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淮海战役的指挥艺术 第三章1948年夏季和初秋国民党的战略 -- 镐梓

共:💬10 🌺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淮海战役的指挥艺术 第三章1948年夏季和初秋国民党的战略

    第一章

    第二章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则务可信也,杂于患,而害可解也。

    ——孙子,《孙子兵法》

    为使预期的结果出现,指挥官必须清楚地了解战场上的情况。

    ——FM 3-0, Operations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整理】第三章(6)国民党决定保卫徐州

      在 11 月 5 日上午的高级指挥官会议上,第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认为最好的选择是撤退到淮河以南。他指出,周围的地形使徐州难以防守,也容易被攻打。他注意到徐州在一条长补给线末端的暴露位置。他表示,撤退到淮河将大大缩短补给线,并将为防御力量增加一个主要的天然障碍。此外,由于他们面前是淮河,右侧是湖泊和沼泽地区,国民党将能够进行兵力经济的作战和在他们选择的地方用大规模部队向北进攻。孙主张撤退到淮河以南也可能与他的军队面临的情况有关。就在几天前,他奉命将他的九十九军南下到淮河畔的蚌埠,以增加保卫这座城市的兵力,并仅用两个军保卫蒙城和涡阳之间的广阔地区。

      第十三兵团司令官李弥同意孙把国军撤退淮河以南的建议。然而,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和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都强烈主张保卫徐州。邱不认为后勤情况有问题。他指出,徐州可以通过铁路、公路和航空获得物资,而且那里已经有大量的食品和弹药储备。他还认为,在城市内部和周围密集建造的防御工事网络使进行有效防御成为可能。因为邱和黄指挥了徐州剿总辖下最强大的两支军队,他们的观点比孙和李的观点更有分量。最重要的是,在四位兵团司令发言后,顾祝同告诉他们,蒋介石要保卫徐州。这解决了问题,从那时起,会议的重点是如何重新部署部队以实现该目标。

      他们制定的防守徐州和徐州与蚌埠之间地区的计划与何应钦和顾祝同于 10 月 29 日提出的部署计划相似。然而,国民党军队的集结中心应该在更北的地方。新计划不是只在徐州境内留下一两个增援的军,并将其余部队沿徐蚌铁路向南部署,而是设想了一条线,封锁从北、西和东进入徐州的可能通道。在东北部,第三绥靖区部队将留在原地,保卫从微山湖以东到台儿庄的大运河沿岸地区。在台儿庄东南,第七兵团将沿大运河西岸建立一条防线,一直向南至宿迁,在那里它将与在淮阴外行动的第一绥靖区部队会合。

      这意味着大运河以东的陇海铁路沿线的所有城市,包括海州和连云港都将被放弃。第十三兵团将向南移至灵璧-泗县地区,为大运河防线提供纵深和交通线的安全保障。徐州以西的第二兵团将放弃砀山以西的所有城市,控制从微山湖向北穿过砀山,向南到永城的地区。在第二兵团以南,第十六兵团将在蒙城外行动,控制从永城到淮河的地区。此时已到达蚌埠的第四绥靖区部队将向城市以东移动,并在淮关(注原文是Huaiguan)地区提供安全保障。在此之前一直负责淮关周围安全的第八绥靖区将被撤销,其部队将隶属于第四绥靖区。海州的第九绥靖区部队将从连云港经海路撤离。

      这个计划达成后,顾祝同告诉刘峙和兵团司令们,他们不需要等待正式的命令,可以立即开始执行计划。然而,刘峙说,在他指挥军队采取行动之前,他希望手头有个命令。顾向刘保证,当天晚些时候南京会发出这样的命令。顾于11 月 5 日1400时离开徐州,正如他所承诺的那样,命令于当年晚上发布。然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回到南京后,顾从陆军后勤司令部得知,目前没有船只可以从连云港港撤离第九绥靖区的第四十四军。因此,发布的命令指示该军经陆路向西移至徐州。

      11 月 6 日,国民党部队开始重新部署。徐州以东,第四十四军匆匆离开海州,前往新安镇。徐州以西,第二军放弃商丘。但是,重新部署不会按计划完成。就在国民党军队开始向新地点移动时,共产党人开始推进到发动进攻的阵地。在得知国民党军队正在放弃许多前哨和基地,并开始将部队转移到徐州和南部地区后,共产党指挥部命令所有部队尽快开始进攻。很快,两军陷入了战斗,战场局势非常不稳定。这种快速变化的局势很快给双方的指挥官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它还为他们提供了实践指挥艺术的额外机会。

      本章完

    • 家园 【整理】第三章(5)国民党优柔寡断

      如果这一提议的重新部署得到迅速实施,华野就不可能孤立和摧毁第七兵团。10 月 30 日,一些在切断第七兵团向徐州撤退路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华野纵队,如第 13 和第 8 纵队,距离其前沿集结区仍有 3 天的行军路程,距离预定的进攻开始还有 10 天。然而,在关键的几天里,蒋介石未能批准这个或任何其他一般的重新部署计划。10 月 29 日深夜,顾祝同向徐州司令部发电,允许刘汝明的第四绥靖区部队在必要时撤离商丘,但何应钦和顾祝同提出的大规模重新部署和集中兵力并未获批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州周围的军队仍然留在原地。

      蒋介石迟迟没有做出决定,是多方面的因素。10 月 30 日,他解散了北平行营,返回南京。他本月中旬前往北平,以便更好地指挥他在满洲的军队,结果却看到那些军队在一系列的惨败中被摧毁。当他回到南京时,他担心需要保存现在分散在徐州周围的军队。蒋对共产党军队在满洲进行纵深攻击和包围国民党军队的能力印象深刻,他看到了撤退到淮河以南并建立强大的线性防线以保护南京的军事利益。同时,他认为这样的退出会对他的领导产生不良影响。他在令人不快的选择之间犹豫不决。蒋没有决定在徐州周围重新部署他的部队,而是首先专注于建立新的指挥结构,并填补杜聿明离开后留下的徐州剿总的领导空白。他高估了华野在占领济南的战役结束后为另一次进攻做准备的时间,他认为在他的新指挥官就位后,将有足够的时间与他们一起制定计划,以应对预期的共产党进攻。

      何应钦和顾祝同提议在蚌埠设立新的司令部指挥华东和华中国军,并任命白崇禧为总司令后,蒋介石很快同意了。然而,从那时起什么都没有发生,因为白没有同意接受这个职位。白认为这个职位充满了问题。他知道创建新的总部班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时间有限。他不能简单地将他的工作人员从武汉调走,因为这会扰乱并可能致命地削弱国民党在华中地区的军事努力。此外,任何从其他地方来到华东地区的人,包括白,都会面临一个陌生的情况。白特别担心,因为他认识徐州剿总下辖的团长或师长太少了。他想知道,如果他不知道负责执行他的命令的人的品质,他怎么能成为一名有效的指挥官呢?他不想在国民党遭受重大失败时担任这个职位,然后成为替罪羊。

      当蒋介石准备离开北平前往南京时,以白崇禧为指挥官建立新的总部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加快决策过程,蒋命令白在蒋返回首都的同一天飞往南京。白照做了,当天下午晚些时候,他参加了在国防部与何应钦的长时间会议。何应钦回顾了华东地区的情况,描述了拟议中的新总部的功能,并告诉白,他担任指挥官一职,将为战争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尽管压力很大,但第二天白宣布他不能接受这个职位。他的行动实际上扼杀了创建新总部的想法,因为白是唯一一个具有必要军衔、声望和职位的军官,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使方案发挥作用。然而,白确实同意第十二兵团可以向东转移到中原地区。10 月 31 日深夜下达命令,要求第十二兵团尽快在确山集结,并在 11 月 10 日之前完全集结。

      到10月31日,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在另一个人事问题上的失败。他曾试图说服兼任白崇禧在武汉的副手和第十四兵团的宋希濂前往徐州担任刘峙的副手。蒋等人怀疑,1946年9月河南东北地区作战时,已经因表现不佳而被免职一次的刘峙,能否独自指挥一场大仗。所以,杜聿明离开徐州前往满洲后,千方百计地想方设法接替他。10月24日,蒋给宋发了一封信,要他去徐州。然而,宋用了一系列借口来推迟这一举动。最后,10月31日,愤怒的蒋介石决定不再进一步追究此事。第二天早上,他派遣国防部作战厅副厅长徐朗轩前往满洲港口城市葫芦岛,要求杜聿明返回徐州继续他的旧任工作。杜同意了,但他请求允许他留在葫芦岛,直到挤进港口周围防御系统的国军通过海上安全撤离。蒋批准了杜的请求,当时似乎没有任何风险。然而,这个决定很快就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仅仅一周后,在徐州周围战斗的关键早期阶段,杜在需要的时候不在那里。

      11月3日,徐郎轩从葫芦岛返回南京。同一天,蒋介石同意徐州指挥部队进行两次相对较小的轮班,以加强蚌埠的防御和徐蚌铁路以西的地区。其中一个是在10 月 23 日批准的重新部署计划中包括了的将第 16 兵团从宿县转移到蒙城-涡阳地区。另一项是已经考虑多日的将第四绥靖区从商丘移至固镇-蚌埠地区。然而,关于徐州周围部队的重大重新部署仍未决定。

      当蒋介石于10月30日从北平返回南京时,他正倾向于命令他的部队撤退到淮河以南,他认为自己可能会在保卫徐州的战斗中失去他的军队,所以他准备谨慎行事,不为城市而战。这导致他犹豫不决,最终批准了何应钦和顾祝同在 10 月 29 日的计划。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丝乐观开始取代他之前的悲观情绪。华野向南移动到其前沿集结区的行动尚未被发现,因此尚不清楚这种发展中的威胁。中野向东移动似乎已经放缓,人们希望第十二兵团的东进会进一步减缓甚至阻止这一移动。国民党对敌人意图的评估现在得出结论,在短期内,中野和华野不太可能联合力量并共同发动大规模进攻。由于守住徐州的好处如此之大,这种对威胁的看法的改变导致蒋决定保卫这座城市。为了亲眼看看情况并决定如何重新部署他的部队以实现这一目标,他计划在 11 月 4 日访问徐州。

      最后一刻处理其他事务的压力使蒋介石无法成行。他派出了顾祝同和郭汝瑰来代替他。顾、郭于 11 月 4 日飞往徐州,次日上午与刘峙、兵团司令们和能够到场的军长们举行了会议,讨论了内战军事全局和徐州周边部队的可能行动方案。顾想了解各部队的后勤情况和战备水平。他还想直接了解指挥官们对保卫徐州或撤退到淮河以南的选择的看法。

    • 家园 【整理】第三章(4)重新考虑何应钦和顾祝同的计划

      10 月 24 日下令执行何应钦和顾祝同制定的计划,并没有结束关于华东和华中东部的国民党军队应该如何部署以对抗预期的共产党攻势的辩论。一些军官认为,沿陇海铁路部署的部队暴露在危险之中。铁路提供了东西向的流动性,但防御没有南北纵深。此外,军官们担心,几乎整个徐州司令部都依赖徐蚌铁路提供后勤支持。他们指出,如果这条防线被切断——中野的东进使共产党对它的进攻看起来更有可能,则徐州周围的所有军队都将被孤立。为了消除国民党部署中的这些弱点,军官们建议放弃徐州,并建议所有国民党军队撤出淮河以南。他们认为,由于这条河是一个主要的天然障碍,沿着南岸建造的防线将能够抵御任何共产党的攻击。为了表明他们仍然具有进攻精神,该计划的倡导者还表示,一旦共产党耗尽了试图突破淮河防线的精力,国军将处于向北反攻的有利位置。

      认识到 10 月 24 日命令的部署确实存在严重缺陷,10 月 29 日,顾祝同邀请何应钦等人到陆军总部重新评估国民党的战略。撤退到淮河以南的选择经过了彻底的讨论,但后来由于不愿放弃徐州及其横跨陇海铁路的位置而被否决。只要国民党守住徐州,他们就可以阻止共产党使用这条铁路从西到东、从东到西运送人员和物资。如果铁路落入共产党手中,共产党将立即在黄江和长江之间的关键地区获得战略机动性的显着优势。向淮河以南移动也遭到反对,因为这会限制国民党军队的机动能力。有人认为,一旦国民党军队撤退到江南,他们就很难再次将战斗力投射到苏北或西面的平汉铁路。不撤退到淮河以南的另一个原因是,此举将对军队和平民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人们担心,在国民党在满洲的阵地崩溃的时候放弃徐州和淮河以北的所有剩余地区会再次打击军队士气,并进一步降低公众对国民党政府的信心。

      毫不奇怪,顾祝同在 10 月 29 日的战略会议上最终提出的计划是一个妥协。现有国民党部署中固有的明显攻击漏洞应在不撤退到淮河以南的情况下消除。徐州东西沿陇海铁路沿线的所有国民党阵地都将被放弃。徐州要防守,但只有一两个增援军团。徐州剿总下属的其余部队将部署在徐州和蚌埠之间的徐蚌铁路两侧。在那里,部队将建立坚固的区域防御以保护铁路,并准备向东或向西机动以包围和摧毁华野或中野的部分军队。即将到来的战斗可能是内战的决定性战役。 而一切可能的战斗力都要集中起来作战。因此,该计划继续要求将第十二兵团转移到华东战区。这支军队的存在被认为对付中野至关重要。

    • 家园 【整理】第三章(3)何应钦和顾祝同发展主动防御概念

      10 月 15 日攻势的取消使徐州剿总下的国军没有作战计划,不确定性很大。情报报告显示,华野正准备南下,中野正在向郑州移动。据推测,共产党打算将中野带到黄河-淮河平原,并与华野一起进行大规模攻势。在所有指挥层,都对如何应对这一不断发展的威胁进行了大量讨论。

      经过一周的审议,10 月 22 日,国防部长何应钦和顾祝同一致同意,徐州及其周边地区的部队应采取与国民党军队现有部署密切相关的防御态势。他们设想了徐州以西的重大整合,他们呼吁放弃陇海铁路商丘以西的所有城市,包括河南省会开封和铁路中心郑州。然而,他们主张在徐州和海州之间的陇海铁路沿线徐周以东保持区域防御,以阻止华野渗透到苏北。他们还提议第十二兵团前往周家口,准备尾随向东移动到中野。他和顾希望,在某个时候,第十二兵团和第二兵团的合适条件可以抓住他们之间的中野并摧毁它。他和顾认识到需要更有效地应对华野和中野之间似乎日益加强的协同,因此提议将徐州和武汉剿总隶属于在蚌埠设立的新指挥部,由白崇禧担任指挥官。建立这个新总部是促进力量从中国中部向东部转移的一种方式。这也将提供一种优雅的方式来减轻刘峙的责任。

      10月23日清晨,国防部作战部长郭汝瑰来到北平,向蒋介石呈报了何应钦和顾祝同的建议。在得到蒋的批准后,郭当天晚上飞回南京。第二天,各种部队调动的命令发布。然而,在获得白崇禧担任指挥官的同意之前,蚌埠的新总部无法建立。

      最高统帅部于 10 月 24 日发布的命令分配了以下广泛的任务。徐州以东,以八义集为中心的第十三兵团和以新安镇为中心的第七兵团,将阻止华野向南越过陇海铁路的任何企图。这两支军队也被指示在海州受到攻击时提供援助。徐州以西,第二兵团要保持对砀山周边地区的控制,并准备在中野进入黄河平原后与第十二兵团联合进攻中野。第十六兵团将留在六合地区,直到中野进入黄河平原。然后是移动到宿县-蒙城地区,为蚌埠提供保护。第三绥靖区是为了保卫从微山湖以东到台儿庄的大运河沿岸地区。第四绥靖区是为商丘提供驻军和部队,在商丘和徐州之间的铁路上巡逻。徐州剿总将加强徐州、蚌埠和淮阴周围的防御工作,为国民党军队提供机动的中心。第十二兵团将准备跟随中野向东进攻,并准备加入第二兵团对中野的进攻。

    • 家园 【整理】第三章 杜聿明寻机行动

      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很快表明,最好的办法是在华野从济南战役中恢复之前向山东发起进攻。他提出了几个理由来支持他的论点。首先,自 7 月初与华野的大规模战斗结束以来,国民党机动部队一直在重组和补充,并准备战斗。其次,在此期间,徐州周围的防御得到了加强,因此在国军北上后,共军的小部队攻击不会对城市构成威胁。第三,华野的布置似乎提供了国民党攻击成功的可能性。情报显示,华野目前处于分散状态,一部分在山东中部休息和重组,其余部分在山东西南部的兖州济宁地区进行同样的重组。此外,没有证据表明兖州济宁地区的纵队修建了可以大大拖延国民党进攻的防御工程。第四,此时中野位于河南中部以西,因此无法威胁国军的左翼或后方。第五,杜指出,被动等待华野从济南战役中恢复过来,会将主动权留给了敌人。在他看来,让华野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准备进攻,几乎可以肯定国民党会发现自己处于严重劣势。最后,杜觉得有必要,尤其是在救援济南的惨败之后,以某种方式在军队中重建信心和进攻精神。他明白提高官兵士气的必要性,并相信胜利对实现这一目标的作用比其他任何事情都大。7月,杜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以给刘峙的指挥注入更多的活力。现在,济南沦陷后不久,他制定了国民党进攻山东的计划并提交给刘峙,希望刘能采取行动。

      杜聿明对这次攻势的构想是让徐州剿总指挥的所有四个兵团——第七、十三、二、十六——向兖州推进。目标是将华野的一部分困在兖州至济宁地区并迅速摧毁它,从而获得国民党急需的胜利,并为随后与华野的战斗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如果华野避战,国军将推进到东平、大汶口和泗水,但不会进入更远的东部或北部山区。相反,杜设想使用他所谓的“钓鱼”策略。在这种战术中,一支强大的军团将被放置在易于防御的位置,并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弹药供应。然后其他部队会撤退,等待共产党对这个孤立军团发动攻击。如果共产党上钩进攻,早先撤退的国民党部队会迅速沿外线返回,包围共产党军队并摧毁他们。

      至于中野,杜认为它不可能卷入战斗,因为它离得太远了。然而,为了使中野更不可能东移,他希望河南西部的国军,例如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发动行动,将中野牵制在那里。如果说,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中野仍然向东移动,杜聿明希望来自华中地区的国民党力量跟随中野前进。在那种情况下,杜计划在某个时候,山东的国民党军队的一部分将采取守势以遏制华野,而他的主力则向西移动以粉碎他们与向东移动到中野后面的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中野。

      杜一向谨慎的上司刘峙原则上同意杜的攻打山东共军的计划,但他觉得杜在行动中投入了太大的兵力。此外,他反对将徐州的防御委托给冯志安的第三绥靖区部队,因为他怀疑其政治可靠性。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杜同意将徐州的防御工作交给第十三兵团,并将第三绥靖区部队编入进攻部队,刘才最终同意。

      在得到刘峙的批准后,杜聿明于 9 月 30 日飞往南京,将他的计划提交给陆军总参谋长顾祝同。由于顾没有权力自行批准这样的行动,杜聿明于10月2日飞往北平(1928年国民党在南京建都前改名后,北京的名称),并于当天下午会见了蒋介石。第二天早上,经过进一步的讨论,蒋写下了他的批准,杜很快回到了南京。10 月 4 日,他和顾讨论了如何实施该计划。由于国民党军队将在华中地区对中野进行的支援性佯动作战是该计划的关键部分,因此在返回徐州之前,杜想确保武汉华中剿总指挥官白崇禧愿意开展这些行动。此外,他希望得到白的保证,如果中野东移,白将派第十二兵团追击。10 月 5 日,顾得到白做这些事情的同意,杜回到徐州向刘报告。同一天,杜还决定,为准备进攻,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应从郑州移至六合,以靠近商丘的第二兵团部。10月7日,杜召集邱清泉、李弥、黄百韬等人开会,详细讨论计划中的行动。此时决定从 10 月 15 日开始进攻。

      杜聿明的攻势从未发生。10月15日清晨,当杜上车前往前方指挥所时,一名助手冲上来,递给他蒋介石取消行动的紧急电报。蒋对他的军队在满洲面临的日益绝望的形势深感担忧,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开始另一场大战。此外,他正要从南京飞往沈阳(奉天)亲眼看看情况,他希望杜和他一起去,担任满洲所剩的国民党军队的指挥官。几乎没有时间告别,杜前往徐州机场等待蒋的飞机从南京抵达。然后他就走了。

      通宝推:桥上,onlookor,
      • 家园 总觉得杜聿明这想法太一厢情愿

        一,战略配合上,华野和中野配合比国民党军两个战区协调得快得多;军队机动、部署和调整也远比国民党军流畅迅捷,想捕捉共军主力作战更是异想天开;

        二、济南解放后,山东、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华野可以全力对付徐州方向,甚至可以得到其他战略区的支援,而国民党方军力并无增长,主动进攻更可能送肉上门……

      • 家园 老蒋缺人啊

        就一个杜聿明可用😨

        有段子说:朝鲜停战之后,老蒋信心大增:美军打不过共军的一个元帅,老蒋可是跟十个元帅打,败了不丢人😄

      • 家园 记得好像黄维兵团曾被中野引向西面
    • 家园 【整理】第三章(1)南京8月的决策环节

      正当中共中央于9月8日至13日在河北西部山区小村庄西柏坡召开会议,回顾前两年内战并制定未来政策和战略时,蒋介石主席于8月3日至7日在南京召开军事指挥官会议,评估国民党面临的形势。国民党领导人看到他们的军事地位在过去六个月中严重恶化,并紧急讨论扭转这一趋势的方法。会议结束时就提高国家动员水平的综合计划达成一致:增加弹药生产,消除作战指挥和控制、作战保卫、情报收集、后勤以及士兵招募和培训方面的缺陷,并提高部队士气。目标是阻止共产党胜利的浪潮,并在战场上重新获得主动权。

      在战略层面,阻止共产党向南向长江流域扩张的努力是重中之重。黄河和长江之间的地区,即中原,被指定为来年的决定性作战区域。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国军接受了地方性的目标,但这些目标的背后是遏制共产党军队的战略任务,使其无法被派往华中和中东部。此外,还通过了一项计划,将军队的规模增加 1,500,000 人。目的是创建一个战略储备,以提供战略和作战层面的灵活性。

      在作战和战术层面,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有效对抗共产党实现地方优势和逐一摧毁不同规模的国民党部队的战略上。国民党人面临两难境地。他们作为中国政府的地位几乎迫使他们分散部队试图到处防御,但分散的小部队很容易受到攻击,因此,要派遣增援部队来协助他们。通过两年的内战,共产党人利用这种情况成功地包围并摧毁了无数的国民党部队。现在,国民党人试图打击这种策略,并可能通过更有效地应用质量和机动原则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优势。一些指挥部将被巩固,机动部队将被加强,重要城市和战略地点周围的防御阵地将被加强。

      这个想法是采用一个旧概念,将共产党部队困在机动部队的锤子和就地防御部队的铁砧之间,并真正使其发挥作用。通过更容易指派部队来应对威胁,赋予机动部队快速突破敌军的战斗力,并确保驻守固定防御的驻军具有长期抵抗的持久力,国民党人希望改变当时通常意味着孤立的部队在得到解救之前就被摧毁的时间等式。从理论上讲,如果被包围的部队能够坚持更长时间,救援部队可以更快地机动到位,那么共产党部队确实会被这些铁砧和锤子压碎。

      这种重振旗鼓的“锤子和铁砧”战略的第一次重大考验是华野于 9 月 16 日袭击济南。结果是彻底失败。通往城市和城市本身的防御无效,只持续了八天。也许更令人失望的是徐州剿总组织救援部队的速度很慢。当济南最后的国民党坚守阵线投降时,救援纵队刚刚开始向北向他们移动。国民党军队没有形成铁砧和锤子,而是什么都没有形成。

      济南的沦陷及其 90,000 名守军的损失对国民党阻止共产党从山东南迁的战略目标构成了直接威胁。一直抵御国民党从济南出击行动的华野部队现在可以在其他地方使用。徐州剿总指挥部指挥的几支国民党军队仍然站在华野和长江流域之间。然而,在徐州和南京的中央总部,这些力量应该做些什么来挫败华野的下一步行动都存在不确定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