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_文字的演化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 beiba

共:💬38 🌺13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_文字的演化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李约瑟难题

    人类最早的几种文字都是象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还有玛雅文字。这里面,古印度(准确说是“哈拉巴文明”)文字、古玛雅文字和它们的文明一起消亡了。

    其余的三种象形文字,后来分两条路径发展:表音和表意。

    表音文字,就是用字母表示语音的文字,分为四大系统:

    主要应用于西方文明的拉丁字母文字系统;

    应用于东正教文化圈的西里尔字母文字系统;

    应用于伊斯兰文化圈的阿拉伯字母文化系统;

    应用于印度文化圈的婆罗米字母系统。

    表意文字,只有汉字。

    为什么只会产生“表音”或“表意”这两种?

    所有语言,都是“音”和“意”的结合,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和思想的符号。记录和传播就只有两种方式:或者“表音”(语言),或者“表意”(思想)。

    先看看表音文字的演化路径。

    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地中海东岸北部(现在的叙利亚和黎巴嫩沿海),出现了很多腓尼基人的奴隶制城邦。这个地区,处于现在所说的亚欧非的交界,海路陆路皆很便利,商业一度非常发达,不同民族交往频繁。贸易使对记录数据的文字需求格外迫切,以往的象形文字不仅远远不够用。

    于是,腓尼基人逐渐摸索,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创造出了22个字母的腓尼基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以古埃及象形文字为基础,但改变了文字与表达对象“依类象形”的对应关系。这种文字,可以通过字母的不同组合,产生N多个词汇,便于学习、记忆,尤其便于不同种族的人交流和记录数据。

    腓尼基字母的开创性功绩,使其成为以后所有拼音文字的基础,逐渐形成了前面说到的四大拼音文字系统。

    再看表意文字的演化路径。

    世界上,在象形文字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唯有汉字。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同源文字,“源”和“流”一致,始终从未中断。汉字的发展的大致脉络是:结绳记事-图画字-象形文字-形意文字-意音文字。

    这里强调一下,现代常用汉字,形声字---既明义又标音---占了90%以上。“认字认半边”的人相当不少,所以汉字已经发展到意音文字阶段,兼具表意和表音的功能。

    古代原生文明的象形文字,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发展道路,这里面既有偶然又有必然。

    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地处海陆交通要道,战乱频繁,不利于原生文明的延续,贸易发达,多种文明之间的交流,要求诞生的文字系统既能快速记录,又能被多种语言发音,自然而然多种语言语素的公约数演化成了拼音文字。

    中国则不同,西南部的高原峻岭,西北部的茫茫大漠,东部临海,挡住周边强势民族的入侵,能保持原生文明持续稳步发展。没有同其余文明太多交流和贸易往来,对于多文明间的语言交流需求不强,同时农业社会靠天吃饭,非常依赖前人的知识经验,语言文字的发展重心,落在了记录和传播前人的思想上,所以汉字的发展就逐渐偏向了“表意”。

    这两种文字系统也造就了两类截然不同的文化,表音文字的社会文化更开放,适应能力强,更看重短期的现实利益,容易诞生发达的商业文明。表意文字的社会文化更注重知识和经验的传承,社会中知识分子地位远高于商人,也更容易崇古尊经。

    知识的传播分为知识记录和阅读理解两个步骤,从两种文字系统总体对比来看,表意文字系统的阅读理解成本更低,表音文字系统的知识记录成本更低。直觉上可以想象,在文字诞生早期,如果书写简单,理解就比较困难,反之亦然。文字的演化有路径依赖,这两套文字系统演化下来就互有长短,到今天也基本如此。

    在文明发展的初期,不论是古代西方还是古代中国,知识记录的成本都相当高,甲骨、铜鼎和羊皮都不是普通人可以负担的,表音文字系统的优势几乎不能体现,而表意文字相对直观、更易阅读理解,导致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结果:古代中国知识传播的总体成本低于拼音文字。虽然这个优势并不明显,但是持续存在,使得文字系统的受众更广,知识分子基数的扩大,就像如今的互联网app一样,更大的用户基数使得系统的迭代更快、更有效,这使得造纸术、印刷术等影响文明发展的关键技术都诞生在古代中国。

    在唐宋时期,汉字的知识传播成本比较优势达到了巅峰,相对于同期的世界其他地区,唐宋文明是难以企及的高度发达。

    中国文明相对衰落,而西方文明的相对上升,就是从西方文艺复兴开始。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活字印刷术带来的拼音文字咸鱼翻身。

    唐朝已经有雕版印刷术,而宋朝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活字印刷术在近代之前并没有在中国广泛应用。

    雕版印刷,是将文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后,让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然后再在木板上刷上墨,经纸张压在雕版上,形成印刷品,一套雕版一般可以印几百张,这样书籍就能批量生产了。对于雕版印刷出现的时间,今天大部分学者认为印刷术出现在唐初,因为沈括在《梦溪笔谈》的《技艺》篇中有明确的记载:“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也就是说唐朝有了,但是不普及。

    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使得知识得以在中国普及,也使得中国在很长世纪里文化和经济都走在世界前列。不过,雕版印刷的木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损坏了需要不断更换,这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同时,由于雕版的刻制比较困难,刻错一个字,整板就要重新刻制,大部分时候,刻制是都需要由有经验的工匠来完成。到了辛亥革命时期,鲁迅的《孔乙己》还有抄书的情节,可见当时雕版印刷成本对于小众需求还不如手抄,这个成本之高可以想象。

    关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是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按照这个记载,毕升在北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发明了在胶泥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后,便成活字。在排版前,先准备一个在铁框的底板上,敷上纸灰的松脂蜡,将活字依次排在上面,然后加热,使蜡稍熔化,等冷却后泥字便固定在铁板上了,然后再像雕版一样印刷。

    为什么中国的活字术没有能够取代雕版印刷呢?因为像汉字字数太多,几万个,其中大部分使用频率还很低,可是为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又不得不准备,这使得印刷成本极大提高。从商业的角度讲,雕版印刷会更便宜一些。

    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之后,迅速普及,其关键原因是拼音字母少,字符集小,印刷成本相比雕版印刷术大幅降低。

    在文艺复兴前期,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在欧洲已经普及,拉丁文拼音文字在知识记录上的优势对于汉字是碾压性的,而汉字微弱的阅读理解优势根本无法抹平另外一方面的巨大差距,在知识传播整体成本上西方大幅领先于古代中国。这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李约瑟难题的答案: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知识传播成本降低到一定门槛才能发生,而汉字过于庞大的字符集,使得古代中国始终无法到达这个水平。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知识记录就是编码,阅读理解就是解码,知识的传播就是从人类大脑之间的编码、解码的过程。文明发展中的语言文字系统编解码成本降低到一定门槛,才能诞生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

    西方工业化之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印刷术,最终传回了中国,现代印刷术抹平了汉字和拼音文字在知识记录上的成本差距,从那时期起,从辛亥革命前的繁体字、文言文、竖排版,到新中国的简体字、拼音、标点符号、现代文、横排版,汉字系统的演化速度之快,超过任何拼音文字。中国也开始奋起直追,到现在开始了文明的伟大复兴。

    回顾汉字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可以说这是对于汉字和中国文明演化的一个总结。没有万世不变的好东西,曾经的进步动力,可能就是下一步发展的桎梏。

    关键词(Tags): #文字#文明#演化通宝推:迷途笨狼,审度,桥上,不远攸高,起于青萍之末,
    • 家园 还是恩格斯的诊断更令人信服,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家园 看到这文章,想起一个成语:盲人摸象

      以前看过一个说法,原生文明最初用的文字都是从图画来的表意文字,次生文明用的都是表音文字,只是原生文明只剩中国一家了,显得我们现在的文字和别人格格不入了。

      文明演进是一个很复杂的进程,从文字之类的区别去解毒太轻佻了。

      我们古文也从单字表示不同的意思向现代的词语来发展,明朝的各种小说已经和现代汉语很接近了。

      诸如

      骠:黄毛白点马

      骢:青白马

      骓:青白杂色马

      骐:青黑格子纹马

      骥:好马

      骏:好马

      骕:一种良马

      駃:另一种骏马

      驵:骏马;壮马

      驹:少壮马

      骟:已阉割的马

      骝:黑鬣黑尾红马骖:车前两侧的马

      騑:即骖马

      騧:黑咀黄马

      骙:壮马貌

      骎:状马疾驰貌

      骋:马驰貌

      骒:雌马

      骀:劣马

      驽:劣马,走不快的马

      驷:一车四马

      驸:一车数马

      駹:a)暗色面额白马;b)青马;c)杂色牲口

      骍:赤马(也指赤牛)

      骃:浅黑带白杂毛马

      作者:柳思道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252325/answer/56527585

      本身就被民间淘汰地差不多了。就变成了文人贵族的文字游戏。

      影响文明发展的因素很多,我个人认为对古人发展影响比较占大头的还是我们北方的邻居。

      两汉以后,游牧民族入摧毁的文明积累太多了,以至于我们古人不断重复重新造轮子的过程。

      南北朝几乎把汉朝的文献积累毁去一大半,汉书上大堆大堆的书籍只剩了个目录。后来从唐到宋再到明,每次都损失惨重。

      比如数学,明朝教戚继光搞鸳鸯阵的唐顺之是那时候有名的天才了,但他和顾应祥研究好久,还是搞不明白宋金时期的“天元术”到底怎么解。

      我们边上可没有一个阿拉伯文明帮忙保存古时候那些典籍。

      西方不少技术也是从东方进口的,Ronald Frank Tylecote的《冶金史》里面就提过最早的欧洲冶铁高炉可能是通过伏尔加河直接输入的东方技术(当然,不排除中欧独立起源可能性)。人家还在书里面吐槽:为什么东亚已经搞定的冶铁技术,在西欧那么久都搞不定,12世纪引入铸铁,三百年都没捣鼓清楚。

      文明发展,有高潮,有低谷很正常,像我们这样从垃圾堆里面爬出来几回更是异类了。历史上中华文明对外来的技术一直很感兴趣的,也就满清不仅仅封闭自大,连明朝的焦炭冶铁都能搞丢了。

      落后并不可怕,可怕是不学习,欧洲人学、日本人学、中国人学,满清就是不知道学,直到被反复打脸,N国来揍,才不情愿地学一丢丢。

      找落后根源找到文字上面去有点钻牛角尖了。

      通宝推:hwd99,审度,迷途笨狼,
      • 家园 【原创】也是一种思路而己

        问题来了,中国商文明至少长达千年、近两千年,仅天下共主夏商周三代中最强盛的大邑商,就稳定延续了长达六百多年。

        为何没有发展出表音文字?

        • 家园 十里不同音加上广阔统一的政权

          搞表音文字的话,古代N种方言,估计要搞上几十甚至上百种表音文字才勉强够用了。

          不要说古代了,就是现代,我这边听隔壁南通话还是像听天书。有时候听城郊的农民讲本地话都要连蒙带猜。

    • 家园 我倒是听过一个关于中西文字对李约瑟难题的解释。。。 -- 有补充

      曾有一个家学研究文字的朋友跟说我: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秩序,讲究一个事情有始有终,有头有尾。中国人没这个概念,比如中国文字就没有头尾,没有始终,所有的顺序都是随心定的,西方文字就不一样,一定有一个开始的字母,有一个结尾的字母,孩子从小就潜移墨化了秩序的概念。中国人的世界的混沌的,怎么可能产生现代科学。

      另外,中国字的特点导致学习时要花数年乃到十多年的时间去认字而耽误了学习系统知识的时间,不像西方孩子用很少的时间去学学发音和字母,就可以系统学习知识了,学习效率高多了。

      我当时听了觉得似乎有些道理,由于不太懂,只能嘿嘿。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一下:西方文字就不一样,一定有一个开始的字母,有一个结尾 -- 补充帖

      指的是,西方孩子学了字母读音就可以读书了。比如英语国家的孩子学了26个字母就可以读书了,虽然可能不太理解含义。所谓顺序就是指西文中的字母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是有序的定量的。

      中国孩子要基本阅读至少三年吧,要自由地读书读报差不多得五年。

    • 见前补充 4682711
      • 家园 中国人的秩序是空间包含关系,西方的是直线关系

        老外看中国以为没有秩序,其实中国的秩序很严谨,只是有点高阶,简单思维的人不太能一下理解。

        这就像什么呢,就说我们生活的宇宙吧。人在地球上,月亮围绕着地球在运转,地球围绕太阳在运转,还有几大行星一起,主要是五大行星,其他太远了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是五行的来源)

        中国人通过阴阳,五行八卦,追寻的是宇宙的共性规律。外国人的分析科学,要把物质分到最细小的夸克,追寻的是物质的个性规律。

        我有个理工科同学,最看不上中国传统文化,他认为都是玄学,因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都是不科学的。这就是用分析科学的标准在看系统科学了。

        中国的文字当然也有自己的规则与秩序,比如偏旁部首比如上下或者左右结构。不能说只有拼音文字才叫有秩序的文字,这就像现在的西方看中国就是独裁就是落后的偏见一样。

        汉字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大的,使用汉字,应该效率比拼音文字高不少。这就像我们不认识的字或者词只要在上下文猜也可以猜个七七八八,拼音文字就不太可能。这阅读与理解效率能低吗?

        中国确实不会产生西方的分析科学,因为分析科学是通过把物质越分越小从而研究认识规律的。中国文化是擅长找共性与处理复杂系统之间各部分关系的,也就是网友总喜欢说的大局观。

        作为这个时代的华人还是很幸运的,因为同时学习了两种思维方式的产物。如果可以兼容并包,一定比只拥有一种的人要活得效率更高也更轻松。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这是不是说明中国文字思维不太容易产生李约瑟说的科学
          • 家园 不是文字思维,而是中国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就不会产生分析科学

            分析科学是什么呢,就像一套钟表系统,分析科学就是先把它拆成一件一件的,然后研究好每个零件,最后再组装起来。

            复杂科学是不拆系统,直接观察系统的运行,总结系统运行的规律。

            这两个的区别就是分析科学更精准,复杂科学更宏观。

            对无法拆成零件的或者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拆零件的,复杂科学的方法就更适合了。

            说到文字上,中国文字也是整体思维的产物,那就是它既表音也表意,还象形。

            点看全图

            西方的文字只是表音,书写简单,但是并不利于形象记忆。

            汉字书写难一些,但是它是多维度的,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在训练大脑的过程。

            至于外国人感觉学中文难,这就像中国人学外语也觉得难一样,都是先已经输入了一种文字学习的思维模式了,再学习另一种,就会很难。

            学汉语其实最简单的是古人的方式,就是在小时候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先背书,不理解也没关系,不会写也没关系,就是背唐诗背经典就可以了。六七岁就可以做到各种唐诗与经典张口就来,这能记一辈子。以后慢慢理解含义就可以了。

      • 家园 认字哪里要那么多年。

        《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家文》、《名贤集》、《五言杂字》《七言杂字》之类的启蒙识字课本,古代私塾聪明的半年,笨点的也就花个1到2年就行了,哪里要10多年。

        10多年估计是把后来学习四书五经以及几十万字的后人注解的时间全算进去了。儒家强调微言大义,四书五经看着字不多,学学每句话背后的含义有的好慢慢学了。

        至于学习效率,河里以前就比过汉语和英语的阅读和学习效率。汉语并不差,专业点的知识英语还得记一大堆专业名词,即使有词根帮忙还是挺麻烦的,汉语组词就方便记忆太多了。

        汉字也不是随随便便画出来的,也有自己的构成规律:

        东汉就有《说文解字》一书,对汉字的构成做了精辟解读,概括了汉字构成的原则“六书”,即象形、会意、指示、形声、转注、假借。书中对每个字的来源、读音、含义都做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 家园 严格意义来讲,表意的才是文字

      表音其实是语言功能的延伸。必须借助语言才能看懂的文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

      表音文字是一条岔路,很可惜的是,都走到岔路上去了。

      语言与文字都是表达与记录信息的,他们应该是独立存在的。真正的文字应该是像中国的象形文字一样,不认识字的人看到也差不多能猜到意思。这才是文字的最高效率与境界。

      从记忆角度来讲,人直接看到象形文字头脑中出现的反应最丰富最直接最精准也最容易产生联想。这是大脑的最佳工作状态。

      中国解放以后为了普及文化教育,把汉字简化了。现在到了电脑时代,我们基本已经不需要手写文字了,都是打字。其实应该恢复繁体字。这有利于回到大脑的最佳工作状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