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回国卖房记 -- hansens

共:💬920 🌺5458 🌵1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些细节不准确。咨询了一下俺娘,修正一些细节。 -- 补充帖

                        男的不是下乡知青,是城里的造反派头目。被另一派打败后,跑到我们村避难。

                        后来在我们村被招了女婿,不过生的俩儿子都随了父姓。大儿子应该是77年或78年生的,总之都是文革以后生的。

                        文革后他考过大学,考上后回去得瑟,被人告了,取消入学资格(三种人?)。此后不敢再得瑟了,在我们乡考上公办教师也没敢声张。

                        人不是很随和,他和我一个生产队、住一条街,他还是我们学校的数学老师,但是基本没有互动。他太太很随和。

                        通宝推:ccceee,真离,
                        • 家园 赤脚医生还有坐诊的吗?主要都是巡诊吧?大量赤脚医生资料都是

                          巡诊的啊。

                          覃祥官,1933年农历9月26日出生在长阳县榔坪镇杜家村。中国合作医疗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第四届省人大代表。1969年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庆祝国庆20周年的游行观礼。1974年秋,随同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日本等。

                          1976年10月被破格提拔到省卫生厅任副厅长,1977年辞官还乡,在乐园公社卫生院行医。

                          1981年3月,被卫生部部长钱信忠聘为卫生部医学科委员会委员。后被选为长阳县委常委、宜昌地委委员、政协委员。因病于2008年10月23日凌晨2点50分在榔坪镇乐园去世,享年76岁。

                          此后不久,他又作为全国“赤脚医生”代表,在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1975年元月,覃祥官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开会前夕,他第3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向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汇报了乐园公社开展合作医疗的有关情况。

                          1976年9月上旬,“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委员会第27届会议”、“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区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在会上,覃祥官以中国代表团副代表的身份,用半天时间作了题为《中国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报告。紧接着,又以两小时的时间,回答了参会各国卫生部长和记者的提问。

                          1976年国庆节以后,43岁的覃祥官刚从菲律宾开会归来,中共湖北省委就破格任命他为省卫生厅副厅长、厅党委委员。

                          此时,卫生部一位副部长曾私下告诉覃祥官说:“中央有领导很赏识你,你有可能上调北京工作,前途无量啊!”。覃祥官听后微微一笑,他平静地告诉对方,自己“不是当官的料”。

                          6个多月后,覃祥官终于作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辞官还乡”抓合作医疗。他以“先回去看看”为由,给厅长打了声招呼,就自个搭班车回到了长阳土家山寨。从此,他一去不复返,再未回到厅里上过班。但副厅长的职务,省里却一直为他保留着。辞官还乡的覃祥官继续重操旧业。他一边在乐园公社卫生院为群众防病治病,指导合作医疗的巩固和发展;一边参加大队的农业生产劳动。

                          此后不久,覃祥官被选为县委常委、宜昌地委委员。

                          合作医疗制度因“一刀切”而陷入低谷。覃祥官精心饲养的5头梅花鹿跑了,20多只獐子也逃了。他为此急得唉声叹气,茶饭不思,一连在家躺了好几天。合作医疗是这种景况,覃祥官的命运可想而知。省卫生厅副厅长的职务被免,地委委员、县委常委职务也不复存在。

                          他惟一保留的职务是乐园公社卫生院党支部书记,据说这还是县里点名让“照顾”的。

                          没有什么会要他开了,也没有人找他商量工作了。卫生院考虑到他是“当过厅长的人”,更不便安排他参加医生值班。他在卫生院似乎成了一个闲人。实在没什么事可做,他就主动替病人打打水,帮院里扫扫地干干杂活。为此有人传出话来说:“覃祥官被贬到卫生院做清洁工了。”

                          还有一个县领导上乐园检查工作时,曾当面嘲讽他说:“老覃呀,我看你的农村合作医疗也是个极左的东西,要批判。”覃祥官愤怒地说:“要坐牢,我一个人坐。”

                          一气之下,他独自跑回杜家村去了。

                          那是覃祥官最苦闷的一段日子。有人问他过得怎样,他回答道:“工资照发,馒头照拿;喂猪带打杂,忙的没得法。”

                          合作医疗经过几年的冷落之后,老百姓又想起了覃祥官。医药费上涨,看病吃药是越来越困难了,“还是合作医疗好啊!” 之后,湖北、山东、江苏、湖南、四川等10多个省市又悄然兴起了合作医疗。乐园的山路上又有了参观者,各级新闻单位的记者也纷纷赶来。人们发现,覃祥官在杜家村的那段日子,并没有像他自己说的“喂猪带打杂”,他同村卫生室的几名医生一起,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把这个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坚持下来了。1978年2月,覃祥官连任成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3年,覃祥官按副县级干部待遇退休,每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办了退休手续的覃祥官, 依然忘不了昔日诞生“合作医疗”的那方故土。他婉言谢绝了县卫生局留其在县城居住的好意,坚持回到海拔1500多米的乐园杜家村,与至今仍是农民的“厅长夫人”相濡以沫,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

                          王桂珍,女,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江镇(现浦东新区祝桥镇)大沟村,是“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

                          王桂珍作为“赤脚医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职业群体的典型代表,王桂珍是电影《春苗》的原型,除得到毛主席的多次接见外,还曾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建国20周年庆典,代表中国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并作发言,还曾短期担任过卫生部副部长一职,1977年发行的上海市壹市斤粮票上还有其肖像。

                          改革开放后,她和老伴开办印刷厂(哈哈哈哈),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同时也不忘为乡亲做好事,努力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多次被镇评为优秀党员。

                          当时,“看病难”是一个普遍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政策调整,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放到农村,要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经大队党支部推荐,1965年,王桂珍在公社卫生院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农村卫生员培训。

                          王桂珍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却是班里学得最好的。老师让晚上9点熄灯,她就拿个手电筒在被子里学到半夜12点。看不懂就问别人,直到搞懂为止。

                          王桂珍常说,赤脚医生是“肩上有药箱,脚下有泥巴,心中有人民”。当时,她一个人要管大队里将近2000位村民,经常走家串户,为大家解决头疼脑热的问题,在一点一滴之间,培养起了村民对她的信任。

                          我当时就在农村,是赤脚医生制度的受益者,小时候体弱,经常得病,但是得病基本不出家门,一叫就到,离得近也是原因,吃药打针都可以解决。

                          直到今天,这位当年的赤脚医生还骑着小摩托到处给村里人看病,很佩服他。

                          90年代之后他成了乡村医生,家里也富裕了,几百万的家产。我个人觉得,凭借他这一辈子的积德行善,他值这个价钱。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药真比别人家便宜。这是农村的功德了。就不说他几乎随叫随到,远的不能太及时,相邻左近的也都能到,无论刮风下雨。很了不起。

                          通宝推:林三,
                          • 家园 我父亲是坐诊,不过之前他在供销社当主任,所以乡亲们都是

                            跑来家里面求诊。他那一堆医书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俩本:《黄帝内经》,《赤脚医生手册》。其中黄帝内经最难忘,因为他曾经精选了10段让我一个小学生背诵,,还是繁体字的——那真是痛苦不堪的经历。

                            • 家园 你说的不够详细,恰恰在这里可以多说一些,比如你父亲是农民还是

                              城里人下放。

                              我说的那位赤脚医生是纯农民成长起来的赤脚医生。

                              我觉得你爹是农村医疗世家。也可能是下放的,因为我觉得像你爹这种在文革前就应该被国家筛选进入县镇了。

                              你爹进的是中医院还是中西医结合医院?

                              供销社主任转赤脚医生(?)又是啥路线?是说你爹一开始没搞医进入供销社了吗?下放后重新搞医啦?这样你爹算赤脚医生还是农村合作村医疗室大夫?

                              严重怀疑是公社级别的坐诊大夫。

                              • 家园 我爷爷算是省港名医,我大伯是早稻田大学学西医的,抗日期间

                                全家逃到澳门开业,抗战胜利后回到老家,没两年爷爷大伯相继病故,大家族就分了散了,我父亲刚好成年,年轻气盛,是个进步青年,解放后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城里组织的工作队下乡去了,从此在农村一辈子。

                                通宝推:自由呼吸F0,
                                • 家园 又如何担任的供销社主任呢,是公社还是村里啊

                                  只能说下乡,我感觉是乡镇级别。

                                  这个工作队是关系在县里还是在公社?和文革有关吗?

                                  你爷爷的医术传给了谁?是你爸爸吗?确实感觉可惜了,感觉传统医学(包括你家的)后继无人啊。你现在拾起来,感觉时间不够。

                                  你爷爷大伯的病故和国民党糟糕统治是否有关?还是年龄问题呢?你伯伯年龄当时也应该不大啊。

                          • 家园 有坐诊,也有出诊、巡诊。毕竟坐诊效率要高得多,

                            一方面就近就有日常用药和其他一些简易医疗设备,手段多一些;再就是省掉了走家串户的时间。

                            巡诊适用于人口分布分散的村庄、尤其是大山内,更加不容易,宣传的多一些也是正常的。

                            但是我感觉人口密集的农村,赤脚医生还是以坐诊为主。但是你坐诊10个没人知道,巡诊一次可能就被记住了。

                            • 家园 哈哈,这个事我有话语权,我在的村子是一个1800人的大村,今

                              天已经是3000人了。

                              当年人口也算聚集,真的是巡诊居多,我个人以为,当年赤脚医生就是注重巡诊的,一定是坐诊少,农民也有点嚼性,不爱治病,嫌弃麻烦,所以这个任务就给赤脚医生了,田间地头的处理外伤也是重点。

                              王桂珍也是巡诊居多。

                              走家串户是不能省的。

                              一颗银针闹革命,真是和革命一样艰难了,春苗电影确实好。尤其是山区。

                              想当年,其实我家离赤脚医生家不算远,也是回回人家来,当时也不觉得有啥,但是今天觉得,一是自己大人跑一趟,一是医生亲自来,真了不起。

                              内心还是觉得热乎乎的。

                      • 家园 这个太强了!

                        硕士毕业的时候总体多出来3000欧元左右,期间没有回国探亲过。

                        按你上学的时间拿的肯定是Diplom,拿到学位前都没回过国,要么是学霸毕业超级快,要么意志超强能坚持这么多年不回国。

                        我比你晚几年去的,是坚持过了DSH和Vordiplom才第一次回的国,用了大概两年零三个月吧,已经是身边同学里最长的了。其他人都是拿到大学Zulassung就立马买票回国,大学也是一有假期就回国,名曰德国真不是人呆的地方,每年不回趟国就得疯。

                        • 家园 我读得比较快,四年后第一次回国

                          我国内本科毕业,在同济学过德语。到德国后上了大学办的德语班一学期,不用花钱。之后开始读Vordiplom,主要是认证各种课,为了赶时间自学了热力学,总共两学期通过Vordiplom。德国大学考试平均分布在假期,而热力学考试在暑假结束前,所以错过了第一次回国的机会。后来读Hauptdiplom特别顺利,连毕业论文花了5个学期,一共用了8个学期,4年。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第一次回国,第一大原因是读得顺利,考试都在假期,不想因为回国把节奏打乱了。第二大原因是,假期也是打工的高峰期。我前两年的假期经常在欧宝工厂打工,后两年在中餐馆打工,基本上每个周末去。

                          所以我对某人说我这样的是不如食肉糜只能摇头兴叹了。

                          通宝推:翼德,
                    • 家园 不小心把1.2万的教育赔偿金忘了 -- 补充帖

                      由于我那时候大学不收学费,所以自费出国要交教育赔偿金。具体计算依据是在国内的服务期,规定的服务期和大学的学年数一致,每年价值2500元。我大学五年,申请护照的时候才工作了3个月,所以我交了11900元。

                      既然补充贴了,我再闲聊两句。我来自浙江温州农村,总体情况比较好。我一个要好的同学来自湖南农村,他父亲还是村支书呢,但是比我家穷。他比我晚两年后去美国留学,拿的全奖。可能当时他弟弟也在读大学,他出国的时候买机票和身边的零用钱还是管我借的。

                      通宝推:TyphoonDoksuri,
                      • 家园 笑死个人之何不食肉糜系列

                        1986年至1998年十来年间,盖好新房子,供两个子女上大学并留学,这是一个民办教师家庭能够完成的任务吗?

                        说起来,你太不了解(不关心)令尊令堂了。(或许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职业)

                        好几年前,有一位叫做飞天猫的河友,好像他父母就是民办教师,他的人设是特别痛恨邓,三句话不离矮子,因为发不出工资,他父母过得很惨。

                        • 家园 同浙江农村,我们村的赤脚医生

                          老婆务农,90年代初就成为了万元户,那时万元户要大宣特宣的,请不足千人的小村看了场露天电影,所以记忆深刻。浙江老一辈农村人淳朴勤快,一年到头花销基本是人情费(红白喜事)

                          • 家园 万元户大约是总流动资产过万

                            并不是年入一万,四年有四万存款,这不叫万元户,那时候的一万块,可以去北京挑四合院买了。

                            今天的孩子们知道自己父母的月收入吗,绝大部分不知道,其实假日也不知道,只是赶鸭子上架在逞口舌之快。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