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有心戍边,无力回天――熊廷弼的是非功过【原创】 -- MP4

共:💬41 🌺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明朝中央的决策,还是地方的土政策

                                刘瑾搞出来的政策,而且,税收的管理者不是市舶司,而是地方政府,当然被朝中大臣大骂是一定的。

                                而是明朝政府为缓解因海禁造成走私问题严重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这话很奇怪,要是以海禁打击走私团伙的话,可以搞片板不得下海,海边居民一律内迁么。这样再怎么也没有办法走私了。官方开放港口,把贸易纳入政府管理,实施一定的认证措施,把不受控制的行为变成合法的,那有错么?要说自由度当然比不上没有政府管的走私了,就是现在,走私的人也大把大把的。你是不是要说政府开放得不够呢?

                                明朝的市舶司最初是只管朝贡的,但到后来也允许夹带货物来贩卖,已经不只是专管朝贡了。这点你没有认识到么?就靠着几个字的简介就把整个明朝的情况都概述了么?

                                民间贸易,也就是政府没有管理的走私贸易,这可是真正的“自由贸易”啊,在明朝一直是很繁荣的,所谓禁而不止。不然也不会出现数以亿计白银流入中国的事了这个你为什么一直没看到呢?

                                • 家园 刘瑾搞出来的政策?能否给出出处

                                  这话很奇怪,要是以海禁打击走私团伙的话,可以搞片板不得下海,海边居民一律内迁么。这样再怎么也没有办法走私了。官方开放港口,把贸易纳入政府管理,实施一定的认证措施,把不受控制的行为变成合法的,那有错么?要说自由度当然比不上没有政府管的走私了,就是现在,走私的人也大把大把的。你是不是要说政府开放得不够呢?

                                  明确实不如后来清初做的那么狠。不过,明官方开的太少了吧。除了月港(仅仅允许私人出海贸易,嘉靖以后的隆武),仅仅3处市舶司(广州、泉州、宁波),而且嘉靖以后只剩下广州的(换句话说,任何时期都未超过3处)。现在走私,主要是因为关税。按你前面说的,明代关税很低,如果不是限制太多,为啥还走私横行?

                                  明朝的市舶司最初是只管朝贡的,但到后来也允许夹带货物来贩卖,已经不只是专管朝贡了。这点你没有认识到么?就靠着几个字的简介就把整个明朝的情况都概述了么?

                                  即使是也允许夹带货物来贩卖,已经不只是专管朝贡了。但开放的口岸是否足够?和清比如何?就不必和唐宋元比了。

                                  民间贸易,也就是政府没有管理的走私贸易,这可是真正的“自由贸易”啊,在明朝一直是很繁荣的,所谓禁而不止。不然也不会出现数以亿计白银流入中国的事了这个你为什么一直没看到呢?

                                  真要是明政府有意为之,干嘛不对农民好点,少收点租税(结果导致李自成灭明)?

                                  有法不依,有令不行。这也算一个政权的优点?

                            • 鬼话
                              家园 月港

                              在月港贸易的船,一年也就收个两三百两银子。想想在郑家的威势之下,每艘船要交两千两,也没看见怎么着了。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查了一下,明从朱元璋年间就开始海禁了。

                  这条政策几乎贯穿明朝。期间由于内部控制不强,非法对外贸易横行(走私不断),倭寇一时为患。郑成功的父亲如果放到嘉靖年间,恐怕会落得和汪直一样的结局。

                  我感觉明和清一路货,全都想闭关自守,搞小农经济,对贸易交换不感兴趣。与唐宋元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即使某段时间开放,也是形势逼得。明和清的差别就是清统治者做的比明统治者更有效率些,清许多措施都仿照明(连后宫也是如此)。

                  论明王朝海禁之害是一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的论文。后面跟着挺明的和挺清的争论。

                  我感觉挺明的人士还不如多说宋朝的好话。明朝皇帝对臣子的狠毒是有名的,对百姓的压迫也是挺狠的(最后亡于李自成的起义军;而两宋仅仅各有一次规模相对大一些的农民起义,而且能被迅速剿灭)。后期对外也差,倭寇都能困扰明多年;女真仅仅是一个小民族(看看清入关时,满八旗才多少人),远不如当年当年的北宋末年的金(已经通过灭辽显示了自己的能力),但姓朱的表现远不如姓赵的(南明未支持几年,就彻底被灭;而当年虽然金灭北宋,但最后南宋却支撑到参与灭金的那一天)。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哈哈。

                      明海禁下还有发达的海上贸易
                      是官方认可的贸易,还是海盗走私?

                      对大臣虽然狠,但大臣至少还敢骂皇帝;

                      感觉主要还是明代皇帝懒,比如嘉靖万历做的荒唐事。如果皇帝不懒,就够呛了。朱元璋年间,有敢骂的吗?朱元璋对功臣的表现,在历史上可是出名呀;成祖的瓜蔓抄,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崇祯年间杀了多少大臣?

                      明的问题不在元的政治血统(元代对外开放可是不落后的),还是统治者的问题。朱元璋的性格,早就有人论述过了。他的子孙也多少受影响。另外,朱元璋的后人普遍好像漠视普通百姓的生存。对比宋,明的地域广、人口多、还没有对外赔款,财政方面却表现的很差,宁可加租加税,也不愿学宋代的财政方法;以致内部阶级矛盾尖锐,导致最后灭亡(即使没有清,明也会彻底被李自成征服)。多说一句,上位总理(据说是朱元璋某个作藩王的儿子的后人)也有这方面的问题,直到现在还有人骂。

                      清代中期确实封闭,做的比明还过分,似乎是为了取悦汉族文人,几乎照搬明的制度(除了易引发民变的租税问题),包括海禁。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如何绝对?

                          能否指出来。实际上关于朱元璋父子的事,我还是看温相(当年西西河元老)写的帖子才知道的。

          • 家园 其实不封闭

            想想明朝的时候货币系统变成了银本位,为什么?

            • 家园 仔细说说。

              我没明白。我印象中,中国就是从明代开始海禁。并因此引发严重的海盗倭寇勾结的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