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经典悖论(上) -- 天地无用

共:💬24 🌺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经典悖论(上)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

    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解决悖论难题

    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本文将根据悖论形成的原因,粗略地把它归纳为六种类型,分上、中、下三

    个部份。这是第一部份:

    由概念自指引发的悖论和引进无限带来的悖论

    (一)由自指引发的悖论

      以下诸例都存在着一个概念自指或自相关的问题:如果从肯定命题入手,就

    会得到它的否定命题;如果从否定命题入手,就会得到它的肯定命题。

    1-1 谎言者悖论

      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Epimenides):

    “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这就是这个著名悖论的

    来源。

      《圣经》里曾经提到:“有克利特人中的一个本地中先知说:‘克利特人常

    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提多书》第一章)。可见这个悖论很出名,

    但是保罗对于它的逻辑解答并没有兴趣。

      人们会问:艾皮米尼地斯有没有说谎?这个悖论最简单的形式是:

    1-2 “我在说谎”

      如果他在说谎,那么“我在说谎”就是一个谎,因此他说的是实话;但是如

    果这是实话,他又在说谎。矛盾不可避免。它的一个翻版:

    1-3 “这句话是错的”

      这类悖论的一个标准形式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

    推导出A,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无限逻辑循环。拓扑学中的单面体是一个形像的

    表达。

      哲学家罗素曾经认真地思考过这个悖论,并试图找到解决的办法。他在《我

    的哲学的发展》第七章《数学原理》里说道:“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无论哪一个

    学派的逻辑学家,从他们所公认的前提中似乎都可以推出一些矛盾来。这表明有

    些东西是有毛病的,但是指不出纠正的方法是什么。在1903年的春季,其中

    一种矛盾的发现把我正在享受的那种逻辑蜜月打断了。”

      他说:谎言者悖论最简单地勾画出了他发现的那个矛盾:“那个说谎的人说:

    ‘不论我说什么都是假的’。事实上,这就是他所说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是指

    他所说的话的总体。只是把这句话包括在那个总体之中的时候才产生一个悖论。”

    (同上)

      罗素试图用命题分层的办法来解决:“第一级命题我们可以说就是不涉及命

    题总体的那些命题;第二级命题就是涉及第一级命题的总体的那些命题;其余仿

    此,以至无穷。”但是这一方法并没有取得成效。“1903年和1904年这

    一整个时期,我差不多完全是致力于这一件事,但是毫不成功。”(同上)

      《数学原理》尝试整个纯粹的数学是在纯逻辑的前提下推导出来的,并且使

    用逻辑术语说明概念,回避自然语言的歧意。但是他在书的序言里称这是:“发

    表一本包含那么许多未曾解决的争论的书。”可见,从数学基础的逻辑上彻底地

    解决这个悖论并不容易。

      接下来他指出,在一切逻辑的悖论里都有一种“反身的自指”,就是说,“

    它包含讲那个总体的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又是总体中的一份子。”这一观点比

    较容易理解,如果这个悖论是克利特以为的什么人说的,悖论就会自动消除。但

    是在集合论里,问题并不这么简单。

    1-4 理发师悖论

      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

    人理发。”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矛盾推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

    。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

      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

    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

      因此,无论这个理发师怎么回答,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这个悖论是罗素

    在一九○二年提出来的,所以又叫“罗素悖论”。这是集合论悖论的通俗的、有

    故事情节的表述。显然,这里也存在着一个不可排除的“自指”问题。

    1-5 集合论悖论

      “R是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

      人们同样会问:“R包含不包含R自身?”如果不包含,由R的定义,R应

    属于R。如果R包含自身的话,R又不属于R。

      继罗素的集合论悖论发现了数学基础有问题以后,1931年歌德尔(Kurt

    Godel ,1906-1978,捷克人)提出了一个“不完全定理”,打破了十

    九世纪末数学家“所有的数学体系都可以由逻辑推导出来”的理想。这个定理指

    出:任何公设系统都不是完备的,其中必然存在着既不能被肯定也不能被否定的

    命题。例如,欧氏几何中的“平行线公理”,对它的否定产生了几种非欧几何;

    罗素悖论也表明集合论公理体系不完备。

    1-6 书目悖论

      一个图书馆编纂了一本书名词典,它列出这个图书馆里所有不列出自己书名

    的书。那么它列不列出自己的书名?

      这个悖论与理发师悖论基本一致。

    1-7 苏格拉底悖论

      有“西方孔子”之称的雅典人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

    -前399)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曾经与普洛特哥拉斯、哥吉斯等著名诡辩家

    相对。他建立“定义”以对付诡辩派混淆的修辞,从而勘落了百家的杂说。但是

    他的道德观念不为希腊人所容,竟在七十岁的时候被当作诡辩杂说的代表。在普

    洛特哥拉斯被驱逐、书被焚十二年以后,苏格拉底也被处以死刑,但是他的学说

    得到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继承。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是一个悖论,我们无法从这句话中推论出苏格拉底是否对这件事本身也不

    知道。古代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

    1-7 “言尽悖”

      这是《庄子?齐物论》里庄子说的。后期墨家反驳道:如果“言尽悖”,庄

    子的这个言难道就不悖吗?我们常说:

    1-7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

      我们不知道这句话本身是不是“绝对的真理”。

    1-8 “荒谬的真实”

      有字典给悖论下定义,说它是“荒谬的真实”,而这种矛盾修饰本身也是一

    种“压缩的悖论”。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

    思是“多想一想”。

      这些例子都说明,在逻辑上它们都无法摆脱概念自指所带来的恶性循环。有

    没有进一步的解决办法?在下面一节的最后一部份还将继续探讨。

    (二)引进无限带来的悖论

      《墨子?经说下》中有一句话:“南方有穷,则可尽;无穷,则不可尽。”

    如果在有限中引进无限,就可能引起悖论。

    2-1 阿基里斯悖论

      稍晚于毕达哥拉斯的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曾经提出过一些

    著名的悖论,对以后数学、物理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阿基里斯悖论是其中的一

    个。

      阿基里斯(Achilles)是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芝诺讲:阿基里

    斯在赛跑中不可能追上起步稍微领先于他的乌龟,因为当他要到达乌龟出发的那

    一点,乌龟又向前爬动了。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距离可以无限地缩小,但永远追不

    上乌龟。

      方励之先生曾经用物理语言描述过这个问题:在阿基里斯悖论中使用了两种

    不同的时间度量。一般度量方法是:假设阿基里斯与乌龟在开始时的距离为S,

    速度分别为V1和V2。当时间T=S/(V1-V2)时,阿基里斯就赶上了

    乌龟。

      但是芝诺的测量方法不同:阿基里斯将逐次到达乌龟在前一次的出发点,这

    个时间为T'。对于任何T',可能无限缩短,但阿基里斯永远在乌龟的后面。

    关键是这个T'无法度量T=S/(V1-V2)以后的时间。

    2-2 二分法悖论

      这也是芝诺提出的一个悖论:当一个物体行进一段距离到达D,它必须首先

    到达距离D的二分之一,然后是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以至可以无

    穷地划分下去。因此,这个物体永远也到达不了D。

      这些结论在实践中不存在,但是在逻辑上无可挑剔。

      芝诺甚至认为:“不可能有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运动,因为如果有这样的运动

    ,就会有‘完善的无限’,而这是不可能的。”如果阿基里斯事实上在T时追上

    了乌龟,那么,“这是一种不合逻辑的现象,因而决不是真理,而仅仅是一种欺

    骗”。这就是说感官是不可靠的,没有逻辑可靠。

      他认为:“穷尽无限是绝对不可能的”。根据这个运动理论,芝诺还提出了

    一个类似的运动佯谬:

    2-3 “飞矢不动”

      在芝诺看来,由于飞箭在其飞行的每个瞬间都有一个瞬时的位置,它在这个

    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无限个静止位置的总和就等于运动了吗?或

    者无限重复的静止就是运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说法,如:

    2-4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是中国名家惠施的命题,与“飞矢不动”同工异曲。这就是不可抗拒的推

    理和不可回避的实事相冲突。

      德国哲学家尼采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里有一章《可疑的悖论》,称芝

    诺的悖论为“否定感官的悖论”。尽管阿基里斯在赛跑中追上起步领先的乌龟完

    全合乎事实,但为什么“不合逻辑”?因为芝诺运用了“无限”这个概念,这是

    一种逻辑上的假设,而现实世界里是不可能有无限者存在的,这就出现了假设与

    现实的矛盾。

      尼采说道:在这两个悖论里,“无限”被利用来作为化解现实的硝酸。如果

    无限是决不可能成为完善的,静止决不可能变为运动,那么,真相是箭完全没有

    飞动,它完全没有移位,没有脱离静止状态,时间并没有流逝。

      换句话讲,在这个所谓的、终究只是冒牌的现实中,既没有时间、空间,也

    没有运动。最后,连箭本身也是一个虚象,因为它来自多样性,来自由感官唤起

    的非一的幻象。下面是尼采的分析:

      假定箭拥有一种存在,那么,它就是不动的、非时间的、非造而有的、固定

    的、永恒的。这是一个荒谬的观念!

      假定运动是真正的实在,那么,就不存在静止。因而,箭没有位置、没有空

    间。又是一个荒谬的观点!

      假定时间是实在的,那么,它就不可能被无限地分割。箭飞行所需要的时间

    必定由一个有限数目的瞬间组成,其中每个瞬间都必定是一个原子。仍然是一个

    荒谬的观念!

      尼采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一切观念,只要其经验所与的、汲自这个直观

    世界的内容被当作“永恒真理”,就会陷入矛盾。如果有绝对运动,就不会有空

    间;如果有绝对空间,就不会有运动;如果有绝对存在,就不会有多样性;如果

    有绝对的多样性,就不会有统一性。

      事实上,这两个悖论中提到的这个“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今天都已经得

    到了完美的解决,这就是极限理论的诞生。牛顿在运动学研究时,初创微积分,

    但由于没有巩固的理论基础,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数学危机”。十九世纪初,

    法国科学家以柯西为首建立了极限理论,后来又经过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进

    一步的严格化,使极限理论成为微积分的坚定基础,运动问题也得到了合理的解

    释。

      可以想见,在微积分和极限理论发明或被接受以前,人们很难解释这一运动

    佯谬。感官不同于思维,当希腊人用概念来判决现实的时候,如果逻辑与现实发

    生矛盾,芝诺指责感官为“欺骗”。当思维找不到合理解释的时候,直观的形式、

    象征或比喻都无济于事。尼采的分析虽然详细、精辟,但他无法把它们综合起来。

    2-5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这是《庄子?天下》中惠施的一句名言。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同样运用了无

    限的概念。

      战国名家宋国人惠施(约公元前370-前310)曾任梁国的宰相,论辩

    奇才,是庄子的朋友,和公孙龙并列为名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多已亡佚,只

    能从其他诸家的论述中看到他的言行片段。

      惠施的学说强调万物的共相,因而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现

    存与惠施有关的奇怪命题,例如,“山与泽平”、“卵有毛”、“鸡三足”、“

    犬可以为牛”、“火不热”、“矩不方”、“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等,

    都可以说是悖论,但是大部份没有留下具体的争辩过程。惠施的悖论在西方也很

    有影响。

      毛泽东从辩证法的角度基本接受惠施无限可分的观点。一九六四年八月十八

    日,他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说:“列宁讲过,凡事可分。举原子为例,不但原子

    可分,电子也可分。”又说:“电子本身到现在还没有分裂,总有一天能分裂的。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个真理。不信,就试试看。如果有竭

    就没有科学了。”

      有人注意到,毛泽东十分偏爱这句话,如五十年代中期对家钱三强,一九六

    四年八月同周培源、于光远,一九七三年、一九七四年接见杨振宁、李政道,等

    等,都提到这句话。

    2-6 “1厘米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一样多”

      多少哲学家、数学家都唯恐陷入悖论而退避三舍。二十三岁获博士学位的德

    国数学家康托尔(1845-1918)六年以后向无穷宣战。他成功地证明了:

    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

    由于无限,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

    都“一样多”。

      然而,康托尔的“无穷集合”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冲突,遭到谩骂。直到

    一八九七年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他的成果才得到承认,几乎全部数学都以集

    合论为基础。罗素称赞他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

      同时,集合论中也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现象,尤其是罗素的理发师悖论,

    以极为简明的形式震撼了数学的基础,这就是“第三次数学危机”。此后,数学

    家们进行了不懈地探讨。

      例如,一九九六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亨迪卡的《数学原理的重新考

    察》,这本书以罗素的《数学原理》(1903)为蓝本的,试图完善逻辑和数

    学基础。它主要阐述了亨迪卡和桑朵新创的IF(Independence-Friendly First

    -Order Logic)逻辑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它挑战了许多公认的观念,如公理集

    合论作为数学理论的适当框架,对说谎者悖论也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它是否将引

    起一场逻辑和数学基础的革命?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罗素悖论

      一下子把数学的地基给动摇了

      • 家园 上帝悖论

        “上帝是不是万能的?”答“是”。

        “那么,上帝能不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的石头?”

        答“能”,那么上帝总有一样东西举不起;答“不能”,那么上帝总有一样东西不能创造。总之,上帝不是万能的。

        曾经用这个冬冬为难过一位信教的师兄,他当时想了半天,一字一句的告诉我:“上帝不会让自己自相矛盾。”呵呵。

        • 家园 这个问题可以这么回答:假如真有上帝

          那么人类的智力和知识与上帝相比是极其有限的,其之所以有限,在于我们的知识和认知能力完全取决于我们所处的时空,我们所理解的“举得动”和“举不动”这种概念,完全基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空;超越我们这个时空,这个概念未必存在 --- 重量这种概念完全有可能是不存在的。如果不存在,又何谈什么举得动举不动呢?

          或者重量概念依然存在,但另一个时空却可以将我们这个时空弄于掌心 (好像如来之弄猴子)。

          基于上述,上帝完全可以造一块大石,大到他在我们这个时空里也举不动。但如果上帝进入另一个时空却可以轻松将这块大石举起。由于上帝可以同时存在于我们的时空和另外的时空,所以他的确造出了他举不起的石头,他也的确举起了他造的石头。

          所以,这个所谓的悖论,只是人类的悖论。而已。因为人类囿于自己的时空和认知能力,才会产生这种玩意儿。

          在上帝那儿 --- 假如存在上帝的话 --- 这种所谓悖论... 呵呵,那句话咋说的来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对于这类问题,基督徒根本就懒得跟咱们费那个劲,人家直接一句话就把您凉那儿了 ---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God, you have to stand under God.

          End of the story.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举一个日常生活里真实好玩的例子

            我工作里经常要用得到三维建模。有时候模型太复杂,移动模型会造成系统崩溃。我在这个三维系统里基本上是全能的但我的意志不能使系统不崩溃。因为系统运作并不取决于我的意志也不能取决于我的意志。总不能每次我都得决定0/0等于多少.如果上帝创作了宇宙,那他在这个宇宙内的作为也就同时受得了他自己创作品的限制。

        • 家园 信仰与科学,有不同的角色和任务

          所以信仰不必经受严密逻辑检验。反过来,逻辑也不必遵从任何教义。

          不厚道一句,你那个师兄,信教跟本就没信明白。否则你问他,处女能不能生孩子,他大约不是想办天的事了……

          • 家园 老兄说的有理

            其实当时是我不厚道了,呵呵。

            不过,处女生孩子,技术上应该不难办到吧。

            • 家园 圣母的处女

              含义和现在的无性繁殖差不多。

              圣经中的未同房生子,没有一点点什么试管婴儿之类的暗示。如果往这个方向理解,就又把宗教和科学给玩儿一起去啦。

              当然啦,俺厚道一下,宗教这玩意儿,只要守法怎么玩儿都行……你研究一下圣母是怎么受孕的,俺向上帝保证,没有法官敢判你有罪。

              • 家园 基督教里也有狂热分子的

                研究这个题目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 家园 怕怕

                  原来以为基督徒,特别是美国的,对不信教的会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因为他们自己当年有体会。被传教多了,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

                  • 怕怕
                    家园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骨子里都

                    很有侵略性的。只不过现在伊斯兰教激进派闹得凶,基督教主流是温和派(至少表面上如此),所以才被伊斯兰教激进派抢尽风头。但是看看十字军和对异端的迫害,基督教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人肉炸弹不过是万般无奈之下最后的抗争,美国十字军们可是正在巴格达街头耀武扬威呢(虽然也有风险)。这两个宗教(还应包括犹太教)在教义里就是具有侵略性的,他们要征服消灭所有异端才甘心。而其他宗教一般只有在被招惹的情况下才可能以信仰之名动用武力。

        • 家园 这当中应该有个语意混淆的问题

          可以这样说:“造”和“举”是两件事情,如果上帝是万能的话,他完全可以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的石头,但如果他愿意的话,他可以随时有能力把这石头再举起来。

          • 家园 这个其实还在悖论里面
            • 家园 的确是有个悖论,但并不是上帝的问题

              说的更明白点,设定这个两难命题的人偷换了一个前提概念。全能,即无所不能,那么就意味着上帝不仅“能”搬动石头,也“能”搬不动石头。如果仅将“能”理解成能搬动石头,那是错误的。在这个命题里,验证上帝是否全能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向他提要求。很明显的其中首先有两个要求:一是让上帝造石头,二是让上帝搬不动这块石头。如果上帝可以满足这两个要求的话,然后出命题者所攻击的“上帝搬不动这块石头,所以他不是万能的”就没道理了。因为这种观念里面实际隐含了第三个要求,即让上帝搬动这块石头。时间已经不同了,这时全能的上帝当然可以搬动。

              换言之,之所以会出现悖论,是因为等于出命题者要求上帝在同一时间内既能又不能搬动石头。这是什么问题?这是标准的形式逻辑中违反矛盾律的问题,与上帝无干。

              如果这种问题真能考倒所有的教士,那真枉费他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亚里斯多德,受了那么多年的经院教育,辩了那么多回一个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了。

              • 家园 信仰与逻辑不需要统一或一致

                命题本身并未包含同时“能又不能举起”的意思。工程师能不能造出他自己举不起的房子?厨师能不能做出他自己吃不完的菜?都能的吧。另外,老兄误解“时间”的意思了。时间是间隔,不是一个点,不是时刻。同一时间,比方说1980年-2080年,河里很多人都能比刘翔跑得快,也能不如他快。同一时刻,比方说现在,河里只怕没人能跑赢他了,呵呵。

                信仰与逻辑各司其职,本身并没有对错高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