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中美民间大对账 -- 121gdi

共:💬477 🌺2314 🌵25新 💬78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G的认真态度值得表扬! -- 有补充

      哥们儿,我的一个总结:中国太大,美国也太大,同时,我感觉(仅仅是感觉)美国的不一致的地方,标准方差太大。

      比较象个万花筒,不能一概而论。但提出上述问题,并寻求答案还是挺好的,利于交流,有机会去参观你们的工厂,买几个配电柜哈!

      通宝推:GWA,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我煮一个栗子🤣(举一个例子) -- 补充帖

      上次工作原因,去北卡Asheville,就是Helena台风的受灾地去送温暖,与我同行的是老美同事,罗德岛的居民(麻省的小跟班州,美国最小的州)。当然,罗德岛州哩,与居民昵,经常会在北美的文化中被当做"孤陋寡闻"或不爱离家而出名。但是,此君还真不是那种人。但即便如是,我们出发前,他还是有过一丝犹豫,担心南方的这些居民(所谓的Hillbiliy)会不会对我们这些Yankees有什么敌意,进而产生危害。

      对于咱们这些洋插队,我完全get不到

    • 见前补充 5043319
    • 家园 大G总要小心反向信息茧房

      美国很大,地区差别也大,过得这么水深火热的肯定有,绝对数量可能还不少。但是呢,真活出陈平不等式的,不会过日子也是原因。

      800刀能租一套房的地方,月收入3000绝对是中产了。要是换中国人来过,肯定过得有滋有味小有积蓄,过几年搬家到工作机会更好的地方,日子就好起来了。怎么着也不至于卖血。

      例如,一周50刀,可以吃得很好,但是要自己动手做。因为白人一般是不吃鸡爪、猪脚这些的,所以很便宜,下水更是白送。你盯着这些买,然后自己做。蔬菜什么的,也得自己做一些,例如在家里发发豆芽种点蒜台啥的。讲是不能种菜,但美国那种地广人稀的地方,你跑野外挖点土回家种花盆里,谁管你啊。衣服鞋袜这些东西,得去淘便宜货,例如去中国人或者老墨那里买,或者一元店。美国每个族群都有自己的省钱渠道,例如伊朗人的大饼,好吃分量足还便宜。

      但白人很多不关注这些信息。他们也没有“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想法。每件事都是规规矩矩花钱,那最后不就不够了嘛,只好上小红书卖惨。但有上小红书的功夫,多关注关注自己周边的中国店、印度店、伊朗店,那生活也改善不少了。

      可能小红书对账对他们最大的帮助是学做中国菜,以及让一些美国女生起了嫁到中国的心思。

      • 家园 稻总名言:跟美国混的国家都富裕了

        结果小红书上中美普通老百姓一对账,发现美国普通老百姓没比国人富裕甚至某些方面还不如中国人,这不是打稻总的脸,大牙对稻总真爱自然出来给洗地😂😂😂😂

        • 家园 苏联强大的时候跟苏联对立

          美国强大的时候跟美国对立

          东大(即将)强大的时候(即将)跟东大对立

          打一个国家名。

          伊朗。

          苏联走弱的时候跟苏联友好

          美国走下坡路的时候想跟美国友好

          其实苏联和美国的前期都还是可以的,所有动物小时候都是萌萌哒嘛。四五十年代的苏联,八九十年代的美国。跟他们混几年大差不差吧。

        • 家园 金灿荣

          都明白说过小平同志这种说法是错的。

          连墨西哥,中美小国,海地,菲律宾等等都没富,还扯啥呢,也就欺负那个时代中国人没法出去看世界,也没互联网获取信息。

        • 家园 任何话语都要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下看

          跟美国混的国家都富裕了,这话放到那个年代还真是对的。

          因为美国60-70年代搞产业升级,将低端产业移出去,而产业接受国大多在东亚,所以中国看到自己周边一圈小国小玩家都富了,所以站在那个年代看看外面(其实也就是东亚东南亚这一圈),确实跟美国混的国家都富裕了。

          • 家园 在对错之前先讨论真假

            那句话唯一的出处,是邓小平的某个随员死后他儿子转述的,除此之外尚未见到其他来源。因此这是孤证,而且是间接的孤证,可靠性极低。

            所以,讨论这句话的对错毫无意义。

          • 家园 表面的现象是对的,背后的逻辑是错的

            跟美国混的国家都富裕了,这话放到那个年代还真是对的。

            因为美国60-70年代搞产业升级,将低端产业移出去,而产业接受国大多在东亚,所以中国看到自己周边一圈小国小玩家都富了

            表面上看是如此。

            但背后的逻辑不仅仅是转移低端产业到东亚,更深层的逻辑是冷战,美国要在亚洲对抗共产主义。

            这些小国之所以能跟着美国混,是因为亚洲有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中国。

            所以中国也想像小国那样跟着美国混?先把自己拆了,或者变个色吧。

            • 家园 所以当时中国确实变色了

              如果抛开价值判断,不讨论对错的话,在事实上中国确实是变色了。经济上的分田到户和对内外资私有企业的鼓励自然不用说。而且组织关系上,当时还和越南打了一仗,很有仪式感的宣告了这一点:中国和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彻底决裂。

            • 家园 从经济角度,一个落后经济体融入先进的,是有利的
              • 家园 关键词不是“融入”,而是“依附”

                “跟着”美国的都富了,这里的“跟着”有两层含义,一是“融入”,二是“依附”。

                美国只允许二者合一的融入,即依附型的融入。

                这些东亚小龙小虎国家,无一例外都是“依附”型的“融入”,“依附型”的工业化,其技术来源都是美国,而基本上没有内生的基础科学发展能力。

                我在下面这个帖子里,写了对东亚小龙小虎,也包括日本,经济起飞最重要的两个产业,石化工业和半导体工业,其技术来源都是美国。

                非常好的角度,这也是我一直想在河里写的

                依附型地融入,成为依附型的经济,我不知道邓在说跟着美国的都富了这句话的时候,包括紫阳总理的改开智囊团,意识到这个问题没有。

                八十年代的中国,确实有这个苗头,指望八十年代的中美蜜月能像五十年代的中苏蜜月那样,带来大量的技术转移,甚至不惜为此停掉起步于前30年的内生的基础技术体系的发展。

                所幸的是,从90年代起,中国还是有一股很强大的力量,争取了“融入”,而又尽力避免了“依附”。

                通宝推:时间的影子,
            • 家园 只能说,一定程度的开放了,至于富裕那就得看了,那些国家

              有苏联富裕吗?

              并没有啊。都只是用发达资本主义作为比较基础,这显然是扯淡的方法论。

              这种比较模式都几十年了,副将和假日归客河友最喜欢,但是这种比较显然是错误的,基础差距很大的。

              • 家园 变色前,这些国家也没苏联富裕

                包括中国。亚洲国家在二战前就普遍贫穷。如果继续原来的路线,100年也赶不上苏联。即使东西方对比最前线的东西德,差距也非常明显。

                当然,苏联的存在,是西方无产阶级生活条件能够大幅改善的重要原因。没了这个陪练,西方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提高,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同步。从这一点上来看,当前中国也不可能成为苏联那样的美国假想敌。因为中国政府根本无意以本国群众的生活待遇超过西方为己任,只想继续追随美国,只是不得罢了。

                如果就这些有限的数据,我们大概得出的结论是,西方阵营的制度有利于刺激生产,而东方阵营的制度有利于改善分配。现在的中国比西方还要西方。

                通宝推:踢细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