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对《窃明》中“袁崇焕是汉奸”情节的看法 -- 萨苏
谢谢,找到了。但没有英宗的。不过我的文言文忘得差不多了。而且还没有标点符号,苦恼呀。
凡涉及到袁崇焕的争论,就特别热闹。无论国内国外网站, 高雅低俗论坛,概莫能外。
一直在追看萨大的文章, 好像当初发现西西河就是因为从google查找东西,偶然发现了萨大的一篇文章,才在西西河注册了。萨大的大部分文章应该都读过了。 感觉最近萨大的文风在改变,似乎有点从金庸的洗炼简洁向倪匡的志怪空灵发展,特别在这个系列里,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 也许辩论的风格本来就和讲故事和考证有所不同? 也许萨大在辩论时顾忌太多,不愿说尖刻过分的话,有点缩手缩脚?
呵呵, 有些班门弄斧了, 竟敢评论文学大家的风格!!!
纯为活跃气氛, 萨大莫怪, 众河友莫怪。
不过老萨在辩论时“顾忌太多,不愿说尖刻过分的话”。呵呵,你不会不知道他为啥子叫“萨鲶”8?
不过没关系,外事不决问狗狗。 还真找到了。狗狗“萨鲶”的第一个条目便是:
原来这么回事呀,那大约是萨大早期的风格,现在变了也不好说。 金庸和倪匡的比喻是有点不当,不过也有个典故在里面。
习性一:滑呀
习性二:喜欢潜水和挖坑
普遍的体上没有鳞,有扁平的头和大口,口的周围有数条长须,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这是它的特征。夜行性,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
作用: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
鲶鱼效应是指新的竞争者参与可以刺激整个团队的士气,此方法用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用以唤醒员工的危机意识从而促使他们改进自己的工作。
河里的鱼都那么活分,有一半儿是他惹得。
碧血和capo的论战到后来我也没耐心看下去了。不过在sc上好像大家都普遍认为碧血确实动手篡改史料被capo抓了现行。我后来一直没有看到碧血的反驳,现在我也在怀疑着呢。
主要是缺乏大局观战略观。一方面财政上大开口,辽饷不征,哪来的闯王,而且宁远,宁锦说是大捷,最多说是居鲁士式的胜利,明军人力财力都损失巨大。宁远,觉华岛被爆,辽西粮饷付之一炬。宁锦,辛辛苦苦修起来的堡垒群全部被毁,只余锦州一地,还被抓了两万汉军包衣。另一方面,光想着沿辽西走廊,一路修堡垒,以守为攻,为此牺牲盟友,市粮资敌在所不惜,结果一次次被女真围点打援,有点战斗力的机动部队几乎全填在锦州城下了。
至于你说的其他人,一句话可以概括,胜利者不受谴责。李二还干掉了自己大哥呢,给他翻案的人不算多吧。袁要真有本事五年平辽,谁在乎他杀没杀过毛啊。或者说崇祯要能起用新人,灭了女真,谁还会知道袁崇焕啊。
一时间搜不到太宗实录了。
《清史稿·鲍承先传》记载:
翌日,上诫诸军勿进攻,召承先及副将高鸿中授以秘计,使近阵获明内监系所并坐,故相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有二人自敌中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经略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内监杨某佯卧窃听。越日,纵之归,以告明帝,遂杀崇焕。
《明史袁崇焕传》:
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
首先辽饷问题,辽饷的加收,万历年间有三次,那时候袁还不知道在哪儿呢,崇祯2年12月有一次,袁已经在监狱里了,没有一次加派是在袁任内的,辽饷和袁有什么关系,更何况了,辽饷只是一个名字,并不是只用在辽东,袁刚当督师就忙着安抚哗变,为什么哗变,连着四个月没发军饷了!
宁远之战,袁还只是宁前道副使,管的就是宁远和前屯,他对觉华没有责任,觉华失陷的责任,请去找当时的辽东巡抚。
堡垒群在广宁之战就被毁了,有问题请找王化贞,袁是重新恢复了锦州城。
牺牲盟友?朝鲜后金不到一个月就打下来了,袁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帮助。
至于围点打援,那是袁死后的事情了。袁没死的时候怎么没见围点打援阿。
袁承诺的是五年平辽,他下狱的时候,时间仅过了一年,你怎么知道五年后他不是胜利者?崇祯启用的人多了,没看到任何灭女真的希望,倒是女真骚扰的越来越轻松愉快,丧师越来越多。
感觉袁对觉华岛失陷,还是有责任的。且不论归不归你管,两地相距10余公里,本来就有相互救应之责。责任归到辽东巡抚?巡抚可是要你撤退的。
对后金攻打朝鲜没有责任?,失察军情在前,无所作为在后。朝鲜求救的消息都从北京转了一圈回来了,才磨磨蹭蹭出发,当然来不及了。军情不明一直都是袁的软肋,后金都打破长城了,作为前敌统帅才知道,去追人家屁股。如此作为,怎能5年平辽?
还有宁远大捷的问题,号称击伤努尔哈赤,造成老家伙后来伤发而亡。仅凭乾隆后来为其平反一事,就值得怀疑。为前朝冤枉了的大臣平反,而且此人是杀祖仇人,做这样的事还真是大公无私呀。不知平反时摆袁督师的这个功劳了没?要说这一手玩得还真是漂亮,打击了明朝遗民的士气,笼络了人心,还祸延几百年,造成今日争论不休的局面。
都说黄仁宇是明史大家,他对袁崇焕这个论题有没有涉及?好像看不到这样的资料。
那是袁的责任。可是袁没撤退和觉华没撤退没有关系。袁按职责无法命令觉华的。至于为什么觉华没撤退,可能原因是一般年份气候没那么冷,海水不会结冻,所以觉华的守卫认为不会有问题。相互支援那也是能帮就帮,以明军的野战能力,他要出城帮忙,搞不好宁远也丢掉。
后金打朝鲜,毛文龙也没侦察到,要不然也不会家属来不及撤回,死在铁山。袁负责的是明的主力部队,出征当然要谨慎,否则再次战败丧师,谁负责。在此之前,明的几次打败,都是主动进攻造成的。所以熊廷弼才提出以守为攻的策略。
是啊,袁崇焕又不是乾隆他亲爹,乾隆怎么可能为了
抬高袁而为自己的老祖宗抹黑呢。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后金军的挫折在清史稿里面都写清楚了的,大捷也是明政府定性的。至于努尔哈赤倒底是受伤,还是郁闷死的,谁也不知道。说他是被大明打死的,至少有助于振奋士兵士气。
http://forum.dragonsky.net/dispbbs.asp?boardID=5&ID=145994&page=1
结论是什么,至少是还没有结果。说篡改史料,有失公允。
包括capo。网络讨论的问题就在这里,因为没有权威的审稿人,所以不能见风就是雨。哪怕一方得势了,也未必就是正确的,更何况这个问题双方都貌似证据十足。所以应该去查原始资料或者专业论文,才能得出结论。否则,还是应该保持存疑的态度。
说袁崇焕甘冒大险守宁远 守宁锦 守辽东就是因为好名
而且 这个 好名是比好利贪财更危险 危害也更大的
这可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指控
与当年王钦若谮言寇準“澶渊之役”是以宋真宗为孤注一掷可以相提并论
监军太监在整个明朝几乎没听说过谁起过甚么好作用 九千九百岁更是臭名昭著
为了翻袁崇焕的案 这些人也都成了公忠体国的好人了
总而言之这个小说就是一切服从于打击袁崇焕这个很有前途的目标
为了这个
贪财无厌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太监可以变好人
屡战屡败 杀良冒功 谎报军情 暮气深重的毛文龙可以变焦裕禄+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