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历史教授/老师的问题 -- erha

共:💬129 🌺59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是基本态度

            这是二十世纪哲学/科学的的基本态度,澄清/发现知识背后的基本预设。再想想上学时候哲学教的是什么?而且就算不用教,这也是汉语的基本常识啊。

            自己发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温铁军,他总是强调交易成本,我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才发现许多人根本就没有交易成本这个概念……他们的经济模型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尤其是讨论前三十年经济的时候。另一方面,这些人从来不考虑环境因素和系统风险的。

            所以问题还是在教材……或者说教育部?

        • 家园 学没有意义,关键是接触。

          其实文科早就学统计了,文绉绉的叫数据科学。但是我见过的文科人,尤其是人文方面的老师,意见都差不多。统计就是撒谎。尽管他们可能玩得挺溜。

          所有的问题就只是缺乏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经验。找不到对应的实际和概念绑定。好几年前,听一些大学生描述基层,那些说法听起来好像天都塌了。后来才发现说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无非是没接触过,进而想象里添油加醋……

        • 家园 达雅兄你们跟不上潮流了

          现在文理分科已提前到高中了。高考3+2+X,直接就高中分文理。按我比你还古懂的想法,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全考,大三后才分专业,说出来怕是要被人用小锥子捅死。

          其实也不用那么麻烦啰,管他什么专业,跟以前一样,毕业全部到一线当操作工,三年。现在当副县长就是基层,肯定不知米从何来。

          我在说梦话,你不必当真。

          • 家园 高中不分文理,大部分人都承受不了那个强度

            辽宁高考有三年不分文理,考大综合,我刚好是第一年赶上。我这一届考完,反馈上来就是学校和家长意见极大,总之就是负担太重。但为了保持政策稳定性,大综合的政策还是继续维持了两年。我毕业那年进的高一新生, 就开始又分文理了。

            • 家园 抓文理是抓错方向

              问题在于能不能客观实干,不在于文理。之所以文科相对多出妖,无非就是文科相对唯心,主观性更强。解决这个问题,有成功的方案。

              光从学校文理分科着手,今天高中不分大学才分,然后必然还是文科多妖,估计我又说得提本专不分,硕士研究生才分。🍐

      • 家园 很有必要

        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这对理工科不是问题,但对文科生、教授确实是大问题。

      • 家园 欢迎Z兄参与

        这大概是一个关于历史学方法的讨论帖吧

        在我看来,历史学主要是有两个问题要搞:1、历史是这样;2、历史为什么是这样。

        搞第一个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客观的心态。因为发生的事件只有一个真相,真相不可能再改变。比如,著名牧野之战的年代考证有几十种说法,可以明确的是,一定只在某一年。不可能换个角度、换个价值观又在另一年。

        搞第二个问题,历史为什么这样。这就有角度、立场、观念的问题了,相对第一个问题来说,偏于主观。

        所以说,搞第一个问题,就要较真、就要钻牛角尖。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完全不必。因为历史学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历史为什么是这样,你无法做实验来验证、重复以此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只能靠考证来做间接证明,这种证明方式力度很有限。正因如此,有的人的作为只能算是历史的权谋甚至阴谋,与纯粹的学术无关。

        ===============

        至于Z兄提到与现实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换个角度看。

        有些人表现出与现实社会生活脱节问题,是因为他们的观念不同。

        举个简单的例子:

        用手机支付更便利还是用现金支付?

        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这个问题有三个观点:1、手机支付便利;2、用现金支付便利;3、二者差不多。

        在现实中,持不同观点的人分别会更多地选择用手机支付、用现金支付、二者都用。

        当社会大多数消费者、店铺都用/接受手机支付的时候,用现金支付的人就会显得与社会脱节,因为很多店铺根本就没备零钱(这是最近的电影《峰爆》里的情节)。

        回到历史学的问题,那些显得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历史人,恐怕是因为价值观、立场等的不同才会显得与其他人脱节。这是历史学的第二个问题决定的。

        • 家园 对赞同普鲁兄观点的部分,补充一个实例——

          即历经1028天绑票、刚刚回到深圳孟晚舟。

          出国多年,别的族裔不敢说了解得多,起码从中文媒体,可以说比大陆朋友更了解港台华人的很多心理、人事、观念。虽同文同种,区别何在?答案是历史(教育)——英雄的、胜利的历史记忆!

          大陆出国的我辈,无论曾经如何崇拜过欧美的“先进”,但是在大陆时学到的中国当代历史,从北伐、抗日,特别特别是1949年与米国、苏修进行的几场局部战争,包括两弹一星、重返联合国,我们已经不知不觉中血脉里种下了英雄的、胜利的历史记忆。

          大陆的朋友们,无论职场百业,就更不用说也有这种英雄的、胜利的历史记忆。

          这是三年来,贸易战、孟晚舟事件、疫情中国人精神上不被压倒的原因。

          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研究探索中华历史教育,吾辈之责,愿于河友共勉之。

        • 家园 谢普鲁兄详贴。愿与兄及其他河友做一些讨论

          谈到历史方法,我觉得兄提到的考古挖掘、历史纪录以及兄所说的“历史是这样”,对于我们的思维来说,只是一些“点”。这些点之间如何连线,大体属于兄说的“历史为什么是这样”。

          拿考古挖掘来说,无论出土了多少某朝某代的文物,其实对于那个活生生的时代来说,这些都是寥若晨星的遗存,是亿万分之一的遗存。因此,如何连线?相比挖掘出的“点”,重要性也相当的大。

          如何连线,除了立场价值观,还有其它因素:思维,以及我们亲身的社会经历感悟。

          比如,我们学习了物理化学数学植物等知识,才能知道有些线是单向的:拿金属冶炼来说,铁的冶炼加工,就在青铜的冶炼加工之后,不能也不会倒过来。而青铜的冶炼加工,与陶器的烧制,又有了先后关系。

          在此楼讨论的实用车辆与实用金属的先后关系,也是这么探讨连线顺序的讨论。

          现代教育使大众掌握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知识,人们也有了更多闲暇时间看书、思考、感悟。这是今天历史问题发生的前提,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对于历史的“点”,也有讨论的空间;对于连线,则大众参与的空间就更大了。

          而现在中外的历史学,给大众教授的(印象)是典籍、记载、考古挖掘,砌成了一面密不透风的墙,点点之间没有空间。即便有,也必须由历史专业的人来填色填空。这是我感觉楼主提出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打破“宿命”标签下的连线,探索连线中体现的历史“规律”,或是当代人的“使命”。

          之所以在前贴与兄“商榷”,主要是如兄所说历史研究只到考古挖掘,仍然与现实社会生活体验无关,那么楼主所说的历史学的问题就不会有什么改变,继续是“专业人士”的垄断王国。

          历史学也不是不能做实验,而是和社会学类似,能做的实验非常有限。这个可以另外详谈。

          通宝推:普鲁托,审度,
          • 家园 是的,我漏掉了思维这个东西,谢谢提醒

            其实思维更重要,比角度、立场、价值观。

            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我们更能从全面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价值观来诠释历史。这个时候角度立场价值观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 家园 古代的车轴似乎大都不是金属的
        • 家园 车轴可以不用金属

          就像犁地用的犁也可以是木头的,但木犁一是不耐用,二是太钝没法深耕。

          车轴用木头的话,也不是随便什么材料都可以,必须要用硬木,密度特别大,质地特别硬的木头。而加工这种木头就必须用金属工具了。不用金属工具也可以用石器凑合,但石质工具同样不耐用,加工一个车轴可能就废掉几块石刀。所以要加工大量廉价的木制车轴就必须用金属工具。

          而普通百姓用的车子一般都是手推车,又小又慢,硬木做的车轴够用了,车轴摩擦起高温之前,人都先累坏了必须要停下来休息。牛拉车都不是一般百姓能用得起的东西,马拉车更加昂贵了,也就昂贵的马车才配得上金贵的金属制车轴或者金属包裹的车轴,给战车辎重车用的,或者权贵富人用的起。

          • 家园 我见到的春秋时期的考古发掘材料,

            似乎没有金属车轴承重件,当然不能说一定没有,我只能说大多是木轴。

            木头所见大多是遗痕,金属有很多车马饰件,但未见青铜的所谓“锏”和“釭”。

            似乎提到的大都是铁制,则都到战国时代了,也许和青铜金属的性质有关。

          • 家园 欢迎海兄参与讨论。车轴的要求,似乎也不是单纯的硬,还要弹/韧

            拿好剑做比方,韧要硬,主体要韧、或者软。车轴也一样,整根都太硬了,车轴颠来颠去,很容易折断。所以从材料性能上说,选韧性好的木材,两端用实用金属(耐磨)来加强硬度,解决上述问题。

            商周(夏)时期是否有你说的小推车?目前考古似乎还没有发现吧?至于近代现代比如到80年代,这个农村的小推车,轴应该都是铁的,没有人用木头做轴,因为太容易坏了,往地里送粪都不好使。

            关于木犁,在实用金属之前,似乎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石犁,挖地的工具也尽可能用石头、骨头做头。因为木犁实在是太受限制了。木犁这个例子,似乎更加支持:在铁制釭锏之前,应该有其它的实用金属(也就是青铜)做釭锏或类似的功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