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观中国通史小记 -- 大山猫

共:💬87 🌺34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观中国通史小记

    网上有个100集的中国通史,断断续续看了大部分,这里把几点感受记录一下。

    周灭商后,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大规模分封诸侯,实际上是快速扩张领土,所以本猫认为周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政权。商朝本身领土核心区应该不大,不知道周朝是不是吸取了这个教训,广扩张以拱卫王室。但大规模用诸侯的形式扩张必然有强枝弱干的问题,周公的方法是用礼制。这个制度执行了三百年左右,后面礼制开始崩坏,最重要的是周国中央军几次被毁灭性打击。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礼制)也得不到。东周迁都实质上是放弃了中央直属的武装力量(农业社会放弃土地等于放弃军队),完蛋。

    春秋战国,大家为了争霸,客观需要百家争鸣。秦和初汉,实际上是探讨用什么思想治国,但罢黜百家是必然走向。大一统的天下没有霸权让你争,百家争鸣就是捣乱。法儒道三家都试了一遍(墨家兵家阴阳家什么的,早早就被淘汰了)。儒家其实在春秋战国这种乱世挺吃瘪的,谁都不按规矩办事。直到汉武帝,大家才发现儒家最好,某种意义上是复活了周礼的思想,建立等级规矩,只不过这回礼要下到基层了。另外西汉早期七国之乱什么的,本猫觉得对皇帝刺激应该也很大,先是异姓诸侯反叛后来同姓诸侯也靠不住,自然要从周朝这个大一统天下的老祖宗那里学些什么。推恩令实际上是创新,另外也不让诸侯完整拥有军权政权。副作用就是中国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大规模扩张领土。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时候中国已经不需要扩张了,所以就把扩张的能力收回,算是吸取周朝诸侯强而朝廷弱的教训。

    但皇帝不是万能的,虽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领导地位,但皇帝却没有解释权。确立领导思想却不控制,那就意味着别人会来抢夺领导权(相当于中央党校校长任意别人出任)。更糟糕的是,没有解释权也就没有人事权。后来大家世族靠注经兴起,就不是偶然了。像刘备什么的,都要去名师那里混个出身,这在后世是不可想象的。拿一个名人的评价,就可以去做官,这天下不乱也难。到后来名人也不评价曹操什么的替别人做嫁衣了,干脆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子弟上就好了。汉武帝建立的体制,到这里基本上生老病死一个循环就走完了。循环末期的东晋皇帝,大概是历史上最弱势的。

    隋唐是看到这个这个问题,搞了科举制度。这个制度也经历了类似的生老病死。中间最大的改革者莫过于朱元璋,基本上搞成了一个智商测试,非常客观。而且你的答案必须是朝廷认可,特别是最后要皇帝面试,也就是皇帝个人认可,这就把思想全部统一于中央。大家谁都不要不同意我,你不同意我,就没有官做。俗话说,穷不过三代,三代后没有后代自然消亡,有思想而做不了官,也等于是思想界的穷,自然异端就灭亡了。当然带来的问题也是僵化,就像现代智商测试的分数是可以培训的一样,八股文必然导致选拔出来的是天生品性都为八股文优化的人。这个问题在传统的中国不是一个问题。中国比起邻居,那是数量级的碾压。当然后来西洋的炮舰来了,直接把这套经过了生老病的体制直接送到死的阶段了。

    本朝建立以后,不可能不吸取这个教训,所以有文革,有废高考。但后来发现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新手段发明出来,临时还得旧瓶装新酒。八股不考儒家经典改数理化新文学了,但长期来看,新的选拔体制需要的,而且现在还是在探索中的。但这绝不是学西方,西方特别是美国,还在相当于前汉的泥坑里呢。只不过他们的酒恰好不是儒学,而是自由民主科技而已罢了。

    通宝推:秦波仁者,独立寒秋HK,diamond,崇山彩云,
    • 家园 关于文末说的人才选拔制度:必须说培养可能比选拔更重要

      这个说法是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留下的印象,具体说法可能不是如此。但是明眼人应该都能看出来:只有选拔没有培养,政治人才只能是矮子里拔高个,甚至会劣币驱逐良币,已经选出来的人才也可能无法进一步成长。目前看来,至少TG在这方面是有突破和创新的。大部分人看TG组织制度,只看到作为起点的公务员考试,其实要想真正进入全面负责的政务官序列而不是仅仅具体工作的“事务官”,进入组织部门的干部培养选拔体系中是必须的,其中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制度,主要来说就是(多次)挂职锻炼与(反复)党校培养。这与现在干部监察制度创新可谓是正反两手,相辅相成。

      挂职包括向上挂职与向下挂职,着重实践,目的就是培养锻炼人才能力,丰富工作经验与领域,增长务实才干与不同层级认识与人脉。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基层挂职锻炼,也就是到到社区街道、乡村一级长期工作。现在这已经成为新进公务员必修课,也是不少过去没有基层经验的干部必须补的过程。除了培养锻炼接人待物与处理事情的能力,感觉更重要的是暗含的选拔作用:这在扶贫工作中体现就比较明显,但凡做不到不忘初心,吃苦耐劳的干部,绝对无法在贫困乡村坚持下来,遑论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了。习总几十次引用韩非子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正是强调基层对于干部课堂培养与考场选拔的双重作用。

      而另一方面,党校培训则是着重理论,特别是中高级培训班,除了提高干部觉悟,团结统一认识,还担负有组织干部对自身乃至本地区经验总结提高。有兴趣的河友可以看看著名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去年在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当学员时在中共中央党校主办《学习时报》上发表的文章

      华春莹:占据道义制高点 提升国际话语权排除其中部分政治正确的固定说法,还是有针对性的思考与对策的。同时,能在党校培训中有效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创新的干部,必然在更高选拔中占据优势。因为TG越是高级领导越强调思想指导与实践创新,各核心的历次思想、理论、思想写入党章就是明证,的的确确是其命维新呀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挂职与党校学习都不是一次性的,每次重大提拔前可能都有,从这个角度看,说TG符合《第五项修炼》中学习型组织不为过吧?

      我的这些看法可能不符合部分河友对TG干部的一贯负面看法,特别是在香港与武汉的一堆破事以后。欢迎交流商榷,但是人身攻击就免了可以吧。两句话收尾:TG的中高级干部也许有坏的,但是很少有蠢的,现有的干部培养选拔制度不能说如何高级,但是已经是现有制度中最好的,而且还在改进。TG最厉害的地方不是永远为光正,而是超强的学习与纠错能力。

      鼠年第一贴,顺祝河友新年万事胜意好了,继续闭关刷剧去

      通宝推:秦波仁者,80后30,
    • 家园 周的分封有两次

      第一次是为了收买前朝后裔,而且大多是承认既有地盘,包括武庚也是被分封,武庚之乱后才追加了对殷人的分割管理和拱卫周朝的功能,晋国和卫国的设立都分走了最桀骜的一批商朝遗民。第二次分封才正式确立了诸侯国对周王室的责任义务。有学者认为甚至齐鲁也是在武庚之乱后才分封的,之前周朝的统治范围并未越过朝歌太远。

        • 家园 西周灭商太快了

          更多是因为众多带路党的因素,就像二战中的法国速降一样,所以周王室可以吹嘘牧野的兵不血刃,但是当西周把商民降为二等以后很多殷人很可能后悔了,因此这场动乱持续的时间很长。也迫使西周把殷人强行拆分成好几块,之前的仁义嘴脸荡然无存,那篇文章忽略了晋国其实也继承了相当一批夏商遗民。

      • 家园 主要都是周公搞的

        周公是武庚之乱之后才大权彻底在手,几个能挑战他的大佬都被摆平了。

        • 家园 殷商旧地的管理是以新修的洛邑为中心监控关东

          并在洛邑布置了西周的军事力量,而这个营建工程是在周公时期才完成的,所以即使武王时期有分封,但是崤山以东如果缺乏足够的监视力量和军事力量,那些诸侯国也会很快产生离心力,说分封完成是在周公时期一点也不错。诸多在洛邑周边的诸侯国也起到了拱卫洛邑的作用。

        • 家园 第二次分封是大家都有份的

          卫康叔召公奭和太公望这些重臣都拿到了很大好处,之前他们在朝没有多少土地。如果管蔡一开始也有那么大的封地,他们是不会产生那么强的叛离倾向的。

    • 家园 周的本质是武装殖民,把自己的血脉和文化扩展到华夏大地

      可类比古希腊人的武装殖民,遍布整个地中海地区。

      更贴切的类比是近代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殖民,遍布全世界,建立了各种殖民国家,原有的其他民族国家也被迫承认他们的天下共主地位,被纳入他们主导的国际秩序,受到他们文化的强烈影响。

      周在思想和血缘上奠定了华夏的基础,这是秦的大一统统一的前提条件。

    • 家园 中国秦统一以后有三次大的扩张

      副作用就是中国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大规模扩张领土。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时候中国已经不需要扩张了,所以就把扩张的能力收回,算是吸取周朝诸侯强而朝廷弱的教训。

      秦始皇统一后南开桂林、象郡,一直打到越南北部。越南北部直到五代才独立。后来几经周折,算是中国的籓属国,地位类似现在的香港。这个籓属国一直到清末才被李鸿章卖给了法国。秦始皇同时还北逐匈奴,占领了部分河套地区。长城一直修到甘肃临洮。

      秦之后第一次扩张则是汉武帝。南通西南夷,占领云贵,北击匈奴,开河西走廊,占领西域。这一次扩张基本奠定了后世的汉族基本版图。相对于他即位时的领土,汉武帝把版图扩张了两倍。

      第二次则是元朝。蒙古本身扩张到东欧。但是元朝建立其实是蒙古的分裂。元朝本身控制的只有蒙古本部,宋、金、夏、大理和西藏的地盘。

      第三次则是清朝。清朝的版图比明朝要大四倍,同时也比元朝的实际控制部分大。尽管清末一再割地赔款,传递到今日,仍然是领土面积世界第三。

      扩张的动力并不是来自思想,而是来自经济基础。而扩张的极限则来自于生产力水平和军事政治构架。汉武帝时的生产力只能支撑中央集权式的帝国扩张到西域。蒙古帝国的生产力和汉朝相差不大,但蒙古早期不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以能够以较低的生产力,和较高的军事能力取得短时间的超级扩张。这种超级扩张其实在西方历史上更为常见。而到了清朝,由于高产作物的普及和白银的大量流入,生产力水平比前朝大为提高,同时伴随着军事技术的革命(火器),因此能够把边境一直推过葱岭并保持长时间的有效统治。

      周礼、儒家、科举、八股等等都只是表象罢了。它们是适应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而不是改变社会的动力本身。批评周礼、儒家、科举、八股相对于现代的落后性没问题,但把落后的原因归结于这些表现就变成了谴责失足妇女淫荡,却不去想想为什么她们会沦为失足妇女了。

      通宝推:驿寄梅花,fuxd2002,diamond,
      • 家园 别忘了

        本朝把西藏完全纳入中国统治

      • 家园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深思熟虑过的

        主要目的本猫认为应该还是要摆平诸侯国。

        至于历史上科技发展什么的,本猫认为是到了一定程度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有取舍能力的就会抛弃一些,加强另外一些,这个就是平衡能力。没有取舍能力的,自然就被快速淘汰,换有取舍能力的上来。这个在五代十国宋初表现的最明显,没取舍对就下台呗,直到取舍对的上台。也就是说,到了一定位置,历史就把正确答案放在那里,一直等到选对的人出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