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萨评版《菊与刀》付梓 -- 萨苏
今天得到编辑朋友的通知,说萨评注的《菊与刀》一书已经出版了,闻之甚是欣慰。
看了一下封面,觉得比较满意,主要是觉得风格比较轻松。本来,我觉得这本书的真谛就是去看破东边那邻国的一点点小心眼儿罢了,真没有必要太剑拔弩张,好像谈论哪个超级大国似的。
沧桑轮回,说到底,那个国家现在不过是东边的几个小岛罢了。
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不过就是几个小岛罢了。
然而,在那场永远也不应该为我们所忘怀的战争中,这几个小岛却在中华民族最软弱的时刻几乎给我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我们好奇这个海上的岛国,因为它保留了东方文化中璀璨的茶道,花道,更因为有着这样茶道,花道文化的民族,却又制造了东方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和对于平民的灾难。
日本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了解这个奥秘,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吸取这个民族成功失败所展现的经验教训,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懂得怎样和他们打交道。
比如,对于日本今天并不怎么成器的右翼,是不是应该严加谴责呢?我们说必须如此。这是因为日本人的性格特点使他们不轻易开始行动,“高抬脚,轻落足,一慢二看三通过”,所以,右翼的影响被日本人诉诸行动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但是,日本人又有一种性格,就是一旦事情开始做并得利,就很容易进入疯狂的状态,而完全无法自我控制。九一八的成功就是这样把日本载上了军国的战车,历经七七事变,珍珠港,中途岛而根本不能也不知刹车,直到被困成死岛,炸成废墟而且加上两颗原子弹才骤然转弯,但其间日本给世界包括它自己造成的灾难,已经无法挽回。所以,可以想象日本今天的右翼,如果因为周边环境的宽容或懦弱给日本带来“甜头”,将给这个民族带来怎样的隐患。所以,如果了解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就会理解“打击日本右翼,也是在帮助日本,避免它走向灾难”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逻辑。
日本人何以有那样独特的性格特征呢?以至于外国人很难理解。这是我们所好奇的,也是世界几乎所有人好奇与不解的事情。本尼迪克特称其为“菊与刀”的矛盾,这个精辟的见解构成了今天学界对于日本人的基本看法,也使她这本试图解析日本人性格的小书风靡世界。
“性格即命运”,人如此,国家亦如此,对日本来说尤其如此。
走在日本的街上,或者和日本人打交道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困惑 – 他们是如此的相似,说着一样的客气话,露出一样的笑容,甚至鞠躬的角度都几乎一样。了解了一个日本人的想法,就几乎了解了所有日本人的看法。
这跟中国完全不同,你可以说某一个中国人对一件事怎么想,却很难说另一个中国人会不会有完全相反的想法。这,也是民族性的一部分吧。
《菊与刀》这本书,已经出过几个版本了,这个新的版本有它的意义么?
我的看法这本书里面老萨的注并不是特别重要。
重要的是它的重新翻译工作做得十分认真。早期的《菊与刀》中文本虽然精辟,但语言失之晦涩,这一次的版本我觉得最好的地方就是流畅,能够让人比较容易地看懂。特别是其中一些日文的概念,都使用了中文中更容易理解的内容。
可以向大家透露一下,这本书的翻译过程中,由于编辑的要求严格,曾经造成了译者之一“失踪”至今不知下落(生死不明?)这样哭笑不得的事情,不过翻译质量确实得到了保障,而书也因此变成上下两册。当时我提供评论版的速度也有些慢,结果责任编辑王立女士一天三四次电话过来催问,生怕我也被她逼死或者逼疯。还好萨总算活着从这个大坑里面爬了出来。
刚才看了一下,卓越网上的预售已经开始了,且把链接放在下面吧。
http://www.amazon.cn/detail/product.asp?ref=CN&pageletid=heilongjiang&uid=168-3530287-7980227&prodid=bkbk749206
不是广告,只因为觉得他们折扣给的比较不错。
最后说一下对于我的编辑的敬意。大家可能还记得几个月前发生的《南京梦魇》电影事件,由美国医生约瑟夫制作的在线纪录片《南京梦魇》由于发行和资金的问题被迫宣布将下线处理。本书的编辑是一位女士,她在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二天即捐款一千元给这位可敬的美国医生,告诉他中国人深切关注着他的事业。2007年春天,她到加州拜访了约瑟夫和他的助手吴海燕女士,并为他们的努力所感动。
这之后,她一直通过各种途径为这件事大声疾呼。她的努力得到了世人的承认,无数华人注意到了约瑟夫医生的影片,并传达去自己的感谢与鼓励。最多的时候,24小时内就有三百名中国人捐款两万美元给这部影片。约瑟夫说,大多数捐款面额仅仅是25美元而已,它们来自贫穷的中国学生,。
8月29日,曾经一度对中国人失去信心的约瑟夫发来邮件承诺,“《南京梦魇》永远不会从网上撤下。”他决定“继续下去”。
对比于此,我在本书中所做的一点点事情,实在只有渺小可言。
唯一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花一个!
能送给个签名版么
这个是民族大义,大大地重要,
那边是人命关天,填坑也是大大地重要。
同时十分感谢萨军门说起《南京梦魇》。望您多加宣传让更多国人知道这个。
刚上网的时候,把老萨这个貼子打开放在旁边,等休息的时候再看。
可是到了中午读完,发现:[阅]0 [花]0
赶紧送花,刷新页面,发现 [阅]211 [花]25
白白丢失一次沙发!这也是我从来没有抢到过造成的。
军门辛苦了,致敬
日本人我接触的不多,不过印象马马虎虎
我断言,在我们可以看到的未来,中日必有一战,其结果必然是日本这个国家;和族这个民族退出历史舞台。
也许是复仇,也许是利益,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萨大当时也许没有看过相关的报道。您的责编必然是怀着一腔热血去做这件事情的,但是这个片子值不值得她这样去做,还是一个疑问。当时我和外子在家里讨论这个问题,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这个片子错漏百出,用不真实的镜头去表现南京大屠杀,反而削弱了真实的力量。而制片人和他的中国妻子最关心的似乎并不是片子本身是否百分之百真实,而是史维会是否利用他们的片子进行了捐款,以及他们的片子是否能够进入正常的电影发行渠道获得收入。
相关的讨论网上有很多,这里贴一个最没有争议的链接吧,可以从一个方面证明这位制片人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之少。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对“《南京梦魇》导演乔瑟夫公开信”的公开答复
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索史维会、丁元、未名空间、南京梦魇,看看另一方是怎么说的。
另外,那个二十四小时捐款两万美元的说法,在他们声称之后的几天内就被证伪了。网络时代,一鸣惊人很容易,揭穿一个谎言也很容易。
萨大最近出书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