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古代士兵的行军速度 -- 任爱杰

共:💬327 🌺33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看您说了这么多,还是驳斥一下您的错误理论吧

唉,您可真是下了不少功夫。连“千里马”这种文学夸张都弄上来做证据。

您那个初中生跑不到三分半,已经有很多朋友回了您了。我想,如果您自己的体力不如人也不用一棍子打死所有初中生吧。而且我原文说的是

“好像不少并非身强体健的初中生就能在三分半中跑完一千米了。”
如果您连小学语文都理解不了也就不用再给您解释了。

好吧。关于您的第二拍,这里回答您:

武卒问题

首先,您抓了一堆图片上来,我没看出哪一张图支持您的“短里”说?(顺便借用您问我的话问一句,您得到作者的授权了吗?版权啊!)倒是指出东周尺为23.1厘米左右(出土文物)。然后按您自己所说明量地尺32.7厘米。不是短了三分之一左右?好吧,我承认不够精确,是短了百分之三十好了。按您自己计算的结果,战国百里长度为35.5 千米到39.24千米。这的确是马拉松距离。但是您老兄跑不了马拉松,别以为别人也是软蛋啊。就算武卒一天只行军六个小时好了。每小时不过行军5.9到6.5公里罢了。很难吗?马拉松的世界最好成绩一般是两小时出头一点(出处:国际田联世界知名马拉松比赛男子最好成绩一览)。不过也有跑得慢的。英国人劳埃德·斯科特2003年用了6天多才跑完这段距离。这倒是符合了您的“短里”说。每天才跑7公里差不多是您的一百短里(每里77米)。不过人家是白血病患者,而且背了60公斤重的潜水服(出处:英一患白血病男子创马拉松最慢纪录),他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为了受白血病折磨的儿童筹款。您如果认为魏国武卒连白血病人都不如,咱也没办法不是?

你给的红军数据其实已经证明了我的话。武卒和红军的行军速度相差不大。比较71到78.48里和62.3到78.2里有很大的意义吗?只不过说明大家的机动能力差不多而已。

再说您给的那个寿命问题。呵呵,在您看来寿命和体质成正比?真不知道您从哪里能够得出这个结论的?古代没有抗生素,得个感冒就有可能死掉。来个瘟疫就死一大片。古代生产力低下,来个天灾就要死一大批,古代战争频繁,来个战争就要死一大批。但是这并不能够说明人的体质不好。就好比某人平时身强体壮,但出门就给车撞死了,我们也不能认为这是因为这人平时体质不好吧?

“长里”和“短里”的问题

我告诉您短里出自对《周髀算经》的推算,您还真就把它找出来了。很好,百度是个好东西。至少比您原来说的什么周穆王会西王母之类的神话要有力一点。

《吕氏春秋》的话是不可信的。这段话的全文如下:

凡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水道八千里,受水者亦八千里。通谷六,名川六百,陆注三千,小水万数。凡四极之内,东西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南北亦五亿有九万七千里。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枢不移。

按照您的短里说,东西两极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合现在多少里?

《吕氏春秋》的说法出自《山海经》。这里说的“四海之内”就是字面的意思。盖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大陆在四海之中的关系。

所以拿这个来作为“短里”曾实际使用的证据是不对的。对了,省得你继续百度了,坚持“短里”说的山名宗纲老兄削足适履得说

“四海”很可能是指东海(今黄海、东海)、南海、西海(今青海)和北海(今渤海),那么“四海之内”就与“天下”实为一体。

按您引用的计算,短里最多是天文学上的一个特殊单位罢了。就好比现在说到“兆”,一般用法是指“万亿”或“亿亿”,只有用在特殊单位上,例如频率,才指“百万”,例如“兆赫”。

您下面举了一堆所谓的“短里”使用“实例”,其实完全是经不住推敲的。

“千里马”那个,您也是从山名宗纲老兄那里抄来的吧?请问一句,山名宗纲老兄前面说“

这里的五十里、三十里自然都是汉代的“长里”,以西汉里长417.53米计大约是21公里和12.5公里。
”后面为什么要用“短里”来算千里马呢?难道给皇帝起草诏书的都是脑残?要在一句话用两种不同的单位还不特别指出?山名宗纲明显是在那里强辞夺理罢了。

《九章算术》那个例子更是胡来。《九章算术》的编纂年代大约是在东汉。东汉的“齐”的地望相当于现在的山东临淄一带。按您的短里说,一里是77米,三千里就是231公里。您自己去地图上量一下两地的距离。看看是这个距离的几倍?

另外“良马”就是“千里马”?又是一个削足适履的论证。别忘了,题目里还有“良马初日行一百九十三里,日增十三里”。而按照书中给出的答案

一十五日、一百九十一分日之一百三十五而相逢。良马行四千五百三十四里、一百九十一分里之四十六。驽马行一千四百六十五里、一百九十一分里之一百四十五。

良马的平均日速度是约283里,而到最后那天的速度是约388里。按您的短里说最后那天都日行两千多“短里”了,真是“双千短里马”啊。不过,这么算的话,那从齐到长安如果是三千短里的话,跑个来回也就三天啊?

子路负米的那段也是任意发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说: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可见子路是身强力壮之人。负米并不是每天都要干的活,为亲负米百里之外又有什么不可能的?难道您认为子路是白血病患者,每日只能日行百“短里”?而且“事二亲”,并不是说二亲就瘫在床上动不了。二亲要吃米,子路跑到百里外背回来,二亲也不会有啥问题。敢情某人的父母让某人去远处米店背趟米回来,某人就成了不孝?

《庞统传》的原文是“三百里”。中华书局认为在传抄中抄错了而校勘也不稀奇。山名宗纲老兄为了论证自己的说法就硬说人家说的是短里岂不是削足适履?“三百里”和“千里马”一样,不过是个夸张的说法。

后面引用《二年律令》就更为荒谬。《二年律令》是汉初之物。汉初已经规定用“长里”。到了汉末庞统反而会去用“短里”?

关于武卒的问题,前文已经论述过。这里不再重复。不过我还是想问问您百度过我关于张仪说魏王的问题了没有?

如果您忘了,这里提醒您一下:

张仪游说魏王的时候说“从郑至梁二百余里”。顾炎武读到这段记载说“《史记》:“张仪说魏王言从郑至梁二百余里,今自郑州至开封仅一百四十里。”

张仪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一说秦武王二年(前309年)。荀子约生于(前313年) 死于(前238年)。所以远远晚于张仪。

张仪游说的是魏王。他说“从郑至梁二百余里”,合明末清初(顾炎武是遗老)的一百四十里。呵呵,魏国的里有多长不就是明摆在那里了?

好吧,就算您说的“长里”,“短里”和现在的“公里”,“华里”情况一样好了。那么现在说“一里”指的是公里还是华里?如果不说一公里,当然是指华里。也就是说,如果有这类情况存在,要么“短里”会特指,要么“长里”会特指。但是您给的例子,全都只有一个单位称呼,“里”。而在论证中一忽儿用“长里”,一忽儿用“短里”,反正怎么能凑上就怎么凑。

这就是生搬硬套,拼凑证据。不过考虑到这也并非您的原创,而是主要来自山名宗纲这个日式网名拥有者。我也就不为己甚,谨在此向您孜孜不倦的百度工作表示敬意。不过还是继续借用您的话“您得到作者的授权了吗?版权啊!”

关键词(Tags): #长里#短里#行军速度
家园 好像是您选择性失明了吧?

我们讨论的是行军速度,针对的是《窃明》中所谓的“神行”速度。

请问一句,《窃明》中的所谓“神行”,黄石军带了多少辎重?

答案是辎重中最大的那部分,粮草,是黄石一路花钱买的。黄石军没有因粮于敌。但是也没有多带粮草,而是通过沿途购买粮草来补给。这不过抄袭古罗马人的故智。但实际效果应该比所谓的“因粮于敌”到处抢劫还好。在这种情况下,一天还只有三十五里,算什么“神行”?岂不是比他看不起的农民军还不如?

行军速度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辎重。但是部队的速度有快有慢。如果大家都和最慢的辎重队一起慢慢向前磨,乌龟都跑赢他们了。看来《窃明》自承黄石是庸将的确没错。

正规军的行军速度,我也举了不少,最典型的可以看这个帖:任爱杰:也来举一个司马懿的例子

如果您不愿意用传送门,这里给您总结一下:

司马懿用兵有快有慢。征孟达一千二百里八天就到。征公孙五千多里也不过百天。快的每天平均行军 125 华里,慢的每天平均走54华里。

这里您可千万别跟俺再提您那个“短里”说(一里等于77米)。您不会真的认为从宛(今河南南阳)到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只有92.4公里吧?

司马征孟达是要攻城的,也没见他有“因粮于敌”的记载,所以辎重肯定不少。征公孙更是远征,辎重也肯定不少。按您的水桶理论,司马的辎重队肯定是飞军了。

而且,按您自己引用的文字

想想就痛苦

当年在部队.我们24小时100公里强行军是怎么过来的

有多少人被抬上救护车

有多少人走掉了脚趾甲

行军:部队无摩托化情况下的最底基本速度,24小时40-60公里

急行军:部队无摩托化情况下的中等机动速度,24小时70-90公里

强行军:部队无摩托化情况下的最高机动速度,24小时100-120公里

人家说的是“24小时100公里强行军”。一百公里就是二百华里。而“行军:部队无摩托化情况下的最底基本速度”呢?注意这里的“最底基本速度”是24小时40-60公里。也就是80-120华里。

好像不能用来作为您的论据。莫非您也选择性失明了?

家园 敢情您认为所谓“正常行军”就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您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这两个速度是真实的,实现的条件是一人多马。马匹或许会在征途中大量死亡。

我在原文中说的是“

而纯骑兵部队的速度更快。
”先决条件都给你了。莫非你视而不见?选择性失明?

呵呵,您说《窃明》中黄石玩不起。我怎么觉得《窃明》里面他更本就是看不起骑兵呢。《窃明》中一而再,再而三得鼓噪“骑兵无用论”,“军马无用论”甚至在一天行军三十五里,不要军马背辎重的情况下还抱怨军马掉膘,很快就跟不上队伍了。

要玩骑兵,谁规定不能一人多马?谁规定马儿不能吃得比人多?《窃明》中“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根本就不现实。

顺便在跟您说一句。包括您老兄在内的一批人(包括《窃明》作者)对待军事问题教条主义严重。而且因为自己的立场是“骑兵无用”,于是就连历史上成功的骑兵战例都找出种种借口来说其“得不偿失”。

呵呵,如果骑兵真的“得不偿失”,那么不建骑兵,汉朝自然不会损失那么多马。那么您认为汉朝就该被匈奴骑在头上拉屎?

好了,我也奉还您的原话“盼望您早日学会怎么正常的跟人交流,有诚意的讨论问题。

即使是您在恼羞成怒的时候,也最好不要出言不逊,否则多半就是自取其辱。会被人拍成渣的。”

然后我还要告诫您一句,在叫别人“小白”之前,先动脑子想想自己百度而来的资料是否准确。自己最好分析一下是否符合常识。不要闹出一里等于77米的笑话来。

记得做人要厚道啊。

家园 初三毕业的时候如果要1000米考试加分的话

的确会有很多人能跑进3分半。体育总局那个标准,你看看就好了。各地初中生在年龄上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如果是15岁左右,有加分这个萝卜在前面晃荡,锻炼一下平均都有80分以上。

家园 本人乃西部内陆城市,初中长跑差而短跑还凑合,一千米最好3分45

不过我那时体重150,身高168,呵呵,在班上长跑属于男生的后50%范围内吧。

家园 全国全世界的百万富翁、政府官员也“不少”

也不能算是常态。

在战争期间的士兵不是选拔精英,尤其古代冷兵器时期,人数很关键,需要达到的标准是以正常适龄人员基本都能达到的。不能拿绝对数量不少来算吧?

小时候看武打片,看到李连杰一个人在万马丛中杀人如麻,心想要是只要几百个少林和尚什么外族侵略也不怕了。我想虽然李连杰不见得能找出上万,但一天能跑出100里的人肯定不止这个数。但军队又不是马家军,靠跑步吃饭的,马家军也得选有资质的吧,而兵役却不是精英才拥有的义务。

家园 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小灌木大统领一天跑步多远?
家园 真是了解这帮人的能量了

人家原文说的是马 是说人能达到这样的速度

马什么不行!

不看帖就回复 是你的常态么

家园 据2000年的一个采访资料说

小布什说老布什75了,现在只能“散步”了。但仍然非常活跃。走的很快,每13分钟就能走一英里(1.6公里)。他说有一次老布什周末来访,建议两人一起出去“走走”。五英里之后,小布什累坏了,跟不上老布什的步子了。没说老布什怎样,但估计没啥事。

原文:

USAW: Your dad has exercised for years, hasn't he?

Bush: Uh huh. He's more of a walker now. He's 75 years old and he is still active. He's a very fast walker -- he's cranking them out at about 13 minutes a mile.

USAW: Wow! That's a pretty fast walk.

Bush: It is. He came to visit one Saturday morning, said 'Let's go for a walk,' and five miles later I was worn out after he set the pace.

出处:Interview with Gov. Bush

根据这个数据。老布什75岁能走至少五英里,合8公里。如果运用某位老兄的“短里”说,魏国武卒的百里是“短里”,每里只合77米,百里就是7.7公里。那么75岁的老布什一小时左右就走完8公里早就可以应征武卒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我觉得并非如此

只要常锻练,1000米跑进3分半左右不是难题。

事实上我初中毕业进行体育达标考试时,我就跑了个3分20秒左右,因为那段时间天天练。到了高中,虽然功课加重,但是由于体育老师常常一上课就要求绕着操场跑几圈,所以成绩依然还能保持在3分半。

现在肯定不行了,太长时间不练了。

家园 有话好好说

不了解情况,可能两位有“宿怨”。不过说理就好了,看不惯里面夹枪带棒的,这其实损不了别人太多,只能自贬身价。不是说任何某一个人哈,一种现象哈,弥漫在一些帖子和回帖里

话重了。。。我也反省一下先

家园 我中考体育满分,1000米跑了三分50秒。
家园 老布什70岁生日那天好像还跳了把伞

参加过中途岛海战的老兵,确实不一般。

家园 那就要看是怎么损失的了

如果士气高涨,只是因为持续战斗,损失得不到补充,很高的伤亡比也不一定会使部队丧失战斗力。比如霍去病首次西征,损失了七成,但是是凯旋,而不是逃回来的。

高欢攻玉璧,也是损失了七成,而且是完全失败,连夜逃的,但韦孝宽也没能拿这只士气低落的败军如何。

你说的“建制”其实是关键。而这个“建制”应理解为有效组织。伤亡只有破坏了有效组织,才会导致部队不堪一起。很多时候,伤亡并不大,但组织体系崩溃了,结果一败千里,比如淝水之战。正所谓: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没统计过,但个人有个印象,崩溃的部队一般被俘的和散失的远比阵亡的多,真正伤亡比例大的,却往往坚持战斗到最后(因为不逃不降,所以多数阵亡,但这证明伤亡并不必然削弱战斗意志)。

家园 我上高中和大学时

1000米的及格标准是3分50,30分30还是3分20记不清了,是优秀。初中的标准不记得了。

国家搞这个考试,设立这个标准,不是采集数据算出平均值得出的(兄台觉得他们有那么敬业么?),而是设定了一个标准作为底线(这个标准应该也是参考了西方和日本的),要求我们这些每天12小时憋在教室里看书的学生们达到这个标准,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当时那个测试叫达标测试。

这个标准对于劳动人民和爱好体育的人就是小菜一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