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20250506野狐杂谈自此始 -- 夜如何其

共:💬272 🌺1680 🌵3新 💬2 🌺1 待认可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可能。

          其实这和手机一个道理。

          序列号唯一又怎么样?

          侵犯隐私啦,追赃成本啦什么的。所有我有时候就在想,法律是约束守规矩的人的。

        • 家园 1989年夏天,我知道有台车里面装了七道暗锁

          奶奶的远方表弟,我叫舅爷。他的父辈就是市里第一代搞运输的,赶马车。他这辈的哥俩,也弄了一辈子解放和吉普车,发动机底盘等方面,堪称市里的技术大拿。他跟我说,国安局有台蓝色的尼桑面包车(URVAN),司机也是某科的科长,爱钻研技术,在整车的油路和电路上,共设置了七套防盗装置,纯属业余爱好。那时候大街上的汽车还没有什么电脑含量,顶多也就是发动机有个电喷装置,就是全车的最高科技了。车牌当年也还是绿色的,前面冠有省名全称,后面俩数字代表地方。这个特殊单位的所有小汽车,都有两幅车牌,一副地方的,一副wj的平时就放在后尾箱里。后来换了蓝牌就不知道有没有这个业务特权了。

          附近县城的边防兄弟单位有次来办事,那台吉普车也是糟烂的不象样子。虽然车牌是白底wj的,但钥匙门用一根冰棍筷子都能打着——这不是开玩笑,我亲眼所见。把扁扁的冰棍杆,掰个斜碴,插进钥匙门就把发动机点着了。这个钥匙门纯粹就是个摆设。如果出去办事时间长了,穿制服的小兵司机就掀开发动机盖子,再打开分电器盖子,直接把“分火头”拔下来揣兜,盖盖儿就走。这招倒也挺绝的。。。谁偷车还能随身带个“分火头”啊。从侧面也看得出,当年这些单位的“手头”,是相当紧啊。

          本来想找个北京212吉普车“分火头”的图片,已经百度不到了。实在太老了的物件,且没有收藏价值。那玩意的样子,如果打个比喻,大小和样子,就像体育老师嘴里的哨子。

        • 家园 这两年油管上有偷车教程

          如何用一根usb线偷韩国车,导致各地偷车案件飙升,有的地方丢的十辆车里韩国车有九辆。。。

          • 家园 我自己就开过锁

            旧车没中控时代不都是下车接锁锁车的么,这个良好习惯我继承了下来。而有中控遥控后就习惯下车再锁。随着时间推移,难免就搞混了。

            第一次是去车厂做保养,车子开到人家厂门口,下车,按锁,关门,一次呵成。然可傻了:车还没熄火呢。我倒不急,车厂急呀,门被堵了。征得我同意后找个师傅过来拿根铁丝十秒八秒就开了。俺是工人呀,本身车子就自己有事没事拆来玩,秒懂。其实本来就懂,没实操过。

            第二次就是经典场面了:东西扔进后备厢,关门,走人。然后发现该扔的没扔,车钥给扔进去了。刚好在机电批发市场,走了不远找到家卖五金的,要了截铁丝,人家都懒得要钱,一个是大方,第二个也巴不得我早点滚,不要堵路。自己勾勾搭搭反正很快就开了锁。

            机械门锁都不难开。防偷只能靠电子锁。电子锁也不一定靠谱,当初专偷雅阁就是电波信息被截并破解。现在芯片识别,基本上就是进车也开不走了。

            偷车内财物就简单了,砖头一块,玻璃一砸,得手走人。我就中过招。人家还在车内留纸条:捡到驾驶证行驶证,请电XXX,要支付500酬劳。

            • 家园 汽车机械锁的年代,在磨损后期都不难打开

              八十年代中后期,苏联过来的那些伏尔加轿车,我们当时习惯称三型,四型,其实就是嘎斯24(GAZ- 24系列)。这两款车的外观差异就是三型的前后保险杠中间有两道竖杠,到四型时可能觉得不好看,就没有了。它俩在车外开门按键,都是个圆柱按钮。新车还好,旧车,只要攥起拳头,微微用力密集的捶打这个小圆柱,肉眼可见车内玻璃后面那个“内锁按钮”逐渐的升起,最后即可一下拉开车门。我在验证这个技能的时候,被正好走过来的大盖帽司机看个正着,场面非常尴尬。后来我也在其他车上试过,屡试不爽。但后来出来的伏尔加五型,这个按钮就彻底不见了,换成抠手开门结构。而且车里开始有制冷的空调用了。早前只有暖风,这对俺东北倒也方便,毕竟夏天热🉐️短,冬天可是冷🉐️长嘛。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北京212的门锁也是一样,开车的门柄拉手这里,缝隙大的夸张,有根细铁丝伸进去就能捅开车锁,那结构简单的都没现在的女包锁复杂。汽修厂的钣金工,很多都有几手开门的经验。

    • 家园 第七沙特伊朗最近形势

      先说伊朗,又要进行总统大选了。

      但是如果这个期间,他的精神领袖也出了意外,那就不敢想象局势如何变化了。

      毕竟老人已经85岁了。

      哪怕是快速指定一个,也是统治秩序的平稳交接。

      情况很危险。

      沙特这边,老国王肺炎。

      这个不好猜测,只能举个例子,就是李登辉。

      台湾医生绿营多,专业技术比较好。

      沙特这边也不差。

      过去沙特派留学生加拿大学习,医学院是重点。

      当初关系破裂,要撤回医学生,人数多到加拿大医院系统都紧张不安。

      不过自大小王子上位,出了不少事情。

      沙特留学生从过万直线下跌千人以下,就是说光走不来。

      不但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也是如此。

      但是英国很奇怪,沙特似乎对英国很偏爱,留学人数很稳定。

      小王子和沙特的情况似乎有点不太好。

      小王子向美妥协让步的可能性变大。

      一步让,步步让。

      摇头。

      • 家园 哪有不死人的

        中国“改开”都死那么多人,中东造反,哪有不死人的呢。中国“改开”“死”了那么多高级干部,中东造反,才死几个相当于中国省厅。王城兄你不用摇头,后面还会继续死。我倒是好奇,某些人看到沙特伊朗菲律宾日韩之流的被美国渗透到大渔网一样,会不会想起给斯大林平个反。

        大势是不可违的。沙特那么多王子,大不了多死几个。夏明翰烈士近百年前就告诉你大家了,革命者杀之不绝。

        以色列目前最好的出路,是不惜一切代价,把巴勒斯坦人全部杀绝赶尽,起码十,把加沙杀绝赶尽。做不到,或者犹豫,都会更糟糕。广东话叫打死狗讲价,普通话叫生米煮成熟饭。

        这几天五六个国家的领导人出状况了吧?故而我在习到美国时说有点担心回不来,不是瞎说的,美国有这个杀人的传统,也很喜欢打死狗讲价。

        王城兄慢慢看。喝茶不?我在喝梅州丰顺的白叶单从,原产地饶平,丰顺得也很好,密兰香,便宜得很,300到,你在大家拿肯定喝不到这么便宜的好茶,馋不?单从特别适合吃饱了撑着的状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喝茶喝不出好坏来。我倒是从小就喝茶的,

          喜欢抱着茶壶喝。

          不过上班后,养成坏习惯了。学工人师傅,喝浓茶提神。

          现在就是袋泡的红茶和绿茶与咖啡。

          肯定比你便宜。

          ==========

          附注,我万没想到,还真有丰顺这个地名。

          -----------------

          中东这些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竖子不足与谋。

          见招拆招,虚与尾蛇。糊弄到五点,赶紧下班。

      • 家园 小王子根本没有跟美以妥协的空间 -- 有补充

        巴以战争如火如荼,全球穆斯林同仇敌忾,有钱出钱有钱出枪,没枪没钱也得吆喝两嗓子。这个节骨眼作为阿拉伯逊尼派老大的沙特率先跟敌人妥协?阿拉伯人怎么看他?国内怎么看他?

        中国以前有一个类似做法的叫汪精卫,下场是啥?

        沙特最多就是跟美国虚与委蛇,以拖待变。毕竟美国要大选了。走一步说一步。

        至于伊朗,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伊朗与美以的矛盾,不是杀一两个领头人就能解决的。以色列自己撇清跟莱西失事的责任,就算是他们动的手他们也不敢承认,大使馆都炸了还在乎这点?因为这会让伊朗内部强硬派上台,后果就是伊朗更强硬。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美帝重提911旧事,威胁沙特。 -- 补充帖

        沙特要是不答应,911就是沙特干的。

        跟黑社会一样。

      • 见前补充 4993150
    • 家园 第六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最近看渤海小吏的视频,说到高欢攻玉璧不下,撤军途中聚饮。

      令斛律金唱《敕勒歌》,高欢和之。

      司马光是个史学大家,但是《资治通鉴》里,也是错误不少的。

      认为斛律金是《敕勒歌》的作者是其中之一。

      敕勒歌是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很多都用鲜卑语唱的。

      伴奏用鼓和号角。

      这个与当时战争频繁有关,骑马行进的时候,边走边唱。

      由于胡人的音乐节奏鲜明,从西汉武帝的时候,胡乐就开始被宫廷使用。

      汉末,蔡文姬又带回来《胡笳十八拍》。

      十八拍就是汉语的十八首的意思。

      胡笳这个东西,有人认为是吹管乐器。但由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琴艺大家,有人认为应该是边弹边唱,像个琴。就是蔡文姬归汉邮票,像个琵琶似的。

      不管是啥,这个乐器演奏起来,都很凄凉。应该更有可能是管乐,马头琴可能那时候还没有。

      八王之乱的时候,北方少数民族鲜卑统治的时间更长,以至于部分汉人比如高欢有鲜卑化的趋势。

      这个期间,南北朝分立。兰陵萧氏建立了南齐南梁,和平时间比较长,奢侈之风,娱乐需求大,北朝民歌就被引入了。

      同时进行了汉译。

      《敕勒歌》也是这个时候翻译记载下来的。

      敕勒歌有两个版本,区别在于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还是“盖四野”

      鲜卑语和汉语词汇发音的长短不同。

      鲜卑语民歌,各句发音时长差不多。

      转译汉语时,出现长短句。

      中国古代,器乐演奏水平从历史记载来看,也有很高水平的阶段。

      后来太多战乱失传后,慢慢就落伍了。

    • 家园 第五 孩子上大学花了多少钱? -- 有补充

      我们家不会理财。

      过去我还是财智理财软件记账的,后来软件升级,出国后不好用了。

      主要还是没钱,不用理。

      越是没钱,越想折腾,我和老婆就像竹篓里的螃蟹,互相扯后腿。

      要按我的理财观念,发不了财,也吃不了亏,省心。

      要按老婆的观念,能发点财,但会很糟心。

      结局是每次重大决策,争吵之后,我们都采取了被证明后最坏的那个选项,夫妻打平!

      当然,我们也有毫不后悔的共同决定:孩子的教育。

      孩子上大学四年了。

      高中同学中,最快完成本科学业的,只用了三年。是学习生物的,然后直接申请医学院继续进修。

      四年毕业的也是一大堆,这些人学什么的都有,特点是中间都没进行实习,只是暑假打工。

      加拿大最近的就业数据很好看,其实接近6成是大学生打暑期工所致。现在的数据已经完全不可以看,编造的痕迹越来越不掩饰。

      还没毕业的也是一大堆。

      原因主要是课没上完,或者是实习工作。我家儿子是参加实习的时间比较长。

      实习有好处,甚至能在没毕业前,就能接到口头的君子奥佛。

      这个也得感谢AI,AI完美简历编写软件让HR部门厌烦的同时,对实习生是个利好,至少能让HR有个保底选择。

      这也是为啥我现在就能算账了。过了这个夏天,儿子就基本上自立,自己负担所有的大学费用了。

      作为家长,我们的付出总账:

      第一项房租,48月的房租,大约48000. 尽管赶上了新冠,我们还是坚持让他离家去大学里上课,不让他上网课。所以一点房钱也没省下来。他实习期间的临时房租我们负担一半,(包括在48000里)。

      这个价格说实话,住的不好不坏,都是合租,但有自己的卫生间。(这个的房子好出租。不是高级的意思)

      都是合租的,但租客是房东找的。基本上华人和华人留学生,这个没刻意,但是社会自然运行的结果。因为有独立卫生间,男女合租很普遍。但是现在的小孩基本上互不理睬,流动很快,家长都是瞎操心。

      搬家也是常态,不过除去我出力跑腿比较麻烦外,小孩子倒是啥都经历过,都懂了。

      第二项学费,这个倒没花多少,大约是四万左右,因为他实习期间,不用交学费。需要时上门网课,单交钱。

      第三项生活费,这个没数。刚进大学花的多,后来他自己打工,就要的少了。大约给他了20000.

      其他我们常去看他,给他补给,这些费用应该算我们自己的,是我们的情感需要。

      也就是说,他上大学大概要花我们11万左右。

      他在期间也挣不少钱。

      大体上有:

      第一,入学时,高中成绩好的奖励,忘了是1000,还是两千,肯定没超过2000.

      第二,我老婆的工作福利,子女教育补助,但打入儿子的账户,算儿子的收入。每学期都得申请,还错过了一两回。大约能拿5000。

      第三,学生贷款。现在利息高,不贷款白不贷。这些都得他自己还,就算有点不用还的部分,但也比较少。

      第四,课余打工,大盖挣了2000,3000的样子。后来实习后,发现挣得少,还麻烦,就不去打工了,图个轻松。

      第五,实习收入。他加薪很快,挣多少,不告诉我们。反正第一份工作,按小时算就比我多(我没本事,就这还保不住),刚结束的实习,已经超过我老婆。

      我们家的账户也都让他看。

      他良心发现,自己把学费交了。但家人一起吃饭,他依然拒绝付钱。

      我老婆兴致勃勃地告诉他:妈妈要给你留点遗产!

      儿子瞅了我一眼:算了吧!别把债务留给我就行了!

      通宝推:方恨少,本嘉明,北纬42度,广宽,桥上,铁手,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都是命运。 -- 补充帖

      年纪大了,容易迷信,我现在也相信命运。

      过去呢,国内老师的话术:你们这届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

      老外也有这一套:你们这届,是我带过的最好的一届。

      儿子当年回来学给我听也只好笑笑。

      万没想到,老师这次说了句实话。

      我们家孩子上的并不是我们这里最好学校。

      四所高中里也就是TOP3的第二梯队(但离家近)。

      同学已经有三个人医学院录取了。

      再说高中同学上大学学啥的都有,这个比例太惊人了,都不敢信。

    • 见前补充 4987304
      • 家园 哈哈跟我们家孩子差不多

        我们家老大经济上基本如此。华人文化传统就是父母为儿女鞠躬尽瘁,西人文化就是我的就是我的。合着到了这些华人二代,本地长大的,是两种文化哪个用着顺手就挑哪个。需要父母支持的时候,按华人文化来,比如过中国年,压岁钱从来没说不要或少要;需要自己出钱出力的时候,按西人文化来,算的门儿清,又特抠门。反正我要求不高,只要工作后别因为经济,买房什么的再来烦我就行,这点我们家那个目前还做到了,出去一块下馆子也不好意思让我埋单了,虽然每次都是挑便宜的馆子。

        我们是为家里的老大付了大学学费加上住宿费,生活费从政府补贴基本够用,加上夏天打工,上学期间没亏着他,他自己也存了点小钱。本来这个学费开始也是贷款的,准备让他毕业后自己还,后来了解到贷款上学期间也要付利息,划不来,就索性先替他还清了,后来就没再贷款了。因为还有另外一个孩子,所以我们就跟他们一起说清楚了,学费我们承担,一碗水端平。上了4年学,总的付出的花销大概是40k的学费,大约24k的住宿费(学校学期短,加起来每年就上半年多一点的学),生活费是要感谢我们的地方政府。当然了,还有每年多次的开车旅程,每次往返近500英里,就不算了。我现在对老二的期望不高,能考上家附近的,我以前的母校就行,离家也近,至少开车不那么辛苦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