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如何评价中国科学领先的可能性 -- 夜如何其

共:💬49 🌺543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单是房子

          航天科技园边上的软件园啥待遇,金融街那帮天天看k线的啥待遇,连个教师资格证都没有在海淀黄庄口吐莲花搞课外辅导的啥待遇,还有花乡二手车贩子各类满口“哥”“姐”的销售,收入都比搞火箭原子弹卫星的高(不要拿最好的所的最好的科室比较人家的平均)。北京的就业鄙视链是这样的,金融狗>it码农>部委公务员=央企总部>其它大型民企大区总部或总部>大型外企>中科院>国防军工院所=传统制造业公司。国防军工院所最大的吸引力,是解决北京户口。

        • 家园 残忍地说,没小孩才好,单身狗更好

          有了老婆孩子,家里一堆柴米油盐,很快就把心气消磨掉了。年轻人搞科研要锐意进取,那水平是每年一个台阶,大踏步前进。

          到了成家立业,那个水平就难以大提高了。

          从基因的角度讲,爱因斯坦的儿子,比爱因斯坦还聪明,这个概率是不大的。牛顿就是单身,一辈子献给科学(跟别的科学家较劲)了。

          过来人才知道,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不是什么很好玩的事情,荷尔蒙一消退,那就进入贤者时间了。科研骨干搞计划经济模式,家属楼小孩集中教育,可能是更加高效的模式。老婆更加接近保姆的角色。

          • 家园 你咋这么坏

            科研人员就是普通人,读书稍微灵光点,干事情能按读书期间培养的思维方式和规范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剩下的就是和其他人一样的生活了,你叫人献青春献子孙,谁还有意愿和动力搞科研。不是每个人都是牛顿或者陈景润那种怪咖,普通人居多,还是考虑下怎么发挥普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比较有用。真出了怪咖天才,特事特办就行了。

        • 家园 科学研究需要相对宽松的环境

          和安定宽裕的生活环境。

          不是每个人都是温饱思淫欲。

          • 家园 这方面正是在变化期

            这方面正是在变化期,国内这方面改变的速度和深度非常大。

            最近听周围人说起王曦这人的事情,从他很快就被提拔任科技部副部长的这事上也可侧面看到些信息。。他在上海微系统所推行的种种改革,不但科研搞的很活,解决了领域内的关键核心,而且极大的推进了科研和市场的结合,也解决了科研人员的财富问题,听说是那里有不少年轻人年薪超百万,为啥?变成产品了,甚至上市了。。把这种人才推到国家领导的岗位,未来变革方向上也可了解一二了。

            研究生科研人员待遇目前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很糟糕,倒是有个现象,就是现在读博的学生里面,家庭背景本来就好的人相对比例变大(富贵家境的孩子多了,学生自己综合素质还是很不错),一线城市里读博留下来这种,只算经济账目前是不太合算,只是房子一项就压力很大。。但那些家境本来不错的孩子,没啥经济压力,就是兴趣爱好导引到一心一意搞科研的路子上,反而以后前途无量。

            我感觉长远趋势看,科研人员里发财的机会会相对变多,政策上已经放很开了,各地补偿性的措施也越来越多。这几年又加大了对科研的支撑力度,未来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对科研人员而言,宽松看是指的什么。

            大多数人而言,宽松不是啥好事,反而是有明确的目标,有压力,当然也要有前景和利益这些鼓励,会比较容易出成绩。

            当然对科学大家这种,不能以平常标准约束。。

            对未来趋势,自己比较乐观。

            数十年积累的底子是很扎实很全面的,队伍和平台越来越壮大,现在不是单打独斗的那种模式的阶段了,产生学科大牛那多少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但只要土壤土质好,长出好苗子也是属于必然的事件。。现在无论是论文数量增长速度,大的科研平台建设规模指标水平,还是前沿科学的参与人数与敏感度上。。国内科研都是排在前列的。。不就是缺几个诺贝尔奖吗,那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对未来想投身到科研领域的年轻人而言,最重要的一是选择好专业和导师,二是找到合适的研究平台和队伍团体,三才是自己的努力和天分。。自己的观点,只要学生不是太懒散那种,一般学生毕业论文搞不定的,都是选导师专业和平台出问题了,尤其在高校里,这种情况比较多。。好的平台和导师那里,入手就是站在平台和他人基础上做具体的事情,面对具体的问题,怎么会搞不出论文呐?靠学生自己找突破方向,那是很烤人的。我自己读研是在高校,回忆起来还是非常痛苦的,导师也没怎么管过自己,加上自己也没啥天分,几乎崩溃掉。后来读博有幸跟了个在一线搞了一辈子的老研究员,每天就是跟着他做实验,整理数据,发现分析解决很具体的问题,时间长了也没觉得很高大上了,整个过程里还是感觉比较快乐轻松的,都是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等毕业时候感觉毕业论文也不象硕士时候那么崩溃,就是写份工作学习的总结而已。

            通宝推:阴霾信仰,独立寒秋HK,尚儒,唐家山,老老狐狸,桥上,
            • 家园 花!然后一点瞎想

              后来读博有幸跟了个在一线搞了一辈子的老研究员,每天就是跟着他做实验,整理数据,发现分析解决很具体的问题,时间长了也没觉得很高大上了,整个过程里还是感觉比较快乐轻松的,都是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等毕业时候感觉毕业论文也不象硕士时候那么崩溃,就是写份工作学习的总结而已。

              有种概念很流行,认为搞科研分为搞科学理论和搞技术应用两种,然后说古代的都属于技术应用,现代才有科学理论,由于科学理论是西方搞出来的,所以结论是西方擅长搞科学理论,而其他人,主要指中国人只能搞搞技术应用。

              按照这种划分,搞科学和搞技术的区别,先有理论再有应用的,就是搞科学,比如有了质能方程式,才有原子弹;没有理论指导摸索实践出来的,就是搞技术,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完全不知道科学原理,但不耽误搞出技术应用来。

              对于这种划分一直很怀疑,理论总归来自实践,不会有凭空而来的理论,思维实验也是实践的一种吧,爱因斯坦在纸上写写划划,搞出相对论,写写划划也是实践吧。牛顿搞出万有引力,非要搞个苹果的神话,牛顿自己都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那些前人天天看星空,难道不是实践。

              您的科研经历,也正说明,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

              将科研分为理论和技术,然后推崇理论,贬低技术,说穿了,无非是为西方优越论造舆论罢了。中国的大学科研不行,可能与中此毒有关。

              • 家园 没面粉,再能的厨师也没法变出面包来。

                这里面有个常识,就是没面粉,再能的厨师也没法变出面包来。。

                牛顿也好爱因斯坦也好,其成长的环境首先就是物质方面,他们都是成长在工业和科研相对发达和成熟的环境里,放在当时的中国,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诞生这种大师的。。很多人尤其高校里人老是强调人文环境了,自由精神了啥啥的,个人感觉是本末倒置了。。就和现在工业界一样,以前连火柴都造不出来时候,很多人悲叹国人没有制造东西的能力,怀疑是因为老祖先的文化有毒,等这些都能造了,又有很多人喊只能造点低端的东西,说是国人被剥夺了自由的意志,等现在了高铁手机全冲前面去了,就开始说没科学精神了。。再过若干年后,各领域学术都开始冲顶时候,还会说什么呐。。

                个人看和那些都关系不大,就是个逐渐积累消化沉淀成熟,循环长大爬坡的过程,后人一步步踩在前人的基础上稳步的上来,逐渐把缺环补齐补全,任督两脉打通了,人就脱胎换骨了,总体上就是物质决定精神。。

                个人接触的科研人员中,比较厉害的都是理论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的。严格区分开这两个个人感觉没啥必要。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我和我的祖国前夜一片中,林治远搞个国旗电动升起都是当时的高科技,而他的儿子林尊琪院士,一辈子投身于激光事业,水到渠成,等若干年后产业链和科研链都成了领先的位置时候,那出来一两个中国的爱因斯坦有什么奇怪呐?!对这个自己毫不怀疑,而且和以后很多邀功请赏大喊自由精神的人关系真不大,有关系的是前面多少年里甘当铺路石的无名者们。。。只因为有了基础,补了缺环,才会有后人更大的空间和更大的自由。。

                还有对古代中国的一些成就,和为什么没产生科学的这种疑问,个人感觉并不是当时没有理论指导,而是当时的理论指导跟现在的科学体系是不同的,就好比中医体系和内家拳体系中,比如对力的合理性使用上如果以现在科学的观点研究是一种解释,但当时这拳的产生过程中指导的核心思想是另一套体系。。个人不感觉谁高谁低,倒是可以相辅相成。。实际上对这种传统思维的传承都是有些失传了,科学是好东西,但换个角度看世界有啥错呐,更何况,多少好东西都是从那个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呀。。

                通宝推:桥上,旧时月色,
                • 家园 宝推这段

                  就和现在工业界一样,以前连火柴都造不出来时候,很多人悲叹国人没有制造东西的能力,怀疑是因为老祖先的文化有毒,等这些都能造了,又有很多人喊只能造点低端的东西,说是国人被剥夺了自由的意志,等现在了高铁手机全冲前面去了,就开始说没科学精神了。。再过若干年后,各领域学术都开始冲顶时候,还会说什么呐。。

                  这段说得好

            • 家园 其实就是产业化,自负盈亏

              有竞争力的,产业化了大家都有钱赚。

              微系统所俺还算是比较了解的,混吃的有,不想混的都去搞产业化了,这是一条好路线。

              本来工科里的研究界和工业界的界限就没那么严格的,倒不如说最有实力的人都去工业界赚钱去了,圈养不如放养。就像我们调侃的那样:教人买彩票的人那么灵,为啥不自己去中500万?

              话说回来,王院士弄的soi好像没听说啥产业化的报道。据同事讲soi现在能完全搞定的只有美国GF。这是一个大问题,很多的中国研究机构(好像现在美帝的也变多了)喜欢拿实验室的东西说事,真正的量产级的有商业竞争力的产品可不是作坊式产出的,要考虑到各种条件,可靠性还有成本,这些是一些研究机构几乎不考虑的,放到市场上自然很难有竞争力。

              通宝推:朴石,
              • 家园 感觉现在研究所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市场化

                感觉现在研究所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市场化,以前我用过一个快响应的光电PIN管,是重庆一个研究所的,东西是好东西也很便宜,但是呐,人家只提供裸管,回来电路要自己焊接组装。。慢慢这边用的就不多了,更多的是人家老外封装好的成品,价格要贵好多倍。实际上他们往前走几步就可以搞成成品买了,但当时没人搞这个,真封装起来了,性能也不比老外的差,卖贵一些也正常。前不久看到有同事用到了国产封装好的这种管子了。。价格上比同类型老外的要实惠多了。。

                研究所惰性还是比较大的,没啥商品观念和市场意识,正如你说的。“真正的量产级的有商业竞争力的产品可不是作坊式产出的,要考虑到各种条件,可靠性还有成本,这些是一些研究机构几乎不考虑的,放到市场上自然很难有竞争力。”

                现在感觉趋势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科研目标上,开始把领域超出当明确目标提出来了;再一个方向就是你说的这个市场化,现在日子好过的,要么是拿到大的项目了,要么是市场化搞得比较成功的,尤其后面这个,搞成了的研究人员个人也都发财了。。。相应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了。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那不是当时和以后研究所的功能,

                  而是他们的上级主管单位的责任,就说管子的量产,恐怕不是研究所能搞定的,无论人才还是资源,往往都不是研究所能具备的。

                  一直听到说高校或研究所搞出的东西只是样品,我想说,这都不他们的责任,二是掌握资源者的责任,如果不能认清这一点,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 家园 特种用途裸片说不定更好用

                  民用大批量一定要封装的,可以长期保存,便于贴装,性能稳定。

                  民用的不一定就比军用的好做的,有时候降成本比提性能还要难。

                  这就是工业时代的精耕细作,看起来中国人还是玩的来的。

          • 家园 其实,成家立业不见得就 “安定宽裕”

            甚至截然相反,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家里鸡飞狗跳,毫无安定可言。

            “宽裕” 更不用说,有个老婆,家里工资很难宽裕。富如路易十六,也能让老婆整赤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