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邓小平先生的执政水平问题 -- 熊皮帽子近卫军

共:💬790 🌺8224 🌵27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资本主义国家 经过了70年代的黄金十年

      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了70年代的黄金十年,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革命,早和初级工业化的中国拉开了巨大的距离,换而言之,之前的工业产品还可以互相贸易,你现在的东西都是落伍很久的东西了。邓时代巧合碰到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阶段,他自然要难办些。

      • 家园 70年代啊,是我们集成电子领域和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时候

        72年我们自己的集成电路就研制成功了。整个70年代,我们计算机领域就落后发达国家4、5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又陆续研制出256和1024位ECL高速随机存储器,后者达到国际同期的先进水平;可以生产NMOS 256位和4096位、PMOS 1024位随机存储器;掌握了对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起着重要作用的无显影光刻技术,可用于制造分子束外延设备;中科院上海冶金所还独立发展了制造集成电路所需要的离子注入机,并出口到日本。

        真正开始落后是80年代国外开始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我们在“科学的春风”吹拂下,研发项目被砍,队伍解散,人员下海或出国,光引进不吸收。到了90年代出去一看,落后人家一代了。唯一保留下来的项目,就是大型高性能计算机,这个领域是西方一直封锁的。不由得想起了《别了,司徒雷登》里面的话: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我这里有篇关于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文章,原文链接挂了,还好存下来了。引用一部分在下面:

        中国电子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

        我们知道,以逻辑电路器件作为标志,到目前为止的电子计算机可以分为四代(此外还有“第五代”即人工智能计算机和“第六代”即生物计算机的说法,但至今尚未成熟,本文不涉及)。每一代计算机,都比前一代更小、更快,技术工艺要求更高,价钱也更便宜。中国科学家研制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工作,贯穿于整个毛泽东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美国研制出第一代计算机用了4年(1943-1946,标志: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ENIAC),而中国通过学习苏联的技术,仅用3年就完成了(1956-1958,标志:中科院计算所的103机),并生产了50台左右。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美国从第一代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计算机花了9年时间(1946-1954,标志:贝尔实验室的TRADIC),中国用了7年(1958-1964,标志: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国防科技大学前身的441B机),生产了约200台。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这段发展过程美国用了11年(1954-1964,标志:IBM公司的IBM360),中国用了7年时间(1964-1970,标志:中科院计算所的小规模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11机”)。

        我国研制的第三代计算机品种非常多。例如,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单位联合研制的150机,于1973年完成;借鉴美国IBM公司16位小型机技术的DJS-100机,也于1973年研制成功,它的硬件为自行设计,软件兼容;1976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1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013机”......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这一时期的1973年1月,四机部召开了电子计算机首次专业会议,即7301会议,总结了60年代我国在计算机研制中的经验和教训,决定放弃单纯追求提高运算速度的技术政策,确定了发展系列机的方针,提出联合研制小、中、大三个系列计算机的任务,以中小型机为主,着力普及和运用。从此,中国计算机工业开始有了政策性指导,重点研究开发国际先进机型的兼容机、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和发展微机(注意比较以后几个会议调子的差异)。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今天的计算机都属于第四代计算机。这个过程美国用了9年(1964-1972,标志: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与伊利诺斯大学联合研制的ILLIAC-IV),中国用了8年(1970-1977,标志:航天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的77型机)。

        77型机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16位微型计算机。另外,参照美国Intel 8008机型的国产DJS-050微机也于1977年由清华大学等单位仿制成功,并通过鉴定。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12年(美国是1946年,中国是1958年),但经过毛泽东时代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是某些人所歪曲的“被拉大了”,而是缩小了,从12年缩小到了10年(美国是1954年,中国是1964年),再缩小到6年(美国是1964年,中国是1970年)。到毛泽东离开我们之后不久的1977年,中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仅比美国落后了5年(美国是1972年,中国是1977年)。

        1984年,邓小平同志再次访问美国。这一年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为我国的大量技术引进提供了机遇。在大量进口汽车、彩电、冰箱生产线的同时,各科研、制造单位和大专院校大量引进半导体器件生产线。从1984年到“七五”末期,先后共引进33条集成电路生产线。由于当时“巴统”的禁运政策,引进设备基本上都是国外已淘汰的。

        虽然引进技术会受制于人,容易造成“引进一代,落后一代”的被动状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过去的方针,用已有的技术力量实现引进技术的本土化,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仍然是有希望的,同时这也会对中国的计算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日本、韩国就是成功的例子。但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的计算机和半导体电子器件工业的发展模式从过去的“创新为主,引进为辅”和重视基础研究,转变为单纯的引进,放弃了在通用电路方面的追赶。这种作法给我国的微电子业和计算机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首先,我国自废武功,停止了半导体研发计划,天真地幻想依靠市场能自动生成和换取技术。

        第二,一味地强调引进,促使集成电路企业急功近利,很少有明确的消化吸收方案,最后都亏本了,引进的33条集成电路生产线绝大多数没有发挥作用,并对我国的原有生产线造成致命冲击。

        第三,一些人对洋技术、洋理论的无限美化,使国内出现了一种崇洋媚外的风气,国产技术被贬为垃圾,科研单位和企业生存面临困境。在生存压力和崇洋媚外风气的双重影响下,原有的计算机和微电子科研队伍严重流失,很多科技人员流到国外。

        在这个阶段,虽然我国也仿制或研制出了几种机型,如1984年的2780机,1985年的银河超级小型机,1986年的HN-2730超级小型机,1987年的太极2220[文献5],但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撑和微电子工业的支持,加上国家战略决策的失误,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拉大。例如,2780机比DEC公司的原始机型VAX-II/780 32位小型机落后6年,太极2220比DEC公司的原始机型MicroVAX也落后6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完全依靠进口,我国这个时候单凭自己的技术已经很难生产出一台计算机了。

        这一时期又出现两个极其错误的政策,给我们的计算机业和半导体集成电路业雪上加霜。

        一个失误是,1984年,当时的领导人听信一些智囊和洋专家的建议,未经科学论证,在违反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的情况下贸然实行“拨改贷”,从过去国家向企业拨款作为流动资金和设备更新改造基金,改为银行向企业贷款,企业不仅要偿还银行贷款,还要付高额利息。而政府不仅不投一分钱,反而像从前一样抽走企业的大部分收入。这样一来把大部分国营企业搞亏损了,为以后的“产权”改革和公开搞私有化提供了口实。然而,“拨改贷”至今没有被政府公开否定,赵紫阳的错误也一直没有得到清算。正是由于“拨改贷”,使得我国当时的集成电路工业遭到严重打击,企业只能忙于解决生存问题,没有精力和经费去消化引进技术和开发新产品。这就是企业急功近利的根源。当时曾有一些专家警告说:“计算机工业投资不足,资金分散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但始终没有引起重视。

        另外一个失误是,当时的决策者在进入了“科学的春天”后,并没有真正重视科学技术。国际上,通常把科技经费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部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称作“R&G/GDP”,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以及这个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整个毛泽东时代,我国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为1.28%,达到当时几个初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意大利、西班牙)。毛泽东时代的后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个指标更是增加到了2.32%,达到同期几个最发达国家英、法、西德的水平,仅比当时的美国、日本低一些(美国长期为2.8-3.0%,日本70年代以前1.6%,进入70年代后与美国接近)。这个数字如果拿到今天,甚至比2003年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还要高,可见毛泽东时代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有些人指责文革时期或者毛泽东本人不重视科学技术,完全是睁眼说瞎话。

        进入上世纪70时年代以后,特别是到了80年代,由于电子、计算机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达国家的政府、企业等部门纷纷增加对研发经费的投入。在“科学的春天”里,如果我国对科学技术有起码的重视,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真正落到实处,即使我们能保持毛泽东时代后期那个据说是“不重视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时期的2.3%的水平,中国的微电子业和计算机业的情况也会好很多。但是从80年代开始,我们的决策者却把R&G/GDP大幅度往下砍,一直砍到R&G/GDP还不到0.7%。1984年以后,由于“拨改贷”造成的困境,基本无力进行研发投资,R&G/GDP竟然降到0.6%以下。

        由于研发经费严重缩水,我国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自主研制的计算机项目与集成电路、半导体研发一起,都以“没钱”为由相继停掉了。这些科研队伍解散后,除了出国的以外,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回高校教书,更有甚者竟然被调去看机房。

        这一时期,我国的集成电路、半导体领域从争相引进、无所建树到人财两空,以致到后来谁都说“半导体不是好玩的”,“几十亿扔进去听不到响”,“上头一听半导体就头大”[文献12]。由于失去了基础,我国此时的计算机工业,只能靠0520等旧机型、千元的中华学习机、长城286等组装PC机维持。

        五. 一错再错,中国的计算机业被彻底剿灭

        进入90年代,我国仍然延续了研发经费的低投入,除了1993年之前的几年由于受到国际制裁的影响有了点紧迫感,R&D/GDP略微超过0.70%以外,90年代中期再次回到80年代的水平,其中1995和1996连续两年下跌到0.60%。

        1989年中美关系的蜜月期结束,美国政府严格限制对中国出口高性能计算机,出口中国的服务器除了要付出高额的采购费用外,还要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子中,由洋人监控,以防止用于其他目的。中国因技不如人而饱受屈辱的情形可想而知。

        痛定思痛,国人自主研发高性能计算机的激情终于被唤醒了一下。1993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曙光一号诞生;1995年曙光1000诞生,它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产品的技术相近,标志着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然而,由于国内基础科学、微电子业和有关装备业十几年的技术停滞,这些高性能计算机没有实现完全国产化,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例如,曙光一号的硬件采用美国Motorola公司1989年底推出的M88100商业微处理器,软件移植了美国IBM公司的AT&T UNIX操作系统。后来的国产计算机,也都没有“中国芯”。

        尽管如此,我国的高性能计算机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并没有被拉得太大。这要感谢国外对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封锁,使我国不能买到相关技术,不得不自行研究。相比之下,我国的微机业由于没有遭到封锁,在“造船不如买船”的洋奴哲学指导下,日子反而不好过了。

        1990年,中国大幅降低了关税、取消了计算机产品进出口批文、开放了国内微机市场。顷刻间,国外的286、386电脑如潮水般涌入,长城、浪潮、联想等国内公司溃不成军;1991年由英特尔和AMD掀起的“黑色降价风暴”,更是让中国计算机产业雪上加霜。由于绝大多数整机企业积压了高价买进的芯片,从而背上巨额亏损的包袱,一家家整机厂商前赴后继般悲壮地倒在了血雨腥风之中。长城、浪潮和联想也都元气大伤;1992年,国家实施控购,进一步使中国PC整机制造业进入发展的低潮[文献19]。此后,国内的计算机企业只能从事低附加值的微机组装。相比之下,同样是面对外国计算机企业的竞争,由于日本非常注意对本国企业的保护,规定进入日本市场的微机必须支持日语环境,从而使美国微机难以进入日本市场。

        在微电子集成电路方面,国内企业继80年代中期陆续亏损后纷纷倒闭,国内集成电路工业逐步变为搞外来加公的三资企业。据专家估计,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微电子科技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最少是10年。

        看看微电子行业,看看汽车,看看高铁,看看航空,看看核工业,只能说国家的路线问题对于行业的影响很重要,现在出成果出得多的大部分都是当年计划经济的堡垒。当年批早不如买,买不如租真是没批错。

        通宝推:红裤衩,高中三年,浣花岛主,盲人摸象,
        • 家园 这是不懂科技工业经济商业发展的小白的感慨,

          欧美甚至日韩的科研发展是有目标的,就是利润, 具体来讲就是被消费特别是奢侈品消费所推动的。 所以欧美日的科研发展是永续的,导向从来没有错过。

          你所谓的那些刚开始国外距离相差极少,其实在每个行业刚开始都是这样的在人家幼稚期,实验设备和要求都是很低的,国内最精英人才去跟踪国外新萌产业, 当然是差距最小的,但是等人家的产品进入商业化后, 那就没法比较了。 文革时期是个特殊时期, 知识分子还是心里有数的, 搞些最新的追踪项目 ,也好对上面领导交差, 自己也不算荒废学业科研功底, 等改开一起,这批知识分子都纷纷出国了 投奔外企了。 留下的知识分子就搞些透明计算什么的。

          • 家园 现在还有市场万能论的调调啊,倒是想起了前些日子看到的报道

            去年年底,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在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宣布,他计划在绿色能源领域投资20亿美元。此外,他还呼吁私有经济领域的其他亿万富翁加入这个行列,帮助美国在2050年以前终结使用化石燃料的历史。但同时盖茨也坦率承认,私营部门过于自私低效,若没有政府研发的帮助,不可能独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自二战以来,美国政府主导的研发几乎定义了所有领域的最先进水平,”盖茨说:“而私营部门则普遍显得无能。”

            原文:“Since World War II, U.S.-government R&D has defined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almost every area,” Gates said. “The private sector is in general inept.”

            至于知识分子跑国外,那是项目被砍,队伍解散造成的恶果。这个账当然是和主持这些政策的领导算。

            通宝推:红裤衩,
          • 家园 这才是真的不懂工业发展,陈经政委告诉我们,官办超过纯商办

            美国所有的重大技术,大都来自美军的需要

            你所看到的,无非是有人装饰点花花草草,你将之当成本质了

            • 家园 美军需求从来没有推动啥重要发明的,商业化才推动

              DOD的科研基金本来就是美国科研基金三足鼎立的一部分, 每年几千几万的科研项目立项, 有一个巴掌5个可以商业化的项目就不错了,能赚钱的10年也米有几个。

              美国目前活得稍微健康,利润丰富的,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和军方一点关系都没有,

              iphone,电影电视,医药,互联网行业,游戏, 石油, 农产品那个和军方有关系。

              KickStart上无数众筹的项目,没有一个和军方有关系。

              陈经是个写程序的民间思考者,,我是佩服他的思考深度和角度,的确超过清北人复的辣鸡, 但是恕我直言,这辈子连几百万都没有玩过没去国外游学几年,他的认识也是也很有局限的,网上这些文章硬伤太多了, 就举一个例子, 投资推动经济模式已经快速的失败了。

              • 家园 你一个正在用电脑上网的人,如何能昧着良心说这话?

                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最早起源都是美国军方的需求。

              • 家园 美军需求推动重要发明的太多了。

                你今天能够坐在家里,泡杯龙井,敲敲键盘,你上面这段话全地球的河友就都能看到。这一切全拜托美国军方。美国国防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投资ARPA计划,其目的是把孤立的计算机用网络连接起来。TCP/IP协议就是在这个计划下发明出来的,这一切建造了互联网的基础。

                • 家园 NPL network才是第一个互联网。

                  不过老美话语权大,归于ARPANET.ARPANET的贡献就是TCI协议,军用网络么,刚开始根本没有人知道的,往民间开发才有用户了。 互联网的发展完全是用户的需求推动的, 和军方需求完全不一样。 互联网主要还是CSNET,NSFNET, BITNET, USENET,Fidonet这些民用网,大学网 科研网的推动。到了NSF都不支持给互联网资助后,私人资本进入互联网,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发展。 以太网局域网更基本上都是大学和私企发展出来的,

              • 家园 恕我也指出阁下认识的局限:科研是基础,iphone是应用

                iphone的关键核心技术:触摸屏技术其实早就有了,什么时候发明的我不知道,但我亲身经历的是在1990年代中期就有应用了,说明发明该技术的年代还要早很多。我是参加中国某大型民航项目升级工程时在外商那里接触到的,那时主要是用于内话通讯的控制面板,其最初的一个重要应有领域就是军方和政府部门的内话通讯控制,在我了解的航空领域,主要是用在军方和民用的空中交通指挥中心。在空中交通管理领域,无论是通讯器材还是雷达系统,欧美厂商都是军民通用的,而军方是他们最大的客户,国家政府是他们主要的客户。美国这方面的公司我一说大家就明白了,一个叫雷神,一个叫洛可希德马丁,都很有名吧?全是主打国家项目和军队项目的大企业。而这两个公司的民用商用部门是最小最赔钱的部门,长期讲,经常一年连一单大生意都没有,全靠其他为军队服务的部门供血养活才得以生存。要靠纯粹的民用消费,恐怕雷神和洛可希德马丁赔得连裤衩都穿不上了。

                当时触摸屏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而当时手机的成本也不低,二者叠加的成本不是一般消费者能接受的。而消费者当时还往往比较抵触触摸屏,当时最抵触触摸屏的恰恰是美国的政府和军队的用户,他们更喜欢原始的控制键盘,因为有明显的触摸手感。后来为了让美国的使用者能找到手感,就在他们使用的触摸屏上另外覆盖了一张带大网格的蒙皮,每个格子对应每个按键。当时的空中交通管理领域,最先广泛使用触摸屏内话面板的是欧盟的几个国家,这都是1990年代的事情了。乔布斯仅仅是在应用层面,把触摸屏从有线内部通讯电话领域,移植到了无线公共通讯电话领域,在科研层面没有丝毫的创新,只是把加拿大黑莓手机的概念,从机械按键更新为早就存在的触摸屏,并伴随当时已经大幅下降的手机成本,加上乔的文化洗脑式的美式促销风暴,因此才造就了iphone的巨大成功。但这仅仅是应用,而不是科研。科研是基础,iphone仅仅是应用,如果当年乔布斯是要为了iphone而专门去研发触摸屏,恐怕也会赔得连裤衩都穿不上也搞不定。

                一项科研从发明到应用,再到商业应用,再到可赢利的商业应用,是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的,而且要受其他因素制约,如成本,配套,外观等等。从触摸屏到iphone,据我自己观察到的事实,至少走了30年的道路,而在实现商业赢利以前,谁来给这项技术不断输血,不断供氧,让其不被放弃,不被转卖出去?靠唯利是图的私人企业吗?这可能吗?能依靠的只有国家和政府部门,而国家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军队,加上一些早就具有国家企业性质的跨国大企业。

                所以那套一切都靠私人企业的邓派买办论调是彻头彻地的谬论和误导。以为多数中国人都是'几百万都没有玩过没去国外游学几年,他的认识也是也很有局限'就可以随便糊弄?

                再想想,美国国防部为什么要每年花巨款支持如此没有商业效益的科研项目?这符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所谓赢利法则吗?短视地,局部地看也许不符合,但宏观地,总体地看,却十分符合,因为美国人搞的是资本、政治、军事、文化的总体垄断资本主义,美国国防部要搞的也是资本、政治、军事、文化的全球总体战。

                通宝推:高中三年,拿不准,侧翼,红军迷,maoxin321,唐家山,
                • 家园 你这个论据正好论证我的观点

                  没有iphone的这种民用项目创造了利润,军用或者政府研发就是垃圾。就和不为结婚的谈恋爱就是刷流氓一样。不为利润的研发的就是垃圾。从瓦特搞蒸汽机开始,工业文明就是为了利润为了市场存在的。

                  http://mashable.com/2012/11/09/touchscreen-history/#GOHRxIshOkqO

                  Touchscreen 的历史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和军方关系不大,绝大多数还是民间发展起来的。

                  雷神和洛马在我们本地人看来,都是比较差劲的二三流公司,到我们这种三流州立烂校招人,本地人都不愿意去,工资低限制高技术落后,官僚关系严重,过去几十年隔三差五的裁人,名声都臭了,来校招的HR介绍说他们工程师平均年龄都50多,可见多么衰败。

                  DOD的funding很多给了民用项目,私人公司大学什么的,都是公开公平竞赛的,也是奔着商业化去的,和国内想象军方项目还不一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