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70年数据的简单分析2 -- 泉畔人家

共:💬174 🌺1547 🌵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算的清楚。

          不过,另一方面又反映出来,邓工还是在木板上最薄的地方打洞啊,容易搞的就做了,硬骨头像青藏线就扔下了。。而且考虑到国际环境等情况,同比之下,还是不如前三十年。

          • 家园 谁说复线就容易建?

            80年代修建的京广铁路大瑶山隧道拿了科技进步特等奖,两弹一星级别的奖励,铁路至今就拿了四个,另外三个是成昆铁路,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铁。这个隧道的建成开启了中国长大隧道修建的白菜化。

            多大年龄干多大事情,不能一直光长骨头不长肉,一个劲在大西南大山里砸钱,然后京广线复线化一直拖到80年代。。。

            • 家园 单说一个总是有的

              但是整体呢?和成昆,宝成,青藏线青海段比比呢?

              • 家园 成昆和青藏铁路都没敢采用长隧道

                成昆的小相岭隧道,青藏的关角隧道,本来修更长的隧道会更理想,但当时的技术水平达不到,现在这两条线修复线时,都是一个长隧道直接过去,这个长隧道施工技术,就是从大瑶山隧道开始的。

                从整体上来看,限制一条铁路大动脉的运力一般就是几个关键点,别的地方修得再好也没多大用。一条铁路,有不同的修法,技术水平不同,成本不同,但修出来的运力也不同。比如说著名的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詹天佑一百多年前就修成了,通车并不难,但翻越军都山时詹天佑选的线路坡度过大,必须用人字形线路,哪怕后来修复线也只能修成人字形,人字形线路最大优点就是简单便宜,但这条线坐过一次就知道,在青龙桥车站换向效率极低,大量时间浪费在等待。

                解放后因为苏联援助从内蒙运过来,后来京张之间更是成了从大同运煤的干道,所以急需提高京张之间的运力,另修了一条丰沙铁路而且很快就复线化,丰沙铁路沿着永定河谷修建,建设了连续的隧道群,詹天佑其实当年就曾考虑过这个线路走向,但以当时的国力根本无力修。

                80年代修运煤专线大秦铁路,再次采用翻越军都山的路线,但这次是一个长隧道打过去,前人无法想象。这个隧道当时的长度仅次于大瑶山隧道,采用了大量大瑶山隧道的施工技术。

                最新的京张高铁,线路又回到八达岭青龙桥,修一个更长隧道,处于地下四百米深处,又进步一个档次。

                十个包子吃饱了,说第十个包子最重要,第一个包子不重要肯定不对,但现在河里的风气是,中间的八个包子都是浪费。。。

                通宝推:外俗内正,my8883,黄河清,故乡在喀什,豪哥的江湖,一刻馆皆様,
                • 家园 技术总是在进步的

                  洒落说里程,你要么转到效益,要么转到技术,因为关于里程,洒落的说法是对的。

                  跟20年前比里程比不过,跟20年前比技术难道还能比不过?技术总是在进步的嘛(不过大飞机还真是例外)。

                  66年建成的成昆沙木拉打隧道,全长6383米,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

                  88年建成的大瑶山隧道全长14.3公里,成为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

                  现在,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的记录已经提高到30多公里,而大瑶山隧道已经排在前20名以外。

                  但后辈就应该因此而贬低大瑶山的成就吗?

                  如果不应该,又凭什么拿大瑶山来贬低60年代的隧道记录呢?

                  跟20多年前比技术水平,真有出息。

                  通宝推:阴霾信仰,
                • 家园 中间哪里有八个包子了。。。

                  10个包子里面有4个是中间的就不错了。8个归到中间,这胃口真太大了。

                  引入新奥法施工大瑶山隧道的王梦恕院士原来是学桥梁的。他改学隧道专业就是在成昆铁路上实习之后的事。

                  80年代修大瑶山的时候能引入国内外机械机械化施工。能够从日本引进各种大型机械设备48项269台,经过消化吸收,与国产设备配套成龙,形成了破岩、装运、支护、注浆四条卓有成效的作业流水线,效率大为提高。

                  相比之下,60-70年代修成昆铁路,青藏铁路哪有这条件,修隧道只能全靠人,连施工建材都得肩扛手提运上去。

                  80年代修复线,条件改善太多了,当然比过去修铁路容易多了。条件改善那么多,算上复线修的铁路里程居然还不如前三十年。。。还好意思说10个包子里面8个都是中间的。。。

                  怎么看都是前三十年做得包子不比之后少,做起来更艰苦卓绝,更令人钦佩。

                  还有,拿媒体整天批的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作为市场经济改开的成就来夸。。。真是满满的错位感。。。

                  • 家园 这时候知道说肩扛手提,不吹毛时代的设备有多么先进了?

                    难道不应该是毛时代有多么多么先进的设备,后来都被短视的邓给砍了吗?

                    其实绝大部分施工设备都是修大瑶山隧道才见识到的技术,老老实实补课吧。就说混凝土相关设备,从混凝土拌合站,混凝土搅拌车,一直到混凝土输送泵,一整套都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东西。要是按照老路走,那就继续肩扛手提吧。。。

                    中国工业发展三次飞跃,一次是50年代引进苏联技术,第二次是80年代引进西方技术,然后是00年代的全面升级,关于前一个和后一个的论述太多,但80年代这次引进的重要性被很大程度上忽略了,80年代引进的技术承前启后,还算不错的技术水平(相当于西方70年代水平)加上低价,给了中国企业活路。俄罗斯解体时为什么价格降到底工业设备也卖不出去,就是因为缺了这次技术升级。

                    • 家园 你何必浪费口舌跟他们争

                      那些人就是你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你就是否定前三十年。在他们眼里,前三十年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技术研发亦或者是人民生活水平,什么都搞的很好,中国人有今天都是改开的错。

                      通宝推:北纬42度,
                    • 家园 这还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一边乘凉一边鄙视当年辛苦种树的

                      60年代的国际环境和80年代是一回事?拿着80年代或更以后中国安全形势缓和的局面去想当初该如何如何。

                      穿越是小说,不是现实。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当年的施工图片又不难找,纪录片还在,仅仅千斤重的设备,还得靠人工抬上山。当年那些地方,连条车能开进去的公路都没。你说的那些混凝土相关设备,随便哪样,就算有人穿越带几套回去,你给我搬到成昆/青藏线施工工地上去试试?

                      还好之前把这些难啃的骨头都啃完了。之后的年代,再想修这样的铁路,286,386时代肯定是没指望了。

                      80年代不仅仅砍项目,85年以后因为洋跃进胡乱花钱,拍脑袋拍出来指望还债的十个大庆就是个大泡沫,财政困难到连研究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这么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拍脑袋胡乱上马下马难道不该批评吗?

                      最后搞到拖拉机上街,看看过程还真是大跃进的翻版,这么乱来,这帮领导真是伟光正说不得了?

                      通宝推:北纬42度,老老狐狸,
                      • 家园 要宝推,第一张照片里就是个机械设备

                        这张照片正好可以用来科普一下悬崖上怎么施工,这玩意俺猜应该是气动凿岩机 -- 郑重声明,此处纯属猜测,省得总有人说俺不严谨 -- 气动凿岩机的工作方式是把发动机设在下面平地上压缩气体,高压气体通过管子引上来驱动设备。为了这张照片也得给你宝推啊,没条件的时候肩扛手提那是没办法,有条件了当然要用机械了,效率高得多。哪怕是在那么艰苦的年代能用机械也要用啊。

                        混凝土同理,搅拌站设在平地,用汽车往上运,到了汽车也上不去的地方可以用混凝土泵驱动在管道里运输。上百米的高楼怎么建的,真以为靠汽车开到楼顶上吗?中国80年代才第一次接触到混凝土泵,90年代初才试制出来第一台,2011年福岛核危机是混凝土泵最高水平的比拼,中德产品同场竞技,转过年那家德国企业就被中国对手收购了,如今全世界90%的混凝土泵来自中资企业,真是典范行业。

                        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咱的确也不能忘本,90年代率先搞定混凝土泵的是原建设部建设机械研究所,创建于50年代的老企业,俺可不像楼下那样,60年代才开始修隧道的施工队伍是邓在50年代创建的,然后就认为跟邓没关系。。。

                        • 家园 这几个楼看下来,没见谁说改开的功劳和邓没关系哈。。。

                          即使最初的洒落说的也是邓在铁路上干得远不如之前。

                          改开的功劳自然是邓领导有方,那80-90年代这一屁股烂帐难道就和邓一点关系都没了?

                          有米之炊和无米之炊比,我自然更佩服做无米之炊的人。

                          还有,谁说要把汽车开到山上去了?当年修铁路的地点,基本都要下了车以后步行数天才能到啊。

                  • 家园 大瑶山隧道的施工队伍

                    大瑶山隧道的施工方是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是修建大型隧道的国家队,也是当年三线建设的铁军。

                    六十年代,他们修建了成昆铁路沙木拉打隧道。

                    沙木拉打隧道,又称东方红铁路隧道,全长6383米,1966年11月建成,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隧道。

                    随后他们又马不停蹄,修建了襄渝铁路最长的隧道大巴山隧道,全长5334米,人称“地质博物馆”。

                    1978年,他们转战大瑶山隧道。

                    现在,他们落足深圳。

                    通宝推:阴霾信仰,
                    • 家园 没错,这历史只能停在60年代,不能再往前说了

                      因为这家企业最早是中铁二局的下属单位,直到改开后才从中铁二局独立出来,中铁二局哪来的呢,“成立于1950年6月12日,是邓小平、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缔造并授予“开路先锋”大旗的新中国第一家铁路施工企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