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意大利杂记- 1 写在前面的话 -- 爱自由
几天前车上的收音机坏了,于是我在下班的路上就有了边开车边胡思乱想的时间。猛的,两月前在意大利旅行时的一个精彩桥段从脑海里浮了出来。不仅心中暗叫惭愧,这么精彩的经历居然都已经快被我给忘了。平时碌碌而又无为还觉得时间过的飞快,生命中的一些亮色反而被忽略了。它们真的是值得被记下来,并被品味的。
这次旅行前我照例是要做些功课的,就是阅读些历史,艺术的背景知识以及前人的游记。这就拜读到了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一读之下真是大失所望,因为通篇根本就读不出跟翡冷翠有什么关系,更别提那篇更有名的“翡冷翠的一夜”了。照我这俗人看来此二名篇的唯一贡献就是翡冷翠这个好名字了。
作为俗人的我,旅游时自然不会有大诗人的跑题,在标志性景点前到此一游的大照也是免不了的,当然偶尔也有一些想法会跳出来,落在地上,变成了一地鸡毛。于是我就将几根鸡毛拾起来配上在意国的经历成此杂记,写到哪里是哪里作为不被忘却的纪念.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快点写快点写!!等不及要上花了。
然后俺就加到俺编撰的精选中。
当年在白金汉宫前面看过皇家换岗仪式后,我的评价是:“很帝国”。其实那群熊皮帽子兵的队列并不很威武,个子高矮参差不说,我居然还看到了一个戴眼镜的娃娃脸。但在广场中心维多利亚女王雕塑威严的注视下,伴着那个应该能把靡靡之音如茉莉花者都奏出肃杀森严破阵之气的军乐队的演奏。我想到了阿拉伯的劳伦斯,帆船上的纳尔逊,滑铁卢的威灵顿。。。那一刻那个戴眼镜的娃娃脸他不是一个人在走!
罗马是我们意大利之行的第一站.到罗马的第一天我就很想再体验一下那个'很帝国'的感觉.
作为一个建城已有2800多年的城市,罗马共和国和帝国只是其历史的一部分.我个人的感觉是由于时代较近的缘故,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修饰在如今的罗马占的比重较大.古罗马的遗迹集中在市中心,坐地铁斗兽场站下来便是.其他的随意星散于市区中.比如在一个公共汽车站密集的繁华街口有一处挖掘出来的低于地面的遗址,有几根柱子,台基和矮墙,占地不足两个篮球场大.走阶梯下去,入口处是个流浪猫的收容站,遗址自然也成了流浪猫晒太阳的所在.遗址边上的牌子上轻描淡写的说朱力斯.凯撒被刺于此.
古罗马建城于七个山丘之上.古罗马遗址区域涵盖了其中两个最重要的:卡皮脱丘(美国国会山Capitol Hill的Capitol即源于此),帕拉丁丘.前者是古罗马朱比特神庙的所在是精神中心,后者是古罗马的发祥地,那两个喝狼奶的小娃子即是在此筑城,以后是古罗马的高尚住宅区,奥古斯都就诞生在这里.两丘之间是古罗马的经济政治中心,凯撒广场(forum),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等等都在此.这里有元老院,神庙,凯旋门,市场和纪念柱.只是,我说的这些东西除了几个凯旋门外多是以很废的废墟形式存在的.徜徉在废墟中,我拿着厚厚的旅游参考书费力的想把眼前的碎石残柱和还原图联系起来.可是太难了.这些废墟的命运跟圆明园很像,先是被入侵者破坏,后来又被罗马的居民及教廷当建筑材料挪用.烈日暴晒着,身边是如过江之鲫般的游客,我的心情变得很浮躁,没什么感觉.
帕拉丁丘的面积比我想象的要小,如果走马观花的话,半个小时之内就能搞定.山丘上面草木丰茂,有泉水,有清风,很舒服.走在断壁残垣之间我一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在自家花园闲逛古罗马贵族,一会想象成一个行色匆匆的奴隶,一会又是一个刚进行过打砸抢活动的蛮族的士兵.在丘边站定,俯瞰着下面的古罗马广场废墟,我想不知道生于此的奥古斯都看到我所看到的情景会做何感想.
帕拉丁丘上俯瞰
古罗马城第一次被破是在公元前387年, 共和国的草创时期.当时是高卢人的入侵, 最后罗马人坚守在卡皮脱丘上直到敌人退去. 下一次城破要等到800年以后. 在这800年里古罗马开始从一个小城邦一步一步走向辉煌成为影响人类进程的大帝国再慢慢的衰落. 她走向辉煌的过程极其曲折. 其间有灿如群星的统帅天才的横空出世,更有数百万以罗马公民为主干的士兵们的无私而又忠诚的战斗牺牲。公元前216-218年面对象汉尼拔这样不世出的大英雄,罗马人在被短时间内被连续歼灭了十数个军团,损失了数个执政官和四分之一以上的元老院成员之后还能与之周旋死磕。我不知道有几个民族在遭到这种灭顶之灾后还能有这样的情商去继续战斗。运动场上的想赢怕输,患得患失恰恰就是这种品质的反面。
到了2世纪,罗马帝国迎来鼎盛时期,当时的罗马城人口有上百万。商业发达,从被征服的广袤国土来的税收源源不断。中央政府对罗马公民的生活有很多的补贴。离斗兽场不远的卡拉卡拉浴场是当时的免费公共浴场之一。那里是罗马公民日常生活的社交中心。现在虽然也是极残破,但是其建筑的高大恢宏,让你很难把它跟浴场两字联系在一起。
卡拉卡拉浴场
3世纪,罗马帝国经历了军人之间夺权的内乱,外线对蛮族作战的失利,还有通货膨胀于是开始走上了下坡路。一直到410年罗马终于为西哥特人所破。
历史学家对罗马衰落的原因从制度,经济层面的分析有很多,很技术。在我看来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套用黎叔的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因为再困难有汉尼拔大军压境时那么困难吗?上百年的优裕生活把罗马人骨子里的坚忍不拔,死战不退的高情商给散去了。散的是那么彻底,意大利要等到1870年才能再次统一建国。攻入罗马的西哥特人其实就曾是为帝国效劳的佣兵。帝国已经再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时可以动员起数个军团的忠诚善战的子弟兵了。
西庇阿,凯撒,汉尼拔,阿米尼乌斯这些为罗马而战或与罗马为敌的响亮的名字们不会想到有一天罗马会那么轻易的陷落了吧,而且一经陷落就又习惯性的陷落并被洗劫于不同敌人之手数次。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罗马城的人口曾几度缩至3万余人几被废弃。
卡皮脱丘是罗马地理的最高点。上面有米开朗基罗设计的Campidoglio广场(很小,很精致),有卡皮脱博物馆,有一个山顶教堂,还有一个巨型的白色大理石建筑是纪念统一的意大利的第一个国王维克多.以马内利。
这个白色的建筑建于上世纪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备受争议。总的来说就是大家嫌它太大太丑,与周围环境不容。二战结束美国占领军给他起了个‘打字机’的外号。由于它的大而显眼,在后来的几天,在罗马城里如果我需要确定方向的时候我就会四处张望试图找到它以它为极坐标原点。
仰视打字机
建筑的中间平台上是无名战士墓,旁边有两持枪卫兵守护。建筑内部是意大利统一纪念馆。那天我们去的时候好像军方在搞什么宣传活动,一个长桌子前或立或坐好几个身高都在一米九左右的军人。不知为什么,看着这几个帅哥傲人的身高,我突然想起了汤恩伯为了显示自己部队是精兵,给每个人做了条呢子马裤,并因此荣获‘牛裤团’称号的段子。尼古拉斯.凯奇演过一个歌颂爱情人性的电影叫Caption Corelli’s Mandolin,克莱利上尉的曼陀林。片中凯奇是个意军上尉,在二战期间率部占领了一个希腊小岛。这帮家伙上岛之后就没见训练过,天天要么跑海滩上开party,要么泡妞搞军民共建。军民鱼水其乐融融直到后来德国人上岛协防。最后真打起来了,哥几个一阵慌乱之后没抵抗就投降了。电影里塑造的意军很符合我的想象。
那天晚上在旅馆里整理白天的照片,我还想再找找帝国的感觉,直到看到一张照片时我笑出了声来。在无名战士墓前,我曾经拿着相机指挥太太不停的前后左右移动,最后拍了一张在取景框中是哼哈二将持枪忝列左右护卫她的照片。照片里我太太立在画面中间对着镜头甜甜的笑着,很可爱。后面两个卫兵,左边的姿势不动,眼睛偷偷的斜向我太太的背影。右边的卫兵干脆歪着脑袋,笑眯眯的从侧后方看着我太太。那样子,更可爱。
上一篇 意大利杂记-(一)写在前面的话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当年曾经和一个意大利中尉一起爬过山,闲谈的时候问他是什么军种。答曰:空军。
住在乡下赶紧开始侃杜黑,说了半天,发现丫一脸茫然,敢情丫就不知道杜黑是干嘛的。
这样的军事素养
PS.杜黑,意大利将军。《制空论》的作者,战略轰炸理论的奠基人,美德法军界极其推崇其理论,约翰牛不感冒,没有把《制空论》列入必读书目。
意大利男人把自己打扮的那叫一个利索,把城市造得那叫一个破......
看看这二位,会不会也正好出现在你镜头前。效果太差,因为是用摄像机拍的。
尤其喜欢夕阳下的圣母百花大教堂。
其次是威尼斯。一直想写篇威尼斯的歌声来着。
对斗兽场印象一般般。
撇开古罗马帝国本身的荣光不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奥黛丽赫本,让罗马成为现代人的经典。
不是他俩,但他们应该是一个班训练出来的吧
到时还请小非虾指正
那个真理之口如果没有赫本,我估计也不会有几个人知道。我找到那儿可费了不少劲。当时各国群众是排着长队就为把手往那里放一下。
也是空军吗
梵蒂冈博物馆的时间表是,一般情况下早晨十点钟开门,下午三点半停止进人,下午四点四十五分闭馆。我们是早晨九点半钟到达的,到达前已经有了排长队的心理准备。可到了之后还是被眼前的景象给镇住了。
梵蒂冈的城墙为不规则多边形,最短的边也有一百多米,长的有三四百米。当我们到达时,只见入口处黑压压的以四五个人为粗细的队伍已经顺着围墙延伸到了的尽头,我们匆匆的逆着队伍赶到墙的拐角处,以为是队尾了,结果一看队伍沿着城墙继续延伸到了另一个尽头,于是又匆匆赶路,如是者四。我们终于在快到圣彼得广场的地方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找到了队尾。站在那里我都快绝望了:这要到猴年马月才能排到入口呀!我自忖在国内读书的时候也算是身经百战的,春运时的火车站和火车车厢都曾是我反复厮杀过的战场。可是这么长的队我好像还真是头一回见到。与此同时人们还在义无反顾的从四面八方向队尾聚集,不一会我们后面就有了不小的一串尾巴。
正作没理会处,只见来了一个大学生样的小妞,操着美式口音的英语,在队尾的挨着个的问:“大葛,要导游不?英语的,不用排队”
冲着那最后四个字,我们问了价钱。一听觉得没有太离谱,于是就脱离了队伍跟着小妞走了。却是去的她公司。到了那,看到公司的门面挺大,我们就进一步的放了心。小妞把我俩安置在屋里后,就又出击了。我四下一看,原来我们俩是头一波顾客。这边不等到凑足四梁八柱是不会挂弦的。还好,很快一个意大利小开和小妞又分别拐来了几个老美。我们这些被拐群众一起鼓噪,导游公司终于决定放行。交钱,每人领到一个无线扩音耳机。我们的导游,一个英国中年男子就此从容登场。
我当时想,这种专业导游公司一定跟博物馆是定点单位,所以我们应该有一种绿色通道可以走的。不承想,我们的英国导游和意大利小开却领着我们一伙十来个人径直向那黑压压的大部队扑去。
到了第一面墙的中间部位,只见小开与一个光头壮汉握手拥抱可能还说了两句‘亲爱的阿麟’之类的意大利语。然后壮汉就示意我们站过去。我们这一伙十几个人就这么排到了队伍的前列。被迫向后挪的群众是一盘散沙,在这个不怒自威的光头壮汉和像是组织里派来的小开面前自然是只有接受了现实。开始我还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后来发现第一面墙的队伍一直在膨胀,原来不只我们这一伙。看来导游这一行里,导游只是临门一脚,其他的角色分工缺一不可。
上一篇 意大利杂记-(二)帝国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梵蒂冈博物馆迄今已有500 年的历史。最早是教皇朱利斯二氏以他的雕塑收藏起家,对公众开放以图开启人们对艺术和文化鉴赏的心智。经过历代教皇的经营,如今囊括有埃及的文物收藏,意大利从古伊托鲁里亚到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直到近代的文物,雕塑和绘画。其中拉菲尔室的壁画,西斯廷礼拜堂的穹顶画和壁画更是驰名世界的镇馆之宝。
世界级的大博物馆我也去过几个,象大都会,大英,卢浮宫。梵蒂冈博物馆总的来说跟它们应属于同一级别,只是由于博物馆赞助人教皇的身份所限,收藏不如他们的驳杂。这几个博物馆其实是各擅胜场。大英博物馆的收藏珍品应该主要来源于大英帝国的扩张时期,英国从没落的文明古国巧取豪夺来的各国国宝。象中国馆里的青铜器数量之巨,品种之全简直是让作为华夏子孙的我先是瞠目再而义愤填膺,希腊馆里更是将巴台农神庙中所有的浮雕全部搬来专辟一馆。卢浮宫我就不多说了,顾剑兄已有精彩叙述。大都会博物馆应该是胜在财大气粗,藏品种类多精品多。象兵器盔甲馆就曾耗了我一个下午的时间在里面细品。梵蒂冈博物馆是胜在意大利的藏品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吗。除了上面说的两个巨型镇馆之宝外,象意大利的毯画,作为航海国家的地图馆,古罗马帝国的精品雕塑都是独步天下的。
言归正传,松果广场是博物馆里的一个开放空间,其得名于放在广场边上的一枚巨型青铜镏金松果。此松果是公元一到二世纪罗马城一个广场上的喷泉。
广场边的松果
松果近景
在松果广场边上一字排开十数个悬挂的印刷画。内容就是西斯廷礼拜堂里米开朗基罗的杰作。挂画的目的是让游人先有个预习,更是为了方便导游给游客进行挂盘讲解。
一字排开十数个悬挂的印刷画
在给我们讲解前,英国导游反复的向我们强调了参观西斯廷的纪律,那就是不许喧哗,不许拍照。否则一经发现,就有被里面工作人员赶走的危险。而且如果他发现了,他将“让你在人前极为尴尬”。
‘最后的审判’是西斯廷礼拜堂祭坛前的壁画。内容是主耶稣再次来临的时候对全地施行审判,得救的信徒被提升天,沉沦者堕入地狱。天顶画是几幅旧约事迹的画如创世纪,失乐园,诺亚方舟等,中间夹以男女先知肖像画。
最后的审判
在我们开始听讲的时候附近有一个德语团就快讲完了,忽听他们爆发出一阵大笑几乎打断了我们。讲着讲着,我们旁边的一个韩国团又是在一阵大笑之后作鸟兽散。我还纳闷:“这些画有那么可笑吗?我们的导游也挺幽默的,但最多也就是博得我们会心的一笑罢了”... 当我们的导游快讲完时,包袱终于出场了。
原来‘最后的审判’这幅画右下角的人物,取型于一个真人。他是米开朗基罗时期的一个红衣大主教。有一说是此公对米氏的创作微词颇多,还有一说是此公在米氏创作时总来骚扰,要当第一个观众。总而言之,他将米氏得罪了,而且还不浅。于是米开朗基罗就把他给下了地狱,还让一条蛇缠在他的身上。最损的是,米开朗基罗还让那条蛇咬了他的私处!用我们导游的原话是咬了他的至圣所(holy of holy)!
倒霉的红衣大主教
下一篇 意大利杂记-(四)两个米开朗基罗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看看这张怎么样,没有办法靠近,旁边一直有个军官提醒游人不要靠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