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政治,妙不可言(写到哪里就哪里) -- acton

共:💬324 🌺376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容我转载在天涯与草鱼子的讨论

        大抵而言,我强调的是,在中国过去的几十年中,机会的作用大过信用。而对方似乎认为,在一切条件下,信用的作用高乎一切。

        作者:草鱼子 回复日期:2006-12-4 21:45:12 

          作者:Acton 回复日期:2006-12-4 19:18:01 

            作者:草鱼子 回复日期:2006-12-4 15:16:19 

            

              我对小布什这个政治流氓干什么丝毫无兴趣,而且我认为任何政府如果要学他,都是很不值一提的行为。

              

              社会效益自然重要,不过如果政府失信,您认为这就不会伤害到社会效益了?您为什么要将两者割裂开?

            ——————

            本来人的选择就是趋利避害,或者两种利益中,择其大者;如果一味讲信,反而有可能导致更多的利益没有取得。

          

          

          你说得不错,不过你也需要知道,信用关乎长期社会受益,而不讲信用放在首位的政府通常只关注短期社会受益,他们比较会忽视因信用失却而带来的长期社会受益的损失。

          比如那家被爽约的外商,我可以肯定,他们此后不会再对该地方政府充分信任,而如此一来,必就增加了当地政府和该企业接触时所需要的交往成本,原来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以后就需要亲自登门拜访和进行繁琐的说明和承诺了,人力成本、时间成本都会增加。该企业将政府这一爽约行为公诸于众,其他企业也会多张一个心眼。

          这些只是个简单的例子。我想你关注经济也很久了,也该知道投资商除了关注硬环境,也关注(甚至更关注)软环境,软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政府信用。东北的外资为什么这么少(尽管东北的企业运营成本远低于南方)?南方的为什么这么多,就是因为信用二字。我也可以斩钉截铁的告诉你,一个将短期收益放置于信用之上的政府,绝不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而这个,是否就是你需要的“活力”,就是你关注的社会收益呢?

        作者:Acton 回复日期:2006-12-4 22:50:08 

          第一,我不否认:政府信用很重要;南方的政府比北方的政府更讲信用(至少我无法证否,虽然难以证实)。

          第二,我的意思是强调机会——亦即收益——的重要性,虽然我并不否认信用的重要性。对于经济增长的要素来讲,撇开其他因素,我们可以假定这样一个函数:经济增长=f(机会,信用)。我的意思是,在目前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亦即机会特别多的时代),机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要大于信用。

          举例来说,国内贸易的信用环境并不比国际贸易好,我曾与一名老总说过,他有段时间因为在国内收不上款,只好与外国人做。因此,信用对人的影响是有的。但是,这个老板仍然不愿意放弃国内生意,因为国内的机会实在太多。几年过去了,记得他当时谈起北京奥运时,眼睛放光(不知他进军奥运市场怎么样了)。

          不妨对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下一个总体判断。总体上,中国经济的信用环境要远远差于欧美,但中国的经济增长却快于欧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机会(收益)实在太多。我原来见一文,说上海某建筑设计所,每年的大单好几十个,这些单子,放在欧州,有些几十年都难以遇上。

          您说的那种情况推类至极,似乎可以成立。最后,诸企业多了一个心眼。但是,如果政府那里有钱(有机会)的时候,诸企业绝不会因为政府曾经的信用差而拒绝生意的。见钱眼开,当初心存芥蒂,后来也是可以不计的。

          您的逻辑似乎将信用对经济试想增长的权重看得过高,甚至高过机会,有一种信用压倒一切的感觉。尾生可讲信用吧,可他却死等死等,给水淹死了。精神可嘉,但未免迂腐,不知权变。自己丧命不说,还让他的爱人痛苦与自责。我们确实应该讲信用,但没必要将信用视得高过生命。

          也许您并未这样将信用看得如此之重,事实上,我也没有把信用看得如此之轻。我的判断是,在当前这个年代,当机会特别多的时候,信用的作用就会降低。当机会较少时,那时大家自然就讲信用了。

    • 家园 ^_^,老兄谬论不少呀。

      刚才先看到另一位ID为日月光华的网友另开的一贴反驳贴。然后才进来看到楼主正文。

      我个人认为楼主(ID为acton的网友)的观点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官员不守时问题。楼主认为这说明中国经济充满活力,所以官员没办法守时。这里有个逻辑问题。是否官员不守时都是“因为”经济充满活力的原因呢?我们在这里将两个被楼主联系在一起的事情分开看。中国的经济当然是充满“活力”的。这在中国连续的GDP增长中就是一个表现,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甚至一部分中等城市中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也是一个表现。不是在网上有人揭露一个县的办公大楼盖得像天安门城楼么?这样是一个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例子。然而这样的经济活力是否就说明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健康呢?这就需要考虑了。荷兰、英国、日本、美国都曾经发生过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的时期,也堕入到了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时期。考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好”的标准,恐怕不能仅仅用有活力来代表。这也是国务院温家宝总理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不能在经济发展的时候,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社会问题,甚至严重的经济问题。科学的经济发展观,正是对我们一段时期以来盲目追求GDP指标,盲目追求官员政绩的一个反思。在昨天的新闻中,西方8个大银行正式向中国提出人民币经营业务。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的日期逐渐过去,很多经济政策上的承诺都要实践。一个盲目活力却缺乏健康的经济体系是不是一件好事,还难说呢。

      第二个,官员随意更改约定日期,是否是由于当地经济很有活力呢?这就更成问题了。

      在我们目前的政治体制中,行政领导负有很多的责任。不仅经济、政治、文化,甚至计划生育也要一把手带头。为什么?因为一把手才有权威,才能推行一项政策和活动。对比西方国家很多政府领导,我国的政府领导是最忙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缺乏制度,缺乏一个规范。很多事情的执行结果,缺乏一种制度性的约束和引导,不得不依靠领导同志“亲自过问”。这种情况,在建国初期可以理解,在社会变化剧烈时期可以理解,然而,我们改革开放快30年的时候,很多事情还不得不依靠领导的亲自过问,亲自参与,才得以解决,或者妥善解决。这是我们政治制度建设的一个缺陷。

      所以,一个地区的经济是否具有活力,不足以说明经济发展良好;一个地方的官员爽约,更不足以证明这个地方的政治制度管理在进步。

      下面去批评一下你那个“中国人最注重平等”的帖子去。^_^

      • 家园 关于爽约与活力

        我在天涯的讨论较为深入,这里就不展开了。您有兴趣欢迎移步。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1475430&Key=853115330&strItem=no01&idArticle=289139&flag=1

    • 家园 三、平等意识与腐败:以考试制度为例

      三、平等意识与腐败:以考试制度为例

      因为中国人最具平等意识,因此对腐败的痛恨也是最为激烈的。根据我的经验观察,其实很多人都是在腐败这一点上对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而产生批判和强烈的反对情绪,不少人甚至因此而推论中国政制的不合法性。

      腐败是一个综合性的政治现象,要彻底说清,对我未免太难。这里先讲其中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之所以中国政府给人的腐败感所以这样严重,与中国人的平等意识相关。

      可以用轰动全国学界的德怀门事件来说一说。甘德怀笔试成绩第一,但面试给朱苏力教授刷下去。甘氏不心甘,于是把此事捅出来,惹得议论纷纷。网上观点,大多数站在甘德怀一边,以为朱氏有腐败之嫌。

      这种问题如果放在美国,可能就什么事也没有。没有博士生入学考试,教授愿不愿意带谁,这压根就是自己的喜好问题。即使某个人智商达200,博导说不想带的话,没有人能够奈何。可在中国,大家不敢相信主考官的主观判断,而尽量相信客观的分数。因为我们认为,在客观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而一论到主观,就不相信拥有权力的人能够在利益面前会坚持自己的原则。

      正是因为深厚的平等意识以及对腐败的极其痛恨,所以我们中国才产生世界上最严密的考试制度。考试制度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它绝对是社会制度上最有意义的发明。政治中的任职机会或高等教育机会就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以某种方式来分配这些机会,比如世袭、选举、抽签等等方式。其中唯有选举较为公平,但选举事实上所看的就是候选人与选民的关系,不一定看的就是真实的水平。相比较而言,考试比任何其他机会分配方式更为客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将机会的候选者与分配机会的权力机构的人情关系割断了。

      所以古代中国通过考试制度而实现了前现代社会中最大可能的社会流动。寒窑书生,通过自己的刻苦读书而一举成名,从此锦衣玉食。这样的中国梦,放在前现代社会,真是令人觉得非常辉煌。相比较当时的其他任何文明,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直到今天,仍然如此。毛泽东对考试极为痛恨,以为埋没人才。在他去世之后,考试制度以世界最大规模的程度在中国各个领域展开。差不多在任何一个领域,现在都少不了考试。教育自不必说,中国的公务员考试现在成了世界上难度最大的考试。还有大量的考证活动,英语4级、6级、8级,律师资格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测试……,几乎在一切可能的机会分配领域,都存在着考试制度。甚至一些私营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也设置了各种考试。有一次,我曾看到湖南怀化某个县的人事升迁也需要参加某项考试。这真是将考试制度发挥到极点了。

      在所有实现个人的机会公平的制度中,考试制度可能仅此于抽签,但显然,考试要比抽签更有效一些。如此大规模地应用考试,可见中国人的平等意识是如何强烈。目下,中国人对腐败的感觉仍然极其强烈,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中国人对何谓不腐败的标准极其严格。象美国大学里,因为家庭出身好而顺利进入名校的现象是极其平常的事情,这是因为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不再把它当成腐败了。而中国,如果略微动用一点关系,大家都无法接受。

      以上是想说明,中国人的腐败主观感觉与客观的腐败程度未必能够完全相符,所以如此,这可能与毛泽东所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有关。那种极其高洁的风尚把大家养成了一种极其苛刻的眼光。

      基本意思就这些,因为许多读者看文字不认真,喜欢断章取义。为避免误解,且把观点作个总结:(1)中国的腐败程度应该是极其严重:(2)平等意识不足以解释所有的腐败现象,也不足以解释所有人的腐败感,甚至也不能作为主要的变量,它只能作为最基本的隐含在所有人心中的一种诉求。(3)平等意识并不是一件坏事,它可能最终督促中国政治走向一个不那么腐败的状态。

      http://blog.sina.com.cn/u/47fa5a6f010006o0

      • 家园 呵呵,有个不同看法

        正是因为深厚的平等意识以及对腐败的极其痛恨,所以我们中国才产生世界上最严密的考试制度。

        恐怕这个因果关系不能这么说吧,国内越是强调什么就越是缺什么,强调考试对于选拔人才的公平性就说明了如果不考试的情况下选拔人才会不公平。西方的制度不是用一次考试的结果来选拔人才而是根据学生的潜力和能力来选拔,但其基础是社会的诚信,这种选拔制度建立在学生的以前的成绩和相关人士的推荐信都是可信的基础上的。而这一较为科学的方法为什么在国内行不通,别的就不说了,看看bbs上大量的询问怎么改成绩的帖子就知道了,改成绩,弄推荐信,算腐败吗?

      • 家园 GRE应该就是入学考试吧

        只不过不是唯一的标准。

        我觉得对腐败地痛恨可能也和我们的政治理想有关系。社会主义还是一个进行时。

      • 家园 反对!博士生入学考试与高考根本是两码事!不能混谈!!!

        博士生选取是个很个性化的事情,就是教授自己的权力。

        高考可是“普遍教育权利”的重大事情,必须讲究公平。

        如果没有高考制度,至少大部分人能够以相对公平的考试分数来竞争,早就乱套了。

        高考是涉及社会公平的重大制度!!!

        相对来说,在腐败严重的中国,高考算是腐败程度最轻的领域了。

        所以还仍然能让底层穷困考生看到希望。

        如果斩断了这最后的希望,社会就该暴乱了!!!

        • 家园 我从头至尾没有反对高考

          一般意义上的考试,我也不反对。我只是说明这个现象罢了。

          另外,您主张博士生考试应当完全把权力给教授,我有异议。您可能不清楚博士生招生中,一些地方大学的做法。

          • 家园 我倒是同意空空的看法

            虽然不排除博士招生中的确有腐败存在,但是博士招生确实完全是导师个人的事情。况且,考第一名只能说明这个学生很会考试,基本知识掌握牢靠,但是并不能说明这个学生具有本专业的研究能力。

            我是个“天才论”者,一个学生有没有“灵性”导师还是看得出来的。如果在面试的时候发现这个学生基础知识滚瓜烂熟,但是对于专业的思考却白纸一张,当然不会录取他。

            我还是那个建议:如果把高考恢复以来各个地区每一年的“高考状元”的事业情况作一个统计,一定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 家园 似乎可以细分一下

              目前这种做法,大致还行得通。第一步考试,第二步由导师决定。所以具体到甘德怀事件,我比较支持朱苏力。

              但在中国若完全取消博士生考试,其实也不现实。地方一些大学的做法,有些已经相当露骨了。您可能没有参加过国内的考博。

              当然细分起来,似乎可以这样说,在人文社科一块,考试不可以取消;而在理工一块,似乎应该可以。

      • 家园 哈哈,自相矛盾了,建议老兄改一改

        总的来说,我以为老兄的观点很新颖,很有当年数字门和陈经死犟硬要把黑的说成是白的的架势,呵呵,很好玩,不过我不赞同,只是瞅个新鲜乐子:)

        主要问题是最后,本来想尽量把定义范围扩大以免出现漏洞,结果还是出了。摘抄如下:

        (1)中国的腐败程度应该是极其严重:(2)平等意识不足以解释所有的腐败现象,也不足以解释所有人的腐败感,甚至也不能作为主要的变量,它只能作为最基本的隐含在所有人心中的一种诉求。(3)……

        (2)里面把腐败现象归纳到了人心的腐败感,这和(1)矛盾。因为(1)的定义显然也是由你作者本人定义,而根据(2)这就来源于你自己心理的“心中的一种诉求”,那么问题就来了:你怎么知道,你定义下的“应该是极其严重”的中国的腐败程度真的存在?还是只不过是由于你“心中的一种诉求”(你所说的强烈的平等意识)带来的“腐败感”?万一你的平等意识太强腐败感太重不是客观的天朝腐败其实也没多大了不起说不定是最不腐败的国家?那么你怎么知道你的平等意识是强还是弱呢……

        毕竟你自己只能以主观的身份来判断。你要一定以考试来证明所谓的天朝民众平等精神举世无双,人家也可以反驳说正因为平等意识薄弱社会乌烟瘴气才出现考试制度以维系天朝的历史人家平等意识强的地方都不需要……这就有得扯,扯来扯去,以此反论证天朝平等意识最淡薄所以“主观”的腐败感最弱“客观”的腐败最强……所以你是不能同时定义上面这两个条件的,呵呵,如果要改,我建议把(1)去掉,那根本就没有必要出现

        • 家园 您要求我的逻辑一致

          这是一种完全自圆其说的逻辑,即自我定义,自我循环的做法。但我在方法上,比较接受罗尔斯的反思平衡的做法,即(1)拒绝定义,尤其拒绝那种从定义然后从头至尾贯彻其逻辑的做法;(2)在各种独立的判断之间相互修正,达致彼此的之间独立而相关的情况。

          当然,在方法上说去,有些玄了。我的意思是,腐败如何,有透明国际的数据在,应当可以接受;平等意识如何,源于生活体验。我所做的,应当是尽可能协调两者,而不是据其一端否认另一者的存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