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聊一下中国内地的房价吧 -- 小楼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经济一直发展迅速,不过股市(股价)却大跌,到2005年股市跌到最低点?一大批股民损失惨重,被套里一大批人。这能仅仅用经济理论来解释
相类似的,现在人民对住房的需求一直在提高,但房价却象当年股价那样大跌,有没有这种可能?为什么不至于出现象当年股市那样的情况?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天下。党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现政权,维护党的执政党的地位。这才是中国真正的“一个中心”。为了维护这一目的,国家可以采取各种措施。而且中国政府是一个强势政府,有能力采取各种措施。2003年,国内sars最严重时,欧洲各国普遍都认为中国要完了,因为如果他们自己国内要遇到那种情况的话就是国家完蛋了。但结果,我们最后怎么样?在中国,共产党是如来佛,其他人最多不过是孙猴子。八十年代末,大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开始都紧跟党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本世纪初,股民明白了这一点,炒股都知道“千万别不听党的话”。5年之内,那帮房地产商(有些可能正和杨斌、周正毅作难友呢)也将会明白这一点。
希望见谅,同时请您仔细阅读本板块的文章,谢谢。
否则,你前头说的就都自己给否了。
我个人感觉,你特别不希望房价下跌,你可能是潘石屹、任自强的同行。如果是,希望您不要再提这类话题。遇到这类话题,自己就当没看见。
我感觉你对经济还是很有认识,希望您多提一些别的方面的经济话题。最后,如果您真是房地产商,请你保重,一定要牢记在中国,时刻“跟党走”,“千万别不听党的话”。
房地产商的确是一个很顽强的集团.
广州屯地最多的是合生创展,富力集团.但是广州回收了几次地,
都回收不到这两个集团的地,回收的都是些中小开发商.
可见政治经济被这些人挟持之严重.双方这么僵持下去,看最后牺牲的是谁吧!
林树森前景不妙,他手下的广州各区长全给换掉了,这次.
张广宁看得见,才有表态之积极.首开单位建房.
只要开了这个口,以后其他单位都会消尖脑袋钻进来.
凭什么你广钢可以自建,我广船不行,凭什么广船可以,
我广石化不行?凭什么广石化可以,我各大学不行?
象上海市内环边,十年房龄的二手房,近二万一平方。
最近听说上海房价降了一点,但又有说法讲,
是因为内环内的房子一是少,二是贵,成交量降低,而
外环的相对低价房成交上升,造成按成交价统计的平均
房价降低。的确,市区总共那么大一点,要造商业楼,
办公楼,要让有钱人来居住,粥少僧多,不涨也难。
很早以前,我去过北京,也到过广州。影响中北京的
城市非常“辽阔”,一个公共汽车站的路长要抵上海的3-4站。
可现在北京的房价也是那么高。
房价高到有正常收入的人买不起的地步,这其中的确有炒作
因素,但是也有经济发展的因素。我的看法是经济发展因素
还是主要的。
房价高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应该是三个半。
一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由经济发展而来的利益分配问题。
这个分配在各阶层,各地区之间相当不平衡。先富人群的
绝对值扩展也很快,这些人不受地域限制,涌向城市购房
的多。(如果是过去,这些人会在当地买地做地主)。
二是外来资金看好中国的多。前些年国外总有唱衰中国经济
的理论,不是今年崩就是明年溃,那时中国的房地产也不兴旺。
大约从2000年起,大家都发觉那些据以唱衰中国经济的理论都
不成立,中国的经济信誉急剧上升,国外涌入中国的买房者
增多,包括投资集团和个人。这是市场上的一个很大的购买力。
至少在上海,我看到港台和欧美日澳的华人都大量地在上海买
房。
三是中国老百姓的投资概念增强,老百姓的高储蓄率转化为
高买房率。房子总还是比纸币,股票稳妥一点。上海很多家庭,
或者因为拆迁,或者因为以前单位分房,已经没有房贷压力,
但是他们都开始为年幼的孩子买房,他们也是怕二十来年后,
孩子需要房子的时候,房价高到买不起了。
半个原因是的确有贪官污吏,官商勾结,哄抬房市谋利的现象,
但我以为这不是房价高的主因。吏治不妨着手整顿,效果会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整顿吏治在房价上的反映。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觉得也如你说的,托市的力量不小。
想想真奇怪。同为两大经济体,美国政府想房设法托着房市,
中国政府想房设法压着房市。不知小楼兄对此有何见解?
我也是随便问问,看小楼兄方便时聊聊看法好了。
原因很简单,交通问题。北京北五环外边的西三旗、天通苑房价要比南四环以里的许多地方房价贵,因为他们通城铁。西五环外的苹果园(首钢)也是如此,因为他们通地铁。设施差点不要紧,天通苑属于北京昌平东小口镇,环境较差(当年是北京的垃圾填埋场)。现在设施都不如昌平城关,超市银行特少;唯一的优势是通北京城铁13线(上下班不怕堵车);因此房租是昌平城关的二倍以上,房价吗,也是如此。
而铁路公交部门的自建房的交通有保证。铁路部门利用手中权利很容易提供从他们的自建房子(基本是火车站附近)到市中心(火车站基本都在市中心附近)的早晚班车(火车的,只要内部挖潜,将春运的临客时刻表用上一些即可),还能捞点外快。铁路部门提供的房子地点远(比如郊县县城)不要紧。肯定不会堵的火车保证能让你即使在上班高峰期也能一小时内从郊区到市区。票价肯定也有竞争力(在北京,从昌平城关到北京北站要3.5元)。
公交差一点,无法保证不堵车,但肯定保证,他们的自建房子周围有一堆公交车(这样房子才能卖得更好一些或者自己员工上下班也方便)。
先是工厂迁出了市中心,接着是居民迁出了市中心。最后市中心只剩下了商场跟写字楼。
大家都在城市的边缘住,有什么东西是附近的商店买不到的,还非要挤几个小时的车,花上更贵的价格,到市中心的商场去买的?
最后,咱们都在城市的边缘住,干吗还要天天在路上花上几个小时,到市中心的写字楼去?就在附近租个写字楼不更好吗?又近又便宜的。
这个过程美国在几十年前发生过了,会不会在中国重复?
例如天河这种外来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区,虽然楼盘价格都在1万以上,但是,各个新旧楼盘的居民恐怕多半不是广州常住人口。和浙江一样,其实全国各个省市都是如此,全省的富裕阶级都选择在省会置业,这个需求就是我顶楼所言的刚性需求之一。
但是,相对贫穷阶层被无情的边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
如果要说到“挟持”,绝对不是某个商业团体可以做到的,而是整个富裕有产阶级的自身需求对低收入阶层的无形强力压迫,这种压迫不仅体现于房产,而是体现于整个消费流通领域的每一个角落。
如同laozhong兄所言,土共是否仍然是低收入阶层的代言人,这个是最根本的核心要害。前帖我认为土共解决阶级矛盾的根本还是在社会保障以及医疗教育,房地产市场仅仅是矛盾表面化的一个特例,如果根本问题解决不好,无论何种手段终究是枉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美国和西欧汽车保有量可不少。
现在韩国汉城亚洲大都市等,市中心还是很繁华的。
顶多将来市中心作商业区,市郊作住宅区。
上海房产价格迷局缘于当局延缓供应抑制回落
经济观察报记者 刘兆琼 张延龙 上海报道
一场上海社科院内部的“交锋”又一次模糊了上海房价的真相。
近日,上海市社科院副秘书长姚宏来发表了《“十一五”时期上海房地产发展环境、机会、企业对策和对政府的建议》(下称报告)。其中,“上海商品房将大量过剩”、“上海房地产调控并未到位”等观点,掀起上海地产界轩然大波。
而随后上海社科院房地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就在媒体上公开表示,不同意上海商品房将大量过剩的基本观点,更不同意将上海某些区域的问题扩大为整个上海的问题,也不同意“至少3年将出现供大于求”的提法。
这将扑朔迷离的上海房价之争再次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交锋
4月4日,张泓铭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姚宏来这个报告,不是我们社科院发的,他是以个人名义发的。我们不知道这份报告。”随即挂掉了记者的电话。
“社科院作为政府的智囊部门,张肯定不希望在目前房产市场胶着的情况下,市场上的争论放大。”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张泓铭此前也有过针对房地产的报告。他负责的、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参与的、由建设部立项的《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评价和预警体系研究》中提到:上海房地产指数从2000年开始增长,增速在2003年到达顶点后放缓,与之相对应,上海房价上涨幅度也在逐步回落,住宅价格上涨幅度已经低于消费品价格的涨幅,2006年的涨幅为-0.5%。这是2000年以来上海房价首次出现负增长。到2006年,房价指数高出消费物价指数6.2%,已经进入“正常”范围,显示调控已经奏效。
但是也有人质疑这份《预警体系研究》报告采样的可信性。在这个报告中,关于房价的统计研究用的是上海中房价格指数。“中房价格指数并不是对所有交易成交价格的统计,而是选择了一些楼盘的价格作为样本来进行统计,”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回建强告诉记者,“样本的选择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而在回建强执笔的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2006年上海房地产发展实证数据》显示,2006年上海商品房均价的涨幅在4%左右,2005年度的涨幅则超过20%。回建强表示,“数据的来源来自上海房产交易中心,统计是所有房产实际成交价格的平均数。”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报告与戴德梁行的一份关于上海房产的报告结论接近,戴德梁行的报告也显示,去年上海商品房均价上涨4%左右。
正当这些观点“尖峰对决”如火如荼之时,4月3日,上海房地局原副局长殷国元被“双规”。
在张泓铭与姚宏来的这场观点截然相反的争论中,姚宏来的报告已经被禁止以任何形式传播,理由是统计数据有严重误差。
房价真相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即使是易居房产或者是戴德梁行报告中所采用的房产交易中心的数据也不能完全反映上海房价真实的成交状况。现实情况下,房产的实际成交价格远远超过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备案价格。
按照上海市政府最新的政策规定,上海市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二手普通商品房交易必须同时满足:1.单套面积小于140平方米;2.容积率高于1∶3、内环线内单价17500元、内外环之间单价10000元、外环以外7000元以下的。否则不满5年出售的要按照成交金额交5.55%的营业税。
但是实际情况是,内环以内的相当数量的新房和次新房单价都要超过17500元;内外环间绝大部分房子单价都超过10000元以上;而且记者在房地产交易中心观察到,实际操作中,房产中介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给买卖双方避税。
4月5日下午,记者在浦东东方城市花园二期小区进行调查时发现,该小区几乎所有的房子都在13000元以上,而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的居多。一位二手房中介公司经纪人对记者表示:“这里的房子在内外环间,因为房价高于政府1万元规定,要交5.5%的营业税,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做低实际的成交价格。之前我们有过成功的案例,那这里的房价做低到9000元/平方米,上海市房产交易中心也是接受的。”
据中介公司资深人士介绍说,一般情况就是除了主合同之外还有补充合同,在补充合同里对真实房价进行说明,这样做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
而在实际交易中,几乎所有的环节都能够被“操纵”:某个区域有几套房子出售,房东一般只开出低价,挂牌价格被各个房产中介控制;实际成交价格和交易中心备案价格可以相差30%-50%;房产中介可以根据买房者的要求,通过做高房价来提高贷款成数等等。
这样的市场使得各方研究的采样极为困难。从记者实地采访的结果来看,无论是“上海房价已经出现负增长”,还是“上海房价2006年的涨幅为4%”,都和实际情况难以相符。
另外,仍有部分剩余房源的开发商都采取了可以和购房者“谈价格”的方式,可以谈下来的降价幅度有的多至上千元。“上海的房产市场价格还将低迷至少3年。”一家房产公司内部人士预计。
记者采访中发现,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都有一种悲观情绪在蔓延。房产商现实的营销策略是“不顾一切卖房子”。
“房地产公司在维持房价的同时,各种维护成本已经缩减了企业的利润。同时,目前仍有大量的房源掌握在少数投资客手里,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上海卫明不动产营销智库负责人蔡为民表示,“目前仍有3成左右的房源掌握在投资客手中,而在2005年6月之前,这个比例可能占到6~7成。所以目前市场的供需状况仍然不是真实供需的反映,仍有部分投资需求掩盖了真实供需的比例。”
“看不见的手”:延缓供应
这一段时间关于上海房地产价格争论的声音、数据异常繁杂。但房产供应却是影响上海房价的最主要因素。
“目前,上海市房价可以说就是胶着。政府方面还是不希望房价跌。”上海市政府一位人士表示,“房产市场的情况是,通货膨胀抬头,房价是有上涨要求的;但另外一方面央行也在加息,而且投资渠道又很多,实际上有一定程度的抵消。所以房产的供应状况几乎可以决定房价的走向。”
而针对市场上房产的供应,政府方面也做足文章。
市政府采取的可以抑制房价回落的重要手段就是推迟房地产供应量。据悉,从去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多种手段调控新房上市的供应量。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3月,上海一手房可售存量已经降到1000万平方米以下,为过去一年来楼市存量最低点。“但是实际上,这是政府控制的结果。其实开发商非常着急,很多楼盘就是拿不到预售许可证。这就使得新增房源减少,造成供应减少的假象。”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
记者从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到,从2004年“8·31”政策出台之后,上海市土地供应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2004年下半年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到2005年土地供应约为“十一五”规划的一半左右;2006年约为“十一五”规划的1/5。“上海市一直都在有意控制新楼盘上市的节奏,这也使得市场供应上偏紧。”
而上海的“中低价位商品房”和“市政工程配套商品房”的两个1000万(平方米)工程,也并没有达到真正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目的。据业内人士粗略估算,这两个1000万工程,土地价格加上房产商一般的8%的管理费用,在不亏本的情况下出售价格在4500元/平方米左右。由于地段偏远,目前市场上成交量很少。但是在几乎所有的统计数据中,这两个1000万的供应都不算在实际的供应量内。
按照房价高低的三种评判体系,一是供求关系比;二是房价收入比;三是租金收益率,国际上公认的房价收入比为3到6倍。按照上海有实际购买力的家庭收入和房价之比目前大约为10倍;而租金收益率更是极为低廉,目前大约为3%-7%/年,相当于国债收益率。
我不回答你的问题并非如你所想,而是这个回答难以表述,既然引起误会,我努力尝试一下。
你的思路低估了土共的执政智慧同时也高估了土共对抗市场的能力,而且这种思路是建立在对于现今社会矛盾焦点的茫然之上,是建立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基本面的相互关系的形而上学理解之上。
全世界,包括土共高层对于国民经济信心的增强是在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质的变迁开始之后,确切的说,就是机电产品所占出口比重超过50%,时间点就是2003年1季度。而在这之前,任何人(尤其是高层)对于中国经济并没有很大底气,仍然是延续“猫摸二论”的发展模式。
而机电产品成为出口的主流对于整个产业体系的拉动要远远大于纺织品和轻工产品,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所带动的富裕阶级爆发正是从此开始。趋势向上之时,产业链最先的提升是底端的原材料行业,例如煤炭钢铁,和顶端的外贸行业,这两端的上升带动整个产业链的爆发,同时衍生强大的边际效应。
至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启动不是某个团体能够左右,而必须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达到某种共识之后的集体协同,而这个协同是必然滞后于基本面变化之后,同样的道理,这个协同的转折也必然滞后于基本面的转折。
平均的阶段了。市场经济引入必然导致贫富分化,但是现今社会压力的一个来源是被边缘化的人们不是因为公平竞争失败,而是由于少数阶层对权力的垄断。
随着既得利益阶层在经济上得强大必然导致政治上的要求更多的权利,很多调控政策出台后效果被执行层削弱,或者是政策根本是某些阶层政治游说的结果也就不希奇了。
如同laozhong兄所言,土共是否仍然是低收入阶层的代言人,这个是最根本的核心要害。土共肯定不是低收入阶层的代言人,但也不是富裕阶层的代言人。因为它是通过枪杆子得到的,不是通过富裕阶层支持得到的。
实际上我们俩的观点不全是相反的,只是我分析中国的时候,不会用分歧欧美的方法。小楼兄的许多观点放在欧美是对的。但放在中国则行不通。原因很简单,欧美是建立在民选基础上的,中产阶级(比较富裕的阶层)在政治上拥有很大的势力(各级行政长官是选民选出来的),经济有很强的独立性(由市场经济发展出来的)。而我们,政权是建立在枪杆子基础上的,各级行政长官是由党组织决定的,就是有钱人都需要依附于政权上,封建社会是士农工商,现在是士商工农。要不为什么现在许多资本家热衷于混进政协,作“红顶商人”。而且现在许多资本家(比如周正毅)靠政府的政策扶持起家的。比如,房地产业,没有政府的(明里暗里的)支持,房地产商如何搞定那些钉子户?
整个富裕有产阶级的自身需求对低收入阶层的无形强力压迫,这些富裕有产阶级是如何富的(从改革开放前的大家一起穷)?党的政策,政策向哪里倾斜,哪里就富起来(80年代珠三角和90年代地长三角就证明了)。官僚资本家首先是官僚,然后才是资本家在现在的中国,党就是最终裁判,“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这就是为什么“千万别不听党的话”
可以说,中国政府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势的政府,有各种办法对付国内其它利益集团。这种地位,党肯定会不顾一切地握到手里而不让它丧失的,会用一切办法维护目前地地位(包括抛弃了工人阶级)。否则就完了(东欧和前苏联各国已经证明了这点)。所以我说,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的地位(体现为维护党地安定团结地大好局面)。这才是中国真正的“一个中心”。 实际上,我现在看待国内问题,就是基于此。
我认为,政府将大力发展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作为国家地发展目标,以实现四化,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学欧美的成功方法来缓和国内矛盾。这是对的,因为制造业是根本,房地产是建立在制造业的基础。举个例子,加拿大地广人稀,孟加拉人口密度超过我国,但房价呢,加拿大的高还是孟加拉的高?
现在,我们的工业发展还不够,还在给欧美日本打下手,目前国内有哪些公司达到美国的微软、Intel、GE,日本的丰田、本田、Sony、松下,欧洲的Philip、西门子的水平(世界大跨国公司)?可以说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种情况下,如果房地产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或者需要牺牲房地产来维护制造业的继续快速发展,中央会抛弃房地产的(当然会采取措施减少所需付出的代价)。
我的看法是,如果当前我们的外向型经济能继续快速发展,中央肯定会继续忽视房价高企;反之,中央就会抛弃房市,就像当初抛弃股市一样。
“政治经济可能被某些人挟持”,国内任何其它利益集团都不可能挟持共产党,他们只能将某些忘了本的党员(忘了是党给他的官)拉下水。而如果,这些党员(比如陈良宇、殷国元等)损害了集体(就是党组织,就是整个官僚集团)的利益,到一定程度,他们将面临党组织(包括和组织一起被损害的其它同志们)的惩罚。那些房地产商的背景有当年赖昌星(有军队和国安的背景)强吗?那些房屋业主(包括那些有多处房子的富人)有那些吃不上饭的下岗工人能闹吗?
北京的房子肯定要降价,这个周良洛有无数的地产商朋友,他的亲信,副区长穆鹏就是管批地盖房子的。
一批官儿倒霉,另有一批人要升官儿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