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学《易》对话录 -- 闲看蚂蚁上树

共:💬122 🌺8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25.无妄卦——论行为无妄

      震下乾上

          ---------    

          ---------  乾上

          ---------  

          --- ---   

          --- ---  震下

          ---------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译文]无妄卦象征不妄为:至为亨通,利于坚守正道。如果不守正道就是祸患,不利于有所前往。(匪:非。眚:音 sheng,祸患。)

      [提示]守正才能无妄。

        

      师:回复于正道,当然就不会妄为了,所以复卦后面是无妄卦。《序卦传》说:“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无妄”就是不轻举妄动、不胡作非为。无妄卦上为乾、为天,下为震、为动,含有“回天而动”的意思。因天而动,即遵循自然规律的正道而动,当然就不会妄为。所以卦辞评断“无妄”为“元亨”,即至为亨通;附加条件是“利贞”,要坚守正道才会有利。反之,如果不守正道就不利,反而有祸,这就是卦辞所说的“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这是从反面设诫。

      徒:我们只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日常行为,违背正道而“妄为”的成份太多了,有时简直是浑浑噩噩地打发日子。做到“守正”和“无妄”,又谈何容易!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

      [译文]《彖传》说:无妄,阳刚从外卦来,成为内卦的主宰。运动不息而又刚劲强健,阳刚居中而又应合于下。

      [提示]以卦象解释卦名和卦义。

        

      徒:这段话比较费解。

      师:无妄卦的内卦(下体)为震,它是由外卦(上体)乾的一刚爻来与坤的初爻相交而形成,所以称震的初爻是“刚自外来”;又因为震的初爻处于内卦,按《易》例以少统多的原则,凡二柔一刚均以一刚为主,所以外来的这一刚作为震之初爻,又是“为主于内”。这就叫做“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在刚爻未来之前,坤属阴柔,阴柔为虚。在“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之后,坤变为震,震属阳刚,阳刚为实。阴虚转为阳实,这意味着真实取代了虚妄,所以称为“无妄”。这是以卦象的形成来解释卦名。

      徒:“动而健,刚中而应”,大概是以卦象来解释卦义吧?

      师:是的。无妄卦形成后,呈下震上乾之象。震为动,乾为健,包含着“动而健”之义。运动不息而又刚劲强健,这是以上下二体的象征意义来说明天道运动的永恒性。再看上下二体的中爻,九五的阳刚居中与六二的阴柔居中,上下相应,阴阳相合,万物由此而生生不息。“刚中而应”就是指此而言,这又是以二、五两爻的象征意义来说明天道运动的规律性。这些都是真实无妄的大自然的法则。

      徒:这样看来,“无妄”首先要求遵守天道的规律、大自然的法则?

      师:这正是“不妄为”的根本含义。

        

      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译文]由于守正而大为亨通,这是天之道啊。如果不守正道,就有祸患,不利于有所前往。处在无妄之时却要妄行,哪里有路可走呢?天道不保佑,能行得通吗?

      [提示]解释卦辞。

        

      徒:只有守正才能实现无妄,才能大为亨通,这是天道的体现。如果不守正道,就必然是妄为,就无路可走,因为那样做是违背天道的。

      师:这里反复强调的“天命”(天道),实际上就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只有顺应客观规律行事,才是“守正”,才能“无妄”。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译文]《象传》说:雷声传行于天下,万物响应,象征不妄为。先代君王因此以此勉励自己,顺应天时,养育万物。(与:响应。茂:勉励。对:配合,顺应,适应。时:时机。)

      [提示]顺应天时则无妄。

        

      徒:无妄卦上为乾、为天,下为震、为雷,正是“天下雷行”之象。这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师:冬季处于潜藏冬眠状态的万物,到春季都因雷震而苏醒,应声而惊起,所以春天有“惊蛰”的节气。由此可见天道的规律毫无差错,所以象征“无妄”。统治者应该体会无妄卦象的精义,把它用到国家治理上去,从而勉励自己,一切举措都要像万物闻雷而奋起那样地顺天行事,绝不违背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无妄”,才能利国养民。

        

      初九,无妄,往吉。

      [译文]初九,不妄为,前往是吉祥的。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译文]《象传》说:不妄为而前往,一定能满足自己的意愿。

      [提示]起步无妄,前途吉祥。

        

      徒:初九为什么能够实现“无妄”?

      师:初九以刚爻居阳位,纯阳不杂,实而不妄,在素质上有利于实现“无妄”。这样,它就没有妄想妄行,一切按照天道规律行事,当然就无往而不吉,能够得遂进取的心愿。初九又象征事情开始的第一步,起步不妄,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就预示着吉祥的前途。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

      [译文]六二,不耕种就想收获,不开荒就想种熟地,难道这样做会有利吗?(菑:音zi,初开垦的瘠田,垦荒。畲:音 yu,耕种多年的熟田。则:岂。)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译文]《象传》说:不耕种就想收获,说明六二阴虚而不实。

      [提示]寄希望于虚妄,无利可言。 [另注:也有解释为:六二柔正居中,上应九五,不期望刚耕作就有收获,不期望刚开垦就得到良田,故利有攸往。]

        

      徒:企图不耕而获,这岂不是虚妄吗?镜花水月,必然落空,无利可言。这道理并不难懂,但是这种违背常识的虚妄企求在社会生活中却并不少见。六二的虚妄是怎么造成的呢?

      师:六二无求实之心,无视于实事求是的行为原则。六二以阴爻居阴位,阴虚不实,因而产生虚妄之求。所以《象传》说它企图不耕而获的原因是“未富也”。在《易经》中,以阳为富、为实,以阴为不富、不实。不富、不实即为虚妄。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译文]六三,不妄为也有灾祸。有人栓系着一头牛,被过路人顺手牵走了,当地居民却遭了殃。(邑:众人聚居的村镇。)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译文]《象传》说:过路人牵去了牛,这就使得当地居民遭了殃。

      [提示]虽不妄为,也可能因偶然因素而遭灾。

        

      徒:六三爻辞好像说了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邻居把牛拴在路边,被过路人牵走了,我却被诬告成偷牛的嫌疑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这真是“无妄之灾”,无缘无故而受灾。这看来是偶然事故造成的,该倒霉的人即使不妄为也无法逃灾。

      师:前人对本爻辞往往也是这样理解,如关朗在《关氏易传》中说:“运数适然,非己妄故,乃无妄之灾。”“运数”就是命运、气数。倒霉的事正好让它碰上了,该他倒霉,这是“运数”所注定的。这种说法虽然看到了在偶然性中隐藏的必然性,但是把那种以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必然性归结为神秘不可知的“运数”,当然是不科学的。

      徒:那么应该怎样理解呢?

      师:在这里,偶然并非完全偶然,无妄也并非完全无妄。让我们分析一下六三这一爻。首先,六三处于上下体交接处的是非危惧之地,这是很容易惹麻烦的地方,所以他被无端地怀疑株连而致祸。六三本人虽然“无妄”,但他处于虚妄的人和事之中,邻居的粗心大意和妄告无辜,路人的顺手牵“牛”,这都是“妄”。与他人之“妄”相牵连,本人就难以完全“无妄”。我们再看六三的主观因素,他以阴居阳而不正,处于下卦之终而不中。既然本人原来行事就是不正不中,又怎能避免在时间和地点上偶然交叉的意外事件中涉嫌呢?如果六三之为人一向道德高尚,难道会突然被怀疑为偷牛贼吗?既然主观上本来就存在着“妄”,又遇上了客观之“妄”,这样又怎能做到真正的“无妄”呢?

      徒:是啊。只有行正才不怕影子歪。

        

      九四,可贞,无咎。

      [译文]九四,能够坚守正道,没有过错。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译文]《象传》说:能够守正就没有过错,这是九四本身固有的品格所决定的。

      [提示]守正而不妄为,可以免过。

        

      师:九四爻下无所应,又处于“近君”的危地,本来是很容易动辄得咎的。但是它以阳爻居阴位,这象征着刚而能柔的品格,有助于它正确地应付复杂的环境,坚守正道而不妄为,终于得以免过。

      徒:六三虽然“无妄”竟也遭灾,九四坚守正道仅能免过。这样看来,三、四这两个爻位的确是危惧之地。

      师:处在这种情况下,在主观上自求无妄就够了,祸福只有听其自然。历史上有一种“孤危之臣”,就是这类人物。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译文]九五,不妄为却得了病,不用服药就会有自愈之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译文]《象传》说:不妄为而患病所用的药,是不可以试服的。

      [提示]无妄而有疾,不必服药攻治。

        

      徒:九五以阳刚居中得正,处于尊位,这一爻从各方面看都是最优越的,无可指责,当然是“无妄”的,怎么会出了毛病呢?

      师:九五本身确实是无懈可击,并无致疾之由;现在出了毛病,原因一定来自外部。从爻象上看,九五与六二相应,而六二有“不耕而获”的虚妄之求,九五的毛病可能是受六二的牵连所造成。

      徒:既然有疾,又无须用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师:既然无妄,就没有妄想、妄行需要纠正,就意味着思想行为是合乎正道的;如果用药攻治,岂不是否定和改变自己的正确行为吗?所以,无端地得了无妄之疾,应该坚持守正安常,泰然处之,疾病会不治自除。这是以“勿药”为药,以不治为治。换句话说,只要自己的思想行为是正确的,就不应改变初衷,一切外来的诽谤和非议都会不攻自破的。度过了难关,就会领略到最后胜利的喜悦。这就是“勿药有喜”。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译文]上九,不妄为,但行动会有祸患,无所利益。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译文]《象传》说:不妄为的行动,处于穷尽之时也会遭到灾祸。

      [提示]时穷难行,行则遭灾。

        

      师:“无妄之行”本来当然是好的,但行动得不是时候仍不好,仍会遇祸。上九处于全卦之终,这是终极之地、穷尽之时,已经无处可行。这时就宜止不宜行,宜静不宜动。上九以阳爻居阴位,刚躁易动,在时穷难行、动则遭灾之时,仍然偏要前行,这样无妄就变成有妄了,因此“有眚”而“无攸利”。

      徒:看来,任何事物发展到穷尽之时都不好,即使是“无妄之行”,也会遭遇“穷之灾也”。物极必反,无妄也将转为有妄,好事也将转为坏事。这正如乾卦上九爻“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一样。

      师:真的,“好事”提倡到了极点,就会变质,产生副作用,变成“坏事”了。例如,过度地宣扬“好人好事”,就会出现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的“假典型”。所以《老子》中说:“智慧出,有大伪。”这样,“无妄”就转化为“有妄”了。

      徒:从本卦六爻的情况看,“无妄”这一命题并不简单。

      师:六爻虽然大都呈“无妄”之象,但具体情况和吉凶利咎却很不相同:初九起步无妄而获吉,六二希求虚妄而无利,六三虽不妄为而遭灾,九四守正不妄而免过,九五无妄有疾而自愈,上九时穷无妄而遇祸。六爻所提供的行为类型虽然表现出复杂的变化,但其包容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就是说,欲达到行为无妄,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守正”。也就是卦辞所强调的“利贞”、“匪正有眚”。任它情况千变万化,坚守正道不变,这样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正如朱熹所说:“《无妄》一卦,虽云祸福之来也无常,然自家所守者,不可不利于正。”二是“审时”。要审察时机和形势,以决定进退行止。最要紧的是主观要符合客观,客观情况变了,主观对策要相应而变。这样,才能在事物的动态变化中不断地作灵活的自我调整,才能确保行为的“无妄”。

      关键词(Tags): #易经#无妄卦
    • 家园 【文摘】24.复卦——论正气回复

      震下坤上

          --- ---

          --- ---  坤上

          --- ---   

          --- ---   

          --- ---  震下

          ---------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译文]复卦象征回复:亨通。阳气生长没有害处,结伴前来没有过错。返转回复有一定规律,过了七天必然回复。利于有所前往。(出入:生长。“入”为自内生,“出”为向外长。)

      [提示]概述正气回复的卦旨。

        

      徒:从卦形看,复卦正好是剥卦的颠倒。这再明显不过了:剥卦是独阳在上,复卦则是独阳在下。

      师:阴极而阳返,这是必然的道理。群阴剥阳,剥至极处,阳便要复生了。阳被剥于上,复生于下。复卦就是一阳复生于下之象,“复”就是返本回复之意。虽然只有一阳,但它是新生的,蓬勃向上的。正如冬至之后,阴寒最盛之时,一阳复生,这就预兆着大地回春之时将至,其欣欣向荣的生生之势毕竟是不可阻挡的,当然是必“亨”无疑的。

      徒:“出入无疾,朋来无咎”这两句话的含意似乎不很明白。

      师:这是对“亨”之义作具体说明。“出入”指阳爻从内卦产生、逐渐进入外卦。“朋来”是指一阳萌生则众阳将会陆续皆生,诸阳将像朋友一样结伴前来。总之是阳气萌发、勃勃生长的一片兴旺景象。《易经》中常有不要轻举妄动的告诫,然而当此之时,情况不同了,这正是任凭阳气萌生、发展的大好时机,所以可以尽情地生长和扩展,都不会犯错误的,都是“无疾”、“无咎”的,都是“利有攸往”的。“复”道之“亨”,就“亨”在这里。

      徒:这与剥卦的“不利有攸往”,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师: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对于正气来说,时来运转了。“待时而动”,待的就是这个时候。

      徒:“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又该怎样理解呢?这些话似乎带有神秘色彩。

      师:这里指出阳气回复的必然性。“反复其道”,是说阴长则阳消,阳长则阴消,阴阳往来交替消长,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这个规律在《易经》中表述为“七日来复”,就是说,从“一阳消退”到“一阳复生”,要经历七次变化。具体过程是:“一阳消”为“姤”,“二阳消”为“遁”,“三阳消”为“否”,“四阳消”为“观”,“五阳消”为“剥”,“六阳消尽”为“坤”,“一阳来复”为“复”。当“剥”之时,阴进阳退,阳消将尽,所以“不利有攸往”;当“复”之时,阳进阴退,阳气方生,所以“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译文]《彖传》说:回复,亨通,说明阳刚返回。阳气萌动,并能顺应客观规律而运行,所以产生、滋长没有害处,结伴前来没有过错。返转回复有一定规律,过了七天必然回复,这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利于有所前往,说明阳刚在生长。回复,大概体现着天地主宰万物的用心吧?

      [提示]解释卦辞。

        

      徒:《彖传》对卦辞逐句解释其大意,简明扼要。

      师:其中“动而以顺行”一句尤其值得注意,这是从复卦卦象推演而得(复卦下为震、为动,上为坤、为顺),指出了复卦的基本卦旨。处“复”之时,行动是顺应客观规律而动。这与剥卦《彖传》指出的“顺而止之”的基本卦旨恰好相反。君子处“剥”、处“复”,或止或行,都是顺乎规律。能够认识客观规律并且能灵活主动地顺应它,也就从必然中实现了自由。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译文]《象传》说:雷潜藏于地中,象征阳气回复。先代君王因此在冬至日闭关静养,商人旅客不外出远行,君主不巡视四方。(后:君主。省:巡视,视察。)

      [提示]微阳初生时需要静养。  

      师:复卦下为震、为雷,上为坤、为地,是雷在地中之象。雷潜于地中,象征着阳气刚刚回复,一阳始生于下,还很微弱,还无力奋出地面。在节气上,这正是阴气极盛、阴极生阳、阳气初生的“冬至”之时。由于阳气始生,不能随意损耗,应该静养以待其壮大。人在此时也要安静保养,闭上关卡,君王百姓都要停止活动,以利于养精蓄锐。

      徒:本卦卦辞中强调“利有攸往”,《象传》中又强调“闭关”“不行”,岂不是前后矛盾吗?

      师:《易》有“变易”之旨,读《易》也要有灵活变化的观念。卦辞强调进取,是着眼于发展的趋势;《象辞》强调静养,是着眼于暂时的现状。这二者立意虽相反,其精神实质却并不矛盾。猛力前冲之前,先要后退几步,这叫“蓄势”。静养正是为进取而积蓄力量。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译文]初九,走得不远就回复到正道,不至于悔恨,大吉。(祗:即“抵”,至。)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译文]《象传》说:走得不远就回复到正道,因为初九善于修身。

      [提示]偏离正道者贵在及时回复。

        

      师:初九处在复卦之初,首先回复于阳。犹如一个人离开正道不远,很快就回来了,还不至于达到悔恨的程度。 徒:这正如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所写:“适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时偏离正道、误入歧途,总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善于省察、修正自己的失误。

      师:所以爻辞称初九的不远而复为“大吉”,这真是“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六二,休复,吉。

      [译文]六二,喜悦地回复,吉祥。(休:喜庆。)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译文]《象传》说:喜悦地回复,吉祥,因为六二谦逊地亲近仁人。(下:谦逊。)

      [提示]亲近仁人者能够乐于回复正道。 [另注:休,也有解释为休息。]

        

      徒:六二之“复”,“休”在何处,“吉”在何处呢?

      师:《象传》指出,原因在于“以下仁也”,这为我们提供了探讨爻义的门径。这里的“仁人”指率先回复于阳的初九。六二当阳气回复之时,性柔居中得正,与初九最为亲近,最早受到阳刚之气的影响,以回复于阳为可喜庆之事。因此,六二虽然在初九之上,却能视初九为“仁人”,亲而下之,谦逊地归向于它,这就是《象传》所说的“下仁”。这样,六二就会心悦诚服地向阳刚回复,而得到“休复之吉”。

        

      六三,频复,厉无咎。

      [译文]六三,愁眉苦脸地勉强回复,虽有危险,却没有过错。(频:同“颦”,皱眉。)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译文]《象传》说:愁苦地回复虽有危险,从回复于正道的意义上来说,是没有过错的。

      [提示]痛苦的回复对于改过自新是必要的。 [另注:频,也有解释为频繁。]

        

      徒:六二“休复”,能够心怀喜悦地主动回复到正道上来;六三“频复”,却是愁眉苦脸地勉强回复到正道上来。同样是回复于正道,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情境界呢?

      师:六二居中得正,又亲近于初九,所以对于回复于阳是心悦诚服的。六三以阴爻居阳位而失正,在素质上并不很好;又与初九无比无应,对于回复于阳并无内心需要。只是处于阳气回复之时,在客观形势的裹挟之下,不得不勉强地回复于正道。由此可见,是否回复于正道是问题的关键,哪怕是内心不很情愿地回复,也可以免过。不过,“频复”只能“无咎”而已,到底不能与“休复”之“吉”同日而语。

      徒:一个人滑向邪恶的泥坑十分容易;重新回到正道上来却很不容易,有时候就是要强迫自己改邪归正,要忍受脱胎换骨的痛苦。所以,愁眉苦脸的“频复”也是很必要的,这可以视为洗涤灵魂的“炼狱”。

        

      六四,中行独复。

      [译文]六四,走在中间,独自回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译文]《象传》说:走在中间,独自回复,是为了遵从正道。

      [提示]与阳刚相应,可以独自回复于阳。

        

      师:六四上下各有两个阴爻,它居于五个阴爻的中间位置,所以叫做“中行”。它以阴爻居阴位得正,而且与初九阴阳相应。在五个阴爻中,唯独六四处在与阳刚相应的位置,这是十分有利的条件。所以,六四虽然居于群阴包围之中,却独能顺利地回复于阳。这就叫“中行独复”。

      徒:在阳气初生之时,要认清趋势,坚决果断,敢于独自回复于阳。要提倡这种“独复”的精神。

      师:一般人都习惯于随大流,受“从众”意识支配。六四独能“从道”而不“从众”,独自走自己的路,确实有其超凡出群之处。

        

      六五,敦复,无悔。

      [译文]六五,敦厚地回复,没有悔恨。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译文]《象传》说:敦厚地回复,没有悔恨,说明六五能够以中道反省考察自己。

      [提示]品格敦厚,有利于回复于阳。

        

      师:六五以柔爻居尊位,持中而不偏;又处于坤体之中,而坤地是厚实的象征。所以六五能够敦厚诚恳地一心向善,回复于阳。本来,由于六五与初九阳刚无比应关系,处于阳气回复之时,应该有悔的;但是由于六五居中而且能复,以中道作自我考察,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也就变“有悔”为“无悔”了。

      徒:这样看来,品格敦厚,也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师:正像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两句诗所写:“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能否回复于阳,外部的条件固然不可忽视,内在的秉性尤其能起决定作用。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译文]上六,迷失了回复的路,有凶险,有灾祸。如果用于行军作战,最后只有大败,使得他的国君也遭凶险,以至于十年不能再出征打仗。(灾:外来之灾,天灾。眚:音sheng,自作之祸,人祸。)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译文]《象传》说:迷失了回复的路,有凶险,是由上六违返了阳刚之道。

      [提示]迷而不复,极为凶险。

        

      徒:上六居于极外之地,离初九阳刚最远,又与初九无应,已经无法复归于阳,确实是迷而不复之象,称为“迷复”,十分确当。

      师:误人歧途是难免的,回来便是,回头就是岸。最可怕的是昏迷而不知回复,迷迷糊糊地愈滑愈远。“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必然遇到灭顶之灾。

      徒:如果带兵打仗的话,会导致全军覆灭,连累整个国家陷入险地,甚至一蹶不振,这后果太严重了。不过,上六为什么会迷失回复之路呢?

      师:原因在于上六认不清事物发展的大趋势,逆潮流而动。当阳气回复、众阴归向阳刚之时,它仍然违反阳刚之道,一意孤行,不知回头。(阳为君,是主导因素;阴为臣,是从属因素。所以《象传》把阳刚的主导作用称为“君道”。)复卦的基本精神就在于揭示正气回复、顺之则亨的道理。初九不远而复,“元吉”;上六远而不复,“凶有灾眚”。这一首一尾两爻,对比最为突出。初九是全卦唯一的阳爻,一阳初生,生机勃勃,这是阳气回复的根本。五个阴爻,除了上六迷而不复、终致灾凶以外,其余四阴,都在不同程度地向阳刚回复。其中六二比于初阳而“休复”,有“下仁”的佳誉;六四应于初阳而“独复”,获“从道”的美称。六三、六五,虽然与初阳无比无应,但六三终于忍受痛苦而“频复”,六五则秉性忠厚而“敦复”,都回复到归向阳刚的正道上来,得以“无咎”、“无悔”。总之,正气回复的关键时刻,正是人生之旅的紧要关头,何去何从,何归何依,需要作出明智的抉择。复卦六爻,展示了六种行为品格的不同类型,其中的得失长短,值得仔细推敲。这无疑地有助于我们在人生大谋略问题上作出正确抉择。

      关键词(Tags): #易经#复卦
    • 家园 【孔子曰】玩索而有得

      要学易,先学麻将,嘻嘻

    • 家园 【文摘】23.剥卦——论退守待变

      坤下艮上

          ---------    

          --- --- 艮上

          --- ---

          --- ---

          --- --- 坤下

          --- ---

        

      剥,不利有攸往。

      [译文]剥卦象征剥落:不利于有所前往。

      [提示]邪盛正衰之时,应该安居待时。

        

      师:文饰标志着繁华,繁华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向反面转化,就要衰落,正如华美的装饰到了一定时候就要剥落一样。所以在贲卦后面出现剥卦。从卦象看,剥卦的寓意很清楚,阴生于下,逐渐滋长,阳气消退,形成“五阴剥一阳”的局面,象征邪气上升,正气消亡,阴气极盛,阳消将尽。

      徒:这时正是小人嚣张的时候,邪气进逼,正气衰微,君子几乎不能立足了。

      师:此时天时、人事、力量均对君子极为不利,君子不能作正面抗争,宜藏器待时,保存自己,勿有所往,静待时局变化。所以剥卦象征正气剥落衰微,探讨的是处衰败之道、退守待变的哲学。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

      [译文]剥,是剥落的意思,由于阴柔的浸蚀改变了阳刚的性质。不利于有所前往,因为小人的势力正在增长。

      [提示]解释卦名和卦辞。

        

      师:“柔变刚”三字,道出了形势的险恶。由于阴柔的进逼,阳刚陆续变质,为阴柔所取代,大有阴霾压城、众芳芜秽之感,只剩下微弱的一阳硕果独存。这仅存的一阳如何求生存、求发展,这正是本卦的命题。

      徒:这使我想起毛泽东在《冬云》这首诗里所描写的形势:“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这不正是阴盛剥阳的景象吗?

      师:在这种危急关头,首先要保存住这一丝即将消散的阳气、这一星即将熄灭的火种。由于形势极为不利,切忌轻举妄动,要退守安居,等待转剥复阳的时机。

        

      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译文]要顺应形势,停止进取,这是从观察卦象得到的启示。君子崇尚消息盈亏互相转化的哲理,这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消息:消减与增长。盈虚:盈满与亏虚。)

      [提示]发挥卦理。

        

      徒:剥卦下为坤、为顺,上为艮、为止,所以观察卦象得出“顺而止之”的启示。这暗示君子处“剥”之时,要顺应形势,停止进取,以利于保存自己。难道这时就毫无作为了吗? 师:不,君子应该研究并掌握阴阳的增长和消减的自然变化规律,把它应用到人事上来。要明白一切力量对比都是动态的,增长到一定时候就要消减,正像月亮盈满了就要亏损一样,又像冬天阴气极盛之时就预示着春天阳气的回归。所以君子既要顺时而止,又要冷静观察,把握机遇,适时而动。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译文]《象传》说:高山颓落,附着于地,象征剥落。在上者因此加厚下面的基础,以求安固宅屋。

      [提示]固本可以防“剥”。

        

      徒:剥卦上为艮、为山,下为坤、为地。高山经风雨侵蚀颓倒于地,这是剥落的象征。剥落是从下面开始的,下剥则上危。只有下面的基础厚固,上面的宅屋才会安全。这就是观察“剥”之象可以得到的结论吧?

      师:在上位的统治者把这种观念引申运用到政治生活中,应该想到,君应以民为根本,厚待下民,则君安于上。下民受剥,居上者就难以保全。这就是《尚书》中所说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译文]初六,剥蚀到了床脚,不守正道,有凶险。(以:及,到。蔑:轻视。)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译文]《象传》说:剥蚀到了床脚,说明已经损害下面的基础。

      [提示]开始剥落,危及基础。

        

      师:剥卦的卦形像一张床,所以爻辞取床为象。再说,剥卦下为坤,坤地可以载万物,床具则可以供人安居休息。阴剥阳首先从床脚开始,好比潮湿的阴气对床的剥蚀,首先从床脚开始,这叫“剥床以足”。

      徒:这样看来,阴对阳的剥蚀是渐进的,首先从下面的基础开始,所以《象传》说“以灭下也”。

      师:不过,初爻意味着剥蚀刚刚开始,如果能够及时地按照《大象传》所指出的“厚下安宅”的原则行事,保护、加固下面的基础,问题还不致于很严重。如果此时仍然无视于正道,继续剥蚀下去,就难免会有凶险了,这就是爻辞所说的“蔑贞凶”。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译文]六二,剥蚀到了床身,不守正道,有凶险。(辨:指床体。)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译文]《象传》说:剥蚀到了床身,说明六二没有相应相助者。(与:同盟者,友好者。)

      [提示]被剥而又无助,应守正防凶。

        

      徒:阳消阴长的形势继续发展,剥蚀渐及于上,六二已经剥到床身了。当然,不守正道,更有凶险。《象传》指出“未有与也”,应该怎样理解呢?

      师:阴阳相应为“有与”,六二与六五都是阴爻,互不相应,没有援助,这叫做“未有与”。

      徒:这就是说,由于六二阴柔中正,如果上有阳刚相应相助,还不至于陷入险境,对吗?

      师:是这个意思。请与六三作比较,六三虽然不如六二的中正,但与上九相应“有与”,就得以“无咎”。

        

      六三,剥之,无咎。

      [译文]六三,剥蚀,但没有过错。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译文]《象传》说:剥蚀,但没有过错,说明六三脱离了上下同类。

      [提示]被剥而有助,可以免过。

        

      徒:六三之所以“剥之无咎”,就是因为它与上九相应吗?

      师:是的。六三虽然被消剥成阴,但是它以阴爻居阳位,与上九阳刚相应,这就意味着六三仍然存有“含阳待复”的因素和“转剥复阳”的可能。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阴退阳回,阳气复生,所以能够“无咎”。当然,处“剥”之时,因得阳刚之助,也仅能免过而已,毕竟无“吉”可言。

      徒:《象传》说六三“失上下”,是怎么一回事?

      师:六三处在本卦的五个阴爻的中间,上下各有二阴,唯独它与上九阳刚相应而“无咎”脱离了上下同类。“失上下”三字,意在指出六三在群阴中的特殊性,引起解卦者的注意。

        

      六四,剥床以肤,凶。

      [译文]六四,剥蚀到了床面,有凶险。(肤:指床面。)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译文]《象传》说:剥蚀到了床面,说明六四已经逼近灾祸了。

      [提示]剥落至极是最危险的时刻。

        

      徒:六四剥蚀到了床面,问题非常严重了,不是“蔑贞凶”,而是直截评断为“凶”,甚至“切近灾”了。

      师:“剥床以肤”,可以说剥到极点了,借以坐卧安身的床快要剥蚀完了。不过,正当剥落至极、大祸临头之时,转机也会随之而来。我们看下一爻“六五”的“无不利”,就知道已经出现“转剥复阳”的苗头了。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译文]六五,鱼贯而来,带领宫女们求宠于君主,无所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译文]《象传》说:带领宫女们求宠于君王,说明六五毕竟没有过错。(尤:过失。)

      [提示]出现“阳剥为阴”向“阴复为阳”转化的契机。

        

      徒:群阴剥阳到了六五这一爻,已经逼近最后仅存的阳爻,局势不是更加危急了吗,怎么忽然又变成“无不利”了呢?

      师:阴阳之间的斗争、依存和转化是十分微妙的。我们看剥卦中的五个阴爻,初六、六二、六四这三个阴爻,都与阳爻上九无应无比,故表现出斗争的一面,所以步步进逼剥阳,从“剥床以足”,到“剥床以辨”,直至“剥床以肤”,局势也都是“凶”的。而六三、六五两个阴爻,与阳爻上九存在着或应或比的关系,就表现出了依存的一面,甚至含有转化的契机,局势就大不相同了,六三“无咎”,六五“无不利”。六五以阴爻居尊位,是众阴之长。当剥极将复之时,它以阴柔之性与上九阳刚邻近而相比,以阴承阳;不仅如此,它又以众阴之长的身份,影响并带领众阴一起顺承上九,就像后妃带领一群宫女向天子邀宠一样,听命于上九。由于鱼为阴物,所以又用一串首尾相接的鱼来比喻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等五个阴爻。群阴鱼贯而进,归顺于孤阳上九。

      徒:这样就形势大变了,这正是“阳剥为阴”的终极和转化的关键,预示着“阴复为阳”的契机已经出现,当然是“无不利”的。

      师:看到这个转变的契机是很重要的。六五虽然仍处在“阳剥为阴”的过程之中,但同时已经处在“阴复为阳”的转换之中,所以《象传》说它“终无尤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译文]上九,硕大的果实没有被吃掉,君子得到大车,小人剥蚀房屋。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译文]《象传》说:君子得到大车,说明万民得以乘载。小人剥蚀房屋,说明小人终究不可任用。

      [提示]孤阳独存时会有两种可能。

        

      徒:诸阳都已被剥成阴,只剩上九独存阳实,犹如硕果仅存。对这种爻象应该怎样看呢?

      师:这仅存的一阳,下乘众阴,关系非常重大。预后如何,有两种可能。如果君子能够得到这可贵的一阳,把握矛盾转化的时机,就可以力挽颓势,转剥复阳,那么得此一阳就犹如得到一辆大车,运装万民滚滚向前,历史就会展开一个新的历程。

      徒:这样,经过了拨乱反正,整个局势就转危为安了。

      师:如果在此危急关头,小人竟占了上风,扑灭了这仅存的阳气,那就无异于破坏了安身的房屋,大家都无法生存了。一阳在上,覆盖五阴,也正像一间房屋;如果剥掉这一阳,岂不是掀去屋顶了吗?可见在此危急关头,切切不可任用小人,否则遗患无穷。

      徒:在同样的局势下,却有两种天壤之别的发展趋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师:这正是“剥”尽“复”来、君子有为之时,所以爻辞作此吉言,殷殷勉励;这同样又是独枝孤果、摇摇欲坠之时,所以爻辞又特设危言,谆谆告诫。

      徒:把一个问题的正反两面作了对比式的表述,确实给人以难忘的印象,使人产生千钧一发的危急感和千载一时的紧迫感。

      师:剥卦不仅指出了阳气逐渐消亡的被“剥”之过程和退守待变的处“剥”之策略,尤其可贵的是,分析了在正气衰败的严峻形势下“剥”尽“复”来的契机。剥卦六爻中,初六、六二、六四这三个阴爻,由于与阳爻上九无比无应,故步步剥阳,形势凶险,特别要提防。对于六三、六五两个阴爻,要看到它们具有“含阳”和“承刚”的一面,“阴复为阳”的希望正在这里。而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则是上九这最后独存的孤阳。星星之火,既可以燃成燎原之势,也有可能被扑灭。君子得之则存,小人剥之则亡。鱼死乎?网破乎?在此最后一搏。

      徒:本卦所述的哲理,确实大可玩味。

      师:凡此种种,对于在人生历程中如何善处衰败、退守待变,是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这要看学《易》怎样去领会、运用了。

      关键词(Tags): #易经#剥卦
    • 家园 【文摘】22.贲卦——论文饰美化

      离下艮上

          ---------    

          --- ---  艮上

          --- ---    

          ---------    

          --- ---  离下

          ---------    

        

      贲:亨,小利有攸往。

      [译文]贲卦象征文饰:亨通,对于事业发展有小利。(贲:音bi,文饰。)

      [提示]指出文饰的作用。

        

      师:“贲”是文饰美化的意思。看问题当然首先要看实质,不能只看外表。像某些包装华美的商品,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到底是骗不了人的。但是,质优价廉的产品,如果包装粗劣,同样地打不进国际市场。可见外表的文饰美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内在的品质优秀,如果再加上外在的仪表高雅,秀外而慧中,那就更显示一种人格的魅力了。

      徒:所以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外在的文饰和内在的品质,正是文与质的关系。文质双兼,就有彬彬之美了。

      师:贲卦专谈文饰美化的道理,涉及《易经》的美学思想。适当的文饰,有助于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文饰要恰如其分,不可太过。因为文饰只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助因,而不是主因,只起辅助作用,不起决定作用。决定因素仍然是内在的实质。如果文饰太过,超过限度,不符其实,那就适得其反。文过盛,实必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贲卦的卦辞对于文饰的作用作了辩证的说明:“贲:亨,小利有攸往。”

      徒:卦辞首先肯定适当的文饰可致亨通;接着指出文饰的作用是有限的,所利者小。这话确实说得很辩证。贲卦排列在噬嗑卦后面,其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师:《易经》重视卦象的社会意义。在社会生活中,“噬嗑”象征刑狱一类的法治手段,“贲”象征礼仪一类的教化手段,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是两卦的内在联系。两卦的卦象也是互相颠倒的,构成一组。

      徒:礼仪也是一种“文饰”吗?

      师:礼仪正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文饰,可以优化社会环境,起有移风易俗、教育感化的作用。从这种意义看,贲卦象征德治的一种形式,与噬嗑卦所象征的法治是相辅相成的。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译文]《彖传》说:文饰,亨通。阴柔前来文饰阳刚,所以亨通。分出阳刚居上,文饰阴柔,所以对于事业发展有小利。

      [提示]解释卦辞。

        

      徒:这一段《彖传》不好懂。“柔来而文刚”、“刚上而文柔”是什么意思?

      师:这是以卦象的变化说明两种文饰的含义。贲卦的下体为“离”,“离”本是“乾”刚之体,由于“坤”的一个阴柔之爻来交于“乾”的第二爻而成“离”,这就是“柔来而文刚”。由此可见,“离”以二刚爻为质,一柔爻为文,其象征意义是本质刚强,却以举止的温和作为文饰。以刚为本,刚柔双兼,这是理想的人格类型,可以导致事业的亨通。正如三国时名将关羽,既有刚毅的个性,又有儒雅的风度,所以获得“儒将”的美名。

      徒:这确实是东方型的理想人格。

      师:按照这样的思维模式,“分刚上而文柔”应该由贲卦的上体“艮”来推演。“艮”本是“坤”柔之体,由于“乾”分出一个阳刚之爻来交于“坤”的最上爻而成“艮”,这就是“分刚上而文柔。”由此可见,“艮”以二柔爻为质,一刚爻为文,其象征意义是本质柔弱,仅仅以外表的刚强作为文饰。这样的人格类型并不能有大的作为,充其量不过是“小利有攸往”罢了。

      徒:这样的人格类型,使我想起唐诗里描写的男装宫女:“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王建《宫词》)虽然学男子式的跪拜,不过是博得君王一粲的新颖姿态罢了,并无男儿气质。由于这一“逆向文饰”,反而更显女子内在的妩媚来。

      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作《姽婳词》,写美女习武,更是以刚文柔、尤显其柔的绝妙写照,竟成了男子玩赏的对象。记得有这样的句子:“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可见仅以“刚”的文饰是无法改变“柔”的气质的。所以贲卦承认适当文饰可以致“亨”的作用,但其作用有限。《易经》的美学思想更为重本色、重气质,文饰应与实质相得益彰。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译文]阳刚与阴柔互相交错,这是大自然的文饰。文明礼仪而有一定的限度,这是人类的文饰。观察大自然的文饰,可以了解四时变迁的规律。观察人类的文饰,可以教化天下。

      [提示]进一步阐释卦理。

        

      徒:日月运行,这是大自然刚柔交错的文饰,这是所谓“天文”,比较容易理解。“文明以止”的“人文”应该怎样理解呢?

      师:贲卦下为离、为火,象征光明、文明;上为艮、为山,象征静止、止限。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文饰,但是要恰到好处,要有一定的限度,这就是《彖传》所说的“文明以止”。过分讲究文明礼仪,就会导致浮华虚伪之风盛行,反而掩盖了质朴真诚的本色之美。要倡导文明,使之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译文]《象传》说:山下有火光,象征文饰。君子因此要通晓各种政事,但不敢依此判决案件。(明:弄明白,通晓。折狱:判决案件。)

      [提示]文饰可用于一般政事,不可用于执法断狱。

        

      徒:贲卦上为艮、为山,下为离、为火,是山下有火之象。这里面又有什么微言大义呢?

      师:山下有火,山间草木被火光映照,流光焕彩,这是文饰的象征。《象传》告诫“君子”,文饰可以运用于一般政事,礼仪制度等都是社会政治的文饰;但文饰不能运用于执法断狱。执法断狱一定要以法律为准绳。如果以文饰之辞为依据判决案件,只能造成冤假错案。可见文饰的运用是有一定范围的。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译文]初九,文饰双脚,不乘车徒步行走。(趾:脚趾,代指脚。舍:弃。)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译文]《象传》说:不乘车徒步行走,因为初九在道义上不屑乘车。

      [提示]最简陋的文饰表现出质朴之美。

        

      徒:“文饰双脚”是怎么一回事呢?

      师:初九处于“贲”的初始阶段,所以文饰程度最轻。把脚包扎一下,这是为徒步远行作准备的最基本、最初步的文饰,简直可以说是朴素无文,表现出的是一种质朴之美。

      徒:为什么初九弃车不乘,徒步行走呢?

      师:初九是最下面的一爻,是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寒士。假如他愿意像战国时的冯谖那样,弹铗于贵族之门,他也可以有鱼吃、有车乘,也可以混得满不错的。然而初九却颇有些骨气,像诗人李白所说的那样,有一种“曳裾王侯不称情”的人格的自尊。他宁肯徒步,也不愿向人乞求,在道义上不屑于乘坐乞来之车。所以他“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徒:初九以布衣草鞋的最粗陋质朴的文饰,在人生旅途上仆仆于风尘之中的形象,自有其动人之处啊!

      师:初九以阳爻居于阳位,地位虽然低下,其精神并不卑下。虽然没有高车大马,那种一往无前的刚毅精神就足以壮其行色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需包扎好一双硬脚板,就可安步当车,风雨兼程,一路行歌,坦然前进。

        

      六二,贲其须。

      [译文]六二,文饰胡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译文]《象传》说:文饰胡须,说明六二是随着上面的九三而动的。(兴:兴起,活动。)

      [提示]文不能脱离质而独立存在。

        

      徒:文饰胡须,大概是指对胡须加以修剪、美化。“须眉”是男子的象征,古人对胡须的美化很重视,三国时的关羽长须飘拂,有“美髯公”之称。从《易经》本卦“贲其须”的爻辞看,美化胡须的习俗很古老了。

      师:胡须一定要附着在脸面上,才能装饰人的仪表。如果没有脸面,胡须也就不能存在。胡须与脸面的关系正如文与质的关系,胡须是一种文饰,脸面才是实质,文不能脱离质而独立存在。

      徒:本爻的爻象可以说明这种关系吗?

      师:从爻象看,六二与九三两爻,各得其位(六二以柔爻居柔位,九三以刚爻居刚位),皆无应爻,二者亲比依附,正像胡须和颜面的关系。六二为纯柔、为胡须,是文饰的象征;九三为纯刚、为颜面,是实质的象征。正像胡须依附于颜面、要随着颜面而动一样,文也是依附于质的,是由于质的存在而发挥作用。所以《象传》说六二“与上兴也。”

      徒:《易经》最善于把抽象哲理表述得十分明快晓畅,这正是以卦象、物象为工具的唯象思维方式独特的长处。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译文]九三,又文饰,又润色,永守正道才能得到吉祥。(如:语气词。濡:音ru,润色,使事物有光泽。)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译文]《象传》说:永守正道能获吉祥,说明终究不可使文凌驾于质之上。(陵:凌,凌驾。)

      [提示]应该避免文饰过分造成文胜灭质。

        

      师:九三爻处在两个阴爻之间,下比于六二,上比于六四。一个刚爻同时受到两个柔爻的文饰,可以说是上下文饰,锦上添花,到处是鼓掌声和赞美辞,这就叫“贲如濡如。”

      徒:这样恐怕过于浮华了吧?

      师:适当的文饰是必要的,过分了就会适得其反,这就成了“文胜灭质”。九三处在这样情况下,尤其要头脑清醒,要坚持求实精神,不要被“假、大、空”的表面浮华迷惑。“求实”才是正道,坚持永守正道,才能获吉,这就叫“永贞吉。”

      徒:“文”应该从属于“质”,为“质”服务。文饰过分,文胜于质,那就是本末倒置、反客为主了。

      师:文饰自然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文饰过分了很可能是鲜花掩盖的陷井。所以必须对文饰加以限制,终不可使“文”凌驾于“质”之上。“终莫之陵”,才是“永贞之吉。”

      徒:“永”字后面又下一个“终”字,强调的语气很重。可见要永远坚持、始终留意,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把“文”抬高到“质”之上,否则真的要吃苦头的。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译文]六四,文饰得全身素白,白马翩翩像羽毛在飞。不是强寇,而是求婚者。(皤:音po,白色。翰:羽毛。匪:非。)

      《象》曰:六四当位,疑出。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译文]《象传》说:六四所处的位置,是疑惧之地。不是强寇,而是求婚者,终于没有什么可怨尤的。

      [提示]素洁之美适应于刚实之质。

        

      师:贲卦发展到九三,是象征文明的“离”体的最后一爻。已经出现文胜于质的倾向。发展到六四,已经进入象征停止的“艮”体,文饰应该到此为止,到了贲极返素的时候了,便由文饰转为质朴,尚质而不尚文。所以六四素装白马,不加文采,以朴素为贲。

      徒:爻辞中突然接上一句“匪寇,婚媾”,又是什么意思呢?这种突如其来的跳接,往往叫人摸不着头脑。

      师:我们看到“婚媾”二字,就应该想到与本爻阴阳相应的另一爻,在这里当然是指与六四阴阳相应的初九。初九虽然以刚质处阳位,气质刚强,又舍车徒步,风尘仆仆,但他并不是打家劫舍的鄙夫,而是不慕浮华的志士。它与洁身自好、素朴为美的六四阴阳相应,同气相求,实在是理想的配偶。

      徒:初九已徒步而来,六四理应飞马相迎啊。

      师:由于六四处于下体之上、上体之下,是上下相交的疑惧之地,“当位疑也”,所以开始时对初九有些误解;后来经过观察了解,“匪寇,婚媾”,并非强寇,是可以联姻的爱侣,六四终于毅然与之结合,“终无尤也。”六四与初九联姻,这也是“柔来而文刚”的象征。以六四之“柔”文初九之“刚”,以六四“素洁”之美文初九“刚实”之质。一为“白马”尚素,一为“舍车”弃华,志趣相投,珠联璧合。如果以古人作比,初九是亲自劳作的高士梁鸿,六四就是举案齐眉的贤女孟光了。糟糠夫妻,相敬如宾。双方有共同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就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生活追求,这是必然的。

      徒:前面学过的屯卦六二爻,爻辞与本爻十分相似,都是迎亲,但是前者艰难缓行,后者则飞马速往,倒是相映成趣。

      师:前者是以下应上,不可太急,太急就是逢迎了;后者是以上应下,不可太缓,太缓就是倨傲了。由此可见,要视具体情况恰当掌握行为的分寸,否则就有失风度了。在这些地方,反映出《易经》行为规范的微妙之处。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译文]六五,文饰山丘中的庭园,只花费一束微薄的丝帛,虽然显得吝啬,终将吉祥。(戋戋:音jian jian,微薄,极少。)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译文]《象传》说:六五的吉祥,说明必有喜庆。

      [提示]国君应提倡简朴之风。

        

      师:六五以柔居尊位,象征仁厚之君。他并不兴建壮丽的宫殿,只花费一束之帛,戋戋之数,修饰一下山丘中的庭园。看起来吝啬得很,没有国君的排场和气派,但是这种崇尚简朴无华的清廉举措,对政风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一个国家来说,这无疑是吉祥喜庆的征兆。

      徒:传说的上古时代贤君尧、舜,提倡俭朴,带头住在茅屋里,墙上连白灰也不涂,与百姓同甘共苦,受到万民拥戴。

      师:其实,茅草覆顶的房屋,连同生活在其中的非凡的人,正有一种朴素之美的特殊魅力,这往往是沉浮在花花世界中的庸夫俗子们所不能理解的。

        

      上九,白贲,无咎。

      [译文]上九,以纯白为文饰,没有过错。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译文]《象传》说:以纯白为文饰,没有过错,因为这完全符合上九崇本尚质的心志。

      [提示]以白为饰,饰极反素。

        

      徒:纯白无色,怎么能够作为文饰呢?

      师:上九处于贲卦之极,文饰至极,则反归于素,由追求文饰转为崇实尚质。“白贲”是以白为饰,以无色为文采,以质素为贲。“贲”至于极点,饰极反素,无饰就是最好的饰。任其质素,不劳文饰,才见其自然真趣,才是自然的美、朴素的美、本色的美,才是纯美、真美的象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加以文饰反而是亵渎,反而泯灭其真趣。真美是本质的美,是不用再美化的。真正的“天生丽质”是“粗服乱头,不掩国色”的,是“却嫌胭脂污颜色”的。所以“白贲”由绚丽归于纯白,以白为饰,以无色为美,进入返朴归真的美的最高境界。

      徒:无怪乎中国画从金碧山水发展到淡水墨画,古典诗文也讲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漫不经心,随意涂抹,而有无穷韵味。淡到了看不见“诗”,却又蕴含着隽永之趣,令人玩索不尽。

      师:这正是超脱了外表的美、附加的美,而表现了内在的美、本色的美,这也正是“白贲”的境界。归结到伦理教化上来说,提倡“白贲”则敦本尚实,华靡之习不足以累之,又何咎之有?所以爻辞说“白贲无咎。”

      徒:这样看来,贲卦虽然专论文饰,但是并不是无条件地赞成文饰。在文质关系上,主张文从属于质,崇尚质朴自然的伦理规范和美学境界。这些见解无疑是很精辟的。

      师:从贲卦六爻表述文质的辩证关系看,下三爻属“离”体,“离”为文明,故侧重于从“文”的角度谈文从属于质的道理。初九“贲其趾”,谈文饰应表现质朴;六二“贲其须”,谈文不能脱离质;九三“贲如濡如”,谈应避免文胜灭质。上三爻属“艮”体,“艮”为止,主于笃实,故侧重于从“质”的角度谈文反归于质的道理。六四“贲如皤如”,谈素洁之美;六五“贲于丘园”,谈简朴之风;上九“白贲”,谈饰极反素。全卦以文与质为命题,通过卦象和爻象的剖析全面表述了现象与本质、外在仪表与内在精神的辩证关系。从下离上艮的卦象中,从中抽出文明而有所止的原则,这正是贲卦的精髓。外表的华美固然表现了一定的文明,但是无限度地追求文饰和浮华,会愈来愈远离自然质朴之美,奢靡腐败的恶劣风气就会泛滥成灾,甚至由于物质文明繁荣和精神文明堕落的巨大反差而危害人类。这在现代人生活中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问题,不能不加以重视。

      关键词(Tags): #易经#贲卦
      • 家园 噬嗑言刑狱,贲则言文礼,礼与刑,是周代最大的政治

        就两者先后位置,我甚至感觉在周代商之前是推崇法治的,之后才转行礼治,毕竟人不犯法就没有大的社会问题,已经接近无为而治了。

        当然礼在发先,要先明示人民什么是违法的,才有法治的出现。

        礼之为用大矣,从祭祀、丧葬、征战、封建、婚姻等等方面(吉、凶、军、宾、嘉五礼)无不涉及,建立了整个社会制度体系(关于古礼参看:http://www.esgweb.net/Html/CTwhJC/LZZS/LZZS.htm)。

        因此,违反了礼也就是违反了法,所谓“出礼入刑”。

        从卦象而言,山下有火,山之情状必借火以明,礼治必借种种礼仪为装饰。

        但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是因为各有其值,治礼者以礼教化,治狱者以刑反省,故周代用不同的官职(春伯宗伯、秋官司寇)严格界限。

        庶,众多之意。庶政,各种政事,并非一般政事。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礼治之初(趾在最下),质朴而已。

        下民不可遽然教化,故质朴即可。

        舍车而徒,类似的例子很多,在古书(比如易、老、庄)中多用比喻和举例来类比暗示,后人行文多明白如话,但暗示就不足了。读古人书由千百幻想,而今人书则喂什么就吃什么...

        六二,贲其须。

        从质朴无文到能修饰仪容,礼治的教化逐步见效。此仪容并非简单的容貌,而是受过教育人的整体气质。不然,估计张飞就是再怎么修饰胡子看起来都不象读过《春秋》的(咱只说演义,张飞大人莫怪)。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贲如:华丽繁盛之状

        濡如:感染习惯之态

        礼治到了一定程度,人们已经习惯于以礼而行,大家“礼”相往来,以至于可能会因为过分重视礼仪本身而忽略了礼背后的真实品德而成了虚礼、假客套。

        三爻多忧,故这种状况要长远、深入思考一下。

        我们受贿的恶习,日本鬼子嘴上一套,心里一套的假客套,不都是因礼而成却又违背了礼的初衷么?所以注重礼的同时更要注重品德。

        君子有才,为善甚大;小人有才,为恶亦多。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装饰华丽的车子,却用类似战马的白马,差点怀疑是盗寇。

        根据《礼记》,商代尚白,戎事乘翰(白马),故此处是在婚礼中误用了征战用颜色的马匹,以至怀疑是不是盗寇,还好好没耽误正事。

        从六四开始逐渐不重视礼,人们开始真正理解礼仪背后的教化。但六四尚有很重的痕迹,还有不少人停留在过去对礼的认识。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贲于丘园,有为而隐,束帛戋戋,少求寡欲,此老子“圣人...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之意。

        国既治而身已隐,故无咎无尤,虽开始人不理解而小吝,却终有大吉。“天道无私故能成其私”。注易者曰:六五之吉,喜。只能说与我心有那个啥...太那个啥了...

        上九,白贲,无咎。

        以白为饰,以自然为礼,以天道为法,何咎之有。

    • 家园 大有启发,谢谢。另有几个错别字可能影响阅读

      因为初爻位卑势危 势微

      即八卦与六十卦所象征的事物 六十四

      《老师》卦象征“用兵”之时的事理 《师》

      • 家园 谢谢指正。

        2,3条已经更正。

        不过对1条,持不同意见。

        位卑势危是和后面的位极势危对比的。两种都是势危,但是因为位的不同,应对的方法就不一样。如果改成衰微的微,意思就全变了。

        • 家园 初爻不可能势危

          因为初爻位卑势危,阴阳处之皆当深藏勿进;而上爻位极势危,刚柔居之都应谨防衰危。

          按,初爻当是事物萌芽微弱之时。微,小也;危,高也。

          下文“皆当深藏勿进”,则卑微之态可想见,若位卑势危,如快刀斩草,断无存活之理,深藏勿进又何用焉?

          若上爻位极,则有谨防之力,虽势危可预而防之。

          以职位来看,初爻若小民,上爻如高官,若有匪寇不测(危),则小民虽深藏不得免;而高官以有预而能防。

          若小民卑微而又能藏,则祸福不侵,“微”宜也。

          • 家园 我找了原书的扫描件,

            原书中确实是用危险的危。为了保持原貌,我先改回,如何?

            • 家园 乾卦可以说是64卦的范例,其中提到了初九阳气初生,位卑力薄

              基于此我仍然坚持用势微,找不到初爻势危的理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