业即失业。

        在家吃饭,我的碗是从来不留饭粒的,小时候虽没饿过,但也不是天天有肉吃的,毕竟是馋的吃过牙膏的人。

        长大后,养成的坏习惯就是,吃饭时,菜越好,吃饭越多,总觉的不能浪费了这么好的菜,吃一口好菜,配合着,要吃好几口饭。

        • 家园 从你的描述来看,我觉得你应该从自身找问题

          你的心态首先不对,古代求贤还知道三顾茅庐呢。你不要以为你能发工资,就对求职者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态,你的雇员同时也是公司财富的创造者。对于90后来说,他们更乐于接受平等协作的上下级关系而不是成为服从者。对于一个在校生来说,兼职的重要性毕竟比不上他的学业,你如果真的有心招人的话,未必不能商量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时间。

          其次,你说你没有接到求职电话,问题是你的整个招聘计划怎么设计,怎么执行的,如果你不是那种已经有广泛口碑的大公司,你在宣传你的职位的同时,注意宣传你公司的形象没有?这就和销售商品一样,没人买你的东西,与其抱怨顾客不识货,不如考虑一下商品包装宣传是否到位。

          今年刚招过一批实习生,感觉90后的小孩还是不错的。

          • 家园 像70后这样,大学时到处找工打的90后不多,这么改行不?

            我错了,我改,坚决改,

            像70后的我这样,大学时,到处找工打的90后不多了,这么改,您看行不?

            我应该咨询专业人力资源公司,聘请心理专家,然后针对90后的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出个分析报告;再聘请专业广告公司,根据分析报告,设计广告方案。。。。。

            当然,要先组织个团队,进行此项事宜。

            我错了,竟然不知道先做分析,设计方案,规划流程,以便招几个兼职。

          • 家园 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刚才火气有点冲,道歉一个。

            90后,单位里面几个实习的,的确很不错。但感觉他们没用70后那种有点饥不择食的想提前自立,想给家里省点钱欲望。

            我上大学的时候,很多兼职都是抢的,可以打工的机会实在不多。

            至于这次招聘兼职,或许的确我的文案没设计好,我是以70后大学生的感觉去写的,呵呵。如果当年我看见这个海报,我早就冲过去了,哈哈。

            • 家园 嗬嗬,没什么的

              90后的条件比我们优厚很多,实习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关注的不是能挣多少钱,而是想在工作前获取经验,为找工作打下基础。

              我们公司招实习生的时候是按正规招聘流程走的,先圈定候选学校和年级,然后把职位描述通过公司员工关系放到学校网站上。学生先把简历用电子邮件投到HR那里,用人经理选过后再由HR安排面试,面试通过发offer。

              这么做不一定对,但好处是能让学生感觉这是家正规公司,能够学到东西,面试的难度也强化了这种感觉。通过我们面试的实习生都接受了offer,而且最少的都干满了半年。

              个人意见,让学生直接看到招聘广告给用人经理打电话不是很好的办法,一方面对方如果基本条件不符是浪费你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会觉得不太正规。而且,直接给陌生人打电话比发一封电子简历的心理门槛要高一些,这可能是你只接到一个电话的原因。

              • 家园 我倒是同意云的观点

                现在毕业的孩子,对于工作少有那种“如饥似渴”的感觉,对于他感兴趣的工作,也能投入,但是投入多少,是否能够百折不挠,各人差距非常大,从整体来讲,远逊于他们的前辈,因为他们至少少了一项生存的压力。从整体家庭环境讲,当然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变化,80后也曾经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嘛。但是与90后的感觉不对等的是当下的经济形势并非乐观,今年连常委都少招了两个不是^_^ 这种情况下90后的孩子如果继续挑挑拣拣,不喜欢就不工作,恐怕将来社会上会多出一大批御宅族与啃老族。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当然我们要去适应社会,社会上现在的人才就是这个状况,除非你企业不发展不招人,否则HR的设计就必须按照人才的情况来进行,这个我没有异议。但是社会上的竞争并非是90后对90后 80后对80后,竞争是不分年龄段的,对于上升的途径,更是有年龄卡位一说,如果你不想被比你大四-十岁的人卡在下边,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抵消经验/人脉的差距,这对于自恃较高的一些90后,恐怕是要碰几个钉子才能适应的。

          • 家园 别说90后,我79的当年找工作接到预约面试电话,

            也不是100%配合单位,而是要配合自己的时间,谁自己没点事情啊,另约个时间就是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