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黑”中介的存在,换个角度想,也许是件好事情 -- 铁手

共:💬53 🌺4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黑”中介的存在,换个角度想,也许是件好事情

    看了糖醋兔子的 【原创】有一个人长得象洋葱,他走着走着就哭了贴,第一个反应,心里也是想骂那些“黑”中介的,后来看到 landlord的地主瞎侃】骑兵团,富士康--老拙,马甲和兔子贴,掺和了几句,又看了一些讨论的贴,思路似乎从那个“黑”字中跑了出来。仔细想想,“黑”中介也许根本就是一种积极意义呢。

    这话怎么说?我先稍微扯的远一些,说点自己的亲身经历。高中毕业之前的暑假,我到村子里的砖窑里干苦力活,两个月下来也挣了一些钱。换到现在想想,这钱赚的是够苦的。一块砖卖出去,老板拿了大头,到我手上的只能是小零头。但是人在当时,我是快乐的。不要说挣到了钱,还锻炼了身体。虽然人小,利用物理学的知识,在苦力活中也取了不少巧。心情是愉快的。

    回到“黑”中介的问题上,我不敢说那些找中介的人是心情愉快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应该很清楚,那就是那些找中介的找工者,他们是明白中介是有用的,对他们自己是有好处的。他们愿意去付这个钱,他们是自愿被“黑”的。

    这么说好像不太有同情心。不过我们想想,那是建立在都有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就好比一个人愿意付几倍几十倍的钱到有名的私立大学上学,图的就是毕业了以后的回报。倒也没有人说凭什么哈佛、斯坦福就收那么高的学费。

    很多时候我们说,一分钱一分货。当一个买卖好到象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让人不能相信的时候,那基本上是假的可能性更大。Too good to be true. 比如网上有个比较流行的骗局:通过一个邮件来告诉你说某非洲前总统如何如何留下一笔财产,需要借助你来转移,只要你答应,财产的多少多少会归到你的帐户下。然后告诉你需要一笔定金以保证诚意。等你把定金寄过去以后,就杳无踪影了。

    花冤枉钱,就好比我们有时候会宁可花大价钱去名牌一样,至少有部分是冲着名牌品质的保证。它凭什么贵?因为它是名牌。那么,那些找工者,是不是也有可能宁愿找那些贵的中介而不去找那些超便宜的呢?

    我因为弄西西河这个网站,平时会比较关注一些 web hosting 方面的内容。有一些很便宜,有一些很贵。便宜的有便宜的生存方式,贵的有贵的生存方式。大部分人在找便宜货时,心里都预先会有个思想准备,基本是抱着拿小钱打水漂的想法去的。那些便宜的,它也就指望你试一次收到一次的钱就好,口碑不口碑,牌子不牌子的,它根本就无所谓。而那些贵的,它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尽可能的提高服务质量来让人满意。在这种情况下,便宜的服务商不会有改进的动力,而贵的,必然会挖空心思的想办法来改进。很多用户也都是在试过一两次极便宜的以后,开始用贵的。同样的道理,有便宜的中介存在,但是它的服务是不是也相应的会过于便宜,而导致那些希望得到服务的人根本没有可能得到他们需要的服务呢?

    中介的前名,应该是叫做掮客了(呆鹅指正,修改)。以往给人的印象是两头骗,两边抽头的可恶。过去也许是这样,但是现在获得信息的手段足够多,要两头骗,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好的中介,虽然会让你付出一定代价,却也替你省下很多时间来做你所专长的事情。

    我说“黑”中介也许是一件好事情,是因为在公开的市场里,一个中介如果敢于高价收费,那么,对于委托的人而言,也往往意味着它的服务背后所带来的高的成功率。更是因为中介市场的存在,意味着观念的改变。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观念的形成:虽然某一方的利益被分摊了,但是就整体的效率,却是提高很多。

    也许,糖醋兔子更应该多找找那些“黑”中介,侧面的鼓励中介提高服务质量,让好的更好?

    供参考。

    • 家园 【文摘】北京警方抓捕175名黑中介人员 800余人曾被敲

      来源:新京报】

        175名黑中介人员落网

        4月份至今已让800余人上当受骗

        本报讯 利用信用卡透支功能,设下“融资贷款”骗局;低价销售二手车,骗取银行汇款。市公安局经侦处昨日消息,自4月10日至今,共有800余人陷入28个黑中介设下的此类诈骗陷阱。

      目前这些黑中介已被取缔。

        经侦处负责人表示,现28所黑中介175名涉案人已经落网;800多名受害人多为学生、外来人员,一些人的损失无法追回。目前,各黑中介诈骗手段主要为职业介绍,房屋中介和投、融资贷款,且频繁变更办公地点、诈骗手段,执法难度较大。下一步,警方将与劳动、监察部门,联动打击。

        与传统的找工作黑职介不同,目前,专利孵化产品、汽车贷款、二手套牌车等成为黑中介诈骗工具。一中介在北京、长沙、南京三地媒体登广告,售超低价二手车、套牌车,自2月至今,骗得银行卡汇款10余万元;一汽车贷款中介公司,取得车主身份证件、办下贷款,立即把钱转入“钱库”、北京泰丰伟业商贸公司,然后谎称“贷款没办成”,半年骗得贷款440多万元。

        ■骗术曝光

        陷阱1 可贷款信用卡

        诈骗链:投资、咨询(或顾问)中心———承诺代办信用卡,该卡有几万元贷款功能———收取1000至10000元手续费———做成几笔业务,立即搬家。

        提示:所谓贷款数额,其实就是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办理信用卡,不需要中介、抵押,只需凭个人材料到银行申请。

        陷阱2 专利孵化产品

        诈骗链:“海捞”专利人资料———以国务院下属事业单位等名义发“贺电”,称免费宣传其专利———专利审查合格,准备重点培养,需收取入围费4600元———即将做资产可行性评估报告,收上万元服务费。

        提示:利用专利人急于将专利转为产品的心理诈骗。该中介自全国各地一百多人,骗得30余万元。

        陷阱3 高新技术加盟

        诈骗链:租用金苑大厦写字楼———开办北京亚澳之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设网站发布技术转让信息,高新清洁球生产设备,可回收产品———收取加盟信誉保证金。

        提示:该公司两月获取180万元,40多人成为其加盟商。

        本报记者 王姝 实习生 刘莉

    • 家园 不知道美国非法移民是怎么找工作的

      墨西哥人在美国的地位感觉和国内民工的地位一样.看新闻上好像他们也就是站在什么地方等雇主上门,估计肯定会有其他的找工作的渠道,不知道详情如何.当然更不了解是否有黑中介的存在了.

      如果有这方面的东西估计可以给国内介绍一下,无论老美作的是好是差,借鉴作用21.

      另外让人比较关心的一点是,宗教在民工中的传播情况如何?在美国,宗教组织在非法移民这个问题上的话语权不可低估,无论是好是坏.当然宣传大多都是好的,比如帮助非法移民渡过生活难关等等.

      如果宗教组织看准国内庞大的民工群体,不知道有什么影响.个人估计在几年之内将看到宗教在民工团体中飞速传播,只希望不要造成新的问题.

      • 家园 随园过客讲得很全面,给你提供点政府的零工服务情况

        政府有间小房子,里面是两三个政府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小房子外面都聚集了一堆老墨、老黑还有数量很少的白人、亚洲人,黑压压一大片,等工。政府不管等工的是不是有身份,只问你擅长什么,一人一号,登记。周末政府不上班,那儿一样聚了很多等工的人。我们公司原来搬家、清洗,自己家里搬东西挖土什么的,我都到那儿去找人。你就直接进政府的小屋子,说要干什么活,他给你喊,或者你就直接在房子外到人群中去找。国家最低工资是7块多还是8块的,政府的人也不管工资,你低于最低工资他也不管,我们基本上给个9块10块,基本上一天要给大几十不到100。有很多搬家的、水管的、电工的、庭院工程这些,也到那儿找帮手。

        政府的人其实也不避讳,直接就问你要什么人,黑的白的黄的墨的。一般我怕麻烦,说无所谓。这时他一般给你介绍老黑。老黑比其他族群都会表现,跳出来说他这也会那也会。但是多次下来,感觉老墨比较好,虽然很多人英语都说不来(两三个一伙人中一定有一个会说英语),但是老实,肯干,吃午饭也不计较。白人和黑人都不行,懒,叽叽歪歪很多。当然这些打零工的层次也很低,干活得看着,要不会偷东西。后来我就专找老墨。不过最差的还是一个老墨,这哥们干到2点多钟,还有活没干完,说要回家了,不干了,要不就加100块。几年下来大概去过十几次吧。

        这个是政府中介,不要中介费。

      • 家园 我知道的情况

        这里说的都是打黑工的。

        站街的也有,但不多,还要看工种,主要都是和建筑有关的临时工。比如你家里要搞院子或者盖房子,就开辆车去这种人多的地方,价格面谈,谈妥后工人跟你回家,干活。和国内街边劳务市场差不多。当天给钱,不满意明天就换。华人,墨西哥人都有这样的。我雇了个东欧人给院子割草收树叶。他是移民,有身份就开个小庭院装修公司。小本生意,一切工作老板自兼,也没雇别人。每次来干活他都会去找一两个这样的临时工墨西哥人帮手一起来干。

        对华人来说,主要的还是餐馆工。现在华人多的地方也有很多人干理发,店员,保姆之类工作。这种稍微稳定一点的工作一般都是通过职业介绍所找,我以前为了给孩子找保姆也还去过几个这种地方找中介帮我找人。

        那地方样子跟国内以前的储蓄所似的,高柜台,上面是一直到屋顶的铁栅栏。中介们坐后面打电话,找工作的在柜台外游荡。有了工作里面的人就写张纸条写明什么工作,什么待遇,什么条件等等挂出来。外面的人看了有想干的就去和里面的人说。好像要交几十块的介绍费的,不太清楚。谈得差不多了中介就给雇主打电话,说我这里有人想干你那份工作啊,是个什么什么样的人,你想不想要阿等等。如果谈好了,中介就会牵线找工的人怎么去,雇主会在哪里接等等等等。

        工人开始工作了,会有几天试用期。如果任何一方不满意就退回介绍所。好像找工的人交一次介绍费可以最多在多久时间内换三个工什么的。没成介绍所就不向雇主收费,直到找到满意的为止。介绍所竞争也很激烈,因为入门堪低,一部电话租个店面就开业。搞得雇主都不要预交费了,找到了合适的人才交。因为最后我也没从那里找到,--岳母来了,就没真记住该付多少,好像是三百的样子。

        都是黑工,所以谈不上政府和法律保护。也没觉得中介多黑,觉得他们还挺帮忙的。有的工作还在外州,记得有次碰到个福州偷渡的人,一句英语不会,愣是要去一个中部的什么州。这样中介还会仔细讲怎么去坐灰狗之类,写好几张英文纸条像锦囊妙计一样给那个福州人揣好,告诉他什么时候用哪张,别废话(这也没法废话),就给美国人看纸条。

        至少在华人偷渡客中间我觉得宗教没有多大市场。非法移民生活紧迫,又有身份问题,根本没有闲工夫拜神。大家都很清楚为什么来美国,也知道上帝没法靠。

      • 家园 我知道的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雇主预付,大概是半个月的薪水,500刀左右,从员工的第一笔薪水里扣除.中介负责送人上门,当然送来的是人是鬼就看雇主的造化了,碰上那种怎么教都教不会的笨蛋,只好从中介那儿再要一个,同样的钱再给一次,没有不满意退钱这一说.这个基本上适用于墨西哥非法移民,大陆刚偷渡过来,没有工作经验和身份的人.

        另一种是雇员自己打电话给中介,中介提供信息,雇员自己到餐馆/工厂去报道.这种适合到美国一定时间,对美国多少有点了解,一般中介也糊弄不了的人.收费还是由雇员自己负担,不过比较低一些,一般在100刀以下,有的要求当场付清,对工作不满意的话可以免费再找,有的是要求在雇主那儿工作几天以后再付.

    • 家园 借铁手的贴,请教一下,为什么不搞个人力市场呢?

      假如工厂劳动力都是十分标准化的话,就集中在一个地方搞个人力市场,这样一下子就变得透明了,民工找工容易,工厂招工容易,这个市场就由政府来管,收取一些基本费用,中介也就是失去存在的必要了。

      不这么做,是否有什么困难导致不可行呢?

      • 家园 人力市场有啊,反正我们这儿有...政府办的.

        和中介共存

        • 家园 那就请问一下

          既然如此共存,中介靠什么吃饭呢?收费如何?

          • 家园 呵呵,该换换脑子了

            既然如此共存,中介靠什么吃饭呢?收费如何?
            黑中介送人,HR会有好处到手,有多少HR会不要呢?用谁不是个用,用你没好处可拿用他有好处可拿,用谁还不是HR说了算。

            至于找工的,不上银子就找不到工作啊。

          • 家园 说实话,俺知道有,也在春节啊什么的以后

            看见过一大帮一大帮的民工站在那里等着招工,可是里面的行情程序如何我就不清楚了.反正没兔子说的那么贵.

            俺家的保姆,中介介绍的,工资八百,收中介费五十,俺家给的,可作参考吗?

            • 家园 我是这么想的

              给中介的钱,就是交易费用的一部分,一般而言,人力市场的存在,会导致信息传播快了,理应减少交易费用。

              假如人力市场和中介能够共存,说明中介还起着信息传播另外的作用,例如过滤一下人员等等,这些作用是人力市场所没有的。

              假如兔子那边有人力市场,而中介还如此收费,倒是很值得研究一下为什么。

    • 家园 老铁多大了?好天真呢

      您说的是假定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上,而不是在一个垄断的市场上,特别是一个有官商勾结背景,甚至很可能有黑社会背景的市场上,你要做“好中介”,很可能这碗饭都吃不下去,从中介价格的一致性和找过劳动保障所的结果来看,更多地找黑中介没什么促进作用,难道他们会因为钱太好赚了而改善服务?

    • 家园 “黑”中介之续,及补充。怎么办?有个商机在招手

      看了很多朋友的回复,很有启发。这里不才总结一下。

      有一个细节,很多朋友都注意到了。也就是说,同样是中介的作用,在国外的一般都是收雇主的钱。比如你通过一个租借中心找到一个APRTMENT,房东会付钱给中介,而中介为了吸引你使用他们的中介服务,甚至会付钱给用户。网上的很多服务性网站,也是如此。但是在国内的中介,起码是兔子提到的中介,正好相反,是用户而不是雇主付费。

      这点很关键。

      造成这个客观事实存在的原因是什么,这里暂不追究(发出后看到 ragtime 的这个贴 http://www.talkcc.org/article/836438 说的非常精到)。我只想关注“事实”本身。

      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一个是政府职能部门出面,一个是市场经济的作用。

      我的看法是,不能依赖职能部门。倒不是说职能部门的好坏,而是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因素。这好比在网上购物,没有哪个美国政府机构会到EBAY上来裁定一个人的信用度。这些都是商业机会,本应该由市场人士来利用。

      既然能够有专门的商业机构做商品的测评(consumer report,cnet),有网站对比价格(price grabber),有比价订票服务(expedia,priceline)。报纸上还有专门的栏目评论LOCAL的饭馆。

      为什么就不能抓住这个评定中介信用的商业机会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