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乾隆是否曾 下令 篡改销毁 有关袁崇焕的历史记载 -- 百丈村长

共:💬67 🌺6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乾隆是否曾 下令 篡改销毁 有关袁崇焕的历史记载

《窃明》是好小说,引人入胜。但是《窃明》作者频繁的跳开情节,旁白道:“根据<某史实>记载...”, 也真的让人头大。我爱较真,而且很好奇,要一一核实。核实的结果是,《窃明》引述的史实基本上靠谱。但关键的一处地方,即《窃明》称 乾隆曾下令张廷玉篡改销毁有关袁崇焕的历史记载,明文载于乾隆帝起居注,这一点尚未能核实。

起居注是记录皇帝起居言行的流水账式的日记,内容庞杂繁复,尤其乾隆在位六十年,几百万字的流水账,几乎无法研读。“乾隆曾下令张廷玉篡改销毁有关袁崇焕的历史记载”这样的一两句话逃过文字狱,甚至流传到现在而不为人所注意,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我等业余爱好者,即便有《乾隆帝起居录》在手,想要核实《窃明》的记载,也是基本不可能的。 更要命的是,《乾隆起居录》无处下载,网上倒是有卖的地方,打折价一万五千人民币。

从逻辑和常理推断,张廷玉死于乾隆二十年,而乾隆下诏为袁崇焕翻案,是在乾隆四十九年,(《清高宗实录》载:“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乾隆命令篡改历史的执行者是张廷玉,与情理不合。伪造支票,(至少)三十年后才拿来兑现,耐性未免太好。有两种可能:一,乾隆下命令,有其事,但不是下令给张廷玉。《窃明》这样写,不过是因为张廷玉身为《明史》总编,一切篡改销毁的罪行概括承受。二,《窃明》完全胡说八道,甚至有意用读者无法核实的“弘历的起居录”来骗取信任。

正如“大秦猛士”说的,这样的写法“很好很强大”。引用读者无法核实的材料,而这种说法又颇不合情理;再加上“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我认为《窃明》作者有必要直接给出材料来源和引文。希望能联系上作者的朋友转达。在他没给出的时间内,我对他“乾隆曾下令篡改销毁有关袁崇焕的历史记载”持怀疑态度。

(《窃明》其他说法我核实过的都有其来源。所以上面一点不影响我对《窃明》其他部分的评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 系统屏蔽 --。
家园 【讨论】《窃明》新一章《第六十节 开关(上)》的问题

作者借金求德的口,列举了袁崇焕一系列“不可理喻”的举措:

“ 1.如果是以进攻为目的,那么就应该把辽镇兵力抽调到锦州、宁远一线,......虽然我并不认为关宁军有可能进行一场进攻作战,不过袁崇焕如果真地想尝试五年平辽地话,他至少应该试着进攻一次,哪怕一次也好,而不是在一年半里全然按兵不动.

2.当然更不能去加害毛帅......东江镇地强弱,对辽西承受地军事压力大小有决定性作用.从宁远到东江消息往复要近一个月地时间,从军事角度上讲,根本不可能存在统一指挥地可能,而且即使袁崇焕真像他所说地那样,杀害毛帅是为了统一事权地话,那他也不应该用断粮地办法来削弱东江镇地战斗力,这从军事上是根本解释不通的.”

4.满帅本来为宁远总兵,他地位置能有力的支援东江,同时还能震慑喀喇沁蒙古和喀而喀蒙古,如果袁崇焕有心牵制后金兵力,那就不应该把满帅轰去大同,这会让后金自由行动而无所顾忌.”

5. “最后!”山海关前面是前屯,前屯前方是宁远,宁远前方是锦州.关外辽西走廊四百里.我大明堡垒林立,拥有马步战兵十一万五千人,山海关可以说地上是安如泰山.而蓟镇喜峰口外五十里就是喀喇沁蒙古,三边总督今年四月就报告过,喀喇沁蒙古已经加入建奴成为一旗,建奴兵锋已经逼近到大明地咽喉之处,这个时候怎么可以把赵帅及其四千亲军调去山海关呢?这怎么可以呢?”

然后作者又借金求德的口说:

“以上还有一个可能地解释,那就是袁崇焕根本不会打仗,他是彻底地无能,所以全部都是瞎指挥一气.但如果真地是这样地话.那袁崇焕的军事部署应该是一部分对建奴有利,一部分对大明有利,而不应该是清一色的有利于建奴.”

最后的结论:“我假设袁崇焕是要放建奴入关,直逼京师以迫使朝廷同意议款!”

以上内容,涉及到史实的,还有待查证。只讨论逻辑推理的话,

“以上还有一个可能地解释,那就是袁崇焕根本不会打仗,他是彻底地无能,所以全部都是瞎指挥一气.但如果真地是这样地话.那袁崇焕的军事部署应该是一部分对建奴有利,一部分对大明有利,而不应该是清一色的有利于建奴.”

是有毛病的。军事部署不是roll dice按概率分布, 它涉及到敌我两方的斗智斗力。主帅无能,被多方误导,以致于军事部署清一色的有利于敌人,历史上是有的。马晓春为了跟一位叫"专杀刀把五"的网友斗气,一盘棋杀出五个刀把五的形状来。所以说,即便袁崇焕的布置如《窃明》描写一般,袁崇焕仍有可能,只是一个白痴,而非“袁崇焕是要放建奴入关,直逼京师以迫使朝廷同意议款!”

坐实袁崇焕卖国罪名的,还是《明实录》里这句:

“关东款议,庙堂主张已有其人。文龙能协心一意,自当无嫌无猜;否则,斩其首,崇焕当效提刀之力”。 这一句辨无可辨。

  • -- 系统屏蔽 --。
家园 关键是《窃明》借口说话借的太明显了。

小说里的角色每每被作者的灵魂附体。二月河主张见解统统是通过小说人物的口说出来的,就没有这种感觉。

毕竟是业余写手的网络小说,不能求全。

  • -- 系统屏蔽 --。
附议
家园 这个我怀疑国宝是看了二手的

我还是觉得如果没有电子版,没有搜索功能,自己看一遍起居录,太弓虽了。

从目前双方的资料来看,我倾向于认为这个不太靠谱,国宝同学被某二手文章忽悠了。正如村长所说,现在市面上的明史是乾隆四年版的,而袁的平反是乾隆四十九年的事。这个不合常理。不过一些未被明史采用的原始材料后来被乾隆销毁了,比如袁案的笔录什么的,倒是很有可能。

家园 进攻不准备好,就是王化贞那样的下场

袁上任的时候,锦州已经被毁,袁至少回复了锦州。在皇太极进攻察哈尔的时候,祖大寿在黄泥洼打了一仗。“哪怕一次”?嘿嘿!

毛文龙不等于东江镇,东江不是毛文龙的。杀毛文龙正是为了避免熊廷弼所说的“文龙发之太早”的“奇祸”。断粮?是在毛死之前断的,还是在毛死之后断的?怎么会无法解释呢?

满桂? 他和祖大寿,赵率教都吵翻了。后来祖大寿从北京城下逃走,直接原因就是,崇祯下令让满桂领导关宁军。这种情况怎么可能让他继续留在关宁?

熊猫的论点一点也没超出明末那些纸上谈兵的文人的观点。

家园 黃泥洼 是攻是守? 杀毛断粮如何解释? 祖逃亡原因?

1.明实录载:

"清兵攻黃泥窪袁崇煥令縂兵官祖大壽禦之"

是攻是守存疑.

而且袁崇焕八月到辽东,祖大寿同月二十二日战黄泥洼. 如果此后袁崇焕一个进攻动作都没有,<窃明>的说法也是可以成立的.

2.毛非东江, 但毛是东江之首. 杀毛当然极大的削弱东江的战斗力. 熊所谓奇祸,或能言之成理. 彼时三军同时发动,或者效果比毛先发要好. 此时杀毛而免奇祸,奇祸是什么? 明史载:

"文龍既死,甫踰三月,我大清兵數十萬分道入龍井關..."

什么样的奇祸会比这个大, 值得杀掉不能"協心一意""関東欵議"的大将?

断粮在杀毛之前, 但您对断粮的解释是什么, 还请告知, 好一起探讨.

3. 您说"祖大寿出关"直接原因就是,崇祯下令让满桂领导关宁军", 出于何典? 我要核实. 您未能给出史料之前, 我保持怀疑态度.

家园 黄泥洼在辽阳西北部,距离也就是二十几公里的样子

所以肯定不会是明军在这里防守,多半就是溜过来砍几个脑袋就撤了。

家园 完全同意

不过砍了几个脑袋? 有说一百八十二, 又说一百八十, <窃明>说是十二个蒙古人.

家园 这个就不清楚了

其实我觉得争论谁砍了几个脑袋挺无聊的。争来争去不就是几百个么,对大局有什么影响?

家园 赞最后一句:《窃明》其他说法我核实过的都有其来源。

这样的态度是关于窃明评论的正反双方都应该具备的。起居注不是几百万,是2230万字:)我朋友说几乎不可能通读。国宝就是不说明原文至少要说明时间才可能查找

家园 村长这个好

村长的态度才是真心讨论问题的态度!

小人物才疏学浅,唯有给您送花了

嘿嘿,村长这儿真是福地。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不好意思,俺自个儿昧了

家园 还有“引述的史实基本上靠谱”的问题

同一件事,不同的史书可能会有不同的记载,对这件事引用这本史书,对那件事则引用那本,这样并不足够客观,所以窃以为看到同一件事应该找其他的史书相互比较,这样可能更好一点。

《乾隆起居注》这里有下载的:

http://tieba.baidu.com/f?kz=103948815

我发了请求,但没收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