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 冉重光

共:💬284 🌺1182 🌵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连载12】第四章 为何这一次经济危机与众不同?

      1929-1932年的“大萧条”,它的根源也是贫富差距造成的。当时,很多人靠从垃圾里面寻找食物来维持生存。1932年,美国经济最发达的纽约,官方报告说饿死了29个人,因为饥饿而得病死的更多。全美国饿死多少,不知道。整个美国社会已经处在了爆发革命的边缘。

        1932年,罗斯福当选总统,力挽狂澜,紧急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工人权利和遏制资本权力的改革措施。包括禁止使用童工、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改善劳动环境、支持工人组织工会来罢工和集体谈判,还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对金融市场严加监管,将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单位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实际上就是国有化),对富人加税以增加政府收入等等。

        有了这些制度以后,美国的基尼系数从大萧条一直到1970年代,一直在下降。

        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0年代这二十多年,是美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没有之一)、人民生活最好的一段时期。政府开支比较大,但政府税收的增加主要是对富人征税,然后通过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转移到底层人民手里。这段时间,政府的财政赤字很小,通货膨胀率也不高。

        后来改变世界的电脑(1946)、互联网(1969)和手机(1973)就是这段时期被创造出来的。乔布斯的苹果公司(1974)和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1975),也在这段时间成立。

        总之,这是美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但这个美好的世界终于还是被毁灭了。从197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重新开始扩大,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里面的原因,就是资本权力的重新崛起,将各种限制它的政策措施规避了、改变了或者说击败了。

    • 家园 几年前的帖子,仅供参考

      自以为是:【原创】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杂谈(一)正名

    • 家园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你说的郎与人合著的应当是这本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 (郎咸平教授最新力作,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情怀同出一辙?我们正确理解共产主义了吗?)

    • 家园 想当年第一次翻开《资本论》的时候

      忍不住破口大骂,妈的老子被中国的一帮傻逼文人编辑给骗了!

      在各类政经的宣传文章和课本中,原以为《资本论》就是一部充斥着各种空洞理论和说教的大部头政治课本,想不到原著里面有如此丰富的实际数据和资料。

    • 家园 【连载11】第四章 为何这一次经济危机与众不同?

      第四章 为何这一次经济危机与众不同?——次贷危机的起源与“拯救”

        很多人都想知道2007年以来的经济危机跟以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它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不是像1987年股市大崩盘、2001年“新经济”泡沫破灭那样,很快就没事了?

        看看这幅图你就知道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美国过去一百年的基尼系数变动图。

        基尼系数大家都知道,是用来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越大,贫富差距就越大。国际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0.4是一条警戒线,突破0.4就说明贫富差距太大了,要想办法降下来。如果突破0.45,就可能要出大问题。

        这个警戒线不一定准确,因为每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不一样,对贫富差距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基尼系数很低的国家,也可能发生社会动乱;基尼系数高的,也可能不发生社会动乱。

        不过,这个东西可不是统计规律,而是社会规律。没有那一种社会,可能容忍贫富差距永无止境的扩大。0.4不出事,0.45可能出事;0.45不出事,到了0.5就可能出事……总之它有个极限。突破这个极限,底层人民活不下去了,就要发生社会动乱。

        这个图的数据,1947年到2010年的数据,是我从美国统计局的网站上下载的,很权威。

        1947年以前,没有权威统计数据,主要是一些学者自己的研究。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做了计算,差不多在1929年——也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大萧条”爆发前,基尼系数在0.45左右。在1929年以前,基尼系数不断上升。1929年以后,特别是1933年罗斯福新政以后,打击金融投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富人征税等等,基尼系数不断缩小。

        这个数据的估计具体多少,不同的学者估出来不一样。但这个趋势基本上都没啥争议:大萧条以前不断上升,罗斯福新政后不断下降。

        所以我按照这个趋势对1947年以前的数据做了平滑处理,整个过去一百年美国的贫富差距变化状况就是这样了。

        这张图清楚的展示了2007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和二战后美国的历次经济危机之间的根本差异。

        在2007年以前,美国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过房地产投机泡沫,在70年代出现过“滞涨”,1987年出现过历史上最严重的单日股市暴跌(比1929年还严重),出现过2001年的新经济泡沫……

        这些事情的闹动静,都不比所谓的“次贷危机”小。但是,最后还是没出什么大事,闹腾了一段,经济很快就恢复繁荣了。

        为什么?

        每一次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通货膨胀……都是一部分掌握货币发行和流通权力的人对社会大众的财富进行掠夺的过程,它会不断的扩大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但是,整个美国的经济毕竟还在发展,人民群众还能生活得下去,富有富过法、穷有穷过法。少部分投机者一夜暴富也好、倾家荡产也好,这么庞大一个经济体,承受得住。

        所以,大家放松了警惕:经济波动嘛,很正常,洗洗更健康。西方的经济学家,像萨缪尔森啊、弗里德曼啊,就搞出来一些很牛X的理论,虽然推理过程不一样,但最后的结论一样: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资本主义经济将在周期性的波动中不断前进,永远胜利,直到解放全人类,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然而,每一次经济危机平安度过的背后,却隐藏着贫富差距一点一点的扩大,整个经济社会对金融掠夺的承受能力,正在一步一步趋向极限。一闹经济危机,政府就赶紧救市,中央银行赶紧放松银根,让那些投机者的损失不至于太大。于是,金融也及其相关产业的高层经营,不断的有恃无恐的对整个社会的财富进行掠夺。基尼系数的变化速度很慢,但整个趋势不可逆转,直奔1929年创造的0.45的纪录而去。

        到2007年,这个纪录被突破了……

    • 家园 【连载10】第三章 现代金融资本的破坏力要素如何参与分配

      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预期消退的年代》里说,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的好处几乎全部被一小部分富豪阶层获得,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过去三十多年没有得到改善(另一位更有名的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也赞同这一点)。

        “对于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来说,无论从家庭收入还是从生活水平统计上看,既没有明显的提高也没有大幅度下降,1995年的情况与1973年的情况大体持平。情形不同的是:各类家庭贫富悬殊,富者更富,穷人更穷……随着无家可归者和吸毒人数的增多,美国的极端贫困人口增长已经远远超出了官方的统计数据。”

        但是,在分析原因的时候,他又说:

        “那些守旧的左派经济学家,如果尚有遗老遗少,他们必定会站出来向人们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富者越富是因为他们在剥削穷人。但这种解释与美国的实际情况对照,实在相差太远……美国现在许多赤贫人口即使有能力也根本不想工作,这使得富人难以对其施加剥削。”

        穷人不去工作,富人就无法对其施加剥削吗?

        经济系统是一个整体,掠夺与被掠夺,并非只有雇佣与工作这一种形式。金融系统利用货币来对社会大众的财富进行掠夺,是一种比传统的资本家剥削工人,更高级的掠夺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不仅是劳动者,那些经营实业、老老实实埋头搞生产的企业家也沦为了被掠夺的群体。

        在金融资本的炒作之下,买一套房子就把一个家庭一辈子的积蓄花光了,还背上几十年才能还清的债务,这比老板剥削工人厉害多了。

        这些被高房价抢走的钱,原本应该用于家庭消费的,用来购买汽车、高科技产品、旅游、子女教育等等。这些购买力可以拉动实体经济均衡健康发展。但现在一股脑儿用来买房了,大家都没钱去消费了。

        所以,金融“内生增长”不仅直接掠夺了购房者的现金,也间接的掠夺了实体经济经营者们的客户,把他们的产品的消费者“消灭”了。很多中小企业就会面临着一方面地价租金上涨,一方面产品卖不出去的困境。于是,就会出现大批大批中小企业倒闭的情况。因此,金融不仅在“剥削”劳动者,还在“剥削”经营实业的企业家。

        除了房价,医疗、教育、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资的上涨,也样样都在掠夺社会大众的财富。

        劳动者的工作权利,经过几个世纪的斗争,已经大大提高。工业资本家的“掠夺者”身份已经褪去,成为依靠自身才能挣钱的“企业家”。尽管劳资之间的不平等依然存在,但这在发达国家已不再是一个足以严重扭曲社会分配结构的问题。掌握经济权力的人类精英阶层,早已从工业资本家中超脱了出来,创造出更强大的形式更为多样的“破坏力”来参与分配。

        相比之前,以前那种靠辛苦经营企业来“剥削”工人的形式实在太累太低级了。传统的“资本家”——也就是企业主,特别是中小企业主,很多也已经沦为了“被剥削阶层”。金融资本兴风作浪,把土地价格炒作得极高,小企业主们辛苦经营的利润,还不够厂房、门面的租金,只能纷纷关门停产,自己也加入失业者的大军——又一批中产阶级消失了。

      • 家园 关于美国贫富差距的拉大

        “全球化”趋势的作用很明显。

        资本家把钱投到中国这样工资低的地方,降低成本的作用太明显了。美国中低产阶级工作没了,只好在工资上忍气吞声。于是富人可以挣更多的钱,穷人则没什么进步。

        您说的“金融资本“对美国中低产阶级的掠夺,我还真没看到。老实说,泡沫最盛的时候,美国中低产阶级的生活是比较滋润的。啥也不用做,钱就从自己住的房子里生出来了。那么多人愿意花钱,于是工作机会也多。

      • 家园 举个反例

        在金融资本的炒作之下,买一套房子就把一个家庭一辈子的积蓄花光了,还背上几十年才能还清的债务,这比老板剥削工人厉害多了。

          这些被高房价抢走的钱,原本应该用于家庭消费的,用来购买汽车、高科技产品、旅游、子女教育等等。这些购买力可以拉动实体经济均衡健康发展。但现在一股脑儿用来买房了,大家都没钱去消费了。

        实际发生在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情况是,有些人(“劳苦大众”)用长了价的房子做抵押,借钱买车,买高科技产品,旅游,用于子女教育。这个现象被称为“cash-out-refinance".

        • 家园 这是因为,有全球在给米国背债。

          没人背的欧洲,就出问题鸟~~

        • 家园 这是因为,有全球在给米国背债。

          没人背的欧洲,就出问题鸟~~

        • 家园 你这个不是反例,只是证明老百姓也在利用这种金融工具为自己

          金融工具大家都可以用,只是银行拥有更多的权力,所以整体上还是不对等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