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聊聊传输型遥感卫星 -- 温雅颂

共:💬67 🌺79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聊聊传输型遥感卫星

    这些天因为马航班机失联事件,使用遥感卫星图像搜索马航班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人对遥感卫星知识的缺乏,因为不知道它的工作原理,也就不知道它的局限,从而过高地估计它的能力。

    这几天因为迷途笨狼的一篇特意注明允许免费转载的文章--《笨狼认为——可以利用霉菌卫星轨迹判断坠海位置》,在与其讨论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遥感卫星的知识,引起了本人的兴趣,打算另开一题,相对集中地聊聊遥感卫星的有关知识。

    需要强调一下:本人的目的只是聊聊遥感卫星,绝非系统完整的科普,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大量查阅资料,因此错漏在所难免,望大家谅解。另外,我现在人在海外,并没从事航天遥感工作,但依然有一些在这个领域的朋友,所以对这个领域的发展还是基本了解的。以我现在的情况,谈原理还可以,但一些具体的技术参数就不是很清楚了,所以请大家也别问我具体的技术参数。中国航天遥感的现状和涉及到的技术参数,我虽然知道一些,但除非是公开媒体上披露过的,我还是不谈为好。虽然中国卫星的有些参数米国完全有能力推算出来,但业内人士如果说出来,就等于证实了米国的推算,因此也是一种泄密。我虽不再是业内人士,也不愿意惹上麻烦,还是回避为好。

    遥感卫星涉及到很多空间内容,单凭文字很难描述明白,最好有示意图辅助。但示意图有些可以网上找,有些就得自己动手画。西西河不提供图床是个大问题,希望大家帮忙推荐个好用的图床。

    通宝推:独草,Leono1,汉服骑射,文化体制,岑子,二至,张lini,滴滴涕,人在旅途,diamond,渡泸,常识主义者,云中飞,月下,滴语,不远攸高,shinji,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刚翻了下,有空回,顺带再帮读者普及点常识

      刚翻了下,有空回,顺带再帮读者普及点常识

      这里有楼主测绘专业的一点,链接出处

      https://www.cchere.com/article/4005065

      非楼主专业的卫星领域,虽然本人了解极其有限,帮读者加深点认识也好

    • 家园 四,结语

      前后写了不少,希望感兴趣的人能觉得有所收获,没有觉得太枯燥或太抽象。

      本人是不是民科不要紧,要紧的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说民科,河里最大的民科就是晨枫。人家本职工作是化工,但说起航空方面的知识,就连专业航空杂志的编辑们都未必比他知道的多。

      哪位要真能把杨伟请来,也未必能像晨枫那样妙笔生花。真正干专业的人,对自己的专业往往会觉得没啥可说的了。

      那种貌似无所不知,无所不通的“全才型智囊”,基本都是没有自己真正的专业,什么都是道听途说地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人河里也有,不用我明说,你懂的

      对于河友所问的,电影里卫星追踪汽车的场面是否现实,我已在回复中解释过,就不再开贴重复了。

      对给卫星更新燃料的问题,从技术上讲,神舟与天宫能对接,卫星与燃料罐就应该也能对接。如果能够对接,卫星的寿命几乎可以无限延长。据我所知,国外某航天公司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我后来没继续跟踪,说起来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也不知结论如何。到现在没见动静,我猜可能是觉得经济上不合算而放弃。现在的卫星,加上所能携带的燃料,寿命能有几年也就差不多了。几年以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再发射的新卫星应该会有更大的技术优势,更受用户欢迎。单独发射火箭去给老旧的卫星补充燃料,有点像不停地给“瘟叉屁”打补丁,费力不讨好,还不如直接发“瘟妻”更有卖点。

      (完)

      通宝推:jhjdylj,云中飞,shinji,李根,jent,
      • 家园 问个关于北斗的问题

        1,北斗卫星是否属于遥感卫星?

        2,北斗说是2012年形成区域覆盖能力;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卫星组网后也是绕球飞行,为啥会出现暂时北斗卫星只能提供“区域服务”?

        • 家园 关于北斗

          1,北斗卫星是否属于遥感卫星?

          北斗不属于遥感卫星。所谓“遥感卫星”,是通过雷达或多光谱的方式,将地面物体形成图像,供人们通过对图像的解读来了解该地区的有关信息。

          北斗是导航卫星。其工作原理相当于航海中的灯塔。灯塔通过发光告诉海里的各种船只自己的位置,船只根据灯塔的方位解算出自己的位置。灯塔并不知道周围有多少船只,也不可能知道这些船只的位置。简言之,导航卫星只发送信号,不接收信号。北斗特有的短信服务属于通讯卫星的功能,也跟遥感无关。地面接收器虽然可以把自身位置通过短信上传给北斗,但北斗卫星自己无法知道地面上任何一个接收器的位置。

          2,北斗说是2012年形成区域覆盖能力;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卫星组网后也是绕球飞行,为啥会出现暂时北斗卫星只能提供“区域服务”?

          使用卫星进行三维定位需要同时收到至少四颗卫星的信号。要保证地球上任何位置都能同时“看到”四颗导航卫星,卫星的数量需要很多,而且每颗卫星的轨道如何设计也很重要。以下是美国GPS的轨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北斗一代的定位算法相对简单,只能做平面定位,不能做高程定位,因为它使用地球表面作为一个已知球面,因此只需要两颗卫星就够了。北斗一代用的是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分别定位在西太平洋赤道上空和印度洋赤道上空。这样其覆盖的经度跨度就基本包括了中国的国土范围,满足了“区域定位服务”。

          后来为了提高定位精度,中国又增加了一些卫星,其轨道与地球同步轨道类似,也是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但其轨道与赤道有一定的夹角。这种轨道的卫星,从地面上看就是每天在赤道南北漂移,其轨迹画在地球上就是纵跨赤道的一个8字形。这样就提高了高纬度地区的定位精度。

          但是因为这种卫星自转与地球相同,因此也总是停留在某个经度范围内,所以也只能提供“区域服务”。

      • 家园 送朵花,麻烦您给算算

        知道了星地之间传送数据的时间限制,知道了卫星变轨的种种麻烦。看来要想实时掌握地球上的变化,只有通过加大卫星的密度,通过接力的方法,拼出一幅地球变化图。

        如果要象报纸一样,每天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案头上提供一份全世界每一个地方的最新动态,需要多少颗卫星?

        标准画质,24小时间隔。

        • 家园 这个好算

          假设卫星90分钟绕地球一圈,一圈后地球自转22.5度,一天后回到前一天轨道的左侧。22.5度在赤道大约为2500公里。如果卫星轨道间距为50公里,覆盖这2500公里就需要50天。如果每天都想得到最新图像,显然就需要50颗同样的卫星。

          • 家园 导弹打航母的问题

            前阵子网上热烈讨论弹道导弹打航母的问题,似乎用DF21D打航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就没看到有人算算用卫星给航母定位的问题。

            按兄台的计算,50颗卫星一天才可以覆盖整个地球。航母一般最高速度是30节,按巡航速度20节算,24小时可以移动480海里,将近1000公里。不知道中国现在有多少颗在轨,即使有50颗,要想实时监视航母编队也是不可能的。

            反过来算,如果要实现每小时更新,在轨的卫星数至少要50乘24,1200颗才行。

            现在即使老美也没有这个实力吧。

            我这只是死计算,以温兄的知识能否单开一帖,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 家园 楼下beech说得对

              监视航母不需要像高分一号那样的分辨率。高分一号的分辨率是2米,因此幅宽只有60公里。航母一般长度在300米上下。卫星分辨率如果是30米,照片上的航母就能有10个像素,用来判断基本够用了。

              30米的分辨率,幅宽就能达到900公里。那2500公里用3颗星就能做到每日更新了。

              实际监视航母的动向,光学照相卫星并非好途径。我认为应该用红外或者雷达卫星。红外的分辨率可以很低,大概1公里的分辨率都可以,所以覆盖面就还可以更广。雷达卫星的工作原理我不是很懂,说不好。

              • 家园 hehehe,十个像素,拿来判读大海里的航母?

                这是远远不够的。

                。。。

                在卫星图片上找过机场的人飘过。

              • 家园 明白了,谢
              • 家园 飞机起飞时的红外特征很明显 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的概念始于50年代初期。当时,美国有些科学家想突破经典分辨力的限制,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利用目标与雷达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多普勒频移现象来提高分辨力;用线阵天线概念证明运动着的小天线可获得高分辨力。50年代末,美国研制成第一批可供军事侦察用的机载高分辨力合成孔径雷达。60年代中期,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军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推广到民用方面,成为环境遥感的有力工具。70年代后期,卫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和数字成像技术取得进展。美国于1978年发射的“海洋卫星”A号和 80年代初发射的航天飞机都试验了合成孔径雷达的效果,证明了雷达图像的优越性。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英文缩写为 InSAR 或者 IfSAR, 是一种应用于测绘和遥感的雷达技术。这种测量方法使用两幅或多幅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图,根据卫星或飞机接收到的回波的相位差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或者地表形变图。理论上此技术可以测量数日或数年间厘米级的地表形变,可以用于自然灾害监测,例如地震、火山和滑坡,以及结构工程尤其是沉降监测和结构稳定性

            • 家园 监视航母似乎不用低轨道照相卫星,前一段时间有个消息,

              说中国有个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项目名称就是大型舰船的实时监控,好像是可以同时监控十九搜大型船舶的位置,应该说明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也许用的是同步轨道的卫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