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说一说中美印三国的人均GDP -- 天空不空

共:💬31 🌺208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一说中美印三国的人均GDP

    三国的人均GDP大概是这个样子,美国前中国的五倍,中国是印度的五倍,既然我们有理由对美国保持乐观,印度也有理由对中国保持乐观,中国的发电量是在1994年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钢铁产量差不多也是在那个时候,据去过印度的朋友讲,印度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用前几年的数据去描述印度,已经过时了

    • 家园 印度应该类似于巴西,发展有天花板

      天花板就是那个传说中的中等收入陷阱,印度不同于中国,对印度来说,这陷阱真的是个“客观规律”,绝对趟不过去,所以“帮助它搞基建小心印度一飞冲天”的担忧暂时无需提上日程。

      第二,印度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是相对于巴西那样的国家的短期优势。

      巴西俄罗斯阿根廷们崩溃,广大人民阶层跌落成为底层,极少数寡头崛起,成为买办,常驻伦敦。

      印度不同,虽然沧海桑田,但高层是高层,底层是底层,水是水,油是油,高种姓尽管占比少但是数量不少,20个伦敦也住不下,所以这个国家仍然会保有一定的存在感。

      • 家园 为印度操心没必要

        我们要担心的是中国能不能混过陷阱,至于印度,关我们什么事吗?就算只有百分之十的可能成为敌对方,干嘛要上赶着去搞什么基建,印度说没收就没收的,印度法官下逮捕令那叫一个轻松,就这些理由都足够了。

        很确定地说,与印度做生意赚了钱的中国企业是有的,但比例不大。

        不上纲上线地说,靠亚开行贷款去给印度搞基建也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挖坑。考虑到印度的敌对姿态,考虑到我们祖先总结的经验远交近攻,就算不打仗,不给印度搞那些基建是不高的要求吧。

        天下大得很,能做生意的地方多得很,非要给自己国家添堵吗?

    • 家园 印度人反复试探的方法见识过

      时间长了熟悉后,应可以维持在一定合作水平,防范谨慎,也能不吃亏。需要整体考虑,单独一事或短期时间,再加心急肯定不行。适合有一定基础,不过于在意一个方向的中方。

      这里的整体有时要包括上下游,很多方面。

      现实生活中,不管对方大小,理论上交易环境并不允许内外的欺诈长期存在,显然这里有缺陷。有一定基础,才能化解风险。有一定基础后,肯定是要维持相对公平的规则才能方便自己。

    • 家园 印度政府一直在建设国家意识

      与印度稀客人接触的时候, 明显能感觉得到民族与国家意识之间的矛盾!以印度为自豪,但民族又被血洗的悲催!自豪是因为印度能一直欺压邻国包括中国和所有的小国们。欺压中国的印象来自于宝莱坞电影和现在事实上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行为。印度人都认为英国人的就是他们的。中国的容忍还是软弱,事实上都筑长了印度所有民族的国家意识的提高!看看宝莱坞不是立马拍了新片来赞扬他们的行为吗?而且西方排华,印度人出了很多的力!

      对印度不能这样下去,应该是他敢占一寸你就应该打过去一公里!这样印度其他邦的人才能感觉这是北方那些乡巴佬们的损失,不是他们自己的!所以中国就应该借这次把该拿的和可以拿的都拿下!西方支持印度?开玩笑呐,支持的还不够印度人贪的多!

      中国研究印度的人太少,而且总是不自觉的拿中国人的思维来考虑印度人!印度人在一起是为了钱和荣誉!没了所谓的好处,各个邦的人才不认为自己是印度人!记住Hindu人都称自己是east Indian!印度人的国家意识是在中国人的软弱可欺印象中建立起来了!印度欺负了世界第二的中国,那他就是世界第一,当然所有的印度人都会自豪!但这种感觉非常脆弱,中国人应该打破这个印象!

    • 家园 赞成要重视印度,不能帮他们

      但还是贴一个链接,也是对印度情况的某一方面的描述吧:

      莫希智:为什么印度发展制造业这么难?

      • 家园 完全同意要给印度一定重视 -- 有补充

        同时意识到印度以前现在将来都不是中国平起平坐的对手。

        我和印度普通社会的接触主要集中于高级旅馆和饭店,所以不一定有代表性。同时我发现印度是有训练有素的职业化人群的。印度高级旅馆里的低级服务人员固然英语都不会,但高级服务人员的宾至如归加上不卑不亢的态度,的确要有一定组织纪律才能训练出来的。

        随着印度对世界的开放,至少一小部分人素质也在提高。我驻印度总管是一个从美国回去的博士,一丝不苟程度我见了害怕(因为给生意带来了不必要的成本)。我团队里有两个印度本土受教育的,脑子清楚程度不亚于美国人。

        印度人的民族性多为大家诟病。但接触深了,会发现在刻意伪装的尊敬和与生俱来的狡诈之下,有仗义和感恩一面。

        但是印度永远赶不上中国。一个是不可抵御的气候特点,一个是宗教迷信泛滥。还有众所周知的土地问题。

        另外一小点。班加鲁鲁不是在莫迪发家的古吉拉特,而是在南方的卡那特卡。下面地图上绿色的是古吉拉特,橙色的是卡那特卡

        点看全图

        通宝推:袁大头,桥上,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一点 -- 补充帖

        地图是在美国下载的印度地图。我完全不同意地图上中印边界画法。事实上我毫不对我的印度同事隐瞒我祖辈有来自印占区的。我的祖辈从来没有拿过也永远不会想拿印度护照。

        通宝推:empire2007,桥上,
        • 家园 我见过很多印度精英

          没有一个靠谱的。人都很聪明,但都不往正道上用。吹牛(如果是印度本土的项目基本接近诈骗)、揽功推过、陷害、裙带、内斗,除了正事,什么都干。中国高科技企业这些年快速接近美国公司水平,印度高管功不可没。

          唯一一个水平不错、人品还行的,被家里召回印度,给一个豪门做倒插门女婿去了。他本人是独生子,父母是基层公务员。

          • 家园 当年,我遇到很多这样说河南的

            没什么意义。区别就是,你不能确定你我是不是河南的,但是能确定你我都不是印度的。

          • 家园 特别同意,中美差距的缩小印度高管起了不小的作用,

            老婆所在的美企,管理层清一色印度人,其中一个是印度某地区的销售,年销售额才几十万刀,转身拿个MBA,立马成为区域总监....... 啥都不懂只会开会,去年因为WFH我们在家呆的久,留意了下他们每周开会的时间,粗略估计大概7/8个小时...... 都是印度高管们搞的会,偶尔还请印度本地员工分享他们成功的经验(用我老婆的话说,他们做的那个叫菜,高中生都比他们强)

            今年据说印度高管们拍脑袋设定KPI,比去年高50%.....

            呵呵,坐看这些企业是怎么被他们玩烂的

            • 家园 我觉得很多事情与你所看到的相反

              不是印度人玩烂了这些企业,而是这些企业先自己烂了,才有印度人跑来作妖。

              • 家园 这个企业十几年前是个某领域专业性很强的小公司,后来换了

                高管,通过加杠杆融资陆续兼并十来家企业变成的大公司,然后印度高管们陆续进来。

                最上面未必是玩烂了,而是换玩法了,以前企业是赚制造业的钱,现在是赚资本市场的钱。这一点和能说会道的印度人一拍即合,彼此成全。

          • 家园 印度高管的确有非常渣的

            没有一丝一毫其他所有民族的人有的最起码底线。

            同时印度真正干活的,尤其是本土真正干活的,有非常吃苦耐劳的。

            另外这里唯一一个自己没有利益但真正给我仗义执言两肋插刀的是印度裔,不算低管了。

            和印度人打交道非常考验一个人辩证法。

            • 家园 同感

              非常赞同你提出”与别人打交道”,考验的却是自己的“辩证法”:

              能把完全不同的人揉成”一团面”,共同“发酵”的角色才是有本事的领导者。

              我过去写过,让自己感到最头疼的部门,就是那些特性一致,臭味相投的“团队”,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优缺点都差不多的。顺利时出成绩时,当然皆大欢喜,但是一旦出了格,留下的烂摊子,闯下的祸和造成的损失都是不可控的。

              有经验的HR都会在面试时,推荐和选择那些”取长补短”和“掺些沙子”的成员加入团队,这才是明智之举。

              说到印度人,我也与你有共鸣。这个题目太大,就不想细述了。

              撇开国家的差距和民风的纯正,这些铁的现实外,我们也要注意个体的差异,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历史上的“取经”,当代国内佛教的兴旺,也

              都是老印打下的烙印嘛。

              咱们中国人也是不好相处的,华裔的“标签”在团队里并不都是楷模,我们还是要有自知之明,谦虚谨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才是做人的发展正道。

              通宝推:朴石,宝特勤,
              • 同感
                家园 一个拼命工作的印度属下

                我有一个拼命工作的印度属下。

                他一开始职位非常低,我完全不知道他的存在。我注意到他是因为美国团队向我反映他总是工作到印度时间早上两三点。美国人觉得这会影响他健康。

                我核实后,直接和他说再让我发现这样工作扣他奖金。

                不过有一次有紧急情况。他两天做完一个月的工作量。在同行评论中,包括一些平时有点敌意的同行中,他这次工作的质量和精细程度得到一致好评。

                我抓住一次机会直接升他三级。他升了以后一样非常胜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