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周末看了一个黄奇帆的讲话 -- 思想

共:💬280 🌺939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虽然没有数据,但是有常识啊

                                                                    如果是因为提高采购价而不是因为包产到户解决问题,那个上书毛主席的干部,岂不是犯了欺君之罪?给他100个胆子,也不敢忽悠毛主席吧?

                                                                    当然,我承认这个干部确实存在忽悠毛主席的可能性,但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记,如果你觉得需要排除这种可能性,欢迎提供数据,把我撂倒,顺便也把杜润生给撂倒了。

                                                            • 家园 这仍然是个无效的例子

                                                              1958-1960,正是浮夸风高征购和一平二调共产风盛行的时期,对农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毛泽东首先发现这个问题,并催促中央和各地纠偏,1961年,中央先后发布关于人民公社政策调整(12条)和工作条例(60条)《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即12条)、《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即60条),纠正了一平二调的做法,改变人民公社独立核算单位过大的错误,将核算单位放到了生产(小)队(再往下就到家庭了),农民积极性已经开始恢复,各地还采取了减少征购,提高征购价等措施,农业生产逐渐恢复正常。

                                                              而且,这个例子里的农民并没有要求解散农村集体,为啥要把农村集体解散呢?

                                                              • 家园 你的证据才是无效的

                                                                我提供的证据是没有提价的情况下,包产到户产量更高。在这里,没有提价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降低采购价,另一种是采购价格不变。常识来说,大家都知道压低采购价肯定挫伤积极性,因此这里讲的没有提价,默认就是采购价格不变。

                                                                而你提供的证据,第一句话就露了馅:

                                                                1958-1960,正是浮夸风高征购和一平二调共产风盛行的时期,对农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最后一句,还为我提供了子弹:

                                                                各地还采取了减少征购,提高征购价等措施,

                                                                第一句话说明压榨农民太狠,实际上就是等同于采购价格太低,最后一句话,说明后来的纠正,实际上就是提高采购价格!

                                                                既然提高了价格,何来“不用提价”?条件都不一样了,你这逻辑。。。。。

                                                        • 家园 包产到户能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吗?

                                                          解决粮食生产问题的关键是良种、化肥、农药吧?与“包产到户”与否关系并不大。

                                                          中国历史上,包括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土地私有制就是与“包产到户”相似的制度。真正粮食能实现稳定丰收的都是发达国家,原因就是他们的良种、化肥、农药先进,其他没有这些条件有几个国家能够做到?

                                                • 家园 实际上化肥、种子、农药的作用不是分田能比的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化肥的作用,80年到84年这几年是碳酸氢铵大面积普及的时间段,虽说碳铵的效果远远低于尿素,但是尿素真是价格贵,而且农民确实买不到。我记忆里86年我哥还跑到驻马店让我买碳铵,88年还有很多人找人也买不到碳铵。79年河南平顶山化肥厂开始生产尿素,当时小麦的市场价是0.25元一斤,尿素的价格也是0.25元一斤,可是农民买不到啊,市场上也0.5元也买不到。79年我上高二 ,大哥也复读,弟弟也在上学,全家人吃饭都是问题,我父亲跑到平顶山找我一个堂叔,想买点尿素然后赚个差价,结果到了平顶山后,那个叔说刚刚给一个朋友找人买了5吨,再批条短时间不可能。他们俩个一商量,让我父亲赶最快的一班公共汽车,毕竟农村那种40拖拉机比公共汽车慢多了,就这样我父亲提前在一个路口等着那拖拉机,然后截停后上去说明情况,最后同意给1000斤尿素,我父亲身上没有多少钱,就找了附近村里舅爷家的表叔,他是村里的会计,一听说有尿素1000斤,直接就同意按照一斤尿素交换两斤小麦把尿素全都要了,这样我父亲直接赚了1000斤小麦,然后给我大姑家500斤,我们家留500斤。说这个例子,是想证明当年农民是多么渴望有化肥使用。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毛毛球,青青的蓝,陈王奋起,
                                                  • 家园 你的经历其实很宝贵的

                                                    很有研究价值的,我想先说明一下研究的方法:

                                                    当一个问题涉及多个变量的时候的时候,哪个变量的影响怎么样,最好的办法就是逐个变量排除。

                                                    举个极简的例子,粮食产量这个问题,这里我们做个简化的示范,两个变量,一个是制度,一个是化肥。

                                                    当我们想知道化肥对增产的影响的时候,那就必须是同一个制度之下的对比,例如,同样的公社制度,在同一个生产队,使用化肥前后的区别。

                                                    类似的,当我们想了解制度对产量的影响的时候,最佳的做法,就是先把化肥这个影响因素排除,在都使用了化肥的情况下(或者是都不使用化肥亦可,只要前后一样就行),同一块地,公社制之下的产量,与包产到户之下的产量区别。

                                                    我一直的猜想,是制度变化前后一两年,化肥的使用量应该是差不多的,用来研究制度的变化是最理想的。所以,我还冒昧想请胡兄多提供一点资料,以便验证。

                                                    最后这句话:

                                                    说这个例子,是想证明当年农民是多么渴望有化肥使用。

                                                    我想问一下:这种渴望的程度,公社制与包产到户的前后,有没有区别?

                                                    • 家园 我正好经历了那个年代

                                                      81年河南老家分田到户之前小麦亩产300多斤,之后500斤,化肥普及之后亩产800~1000斤。

                                                      同期甘肃庆阳小麦亩产100多斤,分田到户之后亩产约300斤,现在亩产700~800斤。

                                                      分田到户之后,庆阳周边农村当年粮食就吃不完,当时国家总体缺粮,地方领导动员农民把吃不完的粮食卖给国家,但农民都把粮食储存在自己家里,担心土地再被收回去,三四年后家里都放不下了,而且也意识到土地不会再被收回去,才不再储粮。

                                                      种子的作用不如化肥明显,我在农村生活十多年,生产队经常更换小麦和玉米品种,但总体来说效果并不明显。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真是苦笑。

                                                        81年河南老家分田到户之前小麦亩产300多斤

                                                        同期甘肃庆阳小麦亩产100多斤

                                                        你在庆阳?你老家河南,我是问你为啥选庆阳?它亩产低?庆阳我去过,渭河流域,不是特别缺水的地方。这我说的是自然条件。还行。

                                                        @真离 给出的安徽政协公众号写这个小岗村的:

                                                        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整个生产队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至1970年产量的总和

                                                        小岗村的三十年:就像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2008年12月11日 14:37 来源:解放军报

                                                        1978年前,小岗村有115人,550多亩耕地

                                                        这个是我就没认真查数据,直接baidu,首页的结果。

                                                        133000÷15÷550=16.121212

                                                        所以1978年前每年亩产16斤?神仙数据。

                                                        虽然俺不是农民,小时候插秧割麦打谷什么的,还是每年都干的。挑渠什么的,也干过。

                                                        意兴阑珊,懒得再动了。看你们后续发什么就好。

                                                      • 家园 请问500斤粮食产量和三百斤是一个种子么?

                                                        81年河南老家分田到户之前小麦亩产300多斤(啥种?),之后500斤(啥种?),化肥普及之后亩产800~1000斤。

                                                        同期甘肃庆阳小麦亩产100多斤(啥种?),分田到户之后亩产约300斤(啥种),现在亩产700~800斤。

                                                      • 家园 这就已经很明显了

                                                        81年河南老家分田到户之前小麦亩产300多斤,之后500斤,化肥普及之后亩产800~1000斤。

                                                        同期甘肃庆阳小麦亩产100多斤,分田到户之后亩产约300斤,现在亩产700~800斤。

                                                        需要确认一下的,就是亩产从300斤到500斤(以及100斤到300斤)前后化肥的使用量是否差不多?

                                                        我个人的推测,应该是差不多,毕竟化肥的产能不会一下子提升,想买都不一定能买到。

                                                    • 家园 渴望是一种欲望

                                                      这种欲望用不着我解释吧?不管是大集体还是单干户,渴望吃饱吃好,这个欲望你说有没有区别?大集体时,大家也是渴望有化肥,有好的种子,好的农药,只是单个个人没有渠道购买,分田单干开始的那一段时间,谁家城里有亲戚可能路子宽一点,能通过关系买到少量的化肥,其他大家都是一样的,毕竟当年有双规制,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部分市场化,农业种子的专营也是好多年以后取消的。

                                                      要说制度有没有影响,实事求是地说,肯定有,原来大集体,一部分人出工不出力,还有一部分天生就是无赖懒蛋,挫伤了那些出大力没有大收入人的劳动积极性,分田单干后,人自私的一面发挥了作用。当一个农民认为这块地他可以种30年不变,他很快就决定把地翻的更好一些,底肥也愿意上的更足一些,种种比较上心的经营着土地,产量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这只能是量上可见的增加,不可能会分田前一亩地打400斤小麦,分田后劳动的更高效更积极,在种子化肥农药都不到位的情况下,仅仅是靠着有限的积极性和劳动的主动性,原来一亩地打400斤小麦,你现在仅仅是靠着积极性就能打 600斤,如果说打了450斤-550斤,这是可以的,如果说你超过了550斤,那基本上不可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