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瞎扯一些乱七八糟的 -- 审度

共:💬330 🌺1130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实是有共识的

              政治运作的主要功能,不就是无中生有,制造问题(冲突)么。

              降低贫富差距,提高基本收入。要折算消费(购买力)的,两者都算。

              有些国家就更奇葩,比如我经常引用Inequality For All。中产阶级收入不增反减,而TOP1%的收入比以前高了2倍。两种差距都扩大了。尽管中国处于上升期,收入随之水涨船高,但显然两种差距都在增加。总之,能让你这个模型成立,就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看看他们福利经济学在干什么,不是不知道,压根是不想管。

          • 家园 而且比例不低,有示范效应

            也能通过努力大部分人达到,比如大寨等几乎就是共富了。

            改开后,还能把大寨说成贫穷,也是醉了。可以说自从五十年代,大寨就不贫穷了,要知道,大寨的生态环境可是极为恶劣的。

            这点极为不易。按照大寨,申纪兰的西沟村,都是很没有前途的山区农村,但是那时有个好领导,还是不错的。

      • 家园 讨论前三十年的基本前提

        是穷举所有事实,并试图给每个地方都下一个定义。而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就主要方面做出论断,那么相关因素也必须全面考虑。

        就像之前说的,考虑经济,一般不讨论前三十年处于战争和准战争状态,不讨论美苏围困是不会有结果的,但是大多数人选择了忽略。即便忽略这点,不讨论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不讨论组织程度对经济建设的影响,不讨论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也是不会有结果的。但是至少有一半的人选择了忽略。甚至连最基本的,建国之前的状态都被忽略了。要知道,不能只看个人纯收益,要考虑整体,尤其是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结果就是,实际上这是无法讨论的问题。因为你不能一直给人家补课。就算补,出于不同的立场,人家也会觉得无关紧要、莫名其妙。

        总有人以经济问题讨论政治问题,以政治问题讨论经济问题,怎么可能有结论。

        河里实际上有两种立场之争,前者是先入为主,现有结论,然后去找证据,这种人是无敌的,你不可能打败。后者是整理材料之后解读不同或者重新定义,这起码可以达成一定共识,不至于陷入毫无意义的讨论。

        但是后者被前者污名化了(此处指由于沟通成本而造成的现象,不是对个人心理的具体判断),有些人看到就不想理,或者上来就直指立场,最终也是没法有结果的。

        也可以不从这方面讨论。

        贫困和富裕、效率和混乱……都取决于定义。定义我们可以澄清,但是谁的定义正确,或者说相较之下更有意义、更为重要,最终也是没有结果的。因为没人能把一个问题分析到只剩下一个最基本的实事命题。就算能,也只能在脑海里,写出来可能要几十万字了。谁也不是天生有教育的义务,何必?

        虽然我讨厌分析哲学,但不得不说,最基本的日常思维恰好就是分析哲学所强调的。比如我经常说的汉语思维(换句话说我们的基本思维可能包含分析式的)。也就是首先澄清命题,区分实然应然;然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情况比较分析;最后下结论。但哪怕是这样常识性的东西,有几个做到的?

        很多时候所谓的思维方式问题,只是立场问题而已。真的沉陷而不自知的,很少。只是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从来不看统计。只看周围有没有实例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我国是反侵略,苏联是准备三战

          目的稍有不同,过程都是备战大于和平发展。

          咱们还有点担心苏联搞我们,侵略我们,实际上,大国意识导致苏联一直就是盯着美国西方而已。

          这点如果大家想通了就更好了,在我们内部还是亲苏派和本土派的互相纠缠,唉,确实极为复杂。

          周要尽量进行平衡,确实难度大。比如美越战争的平衡点,都是好难的吧。

      • 家园 计划生育当然不是只生一个这么简单

        看不太懂现在完全放弃计生的逻辑,说是新生人口减少妨碍经济发展,其实就是少了劳动后备军,资本家少了剥削对象。假如放弃计生就是为了大量制造快递小哥,这样的人口发展会是优质发展吗?传统马克思主义一再指明的就是资本的再生产与劳动力的再生产是同构,要不断制造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大量失业人口,才能提高资本回报和迫使工人自愿接受被剥削。

        的确,放开计划生育也许会刺激经济发展,但是它不可能给孩子更多更好的机会,只不过使部分人受益罢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估计只能通过剥削机器人来实现,加大对人口的剥削,怎么看也不象进步。

      • 家园 前三十年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差异太大了

        如果把城市的就业岗位空出来,按照现在考公务员的模式,面前全体国民,别管城里娃还是乡下娃,谁考上算谁的,考不上下乡修理地球,可能前三十年的体制就没那么容易被动摇

        • 家园 那不就是知青下乡吗?

          前三十年结束的标志之一就是取消了知青下乡,已下乡的都回了城。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陈竺还是不错的

            还记得贫困的老乡。

            部分恢复了农合。

          • 家园 我整理过数据,10年下乡累计是1000多万,同期,

            农村青年各种渠道(招工,参军,上学,结婚……)进入城市的也是1000多万(高于城市青年下乡人数)。

            从那期间城市就业岗位增加数(企事业单位职工总数变动)看,排除老三届六个年龄段学生对68年堆积的压力,城市新增就业岗位足以满足城市人口内部新增就业需求,也就是说,不下乡也是可以的,当然,对应的农村人口入城也要少1000万。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控诉上山下乡的人看不到的。在他们看来,城里娃去农村就是吃苦受罪,农村娃一直呆在农村,那是正常现象。

            通宝推:落木千山,审度,桥上,
            • 家园 是进城农民工吧?不过比后来扔给血汗工厂的农民工,保障要好些。

              当时的政府把他们当人看。

            • 家园 参军和结婚的不能算进城,因为很可能户口没变

              绝大部分农村兵在退伍后还是马上回到农村继续当农民。结婚也在很多情况下不一定代表进城,很多人结婚后还是继续在农村继续生活,关键是户口没法变,孩子的户口也随母亲。我不少高中同学和老师,男人是城镇户口,女人和孩子是农村户口,女人也没工作。我高中的一个体育老师,他是温州早期共产党员,烈士郑侧尘的孙子,他妻子就是农村户口,生了三个女儿也是农村户口,他妻子没有城镇户口,没有工作,就开了个小店给学生卖午餐。他不是个例,我们高中当时至少有四个男老师家属是这种情况。

              • 家园 至于结婚,当时有个词叫“随军”,记得好像是营级干部家属就能随

                军,迁移户口。

                • 家园 营级干部数量少,义务兵是人山人海

                  营级干部在地方上对应的是科级,就是县里的局长,局长对于我们农民来说已经是天神级的人物了。记得原来县下面还设区,县里的局长和区长大概是一个档次,比公社书记和主任要高。现在乡镇合并后,好像乡镇领导和局领导差不多了。

                  • 家园 纠结这个有必要吗?同期1000多万农村人口成为城镇人口,

                    这是整体面貌。城里娃不下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全部留给城镇中学毕业生,那么同样数量的上千万农村人口就进不了城。

                    这个判断没逻辑错误吧?

                    具体纠结1000多万农村人口成为城镇人口,其中多少是招工,多少是转业进城,多少是营级以上干部家属随军……,重要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