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投资黑石的风险 -- MRandson
您说的 美联储的负债中有个项目是 联邦储备券(美钞)3439亿美圆,这个不就是cash吗? cash 怎么放在了负债里面?
特别提款权是不是就是欧元的前身?
请问有没有讲央行运作的书可介绍?
世界上最早没有央行。各个银行自己收入金块、银块,然后放贷。后来觉得贷金块、银块太不方便。各个银行就发行自己的钞票(比如中国的银票)。按照本银行的银票,可以到本银行提取对应的白银。
这就是纸币最早的雏形。
贵储户在本银行存入100万两的白银,本银行给贵储户100万两的银票,贵储户可以来本银行随时提取100万两白银。换句话说,本银行欠贵储户100万两白银。所以银票是本银行的负债啊。
如果这个储户把甲银行的银票存到乙银行,乙银行就有了甲银行100万两的银票,这100万两银票就成乙银行的资产。乙银行就可以给这个储户100万两乙银行的银票,这是乙银行的负债。乙银行可以到甲银行兑现100万两银票获得白银,也可以到年底一起结算,还可以把甲银行100万两银票直接当资产,一直缩在自己的金库里。
甲银行的银票,是甲银行的负债,是乙银行的资产。
大家习惯用银票以后,渐渐淡忘了白银,就觉得银票就是货币了。其实银票只是白银的影子。
后来,商业银行都喜欢多发行钞票,弄的钞票贬值。
于是有了央行,把发行银票的权力收贵央行。由国家直属金融机构负责发行钞票,其他银行都别乱发了。于是,其他银行不能再发行钞票了。
钞票就是银行的负债。所以,美圆就是美联储的负债啊。如果流入中国国内,被结汇以后,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啊。
您看我这么说,可以吗?
特别提款权的概念,也是一种债权,应该不止欧洲的特别提款权。这个我不是很清楚。
一般来说,您随便买一本货币金融学的书,其中都有介绍央行的部分。
您的白银和银票的例子,让我想起了“纸币是发钞行的负债”的道理。虽然现在美联储发行货币并没有相应的黄金准备,但不改变这个道理。 您看我说的对吗?
但是又有另外一个问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还在的时候,美元和黄金挂钩,是黄金的影子。 但现在美元和黄金脱钩了,那么现在的美元是什么的影子? 美联储的信用的影子?
换句话说,布雷顿时代,“美元是美联储的负债”就很好理解,因为美联储有义务向美元持有者兑现黄金。但现在,没有这个义务了,这个负债关系就又有点难以理解了。
多数国家央行的储备中,国债都站绝对多数。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子,也是社会未来总生产成果一部分的影子。
国家发行了国债,然后收税还国债。央行手里有国债,就是用未来的政府财政收入做货币的担保了。在宏观角度上,财政收入不是钞票,是物资和劳务。世界上最早的财政收入都是实物和劳务。比如中国的皇粮和徭役,有些地区还要交绢和棉。后来到明代为了方便,实行以银子代替实物,但是徭役仍然保留。政府把全社会未来一部分总产出抵押在央行,换取现金。于是国债就成了央行储备的多数。
所以,美国央行储备的TB是美国未来财政收入的影子,也是美国未来一部分总产出的影子。
政府不能发太多的国债,透支太严重,结果就是通货膨胀。有些国家的央行是从财政部里分裂出来的。因为如果央行和财政是一个部门的话,财政总有多发国债的冲动。分裂以后,央行不一定必须买国债,央行不买的话,过量发行的国债必然贬值,只能折价发行,这对财政是一个很好的约束。
随着每年经济增长,社会流通需要的货币量都略有上升。因为经济扩容了,这些货币量,一般不会再回到央行。如果用国债做担保的话,无形中就给财政一个很大的额度的额外收入。中国这些年经济增长强劲,对财政也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不过30亿美元是个小数目,问题是不大的,也就是试试水,还是老一套,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态度是正确的,现在这个情况,一直买美国国债也不是办法,反正钱还多,试来试去总会有个办法的。
http://www.cchere.net/article/1074940
del
这实际是说法人对项目或部门只负有限责任,洋鬼子破产法也真人道,如果是真的,这对社会信用系统要求极高,中国这么玩肯定天下大乱。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你提到的是银行收回房屋重新拍卖,好象并不是破产。个人可以申请破产,但也不是免除所有债务,这些个债务会跟随破产申请人若干年(好像是6年),之后再一笔勾销。6年之内,破产人不能有任何存款和动产不动产的。并且,6年之内,个人收入扣除基本生活费以外,其余部分将被强制用于偿还债务的。
如果房屋被强制拍卖以抵偿银行贷款,现在情况下,因为房价并没有显著下跌,拍卖款项扣除银行贷款后一般还有剩余,屋主还可以拿回一份钱的(相当于收回以前的首付,一般少于已付给银行的全部月供,月供里有有相当部分是利息)。
投资的是黑石管理公司的股份, 而不是黑石手上管理的portfolio, 那是属于portfolio investor的. 管理公司有什么可投资的? 只不过是百十来号人和几栋办公楼. 中国的收益靠的是管理公司高额收费, 这玩意一旦出现麻烦就得全泡汤.
感觉黑石和当年的LTCM很象, 除了投资对象不一样外, 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 高负债, 高杠杆率, 高回报, 高风险, 一旦有闪失很容易血本无归. 搞不好我们要重蹈当年瑞士人的覆辙.
而且条件还十分苛刻. 价格昂贵不说 - 因为这个高盛和摩根都已退出, 黑石还明确说要把portfolio investor(不是我们)的利益放在equity investor(这是我们)的前面. 再加上四年内不能出让股票, 我们的利益也太没有保证了. 不知道国内的头头们是怎么想的, 也许有其他的交易吧, 谁知道呢.
海外投资就目前来说还是投一些比较实在的, 或者我们需要的, 或者有保障的东西比较合适. 象矿产,油田,实体公司,高等级证券等等. 到美国去这样做可能会遇到政治阻力, 但既然美国要求把QFII额度提高到300亿美元来买中国企业的股份,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去买美国的蓝筹股呢? 在公开市场上投资AIG,BA,C,GE,IBM,JNJ,KO,MRK,PG,WMT,XOM这些大公司, 只要合理操作一般来说风险是不大的, 回报比美国国债要强不少.
中国的官员向来喜欢讲排场, 好面子, 在洋人面前尤其如此, 外国人都知道利用这点来赚中国人的钱. 30亿美元可不是个小数目, 虽然在现在某些人眼里都排不上号了.
不要忘了, 这30亿美元是央行发行了240亿元人民币基础货币换来的. 外汇储备不是央行或外汇投资公司的free lunch, 他们俩本身不能创造任何财富. 如果这30亿美元投资损失掉了, 那最终买单的是中国人民, 具体形式为人民币购买力下降一小点.
因为中国人多, 摊到每个人头上的数目不大(约20元人民币), 可能觉察不出来. 但整个事情的本质就是这样. MRandson在下面的推演说得很明白.
简单一个比方
基金投资亏了,亏得只是投资人,基金管理公司照样收管理费
中国拥有的就是8%的管理公司的权益
要这样的话, portfolio investor还不得全部撤资赎回啊? 除非当初签了什么协议, 否则难以想象. LTCM就是这样, 当投资亏了的时候, 管理公司希望portfolio investor追加投资, 结果一个回信的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