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中途岛海战(渊田美津雄写的那本) -- 减肥中的猫

共:💬54 🌺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中途岛海战(渊田美津雄写的那本)

    作者序言

    (一)

    中途岛海战确实是日本的一场惨败。在“宁求质量勿求数量”这一信条指导下,为了打败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日本联合舰队进行了长期的训练和准备。但是,在中途岛,日本的强大部队却败于弱敌之手。

    参战的我方水面部队不仅在数量上对敌占压倒优势,主动权也在我们手里。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始终起主导作用的航空兵,在质量上,我们也决不劣于敌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吃了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败仗。这场败仗是现代日本海军从来没有遭到过的,甚至连作梦也没有想过这是可能的。

    以中途岛海战为转折点,战争的好运气断然从我们手里移到了同盟国一边。这次失利给我们许多教训,也迫使我们海军从战争爆发以来第一次深入进行反省。

    不消说,日本公众是不知道这次海战的真相的。帝国大本营发表的战报想让公众相信双方损失相当。可是,美国却立即向全世界宣布了日方所受的损失,准确指出了击伤击沉的舰名。显而易见,我方所以隐瞒其相的目的,与其既是不让敌人获得有价值的情报,不如说是为了维护国内的士气。

    我本人也饱尝到极端保密措施的苦头。在这次海战中,我在“赤城号”上负了伤,随后由“冰川丸”医院船送回横须贺海军基地。我是在夜里街上没有行人的时候才被送上岸的。我在担架上盖得严严地从医院后门抬进去。我的病房同外界完全隔绝,连护士和看护兵也不准进来,也不许我跟外面联系。中途岛海战中负伤的人,就是这样全部与外界切断了联系。这实际上是以医疗之名,行监禁之实;有时我甚至觉得自己是个战俘。

    自然,凡属涉及中途岛海战的文件资料一概被列为“绝密”,用这些资料起草战况报告受到了极严格的限制,而且,这样写成的报告在战争期间都是高度保密的。1945年日本投降时,这类文件几乎都被销毁了。因此,自从恢复和平以来,日本方面关于中途岛海战只有过一些片断的、而且往往是错误的报道,那是不足为奇的。

    出院后,因为我的腿伤没有痊愈,我被临时派到横须贺海军航空队担任教官。我的额外工作是兼任东京海军大学教官。在海军大学,成立了中途岛海战战争教训调查委员会,我被委派为航空兵分会的干事。在这个岗位上,我研究了以往历次海战和航空兵作战报告,汇编了从中应当吸取的战略、战术教训的分析材料。

    对中途岛海战进行调查,只限于经过特别审查的人。我负责调查报告的最后起草工作,所以,我有机会接触所有官方文件和私人笔记。此外,我们还召集了参加中途岛海战的几十位军官以应咨询。研究工作完成后,只打印了六份调查报告,交差了事。这些材料的下落如何,我不得而知,但我很幸运,战后在我的一个柜橱里发现了调查报告的原稿。

    即使有这些难得的资料来补充我的切身体验之不足,我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写出一部内容全面和情节准确的中途岛海战史,仍然感到没有把握。凑巧,我找到了奥宫正武海军中佐。他是我的老朋友,一位现成的而且完全合格的合作者。他也是海军飞行军官,跟我一样深信把日本方面关于中途岛海战的准确记录整理出来是很重要的。本书巾不直接涉及南云部队的那些部分由他主要负责。

    我们力求对战斗的发展尽可能客观地加以叙述,以便使这本书具有真正的历史价值。我希望本书能增补以美国官方出版物中美国方面的作战记录。

    渊田美津雄

    1951年2月

    (二)

    太平洋战争终于证明了空中力量时代的到来。空中力量已经在海战中成为如此重要的因素,以致双方巨大的水面舰队之间无需互打一炮就能决定胜负。同美国潜艇所进行的消耗战相结合的美国战略空军力量的威力所起的决定性意义是如此之大,以致尚无敌军的一兵一卒涉足我国本土,日本的陆海军便不得不缴械投降了。在这种新型战争中,中途岛海战是使日本遭受惨败的一次战役。

    1942年6月,我亲身参加了机动部队作战,而我的职务使我便于观察整个中途岛海战的发展情况。此外,为了获得更多的关于这次海战的资料,我在战后曾三次周游全国,访问参加过这次海战的一些前日本海军军官。

    我所做的研究的结果使我深信,太平洋战争是由不懂得海洋的人发动的,并且由不懂得天空的人打的。如果他们更好地懂得海洋和天空的话,日本就会更慎重地考虑发动战争是否明智,即使那时日本除了发动战争之外别无道路可走的话,也可以避免许多大错。由于日本用陆上标准衡量海洋,并用海战的概念指导航空兵作战,这就注定了日本的悲惨命运。

    如果我们再次忽视空中力量的重要性,那末总有一天我们要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其他方面为此付出代价。

    奥宫正武

    1951年2月

     

    • 家园 按南云自己的说法,匆忙撤退不仅无错,反而功劳大大的!
      • 家园 何解,愿闻详情
        • 家园 猫文中第二章日本海军战略的演变(下)说的清清楚楚:

          南云海军中将决定撤退而不去进一步扩大战果的理由,使海军专家和历史学家们感到莫明其妙,特别是在国外。我仅知道,他在一份文件中说明了他作出这项决定时对形势的估计。他说:

          真是理正词圆的官样文章啊,南云功劳大大的有:

          一、第一次空袭业已达成了几乎全部的预期破坏,因此,再次攻击也不能使这种破坏扩大多少。

          关键是偷袭前日本海军的计划目标就是有限的,仅仅是消灭太平洋舰队,给日本进攻南洋留出六个月时间,预期之后美国会因为代价太大而和日本和谈。典型的蠢猪式的强奸犯思维....

          二、第一次空袭时,敌高射炮迅速开火,实际上,我部队进行了强攻。如再次空袭,必须估计到我方损失将增加,与所能取得的战果极不相称,

          战了便宜要卖乖,说起来到也对头

          三、根据截听到的敌人无线电通讯情况,敌人至少尚有五十架大型飞机(指重轰炸机——译者)仍可作战。同时,改航空母舰、重巡洋舰以及潜艇的行踪和动向不明,

          日本海军虽然大胆偷袭,其实心里也哆嗦。重轰炸机的水平高空轰炸对水面舰只的杀伤力几乎为零,中途岛战役中显示出来了,当时日本海军是否知道,存疑。

          四、在敌岸基飞机作战范围内长时间停留,显然对我不利。尤其是因为我方飞机搜索距离有限(仅二百五十海里),而我方当时在夏威夷海域,潜艇的巡逻又不可靠。

          混蛋的官僚主义理由。自己的飞机不能先轰炸对方机场么?你的护航舰队呢?

          南云自己把话说的滴水不漏,难怪回去就授勋。

          .......

          总之,袭击珍珠港达到了使美国太平洋舰队不能干扰日军南线作战的基本战略目标。但是,在机动部队返航中,南云海军中将的航空参谋和飞行军官们,对于未能使敌人的航空母舰受到任何损失,仍感到烦恼不已。我们立即着手制订以后的作战计划,以便达成我们在珍珠港未能达成的目的。

          南云司令部的作战参谋源田海军中佐细心考虑了更大的战略战术问题。他的结论也是,我们下一步作战必须全力以赴歼灭美国航空母舰。他认为为了把敌人诱出基地好让我们跟它交锋,就应该占领中途岛和位于珍珠港南南西九百六十海里的金门礁。所以,首先提出并在六个月后发展成为中途岛海战的基本思想的是源田。

          。。。。。。。

          可是,返回本土后,我们发现海军首脑对于在珍珠港歼灭如此众多的战列舰沾沾自喜,根本不想接着立即对美国航空母舰采取行动。就我所知,重要的海军军官中只有横须贺海军航空队司令上野敬三海军少将对于没有使美国航空母舰受到任何损失提出了批评。

          沾沾自喜貌似是旧日本军队最常见最可爱的特质???

    • 家园 这是我扫校的。

        好象最早上传在鼎盛上,那时还是实达电脑办的。

        我这儿还保留有全本包括书中的地图,哪位感兴趣请留信箱,不过我不能保证在第一时间发出。

        这一战不完全是南云的责任,当然如果他指挥的好些结果也会不一样。一部分可以说是美国运气太好,其他的主要责任还在山本五十六那些高层人士身上。

        记得当时不算珊瑚海海战受伤的,日本还有六艘大型航母,其中两艘用在千岛群岛的佯动上。实际上自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上日本海军占绝对优势,日本人也一直想找到美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决战,不知为什么山本还要把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调离中途岛,是大脑一时变成浆糊还是什么?如果日本全部航母到了中途岛,美太平洋舰队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了。结果基本上可以会是全歼美舰队,除非美舰队不出动,日本也损失不了四艘航母。而美国要翻身只能等新舰造出来,这大概要到一、两年以后,有这段时间日本人可能把澳大利亚也占了。

        美国的运气其中之一还体现在哈尔西刚好生病不能指挥。如果还是他十有八九会在当天夜里被南云反咬一口,这在后来的莱特湾(菲律宾)大海战中哈尔西的表现就可看出。

        

      元宝推荐:萨苏,
      • 家园 不明白,请详述

        美国的运气其中之一还体现在哈尔西刚好生病不能指挥。如果还是他十有八九会在当天夜里被南云反咬一口,这在后来的莱特湾(菲律宾)大海战中哈尔西的表现就可看出

        • 家园 哈尔西的特点是猛冲猛打

            莱特湾大海战时,他是美海军在前线的总指挥,给他的任务第一要务是掩护美军的登陆部队。

            结果一发现小西带领的诱敌用的航母舰队,他就把所有的航母都带上向日本航母舰队冲去,留下的掩护舰队不足以抵挡日军真正的主力:战列舰队。那时小西的舰母舰队已经没有什么可用的飞机,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日本人本来就是准备损失掉的。

            栗田带的战列舰队已经突破美军的阻挡,美军登陆场就在眼前,但不知什么原因他没有攻击美国的登陆部队而是班师回朝。(好象是回新加坡去了)这一仗美登陆部队没有受到重大损失也有老天爷在帮忙。

            在莱特湾最危急的时候尼米兹发了一封“著名”电报,大意是“哈尔西你到底在哪里?”。当然就是哈尔西接到命念全速回返也来不及。

            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军特混舰队司令是斯普鲁恩思,(不知名字有没有错)因哈尔西患皮肤病住院而由他接替,斯普鲁恩思比哈尔西稳重的多。海战当天击沉日本四艘航母收回飞机后天色已黑,斯普鲁恩思命令舰队向东撤退。这一命令当时有争议,认为他没有去争取更大胜利。而基本上在同时南云命令剩下的舰队向东急进,想利用天黑靠近美舰队进行反击,在大炮射程内航母对战列舰和巡洋舰可以说是毫无抵抗力。到后半夜没追上南云只好作罢。

            如果这一仗是哈尔西指挥,很大可能会命令舰队继续西进,争取能击沉更多的日舰,这样正好撞在南云的炮口下。

            中途岛美军取胜的运气成份很多:

            刚好在日本更换新密码前美军摸清了日军的部署,如果早一点换。。。

            刚好是美特混舰队方向的日本侦察机因故迟起飞了一个多小时,如果早一小时发现美舰队南云就有充足的时间应付。

            美军本来是指望用鱼雷轰炸机打击日本航母,俯冲轰炸机原来作辅助。计划是各机群同时发起攻击。结果俯冲轰炸机群飞到预定地点没发现敌舰,在回航过程中发现日本回航飞机跟着找到日本舰队,到达时鱼雷轰炸机已经攻击过,付出很大牺牲鱼雷没有一中,但最后一次攻击把日本掩护战斗机吸引到低空,俯冲轰炸机群从高空进入毫无阻挡。

            当时美国飞机性能不如日本零式飞机,如果日本在高空有掩护飞机美国也取得不了那么大成果。如果美国攻击机群同时到也不大可能一次击中日本三艘舰母。

            本来美海军迎战是不得已而为,当时还有避战的提议,结果阴差阳错取得全胜。

            以上没查资料,可能有错漏。

          • 家园 是啊,这种将领通常需要庞大的工业基础做后盾

            美国这种将领不少

          • 家园 小泽治三郎

            是联合舰队最后一任司令官.不是什么小西

            尼米兹当时给哈而西的电报里并没有那句话,是送电报的人自己加进去的干扰码.结果是让老公牛勃然大怒,从北方撤了回来,没有能全歼小泽的舰队

            • 家园 同意,是我记错了。
            • 家园 尼米兹的电报原文

              “你在哪里?”,这是很正常的,没有任何指责的语气。但是发报员加的干扰词是“全世界”,由于意思过于连贯,于是翻译成了“全世界都想知道你在哪里?”变成了一封羞辱性的电报。老公牛当时气的就摔了帽子,不过后来澄清了误会,哈尔西在回忆录还是对尼米兹相当尊重的。

              好像河里有人发过这段哈尔西回忆录。

              • 家园 我看这个解释更加严谨而且有逻辑性

                原文:

                TURKEY TROTS TO WATER RR FROM CINCPAC ACTION COM THIRD FLEET INFO COMINCH CTF SEVENTY-SEVEN X WHERE IS RPT WHERE IS TASK FORCE THIRTY FOUR RR THE WORLD WONDERS

                TURKEY TROTS TO WATER RR

                (火雞快步去水裡)

                FROM CINCPAC ACTION COM THIRD FLEET

                INFO COMINCH CTF SEVENTY-SEVEN X

                WHERE IS RPT(重復) WHERE IS TASK FORCE THIRTY FOUR (第34特遣艦隊在哪?)

                RR THE WORLD WONDERS

                (全世界都想知道)

                并不是the world want to know

                而且,这句话出自:

                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

                Alfred, Lord Tennyson

                --------------------------------------------------------------------------------

                1.

                Half a league, half a league,

                Half a league onward,

                All in the valley of Death

                Rode the six hundred.

                "Forward, the Light Brigade!

                "Charge for the guns!" he said:

                Into the valley of Death

                Rode the six hundred.

                2.

                "Forward, the Light Brigade!"

                Was there a man dismay'd?

                Not tho' the soldier knew

                Someone had blunder'd:

                Their's not to make reply,

                Their's not to reason why,

                Their's but to do and die:

                Into the valley of Death

                Rode the six hundred.

                3.

                Cannon to right of them,

                Cannon to left of them,

                Cannon in front of them

                Volley'd and thunder'd;

                Storm'd at with shot and shell,

                Boldly they rode and well,

                Into the jaws of Death,

                Into the mouth of Hell

                Rode the six hundred.

                4.

                Flash'd all their sabres bare,

                Flash'd as they turn'd in air,

                Sabring the gunners there,

                Charging an army, while

                All the world wonder'd:

                Plunged in the battery-smoke

                Right thro' the line they broke;

                Cossack and Russian

                Reel'd from the sabre stroke

                Shatter'd and sunder'd.

                Then they rode back, but not

                Not the six hundred.

                5.

                Cannon to right of them,

                Cannon to left of them,

                Cannon behind them

                Volley'd and thunder'd;

                Storm'd at with shot and shell,

                While horse and hero fell,

                They that had fought so well

                Came thro' the jaws of Death

                Back from the mouth of Hell,

                All that was left of them,

                Left of six hundred.

                6.

                When can their glory fade?

                O the wild charge they made!

                All the world wondered.

                Honor the charge they made,

                Honor the Light Brigade,

                Noble six hundred.

                Copied from Poems of Alfred Tennyson,

                J. E. Tilton and Company, Boston, 1870

                紀念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發生了巴拉克拉瓦(BALACLAVA)之役一支600人的英國輕騎兵隊對數千敵軍作戰........輕騎兵隊的衝鋒(OCT. 25 1854)

                OCT.25. 1944.....巴拉克拉瓦之役90週年紀念日

                多凑巧……都赶一块儿了,这个无线电军官还是个诗歌爱好者

                • 家园 突然发现其实这个电文本身也挺……

                  中间“where is rpt where is”问一个“where is”就得了,还重复强调了一次,谁看了也不舒服,然后再加上那么个尾巴,难怪公牛发狂了

              • 家园 这个词加的...

                干扰词是发报员随手加的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