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如何理解美国生产低级错误的原因 -- 夜如何其

共:💬46 🌺42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如何理解美国生产低级错误的原因

    考虑到论坛大多数人未从事过现场生产,同时即便从事过,也有可能未从事过多种生产,所以西河内部在讨论美国的生产低级错误时,有时会有误差。

    首先声明,我也脱离现场十几年了。

    其次,人生的幸运或者悲哀,我经历丰富,从事过远超常人的产业工种,职位级别跨度也很大。当然最终都是流水落花。

    ------

    我把话题稍微聚焦一下,就是MBA问题。

    需要说明一下,我认为MBA只是个极化的表现,通俗一点说外行或则半内行当指挥的问题。

    过去工人有次问干部,是不是有点瞧不起工人?

    实话实说的话,工人一定很受伤害。

    其实这就是企业现场管理矛盾的发轫,也毫不掩饰,管理层是黑暗面。

    只不过从基层出身的干部一般都不会对老朋友翻脸,很收敛。但相当社会关系不那么复杂的人却有可能变得极其恶劣。海尔干部骂人的本事,过去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不知道现在好点了没有?

    后来不再基层提拔干部了,就出现MBA们的问题。

    我想说明一点,这种同年资比较,主要根据学历用人的办法并非全无是处。

    事实我也见到,刚毕业小研究生指挥一帮五十多岁老技术工的现象。而且运行情况很不错。老头子们也没啥意见,可能还是工资高,没什么欲望,不愿操心的缘故。这种情况在大学中也有,很多教授除了轮值系主任外,只有专业上特别牛的和个别有政治雄心的人才非常坚持把住职位不放。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知道自己在系统里的位置,所以更看重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就是七天说的干一天活,挣一天的钱,比较稳定。

    不稳定的因素就是要打破死水的外行如MBA们。

    我举个几个通用的例子。

    MBA介入管理的第一步是要求编制文件。对于工艺文件,要求是换个人,哪怕是个生手,看着文件,也能干的一模一样。这样就导致文件极其琐碎,美国F22生产线现场当时干脆全部操作录像保存;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这个的核心问题就是不相信工人,也不想依靠工人,所以更不想保留工人。极端化的说法就是人是生产中最不可控的因素。

    所以说人工智能出现是非常危险的,他符合了管理层的认识,在同等成本下,推广应用是资方绝对的选择偏好。

    我附带提一句,为什么资方宁愿发加班费,也不多雇人增加班次,是由于管理沟通成本过高的缘故。

    当然也是能不发加班费,996就更好了。

    MBA介入管理第二步,大家倒都理解。

    我对这个东西认同一半,画表格挖潜力,至少70%还是算得挺准的。

    不认同另一半,一是还有部分算得不准,二是消除基层的冗余后,相当于紧凑运行,没有缓冲。尤其需要说明施行过程中,MBA用下级提供的基础数据,扇下级的脸,这个触发的抵触情绪非常大。

    总起而言,就是MBA式管理,就是为了表格好看,降低工人的地位,消除工人的主动性。

    对于被代理的资本方而言,更容易理解接受。

    这个同时与资本方现场缺位是同步的。

    最后说句实话,最近十几年我们这里关闭许多工厂商店,不少都是传承几代人的家庭企业。关门的原因除了不挣钱外,还有个原因是子女拒绝继承。

    企业运营亲力亲为太痛苦了,工人也非常不好管。

    我们这里,现在传承顺利,运行良好家族企业主要三种:

    第一,修车铺!

    第二,养老院!

    第三,丧葬服务!

    原谅我的浅薄无知,看电视,说话态度不夸张的广告很少。

    所以一定程度上,我对天堂和地狱都不太抵触,希望MBA不要侵入这个行业。

    通宝推:决不倒戈,宏寺,桥上,pendagun,本嘉明,
    • 家园 波音的现场管理完全是失控的

      曾在厂房任职技工的克莱顿表示,他经常在驾驶舱底部的电线附近找到金属碎片,情况相当危险,“我曾告诉妻子,我永不会坐上波音787”。多名员工证实克莱顿的说法,有员工声称曾在机尾的水平尾翼附近找到碎片甚至一把梯子,若在试飞时未有清理,可能会卡住齿轮或割断电线,恐酿成空难。

      美国的制造业已经快完蛋了。

    • 家园 朋友说当年MBA的首堂课

      朋友是芝加哥大学布丝儿的学位。说当年MBA的首堂课,老师要求写出管理一个项目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他写了一条“团队素质”。结果老师嗤之以鼻。当堂说只要有钱,什么人才都能找到的。

      这就是芝加哥大学正式MBA学位的含金量。

      • 家园 MBA还是有些干货的。

        只不过得看如何用。

        站到企业管理者角度来看,就是要明白企业的感觉,保证企业控制力在自己手里。

        相对于实际经验,MBA教育给提供了另外一条简化的途径,来认识自家的企业。

        但是没有产权和实际产业经验的纯粹MBA来搞管理,管理就由手段变成目的,那就开始放风筝了。

        • 家园 MBA和六西格玛Six Sigma差不多,就是理顺生产

          和黄仁宇提出的数字化管理,用不断升级的计算机能力,重审和理顺过去的生产关系。

    • 家园 我来说两句吧

      本来波音这个话题我不想掺合,因为航空领域我是外行,飞行专业上的东西我不懂。不过看到王城兄说到管理,我就瞎说几句。

      我本人在军工研究所基层从事质量检验工作二十年,航空领域的项目也参与过。我想从现场质量管理的角度说两句。

      首先,操作工艺和操作流程的固化,从产品质量稳定性的角度来说,是好事。尤其是航空领域,航空产品,操作工艺必须固化。为什么?因为航空领域涉及的许多特种工艺,它们的质量性能,可靠性是不能直观检验出来的,只能靠过程参数的严格控制,才能达到技术要求。

      其次,关于工人的主观能动性。王城兄说流程固化不把工人当人看,也对也不对。现在的管理模式,确实不把工人当人看,许多时候现场技术人员说话都不好使。

      我没在外面的企业做过,不过至少在军工企业,我参与过的项目,在工艺流程固化之前,现场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还是有充分的话语权的。

      我作为质量检验人员,在流程固化前以及甚至固化后,都有充分的权限要求上级更改工艺。当然,并不是每个检验人员都敢叫板上级,要求更改工艺文件。我敢这么做,是因为我有充分的技术能力和经验要求上级更改。

      我在西西河扯淡的时候经常主张更改法律制度,这也是从我工作经验中出发的。因为我是现场,我充分了解现场,我是质量执法人员,我了解什么状况是最佳的,我当然可以要求上级更改制度。我提出来的要求,无论现场技术人员还是操作人员,一般情况下都非常支持。因为通常他们不敢和高高在上的上级叫板,而我是质量,我可以叫板。

      七天网友经常说我阶级立场有问题,这证明七天网友根本不了解基层,也不了解基层的需求。我是质量检验,如果把企业看成社会,那我就是执法人员,我这个执法人员根据基层老百姓的意见提来要求,不比你七天网友这种高高在上离基层十万八千里的机关干部看问题深刻?

      我在基层干了二十年检验,在工艺文件制度流程上提出来和上级叫板的意见,我还从来没输过。你说你七天网友比我还了解基层?你这不是扯淡嘛。

      扯远了,我主要是对七天网友有一定的看法,不吐不快。

      所以说,说到管理,流程固化工艺固化,这都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扬民主,要让现场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说话,要尊重基层的意见。

      只有尊重工人和基层技术人员的意见,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出来。一个产品一个企业才能越做越好。企业如此,社会也是如此。

      通宝推:柴门夜归,西安笨老虎,桥上,
      • 家园 大多数人都有盲目崇拜权威的倾向

        河里也一样。

        你的路子就是利用权威来改变条例,而不是通过改善流程系统的可靠性来提升整体的水平。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的权威是主观的呢,如果有些问题超出你经验能力范畴了呢?危机便来了

      • 家园 赞成一半

        1、问题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扬民主,要让现场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说话,要尊重基层的意见。

        这个非常正确

        2、我是质量检验,如果把企业看成社会,那我就是执法人员,我这个执法人员根据基层老百姓的意见提来要求,不比你七天网友这种高高在上离基层十万八千里的机关干部看问题深刻?

        这个不合适,执法人员熟悉执法程序,但技术往往是不懂的。有技术报告和审批文件,就是合法的,至于技术报告有什么问题,执法人士往往不懂。

        • 家园 干了大半辈子了,再外行,技术上也懂了。

          看不懂报告,就会被人坑的,被坑多了自然就懂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