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新中国发展历程简述 -- 铁骑边塞

共:💬91 🌺457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说这个我同意,但是乌老和家族后来还是有一些问题

                            恰恰相反。康老地位不可代替,人民的郅都、张汤。

                            有的人曾经有过初心,后来也是变化了。

                            康老只是暂时软弱了一下,就凭他作为对立面移出了八宝山,就一定应该致敬。

                            内人党,乌老可能问题不大,但是,内蒙家族化,乌老一定有责任。

                • 家园 【原创】得位正不正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我们认为信史以来的古代社会正统传承是出于合法继承,那么在史前传说中三皇五帝,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选贤传位,无疑禅让是大位的合法继承方式。禹传位儿子启属于私相授受,那么严格来讲从启以来的大位继承都属得位不正,更遑论隋文帝抢位于女婿,唐太宗杀兄夺嫡,赵匡胤黄袍加身。所以还是那句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唯有能者居之。

                  上面扯远了,现代社会并存有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合法继承和符合程序的选举结果都为人们普遍认可。很多的非正常权力交替引来不少歧义,但是事情不是一层不变的,尤其是现代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剧烈变化,利益格局不断进行着重大调整,由此引发国家社会动荡,权力更迭,对此凡是能够稳固国家政权,平息社会混乱发生的权力转移都是合法的,不存在什么天命,即便夏桀叫嚣其王位天位注定,汤武也可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顺应时代当时为多数人拥戴的得位都正。

                  至于邓得位正与否的问题,我认为得位是正的,起码要比华国锋正,下面比较一下两人的上位经过。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华国锋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些老干部,如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被选为中央委员。但是追随江青等的左派骨干分子,更多地被选进了中央委员会。1976年4月5日天安门事件后,4月7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决定华国锋为中共中央第1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同时撤消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存党籍。这时的华国锋离最高领导人只有一步之遥,但又没有被确定为接班人,对此华国锋内心是不塌实的,于是求见主席,请求主席对选择他为接班人地位有一个明白的态度,此时重病中的主席已经不能说话,只是在纸上写下”你办事,我放心“这句耐人寻味的话。主席逝世后,华国锋上位心切,自己又没有被确定为接班人,按组织程序新的最高领导要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此时以江等为代表的左派在中央委员中比例很高,选举的话最后鹿死谁手难以预料,华国锋动了杀机,与汪东兴密谋要武力搞倒江张四人,以往流行的说法是叶剑英鼓动华国锋搞江等四人,实际情况是华,汪密谋好以后需要叶的支持,华派汪与叶密商,叶明确表态,仅仅汪来和他谈不行,华国锋必须亲自与他会面商谈,华,叶,汪谋定后用武力代替组织程序解决了江等四人。华国锋得以顺利上位,并把”你办事,我放心“作为合法继位的法理依据大肆宣传,并坚持”两个凡是“以巩固其地位。但是他这种以武力代替组织程序的做法必然引起上层众人的警惧,陈云事后知道极其反对这种破坏组织纪律的做法,告诫坚决下不为例,须知陈云在延安时期就担任中央的组织部长,深知党的组织纪律。

                  随着老干部的陆续复出,华呢德才不足以配位,中国需要新的领航人,能力出众的邓众望所归就被推到前台,当时有部分人也期盼陈云能出来掌舵,陈云对他们表态说:ruo当家人要能果断决断,自己性格偏儒弱,不适合掌舵,再者我们党是通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党的最高领导人同部队有较深的渊源方能稳定住局面,这两点邓小平都符合,还是由他掌舵合适。

                  通宝推:燕人,普鲁托,不如安静,
                  • 家园 没有叶汪,华不可能上位

                    没有华上位,邓陈不可能回来,这种叶汪把持的归来,是不符合党的基本组织原则的。

                  • 家园 兄台历史功底深厚,我是自愧弗如

                    你把三皇五帝一直下来阐述了一遍,厉害。

                    不过我最关心一个问题:我党的组织原则,没见老兄解释一个字啊。

                    华的当选符合组织原则不?四人帮的抓捕符合组织原则不?华的下台符合组织原则不?邓的军委主席凌驾党的总书记之上符合组织原则不?退休党员制订国家政策符合组织原则不?

                    兄台说毛邓一体,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说。毛宁都会议被投票选下去了,毛认了。瑞金被撤职了,毛认了,打鼓场战役毛投票输了,毛认了,只能半夜三更去说服周,重新召开会议,以上说明毛对党的组织原则多么看重啊。就邓这枪指挥党的作风,毛邓一体?是瑞金的时候邓被毛牵连,但毛主要是看重邓的能力,也给了邓机会,当邓强硬的拒绝的时候,毛也是无奈和伤心吧。

                    通宝推:狂草舞茅,
                    • 家园 【原创】问题太多,简单说几句

                      党的组织原则就是通过合法组织程序,召开会议解决领导权争议和路线之争。牵扯到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某些具体问题的组织程序是否合法,还要看对后来产生的影响,所起的历史作用来考量。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由于李立三要求苏联出兵东北,配合红军攻打大城市争取一省和数省的首先胜利,快速取得革命胜利,在苏联拒绝后又指责苏联没有国际主义精神,被苏联控制的共产国际解职,押送苏联,米夫空降来一批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作为中共领导人,这批学生连中共中央委员都不是,即无功于党的组织发展,更没拉队伍创建过根据地,引发党内高层强烈不满,造成第一次党内分裂,何孟雄,林育南,李求实等开会反对,结果与会二十余人被捕牺牲,罗章龙等人组织第二中央,第二省委。

                      在党的七大前讨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有同志提出六届四中全会合法性问题,最后考虑到当时空降来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有不少仍在担任重要职务,为了党的团结向前看,主席表态六届四中全会是合法的,只是程序上存在重大瑕疵。

                      再一个是遵义会议,那时中共仍然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红军长征前就因为上海大功率电台被国民党特务破坏,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讨论解决中共领导权问题,因为考虑到共产国际对中共领导权问题,因此只讨论军事问题不讨论政治问题,选举张闻天党内负总责而不叫总书记(因为总书记需要国际认可)。并且会后立即派陈云和潘汉年去苏联汇报情况。

                      这就是说一件事情是否符合组织纪律组织程序既有一个大的原则,又有一些具体情况需要灵活看待,毕竟在社会的剧烈变革中,一个革命党领导人民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需要面对各种挑战,能够最后证明有助于解决当时问题,又能为后世带来积极影响,加快促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都是合法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通宝推:普鲁托,
                      • 家园 不得不接受苏联的现实

                        不合法也合法了。

                        七六年后就不该出现这个问题,因为,第一是政变;第二,我们已经脱离苏联,拥有了独立性。除非你认为以前的中委制度有问题。不能模糊之前的制度。

                        当然了,也正因为这次切割,导致了后来的不合法性,大家都当这个制度是玩笑了。一些后代开始小视这个老干群体,甚至背离了这个群体。导致总体逐渐离开初心,走向堕落。

                        自己不约束自己,谁来遵守你定的规矩呢?戈尔巴乔夫的堕落必然出现。

                        这很现实。

              • 家园 安抚就要牺牲组织的基本原则

                那就不好了。

            • 家园 表面肯定,背后全面否定

              郭沫若被骂成翔。

          • 家园 四个坚持是集体提的,邓从未遵守,就他儿子康华所为

            哪有一点毛的思想,你不能说他控制不了孩子,还有九二南巡。完全不合格毛的思想。

    • 家园 之二

      人民公社和大跃进

      1958年7月,七里营几十个高级合作社成立了一个政社合一的组织叫“人民公社”,一九五八年八月六日主席视察新乡王屯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七里营人民公社,在七里营看见挂着“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牌子,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看了公社敬老院,幼儿园,面粉加工厂,滚珠轴承厂,看了田间生产,庄稼后说“大有希望”。八月十七日至三十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议》下达后,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到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新中国工业化的开启之路是率先发展重工业,但重工业建设周期长,一次性投入特别巨大,往往是轻工业项目的数百倍上千倍。而当时新中国接手的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生产效率极其低下,社会剩余非常少。同时农村分散在广大土地上也就造成资金分散的局面,农村分散的现状,难以将本身就很少的农村剩余集中起来进行工程投资。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这样就能有效地把农村剩余统一集中起来。统购统销依托人民公社能够得到彻底落实执行,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通过计划经济调配使用,让新中国保持很高的资产积累率,快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并在国防军事工业上取得非凡成就,有效护卫了国家和平安全,使国家能够集中精力解决国内问题,快速稳定的发展经济。

      “大跃进”运动从1957年底开始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1958年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会后“大跃进”在全国全面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正是乘着大跃进的浩荡脚步得以快速顺利在全国得以实现。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要想办成一件全国性的大事,必须动员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形成澎拜汹涌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凭借这股不可阻挡的气势达成设想目标。

      成就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和代价的,尤其是触及到占当时全国人口85%农民的社会经济制度变革,实现从封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私有制合作社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伟大变革。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的话来总结就是:“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所以“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虽然带来比较严重的负面效果,与其成就的目标相比,与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和意义相比是很小的。

      当然经济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发展经济用全民动员的运动方式不适用于经济建设领域,当时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是有两个目标的,大的目标农村社会革命完全实现,经济目标虽遭遇挫折留下问题需要消化,但也留下了大量建设成就泽被后人。在一九五八年十一月第一次郑州会议期间,毛泽东亲自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委员写信——《关于读书的建议》,号召大家都来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提出“将来有时间,可以再读一本,就是苏联同志们编的那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之后,他多次对领导干部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提出要求,毛泽东自己也组织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学习小组。

      庐山会议

      “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八届八中全会关于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决议是完全错误的。这场斗争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以上是一九八一年决议对庐山会议的表述,二0二一年决议对此一句未提。庐山会议之前,从郑州会议到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主席先后召集六次会议,努力纠正大跃进中出现的问题,到庐山会议时从中央到地方基本达成共识。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二日至八月一日在江西庐山召开(此次会议与八月二日至十六日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统称为庐山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国家机关一些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主持会议。会议的原定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会议开始时,毛泽东提出读书、形势、任务、综合平衡、群众路线等19个问题要大家讨论。他在讲话中,对国内形势概括了三句话:“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原定议题内容比较轻松,无外乎继续统一思想,向前看去努力,所以此次会议又被一些同志成为“神仙会”。

      会上彭德怀抛出万言书,引发对大跃中出现的工作问题的激烈争论,恰巧的是曾任党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与彭德怀站到一起。后来中央有人说”庐山会议是高饶的延续“,王光美晚年回忆”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同志似乎要追究责任“,主席在庐山会议上批评彭德怀”我先后召开了六次会议讨论纠正大跃进中的问题你都不说,现在为什么站出来说,因为你现在再不说以后就没机会了“。这实际是涉及定鼎天下后军事功勋集团和文官集团的权力争夺,一九五六年邓小平被选任政治局常委,一九五八年林彪亦进入政治局常委行列,都位列当时的七大伟人。彭德怀无疑是功勋彪炳的军事家,为新中国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在世界上树立新生共和国的威望地位立下汗马功劳,但在政治高度上他没有考虑在庐山会议上挑起争端的后果。主席的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出抉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当时一线工作的领导们,处理出头挑事的彭德怀等,后来庐山会议的这个锅就推给他老人家。

      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

      “一分为二“是主席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对辩证法的新阐释,当时哲学界普遍赞同这一表述,认为这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一九六四年四月,杨献珍在中央党校的报告中阐述了自己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他认为,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对立面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一分为二”,“合二而一”,“二本于一”都是对立统一的通俗表述,它既包括对立面的互相联系,也包括对立面的互相斗争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对立面的统一思想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当强调一个侧面时,不要忘记了另一个侧面,学习辩证法就是要学会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要学会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来做工作,学会两条腿走路。只抓一个侧面不放,用一条腿走路——这就是片面性。

      杨献珍关于“合二而一”的文章发表后,引起当时思想理论界的广泛争辩。争辩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个方面:

      一, 事物的本性是“一分为二”还是“合二而一”?

      有人认为,事物本来是“合二而一”的,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思维,没有一种事物不是“合二而一”的,客观世界本来是这样的,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要求人们把世界上的一切看成是“合二而一”的。

      不同者认为,“合二而一”不是事物的本性,“一分为二”才是事物的本性,一切事物看来是统一的,实际上都包含着矛盾着的两个部分,即“一分为二”。“一分为二”有两个意思,一时指任何事物都包含有两个对立的部分,方面,倾向,既含有内部矛盾。二是说事物的矛盾运动,总会走向自己的反面,统一物发生分解,破裂。对“一分为二“的这种理解是正确的。

      二, 表达对立统一规律实质的是:“一分为二“还是”合二而一“

      有人认为“合二而一“是表达了辩证法的最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而”一分为二“则是认识事物的方法,根据对事物的认识来改造世界,又是”合二而一“。

      反对者认为,真正表达对立统一规律实质的是“一分为二“,”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是根本对立的。其对立的实质就在于:矛盾是事物本身内部所固有,由于事物本身固有的矛盾才促使事物的运动。”合二而一“实际上是否定了事物的内在矛盾性,从而也就否定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否定了事物向对立面的转化,这就必然陷入矛盾调和的境地。

      接下来谈谈我对这一争论的看法,完全赞同主席“一分为二”的思想,矛盾贯穿于事物生成,发展壮大直至消亡的全过程,并且是矛盾斗争主导着整个进程。“一分为二”强调的正是对立统一中的矛盾斗争,正是这种矛盾斗争引起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不论是个人还是作为群体的人类,都是在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中得以进步发展的,其发展进步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各类矛盾的过程。这一点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会如此。理论是为现实服务的,对此杨献珍自己也说得很清楚。真因为主席深刻洞察到事物的内在矛盾斗争性,从而把握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方能领导了波澜壮阔的伟大中国GM,进而将其影响扩散到全世界。

      主席激发出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洪荒伟力,加以正确引导,打碎了一个旧世界,无不得益于对事物内在矛盾的深刻理解和利用。如何建设一个新世界同样离不开对各种矛盾的解决,诞生不久的新中国要同贫穷落后作斗争,须同艰苦环境作斗争,要和旧文化,旧习俗,旧势力作斗争,要同国际上仇视新中国的势力作斗争,党要永葆青春,保持战斗力,保持生机和活力也要同不断涌现的革命意志消沉,逐渐脱离人民群众,腐化堕落倾向作斗争。通过对这些矛盾斗争的理解和把握领导中国人民,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从而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足安康。

      而“合二而一”则是矛盾调和,必然走向妥协,最后是什么也干不成,这就是伟大政治家,战略家和一介书生的区别。同时理解“一分为二”也是理解文化大革命的一把钥匙。

      通宝推:审度,威武,桥上,不如安静,
      • 之二
        家园 高饶和彭之后的中央权力架构

        一九五四年二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对高岗、饶漱石采取“治病救人、等待觉悟”的方针,一致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决议》不点名地批评了高岗、饶漱石的非组织活动。

        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刘少奇当选为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政务院改为国务院,周恩来为首届国务院总理。至此,新中国的权力架构正式形成,这个权力架构一直延续到文革。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二日至八月一日在江西庐山召开(此次会议与八月二日至十六日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统称为庐山会议)。

        后来中央有人说”庐山会议是高饶的延续“,王光美晚年回忆”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同志似乎要追究责任“,主席在庐山会议上批评彭德怀”我先后召开了六次会议讨论纠正大跃进中的问题你都不说,现在为什么站出来说,因为你现在再不说以后就没机会了“。这实际是涉及定鼎天下后军事功勋集团和文官集团的权力争夺

        庐山会议前的1959年4月,刘少奇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庐山会议后的1959年新中国十周年国庆,人民日报首次在头板刊登大幅领袖像,主席和少奇同志并列,主席开始退居二线,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发现和思考如何避免苏联体制的问题,著名的主席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系列谈话,基本上都是发生在1959年12月到1960年期间。所以,要讨论中国改开为何没有像苏联那样崩盘,没有像朝鲜那样在苏东崩溃后一落千丈,主席在1960年前后的思考以及其后十几年的政治和经济道路的实践,是必须要考虑的。人民日报在国庆节在头板登主席和少奇并列标准像的做法一直延续到1965年国庆,文革的前一年。

        显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权力架构的安排中,主席都选择了刘少奇,而牺牲了高饶彭。以本人普通百姓的胸襟,当三年困难时期少奇同志对主席大说“人相食是要上史书的”,却避而不谈自己的领导责任时,主席会是何等的失望。

        通宝推:猪啊猪,威武,呆头呆脑,
        • 家园 看到留园网一篇有意思的文字,说明了一些问题

          高饶事件的本质,其实是中共内部在内战胜利后,为了争夺权力,快速分化形成了不同的集团。第一个集团,基本想法,是以毛泽东一手缔造的新中国历史角色为核心,要彻底否定国民党,否定中华民国,这基本上就是高岗饶漱石等人的主张,也包括林彪,还有江青。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在国共内战中直接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是靠他们才形成强大的政治经济联盟,以及强大的军事力量,打垮了国民党,所以这些人强调新中国,否定中华民国。

          毛泽东早期是支持高岗的,所谓五马进京,一马当先,这也就是毛泽东要提拔高岗,担任国家副主席,主管国务院。一度,还有人认为,毛泽东要把高岗作为接班人。这时,实际上高岗跟周恩来的职务就出现了直接的冲突,周恩来只能退让,因为周明显缺乏业绩,而此前高岗做得很好。不止于此,当时毛泽东的办公室跟高岗是紧挨在一起,两个人经常沟通,逐渐地,高岗就了解到了毛泽东的想法,毛泽东实际上对刘少奇有很多看法,甚至很不满,认为刘右倾,要搞复辟。

          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集团,以刘周邓为代表。这些人的基本想法,是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实是中华民国的延续,那么,1949年的建国,就没有必要彻底否定此前国民党的历史角色,反而是国民党的强化,民族复兴运动的接班人。这个集团,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贺龙,陈毅,叶剑英,宋庆龄,等等,党内军内,以及社会各界,有一大批人士,为代表。这些人的共性,是他们并没有在国共内战中直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大都是躲在幕后,间接地出力,或者是虽然参与了内战,但只起次要作用,甚至有些人原来还是国民党的党员,是作为被统战对象,进入中共高层,发挥影响力。

          两者对比下来,我们也会发现,前者,只是少数,而后者,实际上是压倒多数。当然,除了这两个集团之外,还有不少中间人士,比如彭德怀,陈云,此时他们的态度还并不明确。彭德怀,陈云,最初曾倾向于高饶集团,但他们虽然在私人关系或工作关系上跟高岗等人很密切,但在基本立场上,他们也并不是坚决地要彻底否定中华民国和国民党。这就导致这些人并不会坚定地支持高岗。因此,彭德怀后来也不再讲话,而陈云干脆直接参与揭发高岗的罪行。

          毛泽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不敢再继续支持高岗。尤其是,高岗年轻气盛,在东北的巨大成功使得他误判形势,跟刘少奇的争执愈演愈烈。有史料记载,最严重的时候,两人在开会时,竟然公开互相对骂起来。虽然刘少奇长期负责党务工作,缺乏高岗那种在地方的组织和建设方面的惊人业绩,但中共干部队伍的建设,以及白区工作的各级领导人,基本上都是刘少奇安排负责的,尤其是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他们的立场都跟刘少奇高度一致。

          周恩来和邓小平两人都发挥了关键作用。邓直接游说毛泽东,还规劝林彪,此后毛泽东决定彻底放弃高岗,默认刘周邓集团处理高饶事件,林彪也沉默不语,看着高岗倒台。针对高饶事件的专案组,周恩来是总负责人,邓小平更是高岗专案组的直接负责人,反复批斗,最终导致高岗自杀。高饶事件实际上是个典型的冤案,在周恩来主持之下,伪造了大量的罪证,而邓小平密切配合,积极执行。毛泽东虽然表示默认,但不直接参与,只是事后肯定周的调查结论。后来,毛泽东又暗示高岗的死是有人有意为之,意指某些人。

          高饶事件是关键转折点。此后,刘周邓集团势力快速上升。刘少奇成了接班人,当上国家主席,而周恩来在国务院是大权在握,一直到1976年,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周恩来都是整个官僚集团的一把手。邓小平,更是通过高饶的倒台,一跃进入了中共最高核心的决策层。

          毛本来是支持高岗的,但由于高岗缺乏政治洞察力,贸然加剧党内斗争,造成多数人对高岗不满,毛泽东就不得不放弃高岗。但另一方面,毛泽东本人又明显是反对刘周邓的基本立场和主张,很显然,在毛泽东看来,1949缔造出的新中国当然不可能是中华民国的历史延续。由于高饶倒台,刘周邓集团上升,此时毛泽东不得不让步。在刘周邓搞倒高饶之后,1956的宪法才能出台,但这部宪法就并不完全是按照毛泽东的意图来推进新中国的架构,导致新中国在建立之初的立法阶段,就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因此,高饶事件的发生,实际上造成新中国的制度设计,基本架构,指导理念,在一开始就出现了扭曲。而且,此时毛泽东的权力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没有办法全面贯彻自己的意图,虽然后来证明他的洞察力是最深刻的。

          在刘周邓集团逐渐巩固,控制最高权力之后,新中国就开始出现严重的问题。本来,毛泽东拍板,高岗和彭德怀密切配合,打赢了朝鲜战争。苏联又援助新中国156个工业项目,此时形势一片大好。但在1956宪法成型后,周恩来控制国务院,国内就开始不断地出问题。大跃进,海外舆论恶意扩大的所谓大饥荒,都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还有新疆,西藏,民族矛盾都加剧,不断引发内乱。而且,这个阶段,毛泽东的权威也受到挑战,实际上是不断遭到逼宫。到庐山会议时,彭德怀不知深浅,给毛泽东写信,捅了篓子。

          后来披露的史料表明,实际上是周恩来怂恿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彭德怀写信后,毛泽东就公布了。接下来刘少奇落井下石,周恩来等异口同声,坚决要求处理彭德怀。周邓刘集团发挥出强大威力,毛泽东因而不得不下重手,最后导致彭德怀彻底倒台。

          1962年,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执行刘周邓集团控制的的中央指示,未通知毛泽东本人,就在专列上安装窃听器,随时记录毛泽东的对话。在列车一次停靠时,被列车员发现,导致毛泽东警觉。此后毛施压处理了杨尚昆等人。但刘周邓等人,并未受到任何直接影响。

          前南斯拉夫曾报道过,刘少奇在1966年夏天企图调动北京附近的军队,进北京以维护党章的名义,控制中共高层。这个时候,毛泽东和林彪也开始紧急调遣军队。关键时刻,邓小平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由于邓的阻碍,刘少奇调动军队进北京未成。由于邓小平临阵倒戈,刘少奇发动政变的企图破产。

          九一三事件之后,周恩来竟然开始得意洋洋,对美国记者公开嘲讽毛泽东,声称“伟大领袖也不可能先知先觉”。

          根据毛泽东的经典说法,“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都要反对”。我们就可以注意到,美国的说法,比如尼克松,就对周恩来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根据这种说法,1949年缔造的新中国,本来就是个错误,也会被毛泽东毁掉,但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存在,才挽救了毛,挽救了中国。

          那么,美国对周恩来的评价,为什么会这么高?

          孙维世其实是周恩来的养女,因为人长得特别漂亮,作为交际花,卷入了中共高层的权力纠纷,文革中遭到江青的调查。但周恩来实际上是下令批捕孙维世的决策人。此前,尽管在文革中遭到批斗,但孙维世并没有生命危险。然而,在周恩来下令批捕孙维世之后,随着江青开始进一步调查孙维世和周恩来之间的隐秘关系,孙维世突然就在关押过程中死去了。

          七二零,是武汉出现了两派群众的严重对峙。因此,毛泽东就准备再次到武汉,原计划要畅游长江,同时也解决武汉两派的武斗问题。但毛本来是安排周恩来亲自出面,协调百万雄师的立场,最后再安抚陈再道。然而,周恩来在接到毛泽东出的难题后,却精心设计出了一个圈套。此时周恩来突然打电话,把正在重庆的本不相干的文革办事小组成员,都硬拉到武汉来。然后,周又安排人事先曝光放风,说中央文革小组要解决百万雄师的问题,开始酝酿武汉本地的舆论。

          接下来,周恩来又跟文革小组一起出面,跟当地的军区开会,传达最高指示。这个指示本来是应该严格保密的,然后,这个信息莫名其妙地就迅速泄露出去了。随后周恩来又找个借口,要回北京办事,就走人了,留下毛泽东和文革小组在武汉。那么,随着消息的扩散,百万雄师的群众极度不满,民怨沸腾之下形势就迅速失控。此后,军区群众就包围了文革小组和毛泽东所在的东湖宾馆,导致王力被抓走批斗,全身多处骨折。而在混乱中,毛泽东是前所未有地仓皇离开宾馆,躲到机场附近准备转移。

          等到毛泽东颜面扫地后,周恩来又变成了救世主,亲自带着8341部队飞回武汉,雪中送炭。接下来,周又安排毛泽东乘飞机离开武汉,驾机者正是后来九一三事件中的潘景寅。

          公安部部长李震,突然在办公室附近的地下管道中吊死。这个案例是非常触目惊心的,超乎想象。当时最初的调查结论本来认定是他杀,但事后的调查被华国锋等人阻止,更改成了自杀。尽管时任国家副主席王洪文坚决反对李震自杀的定论,要求调查真相,但最后仍然不了了之。李震突然死亡的案例,跟九一三事件后的周宇驰等人突然死亡类似,这只能是由特工人员执行的特殊行动。在当时的背景下,能够直接调动特工情报部门,暗杀公安部部长这样高级别人物的官员,又力压王洪文的指示,那除了周恩来,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

          bbs.com/bolun/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6046714]原文

        • 家园 刘少奇是不地道,但是似乎始终是毛主席的人

          由此可看见是周和高岗相争国务院位置。

          彭德怀大概率针对的还是周等亲苏派系,我个人认为:邓是周系中人在淮海战役已经暴露得很透亮了。

          1959年是毛主席正式退入二线,那年,他发的给大队的通讯,但是没有下发到位。

          • 家园 【原创】

            主席,总理,是真正大公无私,心里只有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他们眼里看到的是全中国,传承的是党的事业,眼里只有谁能坚持原则更适合主持哪方面工作,谁能贯彻党的意志为人民谋福利,他们没有一人一家的私利,更不会培养所谓什么嫡系,如果说与那个人走的近一些,也是长期一起共同战斗,多年一起工作结成的深厚情谊,培养嫡系说穿了就是结党营私,与党的宗旨党的纪律和全体人民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言必称谁是毛的嫡系,某某是周的人,表面看是他们御人有方,权力根基深厚,实者是对他们坦荡胸怀光明磊落的抹黑。七大选出的五大书记,毛,刘,周,朱,任中,毛,周,朱,任都是一切以党的利益为重,大家都是五湖四海,为了人民的解放这个崇高理想走到一起,根本没有也不会去想什么培植个人势力,否者不会战胜如此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团结无数志士仁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将中华民族从近代的深渊泥淖中拉出来,走向今日的强盛复兴。

            通宝推:没选择,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