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 之 沈云英 -- 任爱杰

共:💬43 🌺1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 之 沈云英

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 之 沈云英

任爱杰 著 (作者保留版权)

连说了几位女将都是少数民族。其实有明一代汉族的女将也不少,沈云英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沈云英原籍浙江萧山。她的父亲沈至绪在北京做官把她带在身边,因此是在北方长大的。由于父亲是武将,沈云英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她不但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而且文武双全,喜爱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她对儒家的经典研究得很透彻,尤其精于《春秋胡氏传》。在当时来说,能够精通这样的经典,相当于现在的博士水平了。而现在的一些文科博士也未必清楚什么是《春秋胡氏传》呢。

明朝是个理学盛行的朝代。沈云英虽然满腹经纶,武艺高强,但她是女流之辈,又是汉族,又不想造反,本来是无法如前面所述的那几位女将一样青史留名的。但是沈云英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代之一,因此就有了脱颖而出的机遇。

明朝的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大多是不关心百姓疾苦的。对于政事多半采取逃避的态度。明朝从嘉靖开始,皇帝往往几十年不上朝,不处理政事。各地发生灾荒,不但不救济,还要变本加厉的搜刮。明朝最后的一个皇帝崇祯倒是勤政的。但是他是个不知民间疾苦的公子哥。明明已经是饥荒遍地,他却不断的增加赋税,弄得老百姓都活不下去,只好起来造反。

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时,全国已经陷于混乱。这时,外有清军的不断入塞掠夺,内有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各路起义军。崇祯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不断责令各地围剿。可是这时战略形势已经逆转,面对起义军的强大攻势,各地的明军只能自保而已。

就这乱世中,沈云英的父亲沈至绪被派到湖广省道州(今湖南道县。明朝时湖南湖北是一个省,称湖广省)任警备司令(守备)。沈云英也嫁了一个好丈夫,时任荆州军分区司令(荆州都司)的贾万策。

当时张献忠已经夺取了湖北的大部,正向湖南进军。明朝的各地守军碰上起义军,往往一触即溃。例如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率军攻克重镇襄阳时只用了一千人马,几乎兵不血刃。道州并非什么战略要地,张献忠的主力集中在荆州方向,所以只派了一支偏师进攻。沈至绪率军迎敌,在麻滩驿与大西军遭遇。沈至绪倒是很会打仗。一战将大西军击溃,阵斩敌军的首领。但是沈至绪在追击敌军时负伤坠马,遂被杀。尸体也被敌军夺去。

沈云英正在城中留守,听到噩耗,立刻束胸把头发扎成男式(以免被敌人发现自己是女子。万一失手,不至于遭到侮辱。),披挂上马,率十几骑直闯敌人的营寨,连杀三十几人,夺回父亲的尸体。回到城中,她登上高处召集军民:“父亲守城而死,虽然我是个小女子,我也要决一死战完成父亲的遗志。希望大家一起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同心协力,很快击退了大西军,取得了胜利。

湖广省长(巡抚)将这件事上报中央,崇祯皇帝下旨追封沈至绪为昭武将军。沈云英则被封为游击将军。带领她父亲的旧部,继续守卫道州。

祸不单行,就在沈至绪战死后的不久,荆州被张献忠攻克。沈云英的丈夫贾万策阵亡。短短几天之内,沈云英就失去了父亲和丈夫。她虽然是女中豪杰,但是毕竟只有十九岁而已。悲痛欲绝之下,那里还有心思管朝廷封了她什么官。于是提出辞呈。

在这一点上,沈云英与我们前面提到的任何女将都不同。换了任何一名其他女将,在父亲和丈夫都被敌人杀死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恐怕是如何领兵复仇。被封为将军高兴还来不及。但是沈云英是个在理学时代熟读《春秋》的女人。她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儒家的守三年之丧以及女子不应干政的戒律。理学之消磨人的锐气可见一斑。

接到辞呈,崇祯皇帝倒也不为己甚,下诏让沈云英扶柩还乡。于是沈云英就脱下戎装,回萧山去了。

我们不知道沈云英在守满三年之丧后是否有重回战场,为国效力的计划。即使她有,也没有机会实现了。第二年(1644年)北京城就被李自成攻克,崇祯上吊。接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天下遂落入满清之手。

当听到清军渡过钱塘江,消灭南明政权的消息时,沈云英投水自杀殉国。理学对忠臣的要求之一是能够临难死节。明朝是个理学盛行的时代,可是到了明朝灭亡时,那些精通理学,满口仁义道德的士大夫们却纷纷投降,鲜有自杀殉国的。反而是如沈云英这样的女子更有殉道的勇气。

不过,沈云英这次并没有死成。史书上说她的母亲“力救之,乃免”。估计其死意甚绝,投了不止一次水。她的母亲大概最后用母亲还需要她奉养之类的说词才让她打消死念的吧。

既然死不了,就要想办法活下去。可是沈至绪并非贪官,死后也没有留下任何遗产。沈云英的家穷困到了极点。幸亏沈云英除了武艺高强还是精通《春秋胡氏传》饱学才女。于是她在宗族祠堂边上开起了私塾,教育族人的子女。族人都把子女送来拜她为师,研习《春秋胡氏传》。以一个年轻女子而战将而塾师,沈云英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在当了十几年老师后,沈云英去世了。她去世的情形是很值得研究一番的。史书上的记载是“顺治十七年秋(1660年),沐浴卧而卒,年三十七。”也就是说她是在洗澡的时候暴卒的。

洗个澡能够洗出人命来,实在有点骇人听闻。我曾经看到过由于室内温度过高而在澡堂里昏倒的报道。不过这种情形要嘛发生在有大浴池的公共浴室,要嘛发生在高温的蒸汽浴室。昏倒的人多半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些老人还因此中风。不过在沈云英生活的年代,她的村子里大概是不会有这些设施的。她要沐浴无非是在自己家中的老式浴桶里泡一泡而已。三十七岁虽然已经不是青春少女,但是作为有武功的强壮女子,中风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其死于非命的可能性很大。

我们倒是可以大胆推测一下她的死因。沈云英归根到底是一员武将。未必没有仇家。她以前在战场上杀了那么多人的亲属都有可能来找她报仇。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则是为清廷所暗杀。沈云英一直忠于明朝,教授学生的过程中未必没有反对清廷的言论。说不定暗中还有反清复明的行动。她在当地的名声很大,武功又高强。清廷一来抓不住她的把柄,二来公然杀了她的话恐怕会引起反抗,三来就算要抓她也未必抓的住。所以暗杀一途就是上策了。

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她洗澡时赤身露体,又浸在浴桶里,再有天大的武功也难以发挥。这种情况下行刺成功的机会当然很大。由于其死状不堪,尸体被家人发现后也未必敢声张。

为她做传的人大概也觉得可疑,但是做史不能够随意推测。亦或做史者其实知道真相,但是害怕清廷的文字狱。所以就特别强调她的死状和年龄以期读者的注意。《春秋》所提倡的所谓微言大义,也不过如此了。一叹。

沈云英死后,她的故事一直在湖南和浙江两地流传。到了乾隆年间,杨锡任湖南省长(巡抚),听说了她的故事,上报中央请求为她表彰。这时清朝已经开国一百多年。清朝的统治已经非常稳固,对于明末的那批为清朝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明朝降臣,当政的乾隆皇帝毫不掩饰心中的轻蔑,在修订《明史》时将他们一律列入《贰臣传》中。接到报告,乾隆关心的已经不是沈云英是否反清复明了。皇帝更关心的是树立一个忠君孝父,三从四德的烈妇形象,让大家效法,不要去当清朝的贰臣。于是下旨在当地给沈云英建立纪念堂(祠堂)。

虽然乾隆想要大家学习沈云英进而对清朝效忠,不过别人可不一定买他的帐。清末的革命党秋瑾就非常崇拜沈云英。自作的《满江红》中就有“良玉勋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血”。另外还有《题芝龛记八章》专咏秦良玉和沈云英。以乾隆对文字的敏感,若是地下有知,恐怕只好苦笑了。

明朝的女英雄其实远不止以上所举的几人。上面详述的只是见于正史,影响极大的几位。还有很多女英雄如搭救李岩投奔闯王的红娘子,闯王李自成的夫人高氏等等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只不过这些人的事迹要么不见于正史,要么史学界对于其存在与否还有争论(例如红娘子),要么几乎完全是演义小说的虚构(例如高氏)。所以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元宝推荐:海天,
家园 又来了,又来了。嗯,这位倒真是为国为民的女英雄。只是说到

她的死亡原因嘛,我可不敢苟同你的观点。

家园 沈女复家仇而不报君恩不雪国恨,于古于今都算不得英雄
家园 静候完颜兄分析

完颜兄认为沈云英是自然死亡?

家园 也可能是心脏病啥的

洗澡的时候也是比较危险的时候,有心脏病高血压之类的,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的。

要是说家境没这么好,不至于的这些富贵病,那么先天性心脏病也是可能的。

家园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明末汉族士大夫阶层的大投降风潮实在是绝妙的讽刺。这些投降的士大夫们标榜“平时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王。”可真到了临难的时候,死节的如凤毛麟角。反而是倒过来帮助满清,不遗余力得消灭明朝的多如过江之鲫。

对比这些人,沈云英还是可以称得上英雄的。

顺便说一句。汉朝李陵的情况和明朝的洪承畴其实并无任何区别,都是兵败被俘后主动投降。后来都为敌国领兵攻打自己的母国。区别只在于汉朝强盛最终又战胜了匈奴。所以大家只看到李陵的所谓“悲情”。而明朝衰弱最终被满清灭亡所以洪承畴就成了汉奸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先天性心脏病好像不能练武吧?

当然不排除这个可能性。在古代没有抗生素,很多现代不足致命的疾病都能导致暴病而亡,例如痢疾,肺炎等等。

问题在于这个记载的措辞“沐浴卧而卒,年三十七”。如果是正常暴病,不应当提到“沐浴卧而卒”,而应当提到死因例如“风寒”、“夙疾”等等。不提死因,甚至连“暴病”都不提就说明有问题了。

家园 现代很多运动员都有先天性心脏疾病

记得当年美国女排的海曼么?

心脏病死的很快的,如果周围没有人,别人不知道怎么死的,非专业人员也看不出什么症状,也就不是暴发了。

反正都是猜。呵呵。

家园 李陵领兵攻打自己的母国?

只看到有个人说什么“率兵三万追汉军”,首先这个事情的真假就值得怀疑,李广利等人跟他素来不和。其次是在

匈奴境内还是在汉境也是疑问,再次后来他“引军还”,洪是一路卖国卖到底。

从头到尾关于李陵“卖国”只有一个尚不怎么可靠的例子,如何跟洪承畴可以比?

无论从后来李陵与苏武的对话还是他后来的表现来看,跟洪承畴的投降根本不可以类比。洪承畴降便降了,还主动出卖重大情报,这又算什么?

家园 给我些时间,想一想再回答
家园 说说我的看法。有句话叫:忠孝不能两全。就是说两者只能选

一个。因此,以女主角19岁的年纪,开始时为国家服务,然后因为至亲故亡,心境已无法继续履行救国的重担,转而选尽孝为己任,再后来办学教书,可算是为人民服务了。所以,称她作女英雄是无可厚非的。顺便提一下,上一篇你所谓的女英雄,持反对意见的网友很多呀。 我所说的那三个女英雄,你大概默认了吧,不然,为何那么长时间都没见你回我贴反驳一番呢。^_^

至于她死亡原因嘛,我觉得被清庭使人暗杀这个说法恐怕是你过于主观了。你仅仅是凭她三十来岁年纪,有武艺应该身体键康,不应该会在冲凉时死亡。虽然我也跟你一样不认同橡树的看法,但橡树十万火急地回贴坚持自己的意见,也许他对那方面有点研究吧。令人类死亡的因素成千上万,在没有更确切的资料可以推敲的情况下。我也斗胆主观一次。日本人有不少过劳死,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套用在这位云英雄身上呢?你看她年纪轻轻就家破人亡,没钱就得拼命干活以求三餐一宿,何况那时候的医治水平无法跟现代比,心理打击加上长年累月的艰苦生活,那么无征兆的突然死亡就不难想象了。

家园 二人降后家人所受待遇,自身作为都是天差地别

李陵全家被杀,洪承畴可是崇帧亲自奠祭

在这种情况下,李陵也没有做什么对不起汉朝的事,

所以后来霍光还跟人商量让他回来

至于洪,引清兵南下,镇压反清人士可是不遗余力

你哪怕在里面混日子不干事呢,骂名也没有这么厉害

家园 您说的是哪三个啊?

老兄说:

顺便提一下,上一篇你所谓的女英雄,持反对意见的网友很多呀。F 我所说的那三个女英雄,你大概默认了吧,不然,为何那么长时间都没见你回我贴反驳一番呢。^_^

老兄说的是哪三个啊?如果是“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在下已经回了如下帖子。

任爱杰:花木兰、穆桂英都是传说人物

如果是四大美人中的三个。杨玉环你本人已经排除掉了。

貂蝉是小说人物。《后汉书.吕布传》中只提到“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尝小失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私通,益不自安。”王允使连环计云云要到宋元话本中才成型,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才把故事编圆了。

西施的事迹多为后人敷衍。《春秋》、《左传》、《史记》均未载西施其人。《越绝书》中不过说勾践听了手下的计策,就把西施献给吴王以求让他沉迷美色。至于西施自己是否愿意可不知道。而《越绝书》的成书年代现在还有争论,从行文上看是两汉甚至西晋作品。比较详细的《会稽记》却是笔记小说。至于后来那些有鼻子有眼的西施和陶朱公的爱情故事,更是无中生有。把西施打扮成主动请缨卧底的地下党更是近代小说的题材。

说来也就是王昭君算是实打实的有这么个人。不过《汉书。元帝记》的记载是这样的,“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汉书。匈奴传》的记载则说“郅支既诛,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上书言曰:“常愿谒见天子,诚以郅支在西方,恐其与乌孙俱来击臣,以故未得至汉。今郅支已伏诛,愿入朝见。”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后汉书·南匈奴传》则说,“初,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屠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知牙师者,王昭君之子也。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勅以客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之留,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勅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说王昭君自愿和亲的,其实出自蔡邕的《琴操》(这书又一说为晋代孔衍所撰)。书中说,“昭君,齐国王攘女,端正闲丽,未常窥看门户。攘以其有异于人,求之者皆不与。年十七,献之元帝。元帝以地远不之幸,以备后宫。积五六年,帝每游后宫,昭君常怨不出。后单于遣使朝贺,帝晏之,尽召后宫,昭君乃盛饰而至。帝问:欲以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昭君乃越席请往。时单于在旁。帝惊恨不及。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厚,纵酒作乐,遣使者报汉,送白璧一只,骏马十匹,胡地珠宝之类。昭君恨帝始不见遇,乃作怨思之歌。单于死,子世达五。昭君谓之曰:为胡者妻母,为秦者更娶。世达曰:欲作胡礼。昭君乃吞药而死。”

这些记载中,年代越晚的,细节越多。其实也就是演义成分越多。但是不论哪一个记载都没有说昭君同志是为了国家民族而出塞的。而按照《后汉书·南匈奴传》和《琴操》的演义说法,昭君出塞纯粹是因为不得宠报复一下汉元帝。

所以,四大美人即使按照您的标准恐怕也不能称为英雄的。

其实,和亲的女英雄也不是没有。例如西汉楚公主刘解忧和她的侍女冯嫽深入西域五十多年,安定乌孙,击败匈奴,振大汉天声于域外,完全当的上女英雄这三个字。与其赞美四大美人,还不如赞美这两位。

家园 咱家的包子有这两位作馅儿8?

西汉楚公主刘解忧和她的侍女冯嫽深入西域五十多年,安定乌孙,击败匈奴,振大汉天声于域外,完全当的上女英雄这三个字。

花您一脸,等铁牛啦

家园 得,得,得。我是半文盲,说不过你。别人说的女英雄不够资格,

只有你评选的女英雄才够资格。

怎么现在西西河没什么文人墨客出来写几篇驳文呢,真希望有能人鞭挞你。老是送花送花,象是一言堂。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气氛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