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整理】滑向混乱的美国 -- 联储主席

共:💬354 🌺3234 🌵3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了你的帖子,我怎么反而觉得汉语对思维的影响是我们的优势

                我不是语言学家,在此仅说一下我自己的一些观察与思考。汉语的字就是一个多义词,那在此影响下的汉语思维,我们可不可以理解成汉语思维是多通道思维,英语思维是单通道思维。我们用多通道的汉语来思考难道不比那些个单通道思维的英语思维灵活?难怪中国人大多觉得老美死板板的,不懂变通。

                关于逻辑思维,我可没觉得用英语思维的人比我们用汉语思维的中国人强。对逻辑思维要求严的学科如数学,电脑编程类的,估计大多数中国学生都可以藐视一下老美同学。纽约的第一公立名校Stuyvesant里中国人占多数的asian,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更不要说活跃在硅谷和各大公司IT部门里的华人工程师比例了。

                • 家园 信息熵不是熵,就像广义力不是力

                  如果字频是一样的话,那么五千字是ln(5000)=12.29bit

                  26个英语字母是ln(26)=4.70bit

                  但由于字频有高有低,加权之后会分别比12.29和4.70小。

                  信息熵其实就是信息量,就是说单个汉字包含的信息比单个字母多。例如发推,中文/朝鲜文/日文140个字能说一段话,欧洲语言140个字母往往只能说一句话;这是因为中日朝文都有数千个常用字,单个字信息量就大了。

                  http://blog.livedoor.jp/nabokov7/archives/1498403.html

                  「Twitterの140文字は他言語では何文字くらいか」(140字的英语推文用其他语言需要多少字符)

                  看看这个,可以发现,信息熵(信息量)大的文字系统,同样的推文常需要更少的字数。实际上汉化galgame的同学们也能发现,日文30KB的文本,翻译成汉语就20KB了,如果是英化组,同一个文本或许膨胀到45KB。这和信息熵中文>日文>英文是对应的。如果把汉语像越南语那样拼音化了的话,拼音化汉语的信息熵应该是和英语差不多的,140个字母的拼音化汉语会像英语那样只够说一句话。

                  信息量之所以称之为信息熵,可能是因为它和物理化学中的熵的推出公式具有相同的形式。它在包括输入法设计的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但是把信息熵和物理化学里面的熵混为一谈进而论证汉字不好什么的,和「电压和水压都是压力,中国人现在压力都很大所以一切都是体制问题」有異曲同工之妙。

                  http://googlechinablog.blogspot.com/2006/04/4_1731.html

                  信息量

                  http://googlechinablog.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_7986.html

                  信息量和输入法编码的极限

                  http://googlechinablog.blogspot.com/2006/05/blog-post_2403.html

                  信息量和上下文预测

                  通宝推:青木堂主,发了胖的罗密欧,
              • 家园 你的意思是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受语言影响?

                人类的感官器官将外界模拟信号通过某种神经机制切换成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个过程中需要逻辑运算,尽可能将残余的模拟信号予以消除。而象形文字思维却顽固地把信号的模拟成分去除不完全,造成思维过程中的信号处理混乱和噪声增加?

                模拟运算和数值运算对噪声抑制的差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9.6比特汉文字信息熵是不是可以看成中国人处理信号过程中取样步长过大,造成细微细节缺失?在第一步信号截取过程中,中国人就得到了粗线条和失真的输入?为了保证取样正确,中国人学习方式采用反复取样,让取样步长平移互相重叠以达到精度---也就是出现了死记硬背的低效率学习方式?

                中国人的舌尖功能世界公认,证明象形文字不参与神经元处理时,中国人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听觉和视觉必须参与文字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中文字就导致失真或处理速度下降?

                为什么中国画没有建立起透视原理?绘画技术进步的出现应该晚于文字吧?

                据说近现代中国好的文学作家(鲁迅,矛盾,钱钟书,老舍,傅雷)都流利地掌握了外语。

                这里要特别提到老舍: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學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教導英國人學習中國的官話和中國古典文學。业余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不知莫言属不属于这个范畴?莫言一句英文也不会,但他说他可以说很多“废话”让翻译感到容易,他可能用废话的办法减少汉字信息熵值?

                莫言谈外语:会外语比请翻译更容易成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菲律宾笑而不语

                  oral job同样笑而不语。英语里面也有书面和口语之分。也有上流阶层的英语和下层老百姓的英语之分。使用什么语言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进步的根源。如果这能是的话,为啥英国不如美国。莫非英式英语不如美式英语先进?莫非纽约英语强过新泽西英语?

                  • 家园 最近同一位西西河友讨论了文字和绘画的关系

                    也有一些新的看法:

                    语言和绘画

                    英语和汉语因地域隔离造成发音上的一些差别,但没有很大的差别。

            • 家园 创新有什么用?

              有了创新,不能变成产品,或者卖不出去,那就没用,即使有创新能力,也只能去其他国家创新,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中国这样的人也已经太多,靠国家可以搞一些创新,不过国家也缺少经验,还有腐败、官僚主义等问题,还是离不开提高经济实力。

          • 家园 中国人的智商分布是普遍水平高

            但是高端的不够。反映在自组织能力上所代表的整体智商上,其实就是领导人的智商不够高。因此群体中不能够一代又一代培养高端智商,反映在顶尖发明创造能力上不如西方的数量。

            西方的反智倾向虽然始终存在,但是长期趋势是给智商压制,所以高端智商可以成长发芽。而中国的问题是反智势力可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流,从而在整体发展上因为缺乏高端智商的推动力而阻碍发展。

            不过说到底,这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现象,到底是智商高还是智商低到体现,还不是很能说清楚。智商到底包括哪些方面,这个也没有结论。目前至少普遍的看法是IQ测试中的那些部分是很片面的,不足以代表智力的实质。

            • 家园 这主要是因为汉语的特性所致

              汉语是一门很容易望文生义浅尝辄止的语言,好处是联想丰富诗性思维,坏处是极端强调语境,而不强调逻辑性的训练和语义的精确定义,所以成体系的语法规则一直没有明确。

              语法繁复和单词巨量的语言,有一个功用就是,从硬记忆和精确理解能力方面筛选优秀者。硬记忆能力其实也是智商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汉语望文生义的特性就很容易造成非专业人士对专业领域的专业名词也敢插嘴,而理工科人士随便可以转文科。

              通宝推:薄荷糖家族,墨虎,
              • 家园 你这个视角很有意思

                看来墨虎提出的汉语不是一门精确语言,容易网文生意比较得到广泛的认可了。

                不过,我不认为强闻博记只能在汉语中出现,要说拼音文字几个字母凑起来,不是像汉语这样组词,拼音词汇量大更需要硬记忆能力。我举个例子,大家都学过英文,应该发现词汇量不需要很大就可以应付读报看电影,日常对话也可以。但是进入专业领域,或者甚至只是进行一些政经历史的对话,阅读小说,简单的说就是能与英文母语的人进行一场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对话,我们大词汇量就发现不够了,而且不是不知道,而是想不到用。英文母语的人用了,电影中看到了,我们才想起用,过一段又想不起用了。因此,老中说英文,包括老印在内,就算是英文流利的,说起来也是干巴巴的,说来说去总是那几个词。

                我的印象中,就是英文为母语的人,也不是每人都可以做到,美国中学生那个用词量,比老中强点有限。但是,年龄大的,教育程度高的,社会地位高的人,明显可以发现用词量大的多。而中文从人民日报社论到初中二年级课本,用词量没有多大差别。遇到个名人或者领导,用词与街头小贩的习惯用语不同,但是数量没有太大差别。也许中国古人不同。

                我这里说的就是,即使从应记忆能力去看,拼音文字为母语的人也不会比中国人差,因此这个方面的智力水平可以不计。

                我们所说的中国人智力高,我想也是有所指,某一个方面比较突出。绝对意义上的比较现在也没有这个手段,而且似乎也没有道理。只能说中西方人的智力各有所长,但是各方面都普遍比南亚非洲地区人高就是了。

                这个各有所长,就是你说的中国人的联想能力突出,但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弱。西方人的思维世界是乱中有序,而这个序是根本,一直到宇宙中都要找到这个序。而中国人的思维是乱才是永恒的,人生的目的就在于从乱中寻找短暂的序,但永远不会抱着不放。

                语言其实是智力的一个反映,而不是智力的来源,这个次序这个楼里许多人都弄反了,似乎争论出哪个语言高低就代表智力水平的高低,其实关系不大。但是从语言的确可以看出其智力特点。比如中国人的这个联想能力,也是智力中一个很主要的能力。这两天看“Godel,Escher,Bach“就提到analogy其实是智力的本质,那么联想能力是不是analogy的基础呢?

            • 家园 关于自组织能力

              我说过美国民主的参与者不是每个人,而是各种组织。这些组织,比如大公司,依着优胜劣汰的原则,生生灭灭。各种领袖人物通过这些大大小小的组织脱颖而出,绝不会被埋没。那些无能的领袖,也会随着僵化的组织被淘汰。

              这个模型要持续下去就必须让民间有很强的自组织能力。美国教育的核心正是发掘和培养领袖。美国教育的另一个核心是培养民众逻辑思考的能力。民众没有逻辑思考的能力,就会被忽悠,就会出李洪志。我觉得中国人自组织能力差一方面是因为没有领袖教育的传统,一方面也是因为民众不能很好的抽象自己的需求和目的,所以无法根据逻辑分辨代表自己利益的领袖。鱼龙混杂,真正的领袖也会被淹没。

              至于智商,我认为它体现的是内存和CPU。但是计算机还包括很多外设。比如硬盘,网络接口等等。

              • 家园 关于逻辑思考

                我咋觉得没有逻辑思考的美国人占美国的比例比中国这样的人占中国人的比例高呢。

              • 家园 中国恐怕是不太需要那样的“领袖”

                他们很可能会形成割据势力,中国人的问题是看问题比较全面,或者说比较挑剔,不会轻易相信那些有缺陷的理论,在西方,基督教和民主自由、自由市场理论都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对中国实在不够,要成为一个稳定、高效的大国,还要有足够的包容性,不能对外掠夺,难度不是西方能想象的。

              • 家园 不太认同

                所谓自组织能力,说到底还是丛林法则。

                依着优胜劣汰的原则,生生灭灭
                必须是有条件和资源保证那些被淘汰的组织和个体不会造反才可行。但即便是以中国现在的资源保有量,也是没这么做的条件,更遑论之前了。

                中美的基本国情大不同,很多东西都是相互学不来的。甚至中国这样极端环境下的经验,恐怕会比美国相对宽松环境下的经验更踏实可靠。

                另外说中国人难以抽象自己的需求和目的,也很偏颇——应该说是多数中国人的需求还没到需要抽象的地步。

                • 家园 非常同意,中国无法照搬美国

                  中国资源少,所以皇帝要搞科举,不要搞门阀,最后全国就一个巨大的权利金字塔。西方有足够的资源,可以搞一堆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去自然选择。所以中国必须设计一条另类的人才上升路径,以目前这种靠年龄卡线的办法,还不如科举制,是没有出路的,必然是逆淘汰,必然走向僵化,苏联就是这么死的。

                  另外,资源获得的途径不止是侵略和占领,资源和材料可以通过技术的提高来获得。中国搞新能源,搞高铁,搞核聚变就是这个方向。靠的不是理论优势,而是人多势众的优势。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改变资源现状。

                  但是我非常希望中国能够获得理论的优势,不仅仅是跟的快,而且领导创新。我个人认为,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汉语。我小孩是双语环境下长大的,非常明显。英语是以概念为核心的,先有一个概念,然后把这个概念赋值给一个词汇。汉语呢,也是先有一个概念,然后在两三千个基本概念元素(字)中找到与这个概念相关的几个元素(字),然后合成一个词汇。这个词汇往往包括最初概念的两三个最主要特征,但是不可能涵盖全部特征,这样就产生了歧义。造词的人如果没有做定义的习惯,这个歧义就会模糊本来的概念,其实即使造词的人做了定义,但是大多数人也不会去看,最后约定俗成的概念还是模糊了本来的概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概念模糊,下面就是逻辑混乱。

                  我说国人"不能很好的抽象自己的需求和目的",最明显的就是对外的商业谈判。我太太经常与各国公司谈判,中国公司普遍弱,多给几个选择就乱了,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有时候我太太想对同胞手下留情,结果都能自己把自己绕进去。

                  当年主席教育大家要抓主要矛盾,说不定也是恨铁不成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汉字的问题是极限只有1万多个字

                    超过这个字数再也无法降低文字信息熵了,所以靠造新字无法解决汉语通信的混乱度。

                    无法造新字的物理极限是在限定的空间里,汉字笔划的密度是同肉眼分辨能力和书写的极限联系在一起,由于汉字无法做到多字联写,只能引进第二个字或更多字而形成词组来应付更多的概念。

                    拼音文字可以增加字长并符合拼音规则而扩张,不受空间和发音(字长和音节)限制。

                    日本人为什么用汉字造出那么多诸如“干部”“主义”的新词?中国人造新词最多年代是什么时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