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计划经济的本质困境 -- 自以为是

共:💬132 🌺510 🌵6新 💬30 🌺51 待认可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的代际更替也导致必须改开

        建国后第一代工人和农民,有旧社会经历,对带领他们奋斗的党有感激之情,有主人翁责任感。

        但对文革后当时顶替父母上岗的人来说,他们可没有旧社会经历,党要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能迅速改善他们的生活,他们可是不答应的!

        工厂里的这种顶替人员,责任感肯定不如他们的老子,公地悲剧的逐步蔓延,必然导致公有制企业越来越举步维艰

        人心思变,如果上位者是苏勋宗这样维稳不变的,最后结果就会是819。

        河里看不上邓的大把,也算“当时只道是寻常”,看人挑担不吃力而已

        通宝推:自以为是,
        • 家园 有见解,有深度

          很多人沉迷于计划经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考虑人民的切实需要。改开后有相当一段时间的政策强调短平快,要让人民得到实惠,就是要赶紧让百姓过上差不多的日子,从基础上稳定社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境界固然高,几人能做到?

          建设也好,战争也罢,归根结底,是要让百姓过日子,过上好日子。

    • 家园 大错特错!

      资本主义浪费惊人:

      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资本增值,而不是为了用。英特尔年年挤牙膏,苹果限制旧产品性能计划报废,遍地的共享单车墓地,美国人从不关灯,大量用糖肥胖率惊人,豆腐渣工程年年翻新,资本到处挑起战争,毁灭无数人的家园和生命……

      资本主义的浪费随处可见,罄竹难书!

      然而更大的是人力和智力的浪费:政府和工人为了避免失业,会减缓和组织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无数聪明的脑袋整天不择手段的坑蒙拐骗,尽一切可能的创造需求和成瘾性。比如股市、比如黄赌毒,比如游戏不是为了好看好玩,而是各种挑起攀比争斗圈钱。一个避孕套都能搞出几百种花样!有这个创新的必要吗?如果能够做一些减法,少一些个性化,绝大部分的产品都可以标准化自动化大批量生产。可想而知所谓的伪需求创新造成了多么巨大组织智力和生产力的浪费!

      体育运动各种假球黑哨兴奋剂,官员为了升官不顾一切的上项目,搞腐败,专家教授为了升职加薪捞钱各种灌水站台,商人为了赚钱各种钻营贿赂。所谓的婚姻成为了交易,政府可以为了人口红利泯灭人性,屠杀国民,所谓一胎化计生,搞出三千万光棍,多么可笑啊。许多公司为了赶订单,工人为了多赚钱,一天居然可以上16个小时,甚至更多!而另一边,是无数的失业人群!

      总之,资本主义社会,人人都是资本的奴隶,一切的痛苦和快乐都建立在金钱之上。一个人,明明吃饱穿暖,有住有玩就可以很快乐的。可是,在生产力如此发达,物质如此过剩的时代,依旧有无数的穷人忍饥挨饿,少数的富人即使有了亿万的财富,依旧相互争斗倾轧!甚至视自己的真正财富“穷人”如猪狗粪土!

      除了这些根本性的错误,你还有一个巨大的错误就是刻舟求剑!今夕是何年?2024年9月24日!

      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了数十年,新能源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初见曙光的今天,你居然还在重复苏联解体前的调调,真是让人耳朵起茧!

      告诉你一些消息:核聚变2050年商用,太阳能和风能无穷无尽,配合抽水蓄能前途无限。人工已经可以较为大量的合成淀粉了。中国的65nm光刻机要大量推广使用了。煤制油是很成熟的技术。这些都非常利好计划经济,而实现共产主义,必定要靠计划经济。

      一句话:计划经济会减少内耗,减少浪费,推广技术,提高效率,增大规模,解放人类,人人平等,人人幸福。

      总之,你可以继续念经,但是我已经看到了真正实现共产主义的极大可行性。

      通宝推:liuhaoasd0701,
      • 家园 核聚变距离商用永远相差50年

        贵帖还在『待认可』状态,不知尊驾何人。冒昧地问一句,您是否亲历过计划经济时代?

        计划经济把国家公民,哦,那时候公民中的一部分是地富反坏右,其他公民被称作人民。那个时候,国家把人民分为城市人民和农村人民,城市人民可以居住在城市,可以保证商品粮供应,虽吃不好但大致吃饱,而农村人民只能居住在农村,搞不好要饿肚子,进城居住那是“跃农门”。这样的社会,居然是人人平等?

        • 家园 你这样定义平等就不对了

          这样的社会,居然是人人平等?

          城乡差别是当时的生产力决定的,不能作为判断平等的依据。就如改开之后,农民工居住于城市,但没有城市户口居民的各项权利与福利,表面上农民工拥有自由迁移的权利,其实他们被排除城市之外。

          我不是批评这个现象,生产力面前,再看不过去,也是要承认的,我们无法大规模让农民工享受城市待遇,教育医疗住房,资源紧张 这些现实要承认。

          想否认前三十年的平等,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这里说点对于经济本质的看法,经济的本质是消费品的极大丰富,稍微了解一些工业革命历史就能理解,重工业是在供给方面巨大的革命,他给大规模消费品供应提供基础,然而还要有分配方面的革命,才能使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新中国的计划经济,成功地完成了工业革命,这个判断可以参照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对比之一下,结论很明显,市场经济条件下,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几乎不可能跨越工业化门槛。(二战后列强殖民瓦解,国家相对独立,可参考性更强)工业化成功的几个东亚国家,(日本排除,因为他在二战前已经跨过这个门槛,栖身于列强之列),这几个屈指可数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依靠独裁,由国家层面强行推动工业化,民间资本依附国家意志被动参与工业化,而且这些国家地区体量小,位于冷战前沿,脑袋别在裤腰上,获取发达国家各方面的大量支持。他们工业化的成功有着极大的特殊性。

          其他地区国家缺少这些特殊性,工业化没看到有成功地案例。代表性的南美国家或者印度,以市场经济为根基,间或引入计划经济某些成分,计划成分比例时而多些,时而被排除,不外乎撞到头破血流之后,左右横跳。二战结束快80年了,现在还在挣扎的也就这样了,市场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作用,也应看的明白了。最多也就是年景好时能吃饱不饿,想发大财已然无望。年景不好自求多福。

          最后说一下分配革命,资本主义借助市场经济,将工业革命爆发出的巨大利益,向资本集中,二战后度过了黄金时段,利益分配的集中,是私有制必然的结果,在古代中国叫周期律,土地集中于地主,在现代世界叫经济危机,自由竞争必然导致垄断,资本集中于金融集团,然而从哲学角度思考,物极必反,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基础上有所进步,但基本的分配框架并无本质变化,也就是利益集中于少数集团。这个框架不能打破,必然还是周期律,在遭受社会生产力巨大破坏之后,进入下一次循环。

          现在要分析判断的是,目前的生产力是否支持颠覆旧的利益分配格局。

    • 家园 本质问题是如何及时得到信息进行反馈

      计划经济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本主义盲目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你说的“资源闲置浪费”恰恰不是计划经济而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当然,在资本主义这边,这个现象有个更著名的称呼“生产过剩”。而你举的“资源闲置浪费”现象是西方经济教科书中典型的“Whip Effect”(牛鞭效应)。

      任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生产个体,不论其是否自己有所觉悟,都是以占领整个市场,实现垄断为目标的。因此其生产不是以自己的市场份额为准,而是以整个市场容量为准。这就必然造成浪费资源。原因在于市场上只需要100件产品,十个生产商都生产了100件产品,于是就造成了900件的浪费。但由于每个生产商的市场预期都是100件产品,那么自然原料备货也得是100件。这就是你说的“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了。

      辨证得看,“生产过剩”有“生产过剩”的好处。也就是在消费者能够买得起得情况下不用担心短缺问题。但这里有个前提是“买得起”。就像在美国谁都知道几年换一辆新车是好的,但大多数美国贫民是没有条件来换的。不过这是涉及到更深的分配问题,可以另开文章讨论。

      从计划经济的角度来说,如果产品生产是有计划的,当然可以保证消灭“资源闲置浪费”现象。问题在于怎样预测需求。

      对于投资周期长,资金密集,需求恒定的产业,当然很容易作出预测。例如各类重工业。就算是中国这类基建狂魔,前几年疯狂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和钢筋,由于基建周期长,也很容易计算出根据增长率在今后几年内的需求从而安排生产和投资新设备积累产能。而市场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是比计划经济低效的。例如修建铁路。美国由于工业化的要求,19世纪曾经掀起修建铁路的狂潮。最后结果是大量铁路闲置作废连带导致了经济危机。

      传统上,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看似高效的地方是有关民生的短周期农业或轻工业,例如服装,食品,家具,甚至娱乐等等。这类商品的需求变化多端,而且品种繁多,人的口味和爱好又多变,因此在市场经济下用“生产过剩”来制造一个“适应需求”,“引导需求”的现象很容易。但是,要看到的是,这仍然是以资源浪费为代价的。只不过现代条件下,生产力发达,这类浪费大家可以容忍罢了。

      那么计划经济是不是对此无能为力呢?也不是,要对短周期商品进行计划,则要求及时得到需求信息并进行及时反馈。说实话,在及时得到需求信息这点上,市场经济做的也不好。只能依赖过去的销量辅之以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得到市场预估。这一点恰恰是以前计划经济所缺失的。但这并不代表计划经济不能搞依据过去销量辅之以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得到市场预估。计划经济对于过去销量一直都有统计。但错误的地方是往往只以过去销量为准而忽视短期的大量需求或花式变化。而进行反馈这件事已经说过了,市场经济是用“生产过剩”来“适应需求”,也就是浪费大量资源来满足市场短期商品需求的多变。

      那么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使用更好的通信工具例如互联网,计算机甚至AI处理需求信息并计划生产是完全可能并正在进行的事情。只不过在市场经济下,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在自己搞一套这种东西,而没有全社会的统筹安排罢了。归根到底,资本主义追求的是个体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以及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罢了。

      通宝推:崂山一道士,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见木不见林

        你和上面那位谈及牛鞭效应的,都忽视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当然楼主也未提及@ 自以为是

        社会个体的经济核算。

        资本主义体系下个体存存料货也好,零库存也好,都是基于企业个体的核算(或者叫做计划)后行为。计划经济下,经济个体的核算是否是计划的考虑指标,如果是,那么社会中不计其数的各行各业的盈亏数据,如何去通过中央计划来实现。

        中学教科书讲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是经济个体的计划性和社会需求整体的无序的矛盾。这个论述有一定道理。

        教科书没说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根本矛盾是社会生产整体的计划性与社会需求的无序性的矛盾。

        何去何从?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没有完美的结果。

        邓主义实行的主要商品计划性,次要商品市场性,可以说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已经接近最佳结果。

      • 家园 计划经济的浪费主要不在产品没人要

        而在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比如刚出现电风扇,两个国家价格都差不多,5年以后可能计划经济国家还那个价格,市场经济国家的已经便宜一半了。

        • 家园 没有这回事

          表面上看,似乎旧型号电扇会降价。实际上是由于生产过剩,电扇卖不出去了只好降价出售。新型号的电扇虽然功用和旧型号一样,但商家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诱惑用户弃旧换新,所以价格还是一样的,甚至会更高。

          对于商家来说,虽然降价清仓处理旧型号看似吃亏,但由于把资金盘活,资金周转更快,则实际反而更赚钱。

          如果市场经济真的能够“降价”,那么为啥食品,住房,汽车之类的价格长期来说价格都在上升?

          • 家园 不是这样的

            工艺是可以改进的。苏联的电风扇可能十年一贯都是个大铁疙瘩,日本的电风扇早就换成轻便的塑料了。

            食品和住房跟土地有关,所以降不了。汽车可是没有涨反而降了。

      • 家园 本质不是信息反应速度,而是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偏好

        所有的计划,不论是计划经济里面的中央计划和各地各企业的小计划,还是市场经济中国家的规划和企业的业务计划,都是基于对未来预测作出的相应安排。未来实际发生的情况,一定与预测有偏差。所以做计划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可能的偏差并预留余地。计划与实际的偏差,简单说就是某种概率分布。举个简单的例子。企业的运输队正常情况下需要100辆汽车,但汽车有一定的概率会发生故障,需要修理,所以就要多买几辆车。假设根据大数据,汽车故障的概率是5%-15%,平均10%。那么,要多买几辆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会买100/85%=118辆车,即多买18辆。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汽车,例如按照10%的平均数买了100/90%=112辆车,万一发生这种最坏情况,就会差3辆车,导致正常的生产无法进行。如果是市场经济体制,车不够了,出去花钱雇几辆车就可以了,大不了多花些钱,也比总是多处几辆车放着不用节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当然也可以找其他企业帮忙,但其他企业把暂时不用的车借给你,或租给你,万一自己那边又出问题了,怎么办?所以是否愿意提供帮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鉴于计划经济中,企业不追求利润,节约了最多表扬两句,出麻烦了责任抗不住,所以企业会一致地、持续地倾向于打足余量,宁可放着不用,也不能要用了没有。这与放大波动的鞭子效应不是一回事。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会买多少辆汽车?可能是100辆,也可能根本不买,全部雇专业的运输公司的车运输。由于专业公司的规模大,汽车发生故障的比例相对稳定(大数定律),总体上冗余备份的需求小于单个企业,从而节约了社会资源。

        那么计划经济中能否也搞这样的专业运输企业从而实现节约呢?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现起来困难。企业对运力的需求也是会波动的,到了需求高峰的时候,就需要排队,影响自己的生产。所以不如自己建车队来得方便,可靠。当然市场经济中的运力需求也是随机的,也会有高峰的情况。但市场经济有价格波动的调整机制,例如这几年海运的波罗的海航运指数就波动剧烈。在计划经济中,价格调整非常麻烦,毕竟与物资对应的资金也是按照计划安排的,随便调整价格,资金不够了,也是麻烦。这个时候,计划经济就演化出另一种价格:烟酒烟酒。

        所以,这就又揭示了一个计划经济的本质困境:不利于社会化分工的发展

        • 家园 你的问题不对。你的假设是市场经济式的,而不是计划经济式的

          你的问题不对。你的假设是市场经济式的,而不是计划经济式的。

          你的假设中,汽车不是稀罕东西;至少在企业一级可以组建汽车公司;市场上可以购买到汽车服务,不会有钱买不到;汽车的修理维护人员也被默认是可以随便找到的。这些都不符合计划经济的特征。于是,你的结论就成了”非典型计划经济环境下,计划经济是不好的“。这几乎是同义反复了。

          典型计划经济下面,汽车是稀罕玩意。所以是根据需要来配的,当然需要有时候又跟着级别走,级别够了就有需要。于是,对于单位来说,上级承认你需要就是一种稀缺资源,要争取。要说服上级单位我需要十辆车。然后,就组建自己的汽车队,有十辆车。如果单位只承认你需要八辆,那你的车队就只能有八辆车。而有了汽车和车队以后,单位也就有了保管和维护汽车的责任。

          这种情况下,你有钱也未必能购买到汽车服务。因为别的车是属于别的单位的,他必须优先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无法购买汽车服务又会让各单位进一步要盯好自己的车,轻易别给别人用。但是有可能给自己单位的人用,例如送病人去医院,帮职工搬家啥的。这样就演化出了计划经济下的用车经济生态。

          这种生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打破。由于汽车不再是稀罕玩意,就出现了出租车这种新事物。然后有些单位就削减甚至取消了自己的车队,改成给符合级别的人发货币车补。再后来,进入新世纪,轿车就逐步进入家庭了。

          归根到底,计划经济历史上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被使用的,也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生产力发展起来以后,计划经济就逐渐让位于市场经济。但是现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后,是不是该在一定范围内重启计划经济,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不讲条件地断言计划经济不行,是不科学的。

        • 家园 哪有这种好事

          你举的例子里自动假设运输公司有足够的车可以供应临时峰值需要。问题在于,这种假设并没有解决需平时需要多备汽车以应付峰值需要的问题啊。从表面上看,的确企业运输队需要的车少了,但运输公司需要的车多了啊。你只不过把需要多备份的车辆放到运输公司罢了。总需求是200辆车,不论你把这200辆放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你说的从运输公司拿车,这也不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啊。计划经济里一样有运输公司。一样可以让各个公司不要自己的运输队或只有少量运输队,用运输公司来进行集约化运输的。这只是一个统筹安排的问题而不是市场或计划经济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运输公司的车不够了怎么办呢?那就涨价呗。涨价之后,需求降低了,自然就达到平衡了。但这并没有解决运力问题。在运输公司拿不到车,客户就会寻找替代方案,例如用人力,用畜力,或者干脆等等再运。同样,在计划经济里,如果运输队或运输公司运力不足以应付峰值,那也是要寻找替代运输方法的。只不过这里没有一个涨价问题罢了。

          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在任何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内,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供求关系总能达到平衡。该平衡点的落点由供应量和需求量所决定。不论是搞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一样的。😁

          • 家园 建议考虑概率和交易成本

            假设:汽车每天故障率10%,10家工厂,每家工厂每天需要至少9辆汽车运输才能保证正常生产。

            方案1:每家工厂各自购买10辆汽车,根据二项分布,任何一家工厂有超过1辆汽车出故障的概率26.4%,出故障的汽车不超过1辆的概率,即可以满足正常生产需求的概率,73.6%,10家工厂都能够使用自有车辆满足生产的概率4.7%(=73.6%^10)。

            方案2:单独成立运输公司,购买100辆汽车,为全部10家工厂提供运输服务。根据二项分布,超过10辆汽车出故障的概率41.7%,出故障的汽车不超过10辆的概率,即可以满足10家工厂正常生产需求的概率,58.3%。

            社会化提供运输服务,不需要增加车辆,就可以把总体的保障概率从可怜的4.7%提高到58.3%。如果保持保障概率不变,当然就可以大幅减少所需车辆数。不论哪种选择,都可以提高效率。

            当然,也可以采取方案一,当一家工厂汽车不够用的时候,就去找其他工厂协调借用或租用当天闲置的汽车。不过这样做的交易成本会很高,不如单独成立运输公司经济性好。

            • 家园 这个问题前面不是已经讨论过了?

              你说的从运输公司拿车,这也不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啊。计划经济里一样有运输公司。一样可以让各个公司不要自己的运输队或只有少量运输队,用运输公司来进行集约化运输的。这只是一个统筹安排的问题而不是市场或计划经济的问题。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筹成本高于市场经济

                所以还是经济体制的问题

          • 家园 真实的世界不是像你说的这样的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运输公司的车不够了怎么办呢?那就涨价呗。涨价之后,需求降低了,自然就达到平衡了。但这并没有解决运力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涨价后,需求未必降低,而是会有人看到运输公司赚钱多了,就去投资,开新的运输公司,买车运营赚钱,这样就解决了运力的问题。

            做这行的人多了,需求增加,价格就降下来。

            下注投资的人要怎么做决定呢?靠的就是市场价格,运输的收费,货车的售价,司机的工资等等,只要这些公开透明,他们会自己做决策。

            题外话:政府的作用,就是确保这些价格明码实价,没有强买强卖,市场价格不要受到干扰,要做到,真的不容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