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悲观看中医——从发展的角度 -- sarn

共:💬1131 🌺2386 🌵17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数据都在医案,或权威也就是那些医圣医仙说了算。

                  中医的成份就是主要是味,味道变化就表示药的性在变。其次看形、色象。你看夏枯草,枯萎失败的样子,怎么炮制,还是那样,中医就认为这种是败元气的,不能多吃,又比如细辛,茎叶枯败,决不会是补剂,实际上是不用的,现代很多药房不知道这一点,整株的卖。根的卖相好一点,实际也只用根。但气味很烈,这种也是要煮到感觉到比较柔和才是火候。还有防己,一种防己有光泽比较饱满,另一中无光泽枯败,后者一般也是不堪入药。

    • 家园 失去的下一代

      再随便说两句。

      为什么现在网上对中医持无所谓或者反对态度的人越来越多?在我看来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做得越来越好了,而与中国传统思维有关的内容越来越少,而年轻人在网上的话语权比现实中大不少。我并不是说科学或者中医必定有一个对的或错的,而是目前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一定程度上确实有与狭义上的“科学”(依托数学和实验从西方发展起来的科学)不相容的部分,单受过一方教育的人确实无法同时完全接受两种观点。换句话说,中医没能很好地培养下一代对中医的感情,而科学做到了。

      中国有一个庞大的教育系统为这种科学的培养服务:小学的自然,初中高中的理化生,到大学各个理工院系。师范院校也为这个系统输送了大量受过相对严格的科学训练的师资力量。教学用的器具和实验室等硬件条件也渐渐跟上来了。学校也有科技知识比赛,科技小发明等活动。社会上,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也通过讲座、科普读物、科技新闻等形式也有效地提高了下一代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在这种环境下,出现一批所谓“迷信”科学的人是必然的。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后对基础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毕竟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有受过一定科学训练的人去做,而且这种工作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中国传统的哲学思维。

      西医,或者说19世纪依托科学才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被这种环境下培养出的年轻人接受是很自然的事。小学的《十万个为什么》就从西医的角度解答了人体的结构,学过初中生物的人就能明白为什么发烧后消化不好,高中生就可以算后代有遗传病的概率了。西医的启蒙教育实际上也是贯穿基础教育始终的。

      中医启蒙的缺失,当然可以图省事归结为有关部门没有开设中医、国学等相关内容的课程,但是我也很奇怪,为什么我没有见到有中医写一本给小学生的中医科普读物?面向学生的动物、兵器图鉴一抓一大把,为什么没有中药的呢?为什么没有见过面向中学生的中医讲座?再者,像《海尔兄弟》那样科普痕迹非常明显的动画,是不是可以考虑做一个中医版本的?

      退一步讲,假设中医有朝一日可以走进课堂,在“真正的中医”都无法批量培养的情况下,恐怕全国各个小学中学的师资质量也是无法保证的。教授的形式,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恐怕也难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现代科学虽然庞杂艰深,但教材的编者们设计了很多有趣而且显著的实验穿插在课本中,说白了就是变着花样让学生亲眼看到课本上的知识点的正确性,增加自己的说服力:强酸强碱高温低温下酶的失活和复原是能被预测的,科学不是变戏法,不是瞎猜。而且实验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为什么很多人讨论中医的时候都会提到“双盲”?因为大家在学校里做实验就是这么要求的。在中医与(狭义的)科学的部分矛盾不解决的前提下,中医如何与这种立体的教学模式相竞争提升自己的说服力呢?比如说,在习惯了显微镜下看到口腔上皮细胞这种简单直接的科学视角后,学生如何去理解“经络”这样具体而又抽象的概念?

      没错,科学不能解释所有的人体问题,但起码目前中国的科学教育一直在向学生灌输“科学最终会解决绝大多数物质层面的人体问题”这一乐观态度,因此很多人是不会因为当下科学困境而抛弃科学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目前的科学教育确实没有主动排斥中医的话语,相当多的人出于兴趣也会对中医有所涉猎甚至深入研究,但是比起目标明确、规模化的科学教育,这种个人的、自发的学习对于中医的传承实在是杯水车薪。

      此外指望通过成功的医案,也即靠医疗市场来证明中医实际上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有太多的骗子打着中医的旗号行骗,如果这种现象不加以有效整治,市场很可能对中医的形象有反作用。就像如果科学的教育不是通过学校这种正规的、公益性的方式进行,也会有很多迷信邪教打着科学的旗号搅乱市场,最后导致反智主义流行。此外通过家庭的教育传承中医也很不靠谱,现在年轻人抛弃的父辈观念多了去了,中医未必能幸免。

      以上说的是一种趋势,我觉得对中医还有些想法的人都不能忽视这种趋势,它决定的是未来的走向,而非当下,当下的事例和数据不足以让人有任何乐观的理由。我害怕,如果这种教育的现状持续五十年,就不会再有今天这样的争论了——即便中医是最终的真理。

      通宝推:普鲁托,jent,左右采荇菜,
      • 家园 把中医迷信扫进历史垃圾堆是我们这代人的任务

        中医中药一起见鬼去吧

      • 家园 太悲观了

        如果中医果真是最终的真理,必然会在科学发展到某个阶段时被重新认识,就好象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波动说不是在几乎死翘翘的情况下咸鱼翻身了嘛。

      • 家园 这个嘛,吴清忠就有漫画版的亲子教育啥的。

        只不过中医这方面的产业化一直做得不行,组织化不够。组织化方面,基督教,佛教都有自己的专门学院,中医比他们都不如。

        但是市场解决不是说让骗子去看病,看不好摧毁民众对中医的信心~~

        而是像活法儿网站这样,给出标准化的体质测量表(有点类似抑郁自评量表,不知道是不是得到了那个的启发?)

        http://www.huofar.com/ll_tizhi.php

        然后再根据不同体质,不同节气,向被测者发不用的养生电子邮件,据说已经有安卓版和苹果版手机客户端了。

        而且是口口相传后有了很多粉丝,得到了淘宝的官方推荐。

        大家用智能手机,就有人做中医养生APP,还怕中医理念不能普及吗?

        至于从小教育如何如何……以后疾病会教育你改变观念的~~

    • 家园 把对转基因的戒心的一亿分之一用在中医上,中医就万劫不复了

      把针对转基因作物的一亿九千八百五十六万分之一的警惕、戒心与监管用在中医药身上的话、后者早已灰飞烟灭、万劫不复了。所以、世界真奇妙

      • 家园 你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把对转基因的热心用一亿分之一在中医

        中医早就一统天下了~~为了假设而假设,有意义吗?

        给你看一下《人体使用手册》作者吴清忠的简历:

        http://baike.baidu.com/view/2047901.htm

        吴清忠,曾经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从事机器人的研究;台湾生产力中心推动台湾的工业自动化发展;美国波士顿顾问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担任世界银行中国工业贷款顾问;香港晨兴集团(Morningside Group)担任中国区首席代表,从事直接投资基金管理工作;台湾荣成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他从2002年开始写那本书,在网上发博文,到2005年出版前盗版已经满天飞了,人家不在乎,只为了宣传经过他现代化后的中医理论,后来成了2006年台湾畅销书排行榜上科教类还是养生类的榜首。

        经络理论不是那些坐在电脑前面敲键盘,自己没去看过慢性病,也没给别人看慢性病的人能评论的。

        吴清忠举了几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证明经络理论的存在:

        1、单脚香港脚现象,一般认为香港脚就是细菌繁殖造成的,但是有人只有一只脚发臭,另一只脚完全没事!虽然发臭的那只脚确实能检查到真菌。

        如果从经络说,寒毒说去解释,就是这人睡觉时,有一边的身体没盖好被子,受寒,造成身体消耗一些体液去进行生热化学反应,抗寒,化学反应结束后的废液就成了毒素;

        之后没有及时休息,养血,排除堵塞经络的毒素;之后可能还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上了肠胃,然后身体开始修复肠胃时,把一些毒素沿着经络排出……

        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尿液或粪便排出,是所谓蛋白尿(肠胃中没有消化的食物残渣和营养物质混合毒素一起排出),但是相关经络出问题,就会沿着体表经络排出,因为胃肠的经络有一些是延伸到脚部的,

        于是造成脚部的经络出口毛孔出含有大量蛋白质,结果就滋生了真菌,引发香港脚;但是另一边的经络堵塞了,另一边不排,干脆就没事,因为营养不够丰富。

        西医开点激素抗生素,把脚部的真菌细菌暂时杀死,香港脚好了;过些天又开始犯,断断续续可以犯几年。甚至越治越犯。

        原因就是整条经络一直在往外排类似蛋白尿的营养物质。

        如果还口服西药或者继续熬夜,把身体搞得更差了,那就有可能停止排出蛋白尿一类的物质,再混合抗生素和激素,脚部也会停止滋生真菌,但是身体会处于更加疲倦难受,却又检查不出问题的亚健康状态。

        ……如果停止熬夜,吃生肉吃冷饮,乱发脾气或者着急等坏的生活习惯,然后也不随便吃西药(除非是发烧到39摄氏度,怕烧坏脑部不得不吃时才吃),

        让血气能量逐渐提升,身体会不断表现出各种“症状”,像是腹泻,或者继续香港脚……

        但是各种症状断断续续地发一段或几段时间,陈年毒素,宿便都排干净了,香港脚也就会跟着不药自愈(当然发病期间可以用芦荟水止痒,用卫生纸吸掉一些类似蛋白尿的物质来减轻痛苦)。

        2、背部的内脏投影。

        就是吴清忠在他们建的那个上海的实验性的针灸推拿治疗中心(后来好像被别人收购了,然后收费高得离谱了,工薪阶层去不起了,悲剧),曾经看到过有人的背上出疹子,看着像荨麻疹,密密麻麻的,

        排列成内脏的形式,看起来很像是内脏的投影。

        一问患者,长年累月吃止疼药来着,有不明疼痛,西医也查不出来,就一直吃止疼药,结果药物平均分布在内脏中,时间久了,就通过经络来排毒,因为内脏的经络在全身上下很多地方都有,

        譬如手指的中指部分就有心包经的一部分,所以很多地方都会以出皮肤病的形式来排毒。而背部刚好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区域,所以,通过经络来排毒时就形成了内脏投影。

        ————

        当然这些人最后一般都通过改善作息规律,按中医思路养生获得了身体逐渐健康的效果。

        可惜的是,有人迷信西医,在吴清忠的书中,他说道在他们的生活改善建议和推拿下,一些每星期要肾透析3次的病人,已经逐渐降低到1次肾透析就可以维持一星期了。

        可是这些病人中有的不敢放弃最后一次的肾透析,譬如改成两星期1次之类,于是就是要透析下去,就是不能脱离医院。

        而一开始被诊断为尿毒症后就来找他们尝试以疗养代替肾透析的人,反而在有规律的养生生活后,彻底戒断了肾透析。

        ————

        当然不信中医,不信经络的人可以说是疑病症,误诊,安慰剂效应,人体自愈等等。

        ……那我觉得其实可以反过来做实验,中医说熬夜工作有害,受凉有害(桑拿浴之后再往空调房跑),吃生海鲜不卫生有风险,乱发脾气有害……

        这样的人可以尝试天天熬夜(专门找夜班工作去做),天天(或者夏天)经常吃冷饮,不定期洗碗桑拿往空调房跑(或者冬泳),乱吃海鲜(并且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锻炼免疫力的说法安慰自己),乱发脾气乱起急(转发没有真正的可靠证据的表面统计实验结果鼓励别人吃阿司匹林,谁反对就说骂谁不尊重科学等等,然后再继续吵架~~)……

        反正认为中医最高境界的养生规律总结都没有做双盲实验,都仅仅是一种保守文化的催眠暗示的话,

        可以自己给自己做反向试验……连续摧残自己的身体几十年看看,会不会气血两亏,西医验血查血色素的方法不见得能查出啥结果来,就是脸色灰白,手指上的月牙看不到等等。

        【不过,貌似我在骂我自己呢~~呵呵,熬夜打游戏看小说啥的作死行为我真没少干……

        没有失去健康到天天都要穿比别人多很多衣服的状态,是不会相信中医里面说的阳虚等亚健康体质的……

        诶,其实说了也没用……可能越说越逆反?说教只会得反结果,我自己也是这样,搞不好就是在害人害己……呵呵……不知道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什么。

        总之不愿意养生,却愿意天天吃阿司匹林来减少高血压和脑血栓几率的哲学思想是很奇怪的……

        以后有什么结果,也只能说是自己选的路,自己去看相应的“风景”了……】

        • 家园 好奇的问一声

          经络在中医里似乎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他是把虚实,寒热,阴阳这个比较虚的概念和人体这个实体相联系的纽带。

          我的问题是经络是一种虚拟的概念,还是一种实体?对于一些截肢的病人,他们的经络走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经络是人独有的,还是生物共有的。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与类人猿,大猩猩,猴子都属于近亲关系,这些动物有没有经络?更远一些的动物,牛、羊、鱼、虫有没有经络。

          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有没有可能进化出新的经络?如果有,中医有怎样的方法去检验,并且得出一个至少在中医界内部能被广泛接受的结论?

          • 家园 在吴清忠的书里面,说经络是一种很细微的生物液晶,活人才有

            相对明显的反应……然后他说上海复旦教授费伦(在那里上学的人不知道论坛里有没有?),用了一些实验,证明穴位附近的钾离子较多什么的。

            ————

            至于方舟子认为尸体解剖没有发现经络,所以就没有经络,个人有个猜测,如果经络类似脑电波和心跳,人死了就没了,那解剖是不能发现的。

            那时候我是认为经络是以能量状态存在的。

            不过经络如果是个实体概念,但又是像生物液晶这样很纤细(微米级?),而且人死后会停止构成,那似乎也不能发现?

            ————

            其实我只是个信息二道贩子,有兴趣的还是去看他的书,网上到处有txt盗版的供下载。

          • 家园 这好比晶体学中的正空间、倒空间

            正空间是真实存在的,倒空间并非真实存在,但是倒空间对于理解正空间、解释正空间中的现象却是最佳的办法。如果不用倒空间的路子,就很难解释晶体学以及附带的各种研究方法。正空间中的点格可以直接观察到,倒空间则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但是晶体和半导体研究却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倒空间来分析。

            中医的一些学说,也是如此。虽然所主张的东西未必能直接确证,但是其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大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如果因为啥解剖学上找不到确凿的经络就完全否定经络学说,那就操之过急了。

            • 家园 准确一点说你说的这叫倒易空间

              不知道你是不是材料专业的,反正我本科四年加研究生没少接触这个,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都不陌生。

              但在我看来,你说的这个倒易空间和经络理论毫无共通之处。倒易空间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应用都非常的扎实。

              不明白你为什么说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大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能否举些例子。

              看看这个对我问题的回复链接出处

              “高明的针灸师,哪怕在没有肢体的相应穴位“虚空”刺一下,也会有相应的反应。”

              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倒是经络理论的实际证明,可以说“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大的适用性和实用性。”。问题是这有可能吗?看到这种扯淡的回复,完全让人失去从辩论中求真相的欲望。

              引用链接出处里的说法

              “神话变成了传说,传说变成了故事,故事变成了历史....,《魔戒》的开篇词在这儿全倒过来了。”

              可能性与必然性中间存在这巨大的鸿沟。不理解这个差异,就没有讨论的基础。谈经络,不如去谈智子,谈我们生活在matrix里,谈天堂的72更处女一样,扯淡的程度没有区别,因为你永远找不出任何可验证的证据。反过来心灵鸡汤的功效倒是差不多。远古以来、中华文化、穿越时空。。。。

              解剖学上找不到的东西,就更加需要翔实的东西去佐证。如果你有,请明示。

          • 家园 这个我也想知道

            河里似乎也有两派意见,印象中花大熊认为是经络是抽象的概念,当初我跟他交流几个帖子后,他让我去看书。

            最好可以请他聊聊,不过我担心会掐起架来,中医的不同门派有可能打起来,然后西医粉再加入混战。。。。

    • 家园 对中医发展非常有信心,但对中国从中获利非常没有信心

      因为工作原因,跟很多西医医生和中医医生都有交流,说一下我的观点。

      同意楼主的观点,西医背后是整个科学的大厦在支撑。一个美国顶级医院医生在我们面前发过牢骚, 这几十年现代医学重大进步,很多都是把别的学科成果拿过来用,单纯的医学研究反而对医生帮助不是很大。

      西方医学界会想尽一切办法从各个学科的发展中汲取营养,让病人受益,也提高自己的收入和名望。这几十年的医学成果,来自物理学有核磁、CT、超声、PET、质谱、同位素标记、发现DNA双螺旋...来自化学的有各种分子分析检测工具、分子生物学工具如PCR、荧光标记和化学药品的发明和应用....来自生物学的有抗体的应用、组织培养、动物模型...来自计算机科学的有大规模基因测序、分子结构预测…

      西方医学界的学制设计——本科毕业才能进医学院——也决定了医生可能来自于各种背景。

      同样的,中医里面好的东西,西医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拿过来。且不说中国医学界流失大量的人才到西方,中医理论中优秀的成分,西方科学界也保持一个很开放的态度对待。

      PNAS的这篇《剖析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黄黛片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就是例子之一。陈竺部长这个发言确实很精彩,这才是中国真正的顶尖中医研究水平。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415943623205356.html

      陈竺专访:在分子水平阐明中药复方作用机制是完全可能的

      陈竺在第318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介绍中药复方研究进展。(巨峰/摄)

      2008年3月14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剖析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黄黛片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在3月25日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正式发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的研究人员,在国际上第一次用生物化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了中药复方黄黛片治疗白血病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理,说明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的专访。

      《科学时报》:为什么要在分子水平上开展对中药复方的研究?

      陈竺:从多年医学研究的经历中,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构成了我国医学体系的一个特色和优势,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一门学科,中医在继承和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我们至今仍无法理解的现象。

      “君、臣、佐、使”是中医进行方药配伍时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组成复方的药物可按其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中医认为,“君”是复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或主要治疗兼病兼证的药物;“佐”指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抑制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君药”是复方中不可或缺的,而“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或删除。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被认为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在中国、法国等国的血液学和癌症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阐释了砒霜治疗APL的分子机理,并将其与维甲酸结合用于临床治疗。与此同时,我国著名中医专家黄世林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出了一个治疗APL的中药方剂,即由雄黄、青黛、丹参和太子参组成的中药“复方黄黛片”。报道显示,这个复方对APL病人的完全缓解率是96.7%到98%,5年无病生存率达到86.88%,疗效极佳。

      目前,有记载的中药复方大约有10万个,尽管中药复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而且经过数千年的实践,证明其是有效和可靠的。但是,绝大多数复方的有效成分尚不明了,作用机理也不清楚。深奥的方药配伍原则难以被西医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药复方的推广应用。

      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表明,中药复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增效和减毒。开展复方作用机理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尽管中药方剂的产生远早于分子生物学的问世,但在分子水平证明方剂配伍原则的合理性,将为进一步优化方剂的组合提供依据,有助于发现新的现象,产生新的知识,获得源头创新。利用现代先进的研究手段来探究中医理论和方药应用原则,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语言来阐明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和配伍原理,向国际社会展示中药复方科学合理性的内涵,是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并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迫切需要。

      《科学时报》:复方黄黛片是如何在分子水平上体现“君臣佐使”的?

      陈竺:中医对APL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补气养血,滋阴助阳,解毒化瘀清热。现存的中医古籍中记载着一些不同的中药治疗白血病的复方,如“青黄散”、“抗白丹”、“梅花点舌丹”等,在这些复方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就是雄黄,还有青黛等。在《本经》、《唐本草》中都有对雄黄的如下记载:“乃治疮杀毒要药也。”当黄世林教授完全根据中医理论,把辨证和辨病结合在一起设计出复方黄黛片时,国际上有关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才刚刚起步,当然那时也没有人能从分子水平来解释为什么复方黄黛片对白血病会有如此好的疗效。后来我们知道了在复方黄黛片这个复方中,雄黄的主要成分是四硫化四砷(A),青黛的有效成分是靛玉红(I),丹参的有效成分则是丹参酮IIA(T)。

      我们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详尽阐明了复方黄黛片治疗APL的分子机理。结果显示,四硫化四砷是本方的“君药”,它直接作用于癌蛋白,通过诱导其降解,从根本上逆转癌细胞的疯长,使其分化成熟。丹参酮和靛玉红作为本方的辅助药物,主要是通过促进癌蛋白的泛素化并加快其降解,进一步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成熟,抑制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分裂增殖来发挥作用。动物试验结果还表明,使用了青黛以后雄黄的毒副作用大幅度降低。这些体现了典型的“臣药”和“佐药”的功效;并且丹参酮和靛玉红通过增加运送四硫化四砷的通道蛋白的数量,显著增加了进入白血病细胞的四硫化四砷浓度,从而提高了疗效,两者都起到了“使药”的作用。复方黄黛片通过各组分的联合应用,产生了大于三个组分加和的协同效应。

      我们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解析和阐明一个完全依据中医理论研发出来的中药复方,在细胞和分子水平明确的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特别是每种药物在分子水平作用与中医对每味药物在复方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如此一致,这一研究受到了国际主流科学界的积极评价。如Nature杂志在Nature China发表了题为《中医药:古老复方的现代新解》的述评,认为这一研究显示了“古老药方的主要成分是如何‘和谐行动’治疗疾病的,对于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沟通具有重要意义”;Nature主办的《SciBX: 科学与商业信息交换》也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推介;Science杂志在对我的专访中也对这一研究进行了报道。

      《科学时报》:通过对复方黄黛片分子作用机制的解析,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陈竺:对中药复方黄黛片分子机制的研究是第一次用生物化学方法,在分子水平阐明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说明中药复方配伍原则是合理的,在分子水平阐明中药复方作用机制是完全有可能的。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觉得拆解中药复方十分困难,因为将复方拆分后很可能就看不到原有的效果了,哪怕再把它重新组合起来,也可能很难看到拆分前的效果。应该承认,中药复方的确是很复杂的,因此在进行中药复方作用分子机制研究时,首先要选择疗效明确、有效成分的结构和活性基本清楚的中药复方。复方黄黛片完全符合这一要求,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在复方黄黛片中雄黄、青黛和丹参的有效成分都是什么。现在利用药物化学分析手段来拆分、组合和识别中药复方中的主成分、有效成分等已经不再是很困难的事了。

      第二,要有合适的动物和细胞模型,这些模型一定要与所研究的疾病相一致,基本上能真实地模拟人类的疾病。十分幸运的是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工作,我们成功建立了一个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的非常理想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动物模型;通过与法国科学家的合作,我们也建立了理想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多个细胞模型。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基本上搞清楚了有关白血病发病的分子机制和相应的调控网络,这些都为我们成功解析复方黄黛片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我们发现,不论是在动物模型整体水平,还是在细胞水平,抑或是在分子水平,在这三个层次把复方拆开来后看到的主效药都是四硫化四砷,第二是丹参酮,第三是青黛里面的靛玉红,这样就分出来了君、臣、佐。

      第三,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是中医、西医共同的平台,是大家共同的工具。在有关复方黄黛片的研究中,我们使用了多种最先进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手段来研究经典的中医药。我们在研究中使用了一种叫做RNA干扰的技术,通过这一技术抑制了细胞膜上转运四硫化四砷的水甘油通道蛋白9的基因表达,造成这种通道蛋白的数量减少,结果白血病细胞内四硫化四砷的浓度显著减少了,从而影响到治疗效果。反过来在使用了丹参酮和靛玉红以后,通道蛋白的数量增加,白血病细胞内的四硫化四砷浓度明显增加,这也正好符合“使药”的作用特点。在测定四硫化四砷的细胞内浓度时,我们使用了一种叫做原子吸收光谱的技术。中医、西医共同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来进行医学研究,怎么会没有共同的语言呢?

      第四,一定要通过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证明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中医药研究现在最缺乏的就是规范和有严格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很多报道都是个例个案或小样本单中心的研究。复方黄黛片的疗效之所以得到认可,是因为有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病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一院等,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标准对复方黄黛片进行了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了复方黄黛片的疗效。这样的多中心研究避免了偏差,保证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科学时报》:中医和西医之间是否存在相似之处?

      陈竺:中医和西医是两套各不相同的医学体系。我们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人们一开始就想从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在内的复杂事物和问题,而不是先把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主要是沿着另一条路,即“实证+推理”发展其认知方法,搞清这两种认知方法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医。显而易见,文化背景和认知方法的巨大差别,会导致中医、西医的医生在看病时各说各的话、大相径庭。譬如一个患胃病的病人在西医面前会得到较为准确的诊断,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通过胃镜和生化检查更可以精确到病变在什么部位、程度如何、致病源是什么(如幽门螺旋杆菌等);而中医看的是该病人处于什么样的证型,是饮食问题还是七情不调,是操劳过度还是季节变换所致,在这种证型下该病人还伴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一并调理,从而最终恢复他的整体平衡。

      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中医首先看的是“人”,一个缺乏明确物质基础而相对“模糊”的整体,然后通过疾病相关临床表型、特征再寻根溯源,逐层推断其病因病机。但是中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似乎一直停留在经验和哲学思辨的层面,没能“自上而下”地走下去,这也导致了长期以来中医理论无法用现代语言予以描述,中医与西医无法互通互融的局面。

      事实上,历史上的中国医学是非常包容和善于利用新知识和新成果的,比如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波斯医学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现代生命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医强调整体观与“阴阳平衡”,这与现代系统生物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强调“天人合一”,这与现代西方科学讲的健康环境因素十分相似;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类似于西方医学通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物。中医复方的理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西方治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如肿瘤的联合治疗和我们所熟悉的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等。

      《科学时报》:如何才能用现代语言来描述和诠释中医理论?

      陈竺:我常常想,医学用于治病救人,就是解决人身上所发生的问题,那么医学的研究就应该首先从人开始,也就是说应该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策略。先有一个整体,尽管开始时比较模糊,但我们可以在明确人体的系统运行功能和状态的基础上,逐步向局部直至最小单元进行科学的还原分析,最终使之自上而下地逐层清晰化。

      沿着这个思维往下想,传统中药大都采用含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化合物的多味药材组成的方剂进行治疗,这样的复杂药物体系给现代药理评价带来极大挑战,也是中医药被认为“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我们将多组分的复方视作一个整体或一个单一组分的治疗药物,先研究其在人体内的整体生物学效应,明确疗效后再去看局部,或许就简单得多或者更有方向了。

      生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化和网络化的系统。从系统观、信息结构、复杂性的角度,探索生命现象与疾病本质已成为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近年来,人体系统生物医学以及复杂性科学的蓬勃发展,为研究现代医学模式和中医学提供了可能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系统生物学通过在整体水平测定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来准确评估人体的健康。它是非破坏性测量,可直接用于人体反映全身的健康状况;它是以核酸、蛋白和代谢物等生物分子为测定对象,具有高通量、低成本,可实现大样本人群动态监测等优势。

      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有可能从整体上来观察药物,包括中药复方的整体疗效。如基因表达谱,虽然基因组DNA序列本身不会因为用药而发生改变,但药物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蛋白质组特别是分泌蛋白质组研究正在受到关注,很多组织都会分泌多种不同的蛋白,这些蛋白质都可在组织或血液、体液里检测到。现在新的蛋白质分析技术精度大为提高,并有望实现从不同体液里面找到来自不同组织的蛋白质,从而帮助医生在早期对疾病作出诊断。此外代谢组学研究,功能核磁成像技术等都将成为复方研究的重要手段。

      系统生物学的思路与中医整体观相一致,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方法。从整体论出发,以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等为手段,探索解决中医药学发展中的复杂问题;同时从中医药学研究的实践以及疾病的复杂现象和复杂性特点出发,提出复杂系统研究的创新思维和研究方法,这对于推进中医药学理论研究与医学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很多中药方剂的疗效已经被临床实践所证实,但这些复方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现在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用现代科学把它证明出来。从对复方黄黛片的研究中我体会到,中药复方并非不可拆分。中医药学虽博大精深,但要反对不可知论,中医药的奥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深入探究,更需要一批最优秀的生命科学家的加入。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用现代生物学的手段,用中医这种原始质朴、讲究整体、注重变化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的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实现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这种汇聚将使中西医的内涵不断丰富和进步,我们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21世纪的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和奋斗!

      小传:

      陈竺,男,汉族,江苏镇江人。1953年8月生于上海,1970年参加工作,无党派,全国十届政协委员。1981年获上海第二医学院硕士学位,1989年获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是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在血液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有较高造诣,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曾获得法国抗癌联盟卢瓦兹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07年6月任卫生部部长。

      大家对文章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外链出处

      中医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像上面那个例子这样,在方法论上要有新的建树,建立起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接口,排除门户之见,要想办法尽量把物理化生计算机的研究成果为中医所用,千万不要固步自封,孤芳自赏,原地踏步,闭门造车。

      我对中医将来的发展非常有信心,就是现在这批中国医学界的科研人员,接受了扎实的物理化生计算机英语教育,对中医西医都有涉猎,在大量的中西医临床实践的基础之上,一定会有重大突破。

      说了好的,再来说点坏的。

      原产于中国的好东西,被老外拿过去,结果做得比中国人更好,反过来赚中国人的钱,这种事情比比皆是。

      中国的茶叶,中国的陶瓷,中国的大豆….这些都是血淋淋的现实。

      简单的一个花旗参产业,老美根本不消费这东西,单靠做中国人市场都能做起来。

      现在中国保健品行业,外资企业已经建立起主导地位。将来在植物药、中成药上的中外商战,很可能还要更加惨烈。

      设想:一边的中成药是外资企业符合FDA,欧洲标准,做过双盲试验,来源产地无污染,功效和副作用清楚,一边的中成药是中资企业只做了CFDA标准,拒绝双盲试验,来源产地有多年农药、水污染和雾霾,功效是包治癌症糖尿病,副作用无…你作为消费者,你选哪边?

      我觉得,现在全世界采购奶粉的中国父母已经做出选择了。

      通宝推:王不留行,迷惑不解,shinji,赤脚学生,Lioncat,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