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法源寺礼佛记(上) -- 履虎尾

共:💬235 🌺26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轮回观念自原始佛教始一直是重要的佛教观念

      下面, 我只援引圣教量来说明问题.

      摘自《大智度论》:

      人以肉眼不见过去未来故。而生邪疑。...

      汝肉眼故不见。天眼者了了能见。如是人从一房出入一房。舍此身至后身亦如是。...

      从是因缘更生受后世果报。譬如乳中着毒。乳变为酪。酪变为酥。乳非酪酥。酪酥非乳。乳酪虽变而皆有毒。此身亦如是。...

      佛法中诸法毕竟空。而亦不断灭。生死虽相续亦不是常。无量阿僧祇劫业因缘虽过去。亦能生果报而不灭。是为微妙难知。...

      佛法不着有不着无。有无亦不着。非有非无亦不着。不着亦不着。如是人则不容难。譬如以刀斫空终无所伤。为众生故。随缘说法自无所著。以是故中论中说

        一切诸法实  一切法虚妄

        诸法实亦虚  非实亦非虚

        涅槃际为真  世间际亦真

        涅槃世无别  小异不可得 

        是为毕竟空相。

      毕竟空不遮生死业因缘。是故说往生。

      关键词(Tags): #轮回
      • 家园 轮回的存在与轮回的虚妄性不仅不矛盾,而且正好相辅相成

        佛教看来,轮回的主题是我执,是虚幻的执着出来的自以为是的主体. 正因为这个主体不是真的,所以轮回可以断. 所以,佛教根本不认为我是永恒的,也不认为轮回永恒.

        涅槃依真实觉悟而现,轮回依虚妄存在——当虚妄存在时,也不能直接否定轮回的存在,否则便不是缘起法,而是简单的断灭见。 缘起论否定“我”,否定生命的主宰、轮回的主体,这是真实的;但是对于虚妄、无明来说,主体是它的派生品。 。所以部派佛教提出了“有分心”、“细意识”、“补特伽罗”等概念,说明这些东西甚为微细,不能简单等同于“主宰”和“我”,但是承担着轮回,也承担着善恶因果。

        俟大乘佛教时期,阿赖耶识缘起论更将这一类的理论系统化. 阿赖耶识本身能不能算作是“我”?也不能。如《解深密经》所言:

          阿赖耶识甚微细,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所以对这个问题,应以二谛来看,不宜一概而论。缘起是总的标准,在此之下的胜义中,轮回不实;在俗谛中,轮回是一种“假有”。

        关键词(Tags): #轮回#阿赖耶识
      • 家园 "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 <<杂阿含经>>选摘

        "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这句话在杂含中不断出现, 世尊就此反复作开示. 下面摘几段: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系其颈,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

          佛告诸比丘:“于意云何?恒河流水及四大海,其水为多?汝等长夜轮转生死,饮其母乳为多耶?”

          比丘白佛:“如我解世尊所说义,我等长夜轮转生死,饮其母乳,多于恒河及四大海水。”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等长夜轮转生死,饮其母乳,多于恒河及四大海水。所以者何?汝等长夜或生象中,饮其母乳,无量无数。或生驼、马、牛、驴、诸禽兽类,饮其母乳,其数无量。汝等长夜弃于冢间,脓血流出,亦复无量。或堕地狱、畜生、饿鬼,髓血流出,亦复如是。比丘,汝等无始生死轮转已来,不知苦之本际。云何比丘,色为常耶,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非常,世尊。”

          乃至“圣弟子于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于诸世间得无所取,不取已,无所著,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譬如比丘,若有士夫转五节轮,常转不息。如是众生转五趣轮,或堕地狱、畜生、饿鬼,及人、天趣,常转不息。如是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是故比丘,当如是学,断除诸有,莫令增长。”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时。有生闻梵志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我有亲族。极所爱念。忽然命终。我为彼故。信心布施。云何。世尊。彼得受不

          佛告婆罗门。非一向得。若汝亲族生地狱中者。得彼地狱众生食。以活其命。不得汝所信施饮食。若生畜生.饿鬼.人中者。得彼人中饮食。不得汝所施者。婆罗门。饿鬼趣中有一处。名为入处饿鬼。若汝亲族生彼入处饿鬼中者。得汝施食

          婆罗门白佛。若我亲族不生入处饿鬼趣中者。我信施。谁应食之

          佛告婆罗门。若汝所可为信施亲族不生入处饿鬼趣者。要有余亲族知识生入处饿鬼趣中者。得食之

          婆罗门白佛。瞿昙。若我所为信施亲族不生入处饿鬼趣中。亦无更余亲族知识生入处饿鬼趣者。此信施食。谁当食之

          佛告婆罗门。设使所为施亲族知识不生入处饿鬼趣中。复无诸余知识生饿鬼者。且信施而自得其福。彼施者所作信施。而彼施者不失达嚫

          婆罗门白佛。云何施者行施。施者得彼达嚫

          佛告婆罗门。有人杀生行恶。手常血腥。乃至十不善业迹。如淳陀修多罗广说。而复施诸沙门.婆罗门。乃至贫穷.乞士。悉施钱财.衣被.饮食.灯明.诸庄严具。婆罗门。彼惠施主若复犯戒。生象中者。以彼曾施沙门.婆罗门钱财.衣被.饮食。乃至庄严众具故。虽在象中。亦得受彼施报。衣服.饮食。乃至种种庄严众具

          若复生牛.马.驴.骡等种种畜生趣中。以本施惠功德。悉受其报。随彼生处所应受用。皆悉得之。婆罗门。若复施主持戒。不杀.不盗。乃至正见。布施诸沙门.婆罗门乃至乞士钱财.衣服.饮食。乃至灯明。缘斯功德。生人道中。坐受其报。衣被.饮食。乃至灯明众具

          复次。婆罗门。若复持戒生天上者。彼诸惠施天上受报。财宝.衣服.饮食。乃至庄严众具。婆罗门。是名施者行施。施者受达嚫。果报不失

          时。生闻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去.

        ---------------------------------------------------

        佛告摩诃男。汝亦如是。若命终时。不生恶趣。终亦无恶。所以者何。汝已长夜修习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终时。此身若火烧。若弃冢间。风飘日曝。久成尘末。而心意识久远长夜正信所熏。戒.施.闻.慧所熏。神识上升。向安乐处。未来生天.

        关键词(Tags): #杂阿含#轮回
    • 家园 确实好。

      俺上大学时,有一阵子很喜欢到寺庙里去,找和尚们攀谈。或许俺的文学底子太薄,无缘与高僧们相见,遇到的尽是些喝稀粥添灯油的小僧,没几句交谈就让俺失了兴致。回到课堂,或许是无缘遇到好老师,很不愿意接受无神论那一套。到如今,俺的灵魂还在游荡,游向何处也不去管他了,责任义务必须做的事太多。现在唯一能照顾到的就是,服从夫人的教诲,尽可能“温柔”些,“体帖”些,“放松”一些。

      或许将来退休以后,不再有太多的追求了,俺会静下心来,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给灵魂找个归属。反正俺不做亏心事,相信两边都能容纳吧。

      • 家园 奇数的个数与自然数的个数相等

        俺中学数学学得还不错,唯一不理解得是无穷大,倚俺自己的理解,奇数的个数应该是自然数个数得一半才是,可是,书本和老师硬说两者数量相等。

        僧侣集团本身也是个社会,其内部也是千姿百态,同整个人类的大社会也差不了许多。世俗社会有的,僧侣社会大概也有吧?

        所以呀,兄台的灵魂落脚在何处,都是一样的。

        • 家园 大概是这样说

          两个集合的元素如果能一一对应,则两个集合里的元素便是一样多。

          对于每个自然数N,总能找到一个奇数2N+1与之对应,则称自然数的个数跟奇数个数相等。偶数情况同理。

          履兄啊,不去接个龙?您老一定会语出惊人!

          • 家园 好啊,俺去看看——
          • 家园 哎。就别提数学了。那个东西不过是个工具罢了

            。千万不要想着用它来解决一切问题。合适的用得上他能搞定。不合适的他也搞不定。

            无穷大就是这么个例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用到了才发现原来是这么多心东西。无穷大之所以放着不去动他主要是用不上。以一个符号代替这么个意思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