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说我知道的关于包产到户的一个小故事 -- Swell

共:💬181 🌺785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包产到户后,农村养老问题

          包产到户后,农村养老问题和五保户的问题,就十分特出了!

        • 家园 水利设施在包产到户后一段时间确实恶化了

          大集体时代的冬天和夏天时农民都要自带干粮出工修水利,一般说水利设施能正常使用,包产到户后开始按惯性还是要出工的,但渐渐减少,农用灌溉设施当然也就会随之破败,但在我们老家,这不是影响特别大的事情,我们那除了淠史杭灌区来水外还有许多塘堰,即使是淠史杭灌渠无水,基本也不影响种庄稼,如果有地方一定要靠灌渠,以我的了解,当地人会特别在意水利修补,不会荒废到不能使用。

          包产到户后粮食产量是立刻急剧提高,这个凡是饿过肚子的农村人都会深有体会。但不久,也许就是90年前后单产不再提高,再加上三提五统、计划生育,农村一片萧条破败,有点门路的都去干点别的,一般人都不愿意种地,那时的亩产我想应该是下降的。

          我自己的看法是包产到户还是需要的,最起码能让贫困地区的农民吃饱饭,但包产到户明显不能解决农村所有问题,以农村农民农业出现的各种问题来责难包产到户属于求全责备,包产到户做不到,任何单一政策都做不到解决这些问题。

          还有人认为包产到户逆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属于逆潮流而动。其实并不见得,包产到户的关键在于责任制,就像我们今天在公司里一样,具体到一个人的岗位责任实际上也是某种形式上的包产到户。

          通宝推:朴石,
          • 家园 这位同学如果能提供更多信息

            包产到户后粮食产量是立刻急剧提高,这个凡是饿过肚子的农村人都会深有体会。

            这位同学如果能提供稍微具体一点的数据,或者其它信息,比如包产到户前后几年征购量和余粮有什么变化,征购价格和议购价格有什么变化,我们应该可以讨论的更深入一些,而不是现在这样浮于口水。

            关于这位河友家乡在分田前后的粮食征购、价格变化情况,我收集和分析了一些数据写在了下面这个帖子里,我以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清楚人们是因为什么吃饱的。

            分田前后发生了什么?

            ------------------

            农用灌溉设施当然也就会随之破败,但在我们老家,这不是影响特别大的事情,我们那除了淠史杭灌区来水外还有许多塘堰,即使是淠史杭灌渠无水,基本也不影响种庄稼,如果有地方一定要靠灌渠,以我的了解,当地人会特别在意水利修补,不会荒废到不能使用。

            这位河友认为即使灌渠无水,塘堰也有水,对庄稼影响不大,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霍邱丘岗地区,几乎年年都有旱情出现。逢旱必抗,次数频繁。

            1958-1987年,霍邱地区发生过三次连续两年大旱。

            第一次是1958年和1959年大旱 霍邱县委、县人委,面对塘坝干涸、河道断流的严峻情况,紧急动员干群,利用一切抗旱工具进行抗旱。。。夺得1958年的较好收成。但1959年抗旱,虽然同样采取一些措施,终因连续干旱,水源奇缺,丘岗地带旱粮作物大部干枯,水稻减产。

            第二次是1966年至1967年大旱,1966年降雨500毫米,比平均年减少47%,其中5月至8月的高温季节降雨228.7毫米,比平均年同期减少59.8%;当年栽种水稻135.4万亩,沟塘库坝蓄水1.87亿立方米,灌溉用水非常紧张,幸亏灌渠送水4.7538亿立方米,采取及时调度,计划用水,合理供应,保住水稻未遭旱灾。1967年5月至8月降雨295毫米,比平均年同期减少48%,形成两年连续干旱。当年沟塘库坝蓄水只有7800万立方米,水稻面积缩小到103万亩,灌渠供水3.5984亿立方米,获得较好收成。群众歌颂:“淠史杭水滚滚流,流来幸福流去愁,流来幸福千万载,流去苦难不回头”。

            第三次是1978年1979年大旱 1978年降雨很少,霍邱出现罕见的大旱。当年沟塘库坝蓄水2.4亿立方米,灌渠供水4.2675亿立方米,灌溉用水异常紧张。1979年5月至8月降雨259.1毫米,比平均年同期减少42%;当年库塘蓄水只有1900万立方米,灌渠供水3.9454亿立方米。连续两年干旱严重,水稻面积减少38%。

            从上面资料可以看出,一年干旱问题不大,连续两年干旱就会供水困难,造成减产,而且干旱时沟塘蓄水远少于灌渠供水,尤其是第二年,仅靠沟塘蓄水估计会大面积绝收。

            这三次两年连旱都造成了第二年减产,尤其是1959年和1979年,1979年之前连续五六年,霍邱粮食总产都在9亿斤以上,76年还首次突破10亿斤,但1979年总产减少至只有7.4亿斤,大约相当于1972年的水平。

            • 家园 限于我的年龄,不能提供更多一手信息。

              只是分地前家穷人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饿得整天想吃的找吃的,突然能吃饱饭对我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 家园 霍邱1982年粮食产量还低于1976年

                霍邱县1982年的粮食产量比1976年还低了3465万斤,但征购少了7884万斤,这样1982年农民手里的自主粮比1976年反而多了4419万斤。

                更何况1982年粮食收购价格还远高于1976年。

                这就是1976年饿而1982年饱的原因。

              • 家园 他们相信他们自己从数据得到的结论,而不顾当事人的事实描述 -- 有补充

                什么化肥的作用啊,什么乱七八糟其它的都是假的。

                当时最真实的状况就是分田,就比原来收成多,就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化肥的作用是随后的事儿。

                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当时的社员们都很清楚,单干前很多人是摸鱼的,其它就有样学样也摸鱼,效率低。单干之后,是否摸鱼是自己的事儿,情况就大变样了。大家都精耕细作,全部心思、精力都放到侍弄自己的田地,产量当然就大幅提高。非常简单易懂的事实。

                我不想跟这帮子数据党理论,他们不愿意相信事实。他们就像当年革命初期的本本主义者,毛主席花了极大的精力去克服党内的本本主义。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绝对无法忘记那个时候的亲身感受的 -- 补充帖

                从没有一天是吃饱的,到基本每天都能吃饱,是极短时间内的变化,怎么能不记忆一辈子啊,永生难忘啊。

                通宝推:朴石,
              • 见前补充 4694355
                  • 家园 狙公赋芧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猴子看到的吃四个也是事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