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失道寡助——浅谈侵华日军战斗力的衰败(上) -- 忘情

共:💬31 🌺665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失道寡助——浅谈侵华日军战斗力的衰败(上)

    本文实名发表在《坦克装甲车辆》6月(下)上,以下是正文:

    近年来,一些粗制滥造的“抗日神剧”充斥银屏,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些“神剧”里,我方军民如神兵天降,杀鬼子如同割韭菜,看似“过瘾”,貌似“宏扬正能量”,其实是在侮辱我抗战军民。试问,如果侵华日军当真如此不堪一击,全民抗战为何要打八年之久?为争取抗战胜利,中华民族为何要付出数千万人的高昂代价。罔顾历史事实,毫无底线和起码常识的“艺术加工”,实际上却抹杀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努力和牺牲。

    当年的侵华日军,虽然经历了一个战斗力由强转弱的衰退过程,但即使到战争结束时,其战斗力仍然不容小觑。尤其是在抗战初期,经过长期战争准备的侵华日军,战斗力相当惊人。据一些抗战老兵回忆,许多日军士兵在乘车行进时举枪射击,仍能较准确地打中百米内的人形目标。像掷弹筒这种概略射击的曲射武器,在日军士兵操纵下,可以达到90%的命中率。即使是遭到中国军队伏击,日军掷弹筒手也可在1分钟内开火,准确命中中国军队的机枪阵地。拼刺刀时,两个日军士兵背靠背,就可以对抗一个班的中国士兵。

    抗战初期的侵华日军不仅军事技术过硬,而且战斗意志极为顽强,即便是部队伤亡惨重,失去军官指挥的情况下,日军士兵都能顽抗到底,甚少被俘。南京会战期间,中国军队曾打退一次日军冲锋,有个日军兵没能退下去,硬是在原地顽抗,靠手里一枝38大盖,打死打伤了100多企图活捉他的国军官兵,一直坚持到日军再次发起冲锋,把他营救回己方阵地。

    对抗战初期日军的强悍战斗力,国共双方都曾有高度评价。

    时任八路军115师师长的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经验》中写道:“敌人实在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 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所说的强,是说他们步兵也 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 骸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

    时任115师副师长的聂荣臻在回忆录中写道:“全面抗战刚爆发时,日军全身着深色野战服,颜色与深秋华北庄稼地里的庄稼差不多,枪一响,能迅速的做出反应,就近找隐蔽场所隐蔽,枪法很准,冲锋时,猫着腰,身子压得很低,拼刺技术很出色,拼刺刀时,三个日军背靠背,十几个八路军也占不到便宜。”

    1938年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南岳会议。在会上,蒋介石分认为日军最大的优点是其精神上的“坚决”,贯彻命令时“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且“能够忍苦耐劳”。 1940年国军“冬季攻势”后,蒋介石又召开柳州会议,他认为日军官兵“具有独立作战的能力,和坚强不拔的斗志……例如他上次以一团人守昆仑关,任你调多少部队去攻击他攻了半个月,他只是沉着死守,不为动摇……”蒋介石还当众朗读了日军从昆仑关撤走时的留书,其中谓“经五旬半期间,驻扎该地之我军数大队,竟能与蒋军十余师周旋到底”云云,被蒋引为奇耻大辱。

    抗战初期侵华日军强悍战斗力的由来

    抗战初期的侵华日军,之所以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首先得益于充分而严酷的训练。

    1927年,日本颁布了《兵役法》,规定任何一个日本男人年满17岁,经过征兵检查合格后,都有服兵役的义务。日本兵役分为现役、预备役、后备役、补充兵役、国民役这五种类型。其中现役、预备役,后备役统称为常备役。日本国民在陆军服役满2年,在海军服役 满3年后,转入预备役。在陆军预备役满5年4个月,海军预备役满 5年后,转入后备役。后备役满5年后转入补充役,直至距离从陆军现役退出后满17年4个月,从海军现役退出后满16年4个月为止。至于国民役,那是为没有军队服役经验的日本国民而设。这种兵役制度的确立,使得日本平时就能蓄积大量受过专业训练的兵员,便于战时扩军。

    日军的训练素以严格著称。其《步兵操典》规定,步兵单兵及大队以下步兵分队训练主要内容包括:

    单兵教练,即单兵队列(包括射击、投弹和动作),单兵对歩、机枪的射击和掷弹筒的使用。

    中队教练,包括队形、战斗、分队、小队、中队的进攻、防御。

    轻机枪和自动炮教练,包括密集队形、射击、分队、小队、中队进攻、防御,以及夜间战斗。

    步兵炮、速射炮教练。

    大队教练,包括进攻、防御、追击、退却,以及夜间作战。

    抗战初、中期参战的日本士兵,大体上要接受将近一年的军事训练。前五个月是新兵集训,训练课目包括队列、刺杀、射击及拉练。在这期间最少要有一次在严冬条件下的五天野营拉练,训练士兵严寒耐力及夜间应战能力。接下来两个月是常规单兵综合素质训练,强调小队、中队一级作战协调。在这期间每天必须有30公里以上行军耐力训练。

    日军新兵在转入小队、中队级协同战术训练时,老兵们往往会强制要求新兵训练一些《步兵操典》以外的科目。例如立姿加重物持枪长瞄,打夜间100米外香火头,避弹奔跑及针对避弹奔跑的射击方法,狙击与反狙击术,突发情况下防守与反击的动作等,这些都是在战场上非常实用的技术。

    再接下来的1个月是中队、大队级作战训练。新兵从这个月开始接受野战射击训练,游泳训练及强化刺杀训练。除此之外,另有每天40公里的行军。

    最后2个月搞大队、联队级作战协同,高级技战术动作及火线机动。

    经此训练,抗战初中期的日本普通士兵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单兵作战技能。

    日军《步兵操典》规定:新兵入伍以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训练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每年用于训练的步兵子弹为1800发。在这种严格要求和训练条件下,日军射击水平普遍较高,通常每个中队优秀射手占到三分之一左右。

    抗战初期,侵华日军不仅士兵单兵作战技能优秀,而且基层军官也具备颇高的素质。这一时期的日本军官,基本上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简称陆士)毕业生为主。从1889年起,高中毕业生被陆士录取后,首先作为一等兵到基层部队当兵,半年后升为上等兵,而陆军幼年学校毕业生则在这个时候直接作为上等兵到部队,3个月后升为伍长,再过3个月晋升军曹后进入陆士正式开始学习。1920年以后,陆士分设预科和本科,预科两年,本科1年10个月,中间需在部队服役半年。1941年,为提高军官的合成军队指挥能力,学员入学后不再分专业,进行各兵种专业课程兼顾的综合训练。

    陆士的教学内容共分两个部分:文科和术科。文科除了数理化、历史地理之外,还有制图学,测量学,士兵心理学、化理学、兵器学、战略战术学等。术科就是专业课,预科统学步兵操典、马术、剑道、刺枪术、军事体操,本科按兵种设术科,工兵科设有筑城教范、渡河教范、爆破教范、植坑教范。

    陆士的训练非常艰苦,每天午后连续进行四个小时的军事训练,哪怕是炎热的天气里,陆士学生也常常全副武装,戴着防毒面具跑步。若是谁有一点差错,就会受到处罚。在水平投土科目中,学生从午饭后开始作业,到了晚上就得挖出规定好的深度,中间不能有一分钟的停顿,挖土、抛土的姿势不能改变,几个小时下来,常常是手掌都要被磨出血泡来。就是这样,返回学校时还得高唱军歌,摆出英勇的姿态。游泳训练时,小船把不大会水的学生载到离海岸很远的深水区域,学生一个一个的被推倒海里去,在海中挣扎不起,直到真正被呛得探不出头了才会被拉上船,教官面授要领后又被推下去。

    日军非常重视对对现役军官实施技能再教育。各技术兵种的军官学校,像骑兵学校、步兵学校、战车学校、野炮兵学校、重炮兵学校、高射学校、工兵学校、通信学校、自动车学校、辎重兵学校、飞行学校等,学员全部是陆士或者海兵毕业后,再经选拔入学深造的。这样的军官培训体验,能够保证各专业兵种军官的高质量,便于各兵种间的互相沟通和配合。

    抗战初期,侵华日军不仅军事素质优良,而且深受法西斯教育的毒害。

    陆士非常注重向学生灌输“效忠天皇”的封建忠君思想,和为了“大日本帝国”不惜肝脑涂地的军国主义思想,以非常残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武士道精神。其文科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每周一下午进行的“精神训话”,训导学生在4年的学习生活中,成长为不怕苦、不怕死、忠于君王、服从指挥、服服帖帖效忠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人。精神训话的具体内容大致有:“大日本帝国肩负着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重任”,“军人必须向日本天皇陛下尽忠”等等。除此,每月的8日都要举行诏书奉戴日仪式,天长节(日本天皇生日)建国节、国兵纪念日等都要举行学生集会听特殊训话。训话中提到天皇时,人人都必须立刻以立正姿式,表示尊敬。

    在普通士兵中,日军强调上级对下级、长官对士兵、老兵对新兵拥有绝对统治权,宣扬军人必须服从天皇命令,灌输“皇军”是“天之骄子”的思想,并不断开展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反共灭华教育,意图宣传大和民族优秀,称中国人为“劣等种族”、“野蛮人”, 称日本军队的使命就是要让天皇的“威光”广被全世界,也就是所谓“八肱一宇”,现在进行的侵华战争就是作为那个“神圣使命”而迈出的第一步,就是为了把中国民众从欧美列强的欺压之下解放出来的“圣战”,是为了解决日本“人口过剩”、捍卫日本的“生命线”、“主权线”,是“正义的自卫战争”,是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防止中国赤化”。

    长期严格的军事训练,以及不断强化的法西斯思想,造就了抗战初期日军的高素质。

    侵华日军官兵军事素质在逐年下降

    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广大中国民众积极投身抗战中,迫使侵华日军拉长战线,分散兵力。在旷日持久的全民抗战中,侵华日军战前累积的高素质兵员和军需物资逐渐被消耗掉,导致其战斗力逐步下降。

    1938年以后,随着侵华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日军开始大量编成负责后方警备任务的独立混成旅团。这些部队以征召的预备役军人为主体,不仅编制装备比现役师团差,战斗力也与现役野战师团有相当差距。

    侵华日军的步兵中队按正常编制,人数应在200至240人之间。但因战死、伤残、疾病等因素,各部队减员严重,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到1942年,每个步兵中队人数仅保持在120至150人之间。因此,就侵华日军同一战斗单位而言,因兵力减少,战斗力已大不如前。

    为弥补兵员不足,日本政府不得不一再修改《兵役法》,无限期延长服役年龄,降低征兵体检标准等,致使侵华日军的军事素质一再下降。战争初期,日军士兵中90%以上为现役兵或预备、后备兵,年龄多在20至30岁之间,并经过较充分的军事训练,动作机敏、射击技术良好,身体也健壮。但从1938年4月起,日军中开始大量编入军事、身体素质较差的“补充兵”,以补充部队减员。补充兵一般仅经3个月左右的训练,军事技能较差,身体素质也远远不如原先的现役兵和后备兵。战争初期,新兵入伍体验非常严格,其后逐年放宽。1938年,侵华日军新兵平均身高1.66米,体重56公斤。1939年分别减至1.58米,52.5公斤。1940年又分别减为1.5米,50.6公斤,1941年分别减到1.49米、50公斤;到1943年,则分别降至1.46米和47公斤。1943年入伍的新兵,如果按抗战初期标准,合格率仅为10%。甚至连许多跛子、近视、独眼、花柳病患者也被征入伍。特别是在华北地区,日军于1940年以后,还补充了许多16、17岁的“娃娃兵”。这些“娃娃兵”行军就掉队、上战场就后退,仅能担任警戒等一般任务。

    冈村宁次回忆,至1941年前后,日军中“老兵所剩无几,只有现役兵和年青的补充兵”;被称为中国派遣军“王牌军”的第3师团与第13师团,1944年时“再无钢筋铁骨之威”,而“其他兵团的装备、战斗力等均较前明显降低。全军建制已感力不从心。”

    到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在战争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兵源枯竭,不得不扩大征召范围,将更多的“胡子兵”和“娃娃兵”送至中国战场。不仅如此,这些兵员的训练时间、训练质量都根本达不到《步兵操典》的要求,军事素质颇为低下。这些又瘦又小还吃不饱的“娃娃兵”无论是战斗意志还是体力还是刺杀技术都直线下降。过去往往是两三个中国兵才能够压住一个日本兵,到了1944、45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发动反攻的时候,情况已经反过来,变成一个八路军一把刺刀、能够 压住三个日本补充兵动弹不得、最后乖乖束手就擒。

    战争初期,侵华日军下级士官级(相当于排级)以上现役军官,一般都毕业于陆士。由于侵华战争的扩大和伤亡大大超过了日本军队所预想的程度,所以日军现役军官严重缺乏。陆士第53期学生于1937年春天入学以后,日本军部又在1937年的秋天扩大招生,并大幅增加了1938年春天入学的第54期学生的招生名额,本来应该于1939年春天入学的第55期学生也提前在1938年12月入学。

    为弥补战争消耗,陆士不仅扩大招生规模,而且将学习期限由4年改为2年,后又缩短至一年半,许多的学科和科目都被删减掉了。如此一来,学员的知识结构明显有欠缺,指挥能力下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可即便是如此,这些接受速成教育的陆士毕业生仍然不敷中国战争的消耗。于是,从1941年开始,日本军部又办起了军官短期训练班,学习期限仅为6个月,吸收刚出校门的大中学生加以军事训练和理论学习,毕业后充实到中国战场各战斗部队,作“干部后备生”。由于其缺乏实战经验,军事训练周期也短,指挥部队的能力很差。与此同时,侵华日军还设立了教导队,从各部队选拔了一批有作战经验的士兵,进行就地培训后,亦充作“干部后备生”。这些“干部后备生”逐步替代了侵华日军中的陆士出身的军官。1943年夏,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第36师团第210联队第3大队的78名军官中,陆士毕业生仅有8人,其余全是“干部后备生”。这些干部后备生或是缺乏作战经验,或是文化程度、军事基础理论不高,因而军事素质较差。

    (未完,待续)

    通宝推:林风清逸,楚庄王,啊凡,diamond,霹雳焦蛙,菜刀也是刀,星海潮生,西瓜子,山远空寒,醉寺,df31,丁一叮,迷惑不解,聂盘,一直在看,滴滴涕,三笑,好文留观,桥上,庄汀,西伊,繁华事散,唐家山,阴霾信仰,hnlhl,yiwensilan,舒拔,北纬42度,关中农民,浣花岛主,迷途笨狼,中关村88楼,dfindy,SleepingBeauty,mezhan,高中三年,何求,老老狐狸,高粱,mingong,老惰,晴空一鹤,飒勒青,白玉老虎,李根,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颜
    • 家园 有个地方细节肯定错了

      “1938年,侵华日军新兵平均身高1.66米,体重56公斤。1939年分别减至1.58米,52.5公斤。”

      90年代看到的资料,37夏新兵平均身高1.66米,体重56公斤。38夏新兵平均降到1.56。不到50公斤

      • 家园 这个可能是笔误

        但是从日军战斗力下降的具体数据上看不到:

        比如新兵第一年训练消耗子弹1800发,这个量是否减少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知这个1800发/年出自何处?

          《歩兵操典》吗?网上言之凿凿说是昭和15年版《歩兵操典》,但本人较真查了一下该版操典,没有找到上述数据。

          刚才在“待认可”里看到您也回答下面笨狼河友说是出自《歩兵操典》,请教是哪一版《歩兵操典》?或是操典中具体哪一部分?以解多时疑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倭寇国力,步枪1800发/年训练标准,我反正不信

          倭寇国力,步枪1800发/年训练标准,我反正不信,教导队有可能

          霉菌自动步枪也没这么高,印象中均数比1800低几十发。这几年共军步兵好像是1500发/年,以前精锐步兵300发/年,一般步兵100发/年,其它兵种更是少得可怜

          1800发相当于60个基数,中日战争初期一次大型会战(几个月)才给300发

          1944豫湘桂战役初期南下有的部队才给25发,悲观情绪严重,缴获国军物资后就兴高采烈了

          对了,神风敢死队的很多燃料是靠湖南缴获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一天打5发子弹,多吗?

            日本也是自造飞机,航母,战列舰的国家了。在没有全面参战,奉行精兵政策的年代,训练多点有何不可?

            • 家园 不多,倭寇投降的时候128万侵华日军子弹也不多

              不多,倭寇投降的时候128万侵华日军子弹也不多

              226兵变后陆军扩展到38万,步兵占半数左右那就是19万,每人每年1800发相当于投降前夕上百万侵华日军(关内)子弹数近2倍

              不说机枪、手枪弹训练消耗还有其它兵种步枪训练

              侵华初期一次会战(几个月)每条步枪才分配300发子弹

              1944豫湘桂战役有的才分25发子弹,缴获丰厚才坚定了进攻信念(感谢蒋大队长)

              步枪1800发/年,现在自动枪械,霉菌、共军步兵训练都没那么奢侈

              另按倭寇早年部队(——1937新兵)平均5年训练,9000发把配属步枪身管寿命都消耗差不多了,谁听说过?

              那时候发火药应该是雷汞,对枪膛损害很大

              后来才改为叠氮化铅

              教导队训练1800发/年有可能

              • 家园 连国民党抗战期间都生产了11亿发子弹

                百度数据。日军工生产能力

                百倍于丢掉半壁江山的中国吧,还供不起这点训练子弹?

                现在美帝子弹商店卖0.2美元一发,折算到40年2美分顶天了。一条衣阿华当年美元价1亿美元,至少50亿发子弹啊。。。日本好赖也生产了几万架飞机,战前数条战列舰,多艘航母的,供不起那点子弹?

                BTW,日军步枪三八大盖口径6.5毫米,跟国军的不符,日军缴获国民党军子弹有用吗?难道还扔掉自己的枪,拿国民党军的杂牌枪?

                • 家园 难道倭寇训练居然比作战奢侈了?

                  44年后部分鬼子就是靠缴获作战,有国军当供应商不担心弹药问题

                  武汉会战4个半月,一次会战才300发/枪,训练居然比作战奢侈了?

                  “日军步枪三八大盖口径6.5毫米”,后来是99式

                  “日本好赖也生产了几万架飞机,战前数条战列舰,多艘航母的,供不起那点子弹?”

                  供得起是一回事,有没有必要是另一回事

                  后期也供不起,44豫湘桂战役,有的部队步枪才分25发子弹/枪,缴获后坚定了进攻信心

                  • 家园 99式口径也不一样啊

                    7.7毫米。。。怎么使用缴获子弹?而且装备数量也很少。

                    新兵为了学会打枪,练习打准,训练消耗多不奇怪吧。新兵要站军姿,难道老兵也要?

                    • 家园 蒋大队长及其麾下不止孝敬皇军子弹

                      蒋大队长及其麾下不止孝敬皇军子弹

                      还有枪支火炮,对于倭寇也很宝贵的航空燃料……有的还没开封

                      倭寇歪把子必要时可以用三八大盖子弹

                      7.7毫米的能否用对手7.62的不详

                      后者子弹实际直径大约7.92,略小于前者

                      不过现在共军5.8的枪也可以用北约5.56的

                      “新兵为了学会打枪,练习打准,训练消耗多不奇怪吧。新兵要站军姿,难道老兵也要?”

                      霉菌步枪训练也没达到1800发/年,现在还是自动枪械

                      在伊拉克等地过子弹炮弹瘾可不手软

                      共军、还有以前倭寇、汉斯新兵老兵军姿都不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