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南义沟,我饿 -- daharry

共:💬405 🌺4523 🌵10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里关键

                    [QUOTE][/QUOTE这种小农经济模式统治了中国几千年,什么时候解决过人民吃饭的问题?

                    • 家园 任何意见事情和结果的发生,总是有多种因素

                      小农经济模式的确统治了中国几千年,可是这几千年,不是每一年都饿死人的,不是每一年都给人带来贫穷和饥饿感的。

                      而且,建国之后,土地公有,从基础上讲,耕者有其田的经济方式就再也不存在了。即使土地承包,那也是承包,而不是耕者有土地的私有权。难道会有人认为建国后还存在过几千年之久的小农经济模式吗?

                      正视现实很难,但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真髓。把自己的眼睛挂到天上,无始曾经发生的问题,将来会让更多明白人看不起,如此而已。

                  • 家园 有些人无视于事实和道理,那么我只能反复的摆事实、讲道理了

                    在人民公社的时候,吃大锅饭,统一分配。这是前提,结果是什么呢?

                    那时社员劳动统一出工,不论是收麦子还是收地瓜,收完之后,地里总是会留下一堆的麦子和地瓜。所以我们那个山区,在公社时代,会有“揽地瓜”“揽麦子”的说法。就是去地里把那些遗漏的捡回来,这些捡回来的,差不多是自己的了。

                    但是在承包之后,这种事情就再也没有了。在民以食为天的时代,每个人侍弄地就像侍弄情人一样,侍弄的不好,是要被鄙视的,大家会讲这个人没手艺、没本领,鄙视他可能连媳妇都找不到。

                    你承认这是小农思想也好,是落后的时代私有观念也好,是缺乏觉悟也好,但承包之后,粮食产量提高,在我生活的那个沂蒙农村,是个不争的事实,至少不会有任何一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农民否认这一点;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农民愿意回头去过那种日子。我不是认为承包制是最好的制度;但是在给农民更好的出路之前,这大概就是可以选择的最好的制度了。

                    某些人无视这些事实,实际上也是站在那些农民的对立面;但是,没人愿意挨饿,这大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了。把话说明白了,有助于认识有些人的想法到底多么荒谬。

                    通宝推:daharry,
      • 家园 大哈瑞是回忆历史,你偏偏要给他打个对错

        年轻了吧

        • 家园 龙应台写<大江大海1949>也不过是回忆历史

          <血红血白>讲共军长春围城饿死了数不清的无辜民众,也不过是回忆历史。

          家里的长辈声泪俱下的回忆当年共党如何剥夺他们的土地财产也不过是回忆历史。

          历史是客观的,公正的。但回忆历史是有立场的。

          难道只许他站在他的立场上回忆历史,就不许我在我的立场上反驳?真正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家园 改开之后短短几年,食品大大的丰富是铁的事实

        80年代初邓公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戴,84年国庆游行,大学生们自发打出的“小平你好”横幅的确是当时老百姓的心声。

        我小时候最爱吃鱼,但是改开前,鱼只有国营菜市场才有得卖,还得凭票,卖的还都是不新鲜的死鱼。一年到头就吃个几次而已。

        改开之后,放开农民承包鱼塘,放开自由市场。马上就新鲜活鱼随便买了。

        • 家园 你说的很对

          粮食够吃是四三工程开花结果,与小平同志的路线没有任何关系。这一点河里有太多的相关文章,恕不赘述。

          我只讲三点:

          第一. 人都没得吃,你拿什么养鱼?四三工程结果了,化肥农药跟上了,才有余粮养鱼。

          第二. 改开短短几年咱们就有饭吃了。改开本事这么大,从八十年代到现在30年过去了,在食品事业上我们又有啥进步?垃圾油、毒大米、三聚氰胺倒是改开独创。

          第三. 84年小平你好,怎么89年就要打倒邓小平呢?学生们单纯冲动可他们并不傻。想当年谁不是一腔热血报祖国。他们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要用坦克对付他们?76年四人帮用民兵加大棒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到了89年要用坦克?

          • 家园 承包制对粮食产量提高是有作用的,并不是没有任何关系

            我爸爸以前是在安阳农村,77年参加高考才离开,但是之后还是每逢收麦子还要回家参加收割,直到大概98年以后才不再回去收麦子了(好像就是那时候开始机械化了?)

            我特意问过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不是有效果,他说效果有,但是也不是那么简单。

            在人民公社记工分的时候,就有的村子粮食产量高,有的低,我老家的村子就是粮食产量低的那种,村边小河南边的村子就是粮食产量高的,我们管它叫“河南”。在一开始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并不是强制所有的人民公社都要解散,而是各个生产队自己选择,我老家的村子因为本来打粮食就不多,于是第一年就解散了生产队采用承包制,秋天收完粮食一看竟然比河南的村子多了不少,于是河南的村子也在第二年解散生产队采用了承包制。

            所以粮食产量提高当中,承包制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如果生产队团结,队长书记领导得力,那么作为集体力量肯定比分散各家各户要强大,但是能有多少村子有这样的条件?极少数村子领导有方能做到团结起来,就一直保持了集体所有制的形式,比如南街村华西村这样的;大部分村子没有的里的领导,内部也可能会有山头,所以产量不好,好比我老家的村子;还有少部分村子领导也不错,生产队的时候比别村过的好些,可是仍然比不过别村采用承包制的水平。所以承包制是一个承认现实的选择。

            不过不能说当时进入人民公社就是错误,毕竟各个时代面对的形式不同。当时要集中最多的力量进行工业化,就需要人民公社这种组织形式把最基础的每一个人纳入体系,即使为此浪费了潜在的粮食产量也是无奈之举。之后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就可以逐步放开对农村的控制,让个人在经济体系中有更大的自由,才放弃了人民公社的组织形式。

          • 家园 我觉得说30年食品事业没有进步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30岁以上的人回忆回忆小时候就知道那时候吃的和现在吃的差别有多大了。温总理功过不论,他说的有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那就是14亿人口,多小的问题都是大问题,多大的进步平均下去也就是个小进步。反推而知,食品上能做到大家这么明显的改善,真正的进步又是多么巨大。

            • 家园 14亿人,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巨大成就

              话讲的太漂亮了,温总就是水平高。但不晓得14亿人,一点点的退步算个啥?

              本人36,本命年,自有记忆以来没挨过饿,从不缺肉食。要说当年比今天有啥进步,主要是安全,吃啥都不担心。

              顺便讲下我家也就是普通工人出身,平平常常。不过隔壁家住了个干部子弟;对门某某书记家的孙女儿则是我青梅竹马的玩伴。恕我鲁钝,不晓得现在哪个打工族能和XX领导家作邻居的。

              • 家园 这句话可不是温总说的。。。

                温总说的意思是多大的进步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以后都微不足道,那我的推论是如果是肉眼所见的变化它背后代表的变化总量很有可能是超出你我想象的。

                同36岁的握个手。

                只说肉食的话,小时候有记忆起那差不多代表了80年代最初的时间,如果那时候你能不缺肉食我不得不说你的生活水平要超越同时代90%的中国人。

                我的记忆是每顿有肉不假,但是仅仅是猪肉,分量不足,家里父母明显是让着我吃。鸡鸭感觉是过节才有,兔子鸽子肉什么的那就更少了,大概就吃过两三次,总之是印象非常深刻那种。

                更何况吃的除了肉食以外,吃米现在比以前讲究了吧?蔬菜要求也比以前高了吧?还有街头随处可见的水果摊,超市里五湖四海的小零食,巧克力,我们小时候没有吧?

                看见问题的时候我觉得也要承认成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