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今日读裴说,一句入禅堂——兼谈钱钟书的一处疏漏 -- 淡淡微风

共:💬12 🌺2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今日读裴说,一句入禅堂——兼谈钱钟书的一处疏漏

今日读裴说,一句入禅堂

  无意中看到裴说诗。

  以前从来没有注意过他,一读之下,别有风味,略取数句,聊酬春风桃李一杯酒之脉脉春日。

  裴说生平坎坷,早岁窘迫,有“避乱一身多”之名句,踟躇多年,终于高中状元,本以为可以飞黄腾达,可惜生不逢时,第二年就天下大乱,曾经辉煌的大唐灰飞烟灭,大河没水小河干,个人梦想也随着国家的覆灭而完蛋。裴说后来中年景凄凉,死于旅途羁縻。一叹。

  人生之不堪,此为一例,做状元的人里,除了不到一个月就被朱元璋宰了的那个,也就数他悲惨了吧。

  对了,他没死在好地方,却生在好地方,桂林,不知道桂林有没有他的故居——估计不会,有也早被毁了。

  一些句子还是有印象的,却并不知道是他所作,如“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惭愧。

  

  书中不尽心中事,红笺谩有千行字。【闻砧】

  正是花时节,思君寝复兴。市沽终不醉,春梦亦无凭。【春早寄华下同人】

  眼闭千行泪,头梳一把霜。诗书不得力,谁与问苍苍。【送进士苏瞻乱后出家】

  一别几寒暄,迢迢隔塞垣。相思长有事,及见却无言。静坐将茶试,闲书把叶翻。依依又留宿,圆月上东轩。【喜友人再面】

  极目望空阔,马羸程又赊。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塞上曲】

  寸步有闲处,百年无到人。 【终南山】 

  独立凭危阑,高低落照间。寺分一派水,僧锁半房山。对面浮世隔,垂帘到老闲。烟云与尘土,寸步不相关。【道林寺】

  四远参寻遍,修行却不行。耳边无俗语,门外是前生。塔见移来影,钟闻过去声。一斋唯默坐,应笑我营营。【不出院僧】

  能搜大雅句,不似小乘人。【湖外寄处宾上人】

  他年遇同道,为我话风尘。【湖外寄处宾上人】

  留闲与白云。【哭处默上人】

  泣罢重回首,暮山钟半闻。【哭处默上人】

  秋江清浅时,鱼过亦频窥。却为分明极,翻成所得迟。浴偎红日色,栖压碧芦枝。会共鹓同侣,翱翔应可期。 【鹭鸶】

  骚人久不出,安得国风清。拟掘孤坟破,重教大雅生。皇天高莫问,白酒恨难平。悒怏寒江上,谁人知此情。 【经杜工部坟】 

  十年兵火真多事,再到禅扉却破颜。唯有两般烧不得,洞庭湖水老僧闲。【岳阳兵火后题僧舍】

  三年清似水,六月冷如冰。【赠县令】

  裴诗中有咏鹭鸶二句“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被禅宗所用,差不多是“荆棘从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的注脚吧。

  钱钟书老先生读书广博,居然在“五灯会元”中找出这两句,知道是裴说所作,真是天生的读书种子——我今日才知道这是裴说所作,惭愧惭愧。

  不过似乎他读的时候眼神溜达的太快,弄错了说者,误会是大慧禅师所言——他读书太多,难免就不够细致,他太聪明,难免就不够精深——这话应该是依止大慧禅师而悟道的弥光禅师说的。

  那个年代的读书人,如果不懂点佛家禅宗,似乎不太好意思见人,不过能深入真参实究的不多,多半儿只是拉大旗扯虎皮,附庸风雅欺负外行罢了。比如写“禅外说禅”的那位,极具胆色,颇有李逵而兼李鬼之风韵。

  当然,那时候的文人毕竟还下点儿真功夫,不像现在的更加牛气,看都不看一样敢说,时代不同了,不服不行啊。

  弥光禅师十五岁出家,参究多年换了好几个老师,还是不能彻悟,却以为自己明白了——这个毛病不只是他有,大部分人都这样,都觉得自己明白——谁肯承认自己不明白呢?

  后来到了大慧禅师手里,只是一个评语:以病为法。

  弥光自然不服,大慧也不搭理他,后来弥光想到那句“雷声浩大,雨点全无”,才回过点味儿来,又来请教。大慧禅师再提点他,这次的评语好了点儿:“虽进得一步,祇是不著所在。如人斫树,根下一刀,则命根断矣。汝向枝上斫,其能断命根乎?今诸方浩浩说禅者,见处总如此,何益于事?”

  弥光自然又是气的不轻——别人都说我好,就你不待见我,什么意思么?!

  于是“愠而去”。

  第二天,大慧问他:还有疑问吗?

  弥光回答:没有疑问!——我明明都懂了,你干嘛说我不懂?!——好倔的孩子啊!

  于是大慧禅师说:“祇如古人相见,未开口时已知虚实,或闻其语,便识浅深。此理如何?”

  弥光“悚然汗下,莫知所诣”——毕竟不是真明白,一敲打就晕了。不过他还算清醒明智,想不明白的时候心里有数,也肯反思承认,要不然神仙也救不了他。

  弥光在大慧禅师手下锻炼了许久,还是不行,实在憋不住了,就问老师:“某到这里,不能得彻,病在甚处?”——我都到这儿了,上不去下不来,快憋死了,到底毛病在哪里啊?

  大慧禅师答:“别人死了活不得,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乐田地,须是死一回始得。”——要想人不死,先得死个人。您老觉得自个儿懂那么多,这个会那个会的,端着个东西不放,自然是上不了路子进不了门啊。非要大死大活一番,彻底放下了,才有的救。

  可怜的弥光还是不明白,自然更是憋屈。有天又跟着师父屁股后面磨叽,大慧问他:“吃粥了也,洗钵盂了也?去却药忌,道将一句来。”弥光回答:“裂破。”慧震威喝曰:“你又说禅也。”师即大悟。

  ——估计是正在胆怯自己又答错了想撤的时候,进退两难的节骨眼儿上,忽然师父眼睛一瞪大喝一声,给吓懵了,肝胆俱裂魂飞魄散,顺便也就悟道了:)——那一瞬间,什么都没有了,也就什么都有了。

  弥光悟道以后,就做了老师,一日上课:

  “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放憨作么?及乎树倒藤枯,句归何处?”——个个都聪明,都会说,都会做,如果没了这个身体,连命都没了,你们那些言行在哪里,你们所得的境界在哪里?

  “情知汝等诸人,卒讨头鼻不著,为甚如此?”——知道你们一定找不着北,为什么啊?

  “祇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此句出于此处。

  这里除了原意外,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前面走的太顺,反而影响以后的进步速度,前面的境界太好,反而成了继续前进的障碍。

  弥光禅师另有两句也好,气魄大味道足,也录在这里:“擘开华岳千峰秀,放出黄河一派清”。

家园 沙发!
家园 【原创】关于钱钟书问题与朋友的讨论

  上篇文章提到钱钟书的一个疏忽,有朋友提出其实是我的疏忽,老实说,这个问题我没有太仔细的查证,疏忽的罪名一定是能安在我头上的:)

  不过还好,钱老那地方的疏忽,应该还是确凿无疑的。把朋友和我的讨论摘录下来,如果哪位朋友有新的证据,或者我所取的资料有问题,可以提出来,一起商榷。

朋友来信:

  "[钱钟书] 不过似乎他读的时候眼神溜达的太快,弄错了说者,误会是大慧禅师所言——他读书太多,难免就不够细致,他太聪明,难免就不够精深——这话应该是依止大慧禅师而悟道的弥光禅师说的。"

  这一点,钱老好象是对的。風兄請参考:

《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

師一日云。我這裏無法與人。秖是據款結案。恰如將箇琉璃瓶子來。護惜如什麼。我一見便為爾打破。爾又將得摩尼珠來。我又奪了。見爾恁地來。我又和爾兩手截了。所以臨濟和尚道。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爾且道。既稱善知識。為什麼却要殺人。爾且看。他是什麼道理。而今兄弟。做工夫不省這箇。過在何處。只為要去明他。且如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作麼生是爾將一轉語便去明得麼。永明他不得。古人忒殺直截。爾不肯去直截處行。 秖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卷第一》

入院上堂。山僧未離泉州時。已與諸人相見了也。臨安府亦與諸人相見了也。及乎來到山中擊動法鼓坐立儼然眼眼相覷。為甚麼却不相識。只為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另外,"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放憨作么?及乎树倒藤枯,句归何处?" 典故出自大慧宗杲的師父克勤圓悟和他的師父五祖法演間的對話。下面是大慧向徒眾的開示:

老和尚 [克勤] 乃曰。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時如何。祖 [法演] 曰。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又問。忽遇樹倒藤枯時如何。祖曰。相隨來也。老漢 [大慧自稱] 纔聞舉便理會得。乃曰。某會也。老和尚曰。只恐爾透公案未得。老漢曰。請和尚舉。老和尚遂連舉一絡索誵訛公案。被我三轉兩轉截斷。如箇太平無事時得路便行更無滯礙。老和尚曰。如今方知道。我不謾爾。

上點好玩的。 末學前日因為牽涉到楞伽經英文翻譯的問題,故而從網上找出鈴木大拙的開示來檢點(以前只聞其名,沒有讀過他的著作),結果很失望,勘破他了也。 證據:

《禪與心理分析》 四、公案

http://www33.websamba.com/xinxinjing/chan.htm

「禪師們常帶著一根棍子或棒子,那是走山道時用的。但日子久了,在禪師們的手中就變成了權威的象徵,往往用來證明他的觀點。」

「也是這同一位禪師 [馬祖],把另一個和尚 [水潦] 踢倒。這個和尚的錯誤 在於問道:『甚麼是佛祖西來意?』」

從這種說法的言外之意,足見是一只野狐。末法時代,野狐當真是漫山遍野。一嘆。

我的回信:

  呵呵多谢 兄提醒,也是我不够细心的缘故,懒得把该查的都查了,那句话看来应该是那时候不少人都喜欢用的,要不然就是弥光直接套用了老师。

  不过,我之所以说钱钟书读书太快,是因为他未必是从你说的地方得到答案,要不然就是他在这几处地方读过,又在"五灯会元"里看到,就下意识的以为也是大慧禅师所言了。

我的依据在这里:

槐聚诗存

苏渊雷和叔子诗韵相简、又写示寓园花事绝

只为分明得却迟,道腴禅藻负相知。

指名百体惭扪象,顺向诸根好学狸。

别院木樨无隐闭,当窗茂草不芟夷。

灌园凭剪吴淞水,万紫千红没了期。

五灯会元卷二十、大慧曰、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按此乃裴说鹭鹚诗颈联、 只原作却。庄子则阳指、马之百体面不得马、即行阿含经第三十世纪经龙鸟品第五 、生盲人摸象之旨。礼记射义、狸首为节皇侃疏引旧解、即续传灯录卷二十二黄龙 论求道如猫儿捕鼠、诸根顺向之旨

以上一九五三年

而我所引用的五灯会元卷二十中,此句应该是弥光所说,我没有去比较几个版本,如果五灯会元出了问题,那就是我不能预计的了。

问题相同这方面,我想就像经典案例一样,应该有不少问题是大家都会用的,如"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等等。若是争个谁先谁后,就把参禅误会成做学问了吧。

  我读"五灯会元"也不够细,古文底子一样薄,如果有误解,还请 兄指出来,多谢:)

微风

朋友回信:

風兄說得對,《五燈會元》里確實只記錄了弥光說到那句話。其實我古文很差(我是理科生),之所以我找出大慧有講那句話是因為我和大慧有些因緣,所以對于微風談到的這個事情就很有興趣,正巧不久前根據別的師兄的推薦,我安裝了CBETA的閱藏系統,閱讀、檢索 經文十分方便。它的排版、顏色 也十分舒服(譬如《碧巖錄》中,克勤的點唱均以另色標注)。所以我就輸入那句詩做檢索,結果發現最早引用的是大慧。

( CBETA閱藏系統

http://www.cbeta.org/download/cbreader.htm

微風有興趣可以下載試試,700多M,占地不小,但完全值得。所有閱經的相關問題,都可包辦了。)

上面這些問題都只是文獻考據,和禪悟無關。

(鈴木大拙之未悟,只是附帶給風兄做個笑料。譬如《禪外說禪》就可以當幽默看。)

我的回信:

多谢 兄,这个系统应该不错,可惜我的电脑空间总是不够用,待我先空出点地方,再安装:)

铃木大拙未悟,那是内行都知道的事情,不过他说出那么外行的话来,也是我没有想到的,可惜。

铃木之成名,大约是天时地利人和吧,在美国读书,英语好,遇到的老师又合适,结果机缘巧合出了个他,贩卖隔了多少层的禅宗,蒙对此一窍不通的西方,问题似乎也不大。不过,客观上起到了宣传禅宗和东方文化的作用,也有好处,与余秋雨和于丹仿佛。

禅外说禅,本来以为以某老之学术水准,应该不差,看了一些才知道隔行如隔山,而某些知识分子之自作聪明,也确实令人瞠目。不过我也不敢批评太慎,因为我没看完,实在看不下去,惭愧惭愧。

朋友的另外一封信:

附帶一提,不知風兄有沒有讀過聖嚴法師的《公案一百》。也許風兄已經注意到了,136頁:

"晦庵彌光有一天參問大慧寓廣禪師:「我到這裡一直不能得徹悟經驗,病在何處?」"

這是聖嚴法師文字相的錯誤,《五燈會元》南嶽下十六世——徑山杲禪師法嗣——泉州教忠晦庵彌光禪師:

「閩之李氏子。兒時寡言笑。聞梵唄則喜。。。次參黃檗祥高庵悟。機語皆契。以淮楚盜起。歸謁佛心。會大慧寓廣。因往從之。慧謂曰。汝在佛心處所得者。試舉一二看。。。」

意為「正巧大慧宗杲禪師住在廣東」。而且歷史上也沒有一個「大慧寓廣禪師」。

我的回信:

呵呵此处应该也是和钱钟书先生的问题差不多了,看的太快,以致于误会。不过恐怕圣严法师的古文底子有些不够,不然语感还是应该有的。

  这段文字,恰好是我原文中提到的地方,个人觉得,那句话应该有“恰好大慧禅师暂居在广东”的味道,我没时间去查资料看看大慧禅师的年谱,不然可以确认一下。

家园 疑似弥光借师语

鉴于看话禅要勇于疑问,呵呵,所以特地去搜了那段来看:

这个是五灯会元卷二十的:

《教忠弥光禅师》

泉州教忠晦庵弥光禅师,闽之李氏子。儿时寡言笑,闻梵呗则喜。十五,依幽岩 文慧禅师圆顶。犹喜阅群书。一日曰:“既剃发染衣,当期悟彻。岂醉于俗典邪?” 遂出岭,﹝遂,原作逐,据清藏本、续藏本改。﹞谒圆悟禅师于云居。次参黄檗祥高 庵悟,机语皆契。以淮楚盗起,归谒佛心,会大慧寓广,因往从之。慧谓曰:“汝在 佛心处所得者,试举一二看。”师举佛心上堂拈普化公案曰:“佛心即不然,总不恁 么来时,如何劈脊便打,从教遍界分身。”慧曰:“汝意如何?”师曰:“某不肯他 后头下个注脚。”慧曰:“此正是以病为法。”师毅然无信可意。慧曰:“汝但揣摩 看。”师竟以为不然。经旬,因记海印信禅师拈曰:“雷声浩大,雨点全无。”始无 滞,趋告慧。慧以举道者见琅邪并玄沙未彻语诘之。师对已,慧笑曰:“虽进得一步 ,只是不着所在。如人斫树,根下一刀,则命根断矣。汝向枝上斫,其能断命根乎? 今诸方浩浩说禅者,见处总如此,何益于事?其杨岐正传,三四人而已。”师愠而去 。翌日,慧问:“汝还疑否?”师曰:“无可疑者。”慧曰:“只如古人相见,未开 口时已知虚实,或闻其语,便识浅深。此理如何?” 师悚然汗下,莫知所诣。慧令究有句无句。慧过云门庵,师侍行,一日问曰:“ 某到这里,不能得彻,病在甚处?”慧曰:“汝病最癖,世医拱手。何也?别人死了 活不得,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乐田地,须是死一回始得。”师疑情愈深,后入 室,慧问:“吃粥了也,洗鉢盂了也?去却药忌,道将一句来。”师曰:“裂破。” 慧震威喝曰:“你又说禅也。”师即大悟。慧挝鼓告众曰:“龟毛拈得笑咍咍,一击 万重关锁开。庆快平生在今日,孰云千里赚吾来?”师亦以颂呈之曰:“一拶当机怒 雷吼,惊起须弥藏北斗。洪波浩渺浪滔天,拈得鼻孔失却口。”住后,上堂:“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放憨作么?及乎树倒藤枯,句归何处?情知汝等诸人,卒讨头鼻不 着,为甚如此?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上堂:“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 非,一时放却。”掷拂子曰:“山僧今日已是放下了也。汝等诸人,又作么生?”复 曰:“侍者收取拂子。”僧问:“文殊为甚么出女子定不得?”师曰:“山僧今日困 。”曰:“罔明为甚么却出得?”师曰:“令人疑着。”曰:“恁么则擘开华岳千峰 秀,放出黄河一派清。”师曰:“一任卜度。”

这下面是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一的:

师绍兴七年七月二十一日。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

山僧未离泉州时。已与诸人相见了也。临安府亦与诸人相见了也。及乎来到山中击动法鼓坐立俨然眼眼相觑。为甚么却不相识。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这段语录里的,倒是分明记载了是大慧所说的这两句。

在五灯会元里,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这段,虽可视为弥光“上堂”所说,但鉴于前半部有大慧要求弥光思考有句无句的前因,而引起微风兄疑问的那句“住后,上堂”整句中前半部分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放憨作么?及乎树倒藤枯,句归何处的典故出自大慧宗杲的师父克勤圆悟和他的师父五祖法演间的对话,大慧也曾令弥光究有句无句来进行开示,那么后半句所引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有无可能也是借大慧语呢?大慧所问由大慧自己的话来答来感慨,似乎也说的过去。

另,查得大慧的确曾在寓居广东,宗杲于靖康二年(1127)随汴京的陷落而逃难,先后到过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福建等地。绍兴十一年(1141),秦桧猜疑宗杲和主战派官员张九成为党,放逐宗杲,先是到湖南衡阳,后到广东梅州,直到绍兴二十六年(1156)才遇赦复籍,先住阿育王山(今宁波境内)一年多,后又回到径山。

并且从这段年份里可得知,如上所引语录出自绍兴七年,其时大慧还没去到广东,弥光也尚未遇到大慧,所以,语录出现的该早于弥光上堂。也就是说,弥光借大慧语,是有可能的。若此为实,钱钟书,所简略提为大慧曰,也似无可厚非。五灯会元原也比大慧的语录要普及的多。呵呵,有趣,留个疑问在此,待考据派证实。

家园
家园 呵呵,反对一下非mm:)

一般来说,没那么说话的吧,应该还是疏忽所致。

很明显,前面说的书卷是出处,后面是说话的人,我们引用时也是这么用的。

如果钱钟书不提“五灯会元”,只说大慧曰,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家园 嗯,有道理。

如果钱钟书不提“五灯会元”,只说大慧曰,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应该严谨些。

呵呵。

家园 花送好文章

大开眼界,大长见识

西西河才有的好文章

家园 评的精妙,提壶灌顶,花!
家园 但莫分别,洞然明白。

但莫分别,洞然明白。

俺也是走了一圈又走回这里鸟。

家园 铃木也配谈禅,一棒打死喂狗~

圣严也该好好参休一下,整天顶着个日本佛学博士的称号。佛法何时沦落到要到日本去学???

家园 呵呵没办法,现在是讲宣传的时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