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也来谈谈岳飞之死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199 🌺1207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事实上是岳飞死了,而且死的是千古奇冤。

                    在皇权专制的以文驭武下,岳飞只有死路一条。不造反,行吗?

        • 家园 痛快,不过不现实

          自宋代开始,直至清亡,再无一例武将拥兵称帝成功的。

          这说明五代时的“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传统,已经彻底不得人心,也不具有可行性了。

          除非是<晚明>里面的陈新那个级数的穿越者。

      • 家园 当年河里讨论的时候,提过这么一个看问题的视角

        金国内部清洗(金兀术干掉主和的宗磐、宗隽、挞懒)——>毁掉绍兴八年的宋金第一次和议大举攻宋——>被殴——>重新开启与南宋的和谈——>南宋内部清洗开始——>宋金签订第二次和议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有一本小说,叫《一世富贵》,提到岳飞之死

      他的观点是禁军将领,就是原有的从宋太祖黄袍加身以后遗留下来的禁军,形成了固定的世将世兵阶层,这个阶层从北魏孝文帝开始一直是胡化阶层的代言人,他们鼓动赵构和秦桧杀了岳飞。主要立足于胡化的军事组织反对军队内部改革,反对文人进入军队。

      • 家园 这个该怎么讨论呢?让我想想

        这浑身都是破绽,该从哪儿说起呢?

        按王曾瑜先生的说法:神宗之后,北宋的禁军分为三类:系将禁军,不系将禁军,在京禁军。不细说了。

        南宋嘛,禁军溃散,李纲的说法吧:“熙丰盛时,内外禁卒,马步军凡九十五万人…………靖康之变(后)…………天下之兵,所存无几矣。”文人嘛,说法有点夸张,但是也代表了当时人的看法。

        南宋军制变迁也不多说了。

        最后吧,禁军成了地方军。

        不过,这本小说里提到“文人制军”是好事,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以文制武,是国家军事力量建设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我是赞成的。

    • 家园 北宋的问题是“宋儒”软弱,不够野蛮

      北宋的问题是“宋儒”软弱,不够野蛮。

      二帝蒙尘,耻辱竟至此,还不能下定决心复仇。

      摘录一段,

      亲王只剩被百姓留在河北的赵构一人,不附和议或未降金的官员,也全成了俘虏。

      这些帝子王孙、宦门仕族的全家人口被俘之后,男的为奴,女的当婢,每人一月只给稗子五斗,令自春吃,实际才得到一斗八升的口粮;每年每人另给五把麻,令自织麻为衣,此外更无分毫收入。男的多半都是皇室亲贵和朝中官吏,平日养尊处优,五谷尚且不分,哪里会织麻为衣?好些人都是终年裸体度日。偶然遇到主人高兴时,才许到灶下烧点火取暖。

      此时北方天气极冷,俘虏们有时冒着奇寒,出外取柴禾,再回到灶前,被火一烘,耳鼻和手指脚趾往往自行脱落。加上原有冻疮,所受苦痛已非人所能堪。交春化冻以后,伤处毒发,皮肉溃烂,苦痛更甚。常是宛转哀号,伏地而死。大夫工匠之类待遇稍好,其余都用席草芦苇铺地而坐。主人宴客,便将能够歌舞奏乐的女子换了衣服,出来歌舞劝酒。客散之后,再将衣服脱还主人,各回原地围坐。这些奴婢的死活,只凭主人一句话,稍微看不顺眼,斫杀几百是常事,比他们在内地时对待老百姓的行为更加残忍。

      赵佶、赵桓父子先被金主吴乞买废为庶人。被俘到燕京,才封赵佶为“昏德公”,赵桓为“重昏侯”。单这封号已是一个极大的侮辱,常年更受着非人的待遇。这还是金人想拿两个昏君当肉票来和南宋讲价钱,否则赵佶父子即便多么无耻,也早送了性命。

      这便是历史上称为“二帝蒙尘”的北宋亡国事件。

      平反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赵构实在老馈昏庸,步履艰难,这才放弃权位,自称太上皇,传位给养子赵昚(慎、孝宗)。赵昚即位的第二月,因朝野纷纷上奏,岳霖又抗疏为父辩诬,才恢复了岳飞的原官,以礼安葬。一面召回岳飞死后流窜在外的家属,把下余四子各封官职,并命御史中丞汪澈往荆襄一带宣抚岳飞旧部。

      汪澈到了岳家军驻兵之处,只见灶幕鳞比,壁垒森严,旌旗萧萧,人却少见。先颇奇怪。等到登上将台,一声令下,金鼓齐鸣!当时万骑云屯,刀矛映日,也不知这许多人马是从哪里来的,不禁大吃一惊!等把来意一说,大小三军同声痛哭,为岳飞喊冤!

      关键词(Tags): #北宋#理学#儒家
      • 家园 这是小说家言吧……

        汪澈这段写得真是……怎么说呢?

        这件事呢,正史是这么写的:“中丞汪澈宣抚荆、襄,故部曲合辞讼之,哭声雷震。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

        首先呢,宋史岳飞传采岳珂的文章太多,多少有点夸张的成分,这里就提一下,不辨析了。

        其次,事件的顺序是“中丞汪澈宣抚荆、襄”。而后接到故部曲合辞讼之,再到孝宗昭雪。原文顺序全乱。

        第三,我们再进一步看看汪澈宣抚荆、襄的事,这个可以查查汪澈传,“以澈为湖北、京西宣谕使,诏凡吏能否、民利病悉以闻。过九江,王炎见澈论边事,辟为属,偕至襄阳抚诸军。鄂帅田师中老而怯,立奏易之。”没提岳飞旧部喊冤的事。

        第四,再来看看汪澈提到岳飞的奏章,这奏章呢,比较委婉,提的是恢复“岳州”旧名的事,文中只有一句“臣窃谓岳飞之叛与不叛,故自有公论,以姓同而改州名,犹悖于理。”

        第五,再说说岳家军,岳家军毕竟是一支封建军队,在后岳飞时代腐化堕落得很快,顺便提一句,当时岳飞案时,有不少岳飞旧部来指征岳飞,岳飞被杀后,朝廷把岳家军整编了,自此之后嘛,岳家军这个就不咋样了,军纪混乱就不说了,战斗力更是堪忧。连茶商都打不过,当然茶商军的战斗力挺强,这是另一个话题。

        第六,岳飞昭雪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几个点吧,谥号经历了“忠愍”——“武穆”——“忠武”。“拟议文”写的是“坐事以殁”,就是岳飞自己倒霉。张宪没一起平反,秦桧也没追责。只能说现实历史和小说毕竟不一样,历史要复杂一点。生活往往高于创作。

        最后说说宋儒,只说下个人观点吧,历史嘛,总是向着文明的方向进化,过程是螺旋状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否定文明,颂扬野蛮。这只是个人观点。

        • 家园 面包指正的对。我也是这个意思

          面包指正的对。我也是这个意思。

          共同价值就是,不能因为蛮族的一时得势,就否定文明。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会发现,文明对抗蛮族,一旦失守,就会百年,乃至千年的倒退,被蛮化。

          为了防止文明的悲剧,我们必须对之前的对抗蛮族的手段做个反思。

          什么反思?

          那就是技术无代差条件下,文明无法对抗蛮族。因为蛮族的无底线,而文明有底线。

          古人云: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待野蛮,就要化身为野蛮。唯有如此,才能胜利。

          现代社会,这个结论也是成立的。例如警察对待杀人犯,暴力、暴力,持续的暴力。方可制服。你用儒家,如何控制它,又如何说服?

          暴力不是万能的,但它是对抗其他暴力的有效手段。

          当然,消灭满足后,我们可以关起门来,继续讲儒家传统,搞温馨大家庭。这些都是值得赞赏的

          关键词(Tags): #蛮族#儒家
        • 家园 说一点个人想法

          在南宋政治圈里,北伐其实是个图腾,今天的话叫“政治正确”。大致的作用跟现在的“共产主义”“自由民主”等差不多,你要问实不实现得了,估计很多人都摇头,但你说咱们宗庙里不放这个牌位了,保证多数人跟你急,比刨了他家祖坟还严重。

          公平的说,北伐刚开始是南宋君臣一致的真诚的目标,后面演变成政治正确,并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并且,这个图腾连高宗自己都不敢公开否定。

          对南宋这段历史不太熟,只看过孝宗平反的故事,所以,我不太确定“北伐”成为政治正确的转折点在哪里?

          从高宗杀岳飞看,转折点应该发生在高宗某个时间段的宋金战争。即,某场或几场战争较量下来,南宋君臣基本上丧失了北伐成功的希望,也就打起了偏安的主意。孝宗这个楞头青刚登基时,又燃起过北伐的希望,这是岳飞能平反的根本原因。但经过几次尝试,发现北伐这个“小目标”貌似没想象的那么容易。

          真是应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

          孝宗北伐战略其实也不被高宗所认同,这个人精对自己几斤几两估计还是很清楚的,有自知之明。但他最后对岳飞平反一事没有全力阻击,容忍了孝宗切香肠式的政治动作,我估计还是出于维护新皇帝的权威,交接班的考虑。

          另外,岳飞在南宋朝的政治评价也是一波三折,孝宗之后也有过反复,但总趋势是强化岳飞。这个时候,岳飞其实成了北伐的代名词,也成了一个图腾,与事实没什么关系了。

          因此,在南宋朝,凡是有意北伐或者想借北伐大义行政治斗争之实的政客,都会把岳飞请出来再装扮一番。目前很多参与讨论的人,往往忽略了这个关键点,尽信史书,我看是闹了不少笑话。

          即使是在金朝内部,也会有意无意借敌对国的图腾来实现内部政治斗争。比如,把岳飞吹上天(当然吹也要有一定资本才行),也更方便某些金军将领在金朝内部的政治斗争。这叫做出口转内销,借力使力。

          回头说一说北伐从目标转变成图腾的转折点这个事情。参与讨论的河友可以重点挖掘以下,我提供以下思路:

          1,农业时代军事较量的根本是4个:耕地、人口、军队、人才。耕地决定了粮草财源是否充足,这一点南宋没有问题。人口决定兵员,南北差不多,南方稍逊,但没有数量级差别。

          2,先说军队。

          北伐要成功,就意味着是进攻型军事战略,这与防守型军事战略对军队建设的要求截然不同。冷兵器时代,农耕与游牧对抗的关键是骑兵,这相当于二战时的坦克装甲部队,其实就是野战能力。衡量坦克装甲部队的作战能力就3条:1,工业制造水平、能力及潜力;2,国家经济能力,简单说就是GDP;3,战略战术思想。

          南宋必须正视金军强大的骑兵部队,能正面硬刚。

          3,由上述就可以去找找宋金交战的战役。

          A,有没有野战条件下面硬刚金军主力的胜绩(偏师不算);

          B,有没有与金军骑兵大规模会战并胜之的战役,示胜但没惨败也行,这说明了潜力;

          C,宋金的军事平衡主要是依靠南宋的地面部队,还是靠天险和水军赢来的?

          在正常人中,高宗和南宋朝的文武官员必然是从这个角度去计算北伐的成功概率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要能实现北伐,谁不想建这不世之基业?

          4,再说人才,尤其是军事人才和雄才大略的君主,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在基本的物质面对比不占优势或处于劣势之时,人才就是一个巨大的变量,有时候可以成为决定性的变量,将所有劣势盘成优势。

          军事方面,除了岳飞算个人物,余者皆碌碌。这里要区分两类人才:一类是防守型,一类是进攻型。岳飞的军事才能是全方位的,治军厉害,军事指挥也很厉害,并且还比较有战略眼光,关键是能够与时俱进,学习能力强,他可能是最适合摸索学习骑兵作战的将军。

          雄才大略的君主,南宋朝怎么看都没看出哪个雄才大略,扩大到整个宋朝,也没有,整个宋朝体制脱胎于五代十国的武人专权,天然地带着防范武将的基因。

          我看高宗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这点很了不起。

          在我的评价中,雄才大略的君主的一项最基本素质就是敢于放手使用人才,又极其善于控制人才在自己划的圈圈里,不脱线。这里面的度其实很不好把握,既不能挫伤人才干事的积极心,让这些人才的野心合理地妄想丰功伟业带来的政治利益,又不能让人才的政治势力肿胀到自己无法控制。所以,我比较佩服刘邦,不仅把一个韩信玩的团团转,天下英雄豪杰都被他玩的溜溜转。

          人才都有一个毛病,不光是刺头的问题,根本的还是在于放手使用他们造成的政治后果难以收拾。比如,真放权给岳飞北伐,万一岳飞收复河北故土,等于半壁天下是岳飞打下来的,这岳飞想不称帝都不可能。从高宗的角度看,这不等于为他人作嫁人裳吗?从“岳飞”的角度来看,这是借壳上市。从后来者角度看,这不是又成分裂的中国了吗?

          作为君主,肯定不会干为他人作嫁人裳的蠢事。所以,“宁予友邦,不赠家奴“几乎是绝大多数掌权者的行为准则,除了极少数理想主义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