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穿越小说与明清之辨 -- 尼伯龙根·蜗藤

共:💬104 🌺13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东林党什么鸟样?反东林联盟比他们治国强太多了

明史载:

于是中立者类不免蒙小人之玷。核人品者,乃专以与东林厚薄为轻重

幸存录说:

异己者虽清必驱除,附己者虽秽多容纳

其精神智术,俱用于相顾相防,而国事坐祦,不暇顾也。

东林始末里也指责他们:

清兵陷辽阳,举朝失措,每朝会,束手相叹而已

1620-1623年 号称众正盈朝 就是这样的众正啊

阉党作为一个党,不如说是反东林联盟

东林,从万历初年反张居正改革开始出现雏形开始,自张居正一死以后一直是朝堂上最强大的政治势力

阉党得势,不过天启后期那么两三年时间,即使在这两三年内,东林虽处守势,但其势力仍然强于阉党。

(可不要忘了 东林党在泰昌-天启初年的把持朝政也是靠大太监王安的支持)

李清:《三垣笔记》里记载,后来的崇祯皇帝曾对周延儒等言及“三案”时说:又如移宫一事,尤为不情,当日皇考以朕与先帝俱失母,命李选侍抚养,渠爱如子,朕与先帝故亦事之如母。所谓气殴垂帘,皆外臣不知内庭事,有此纷纷。且魏忠贤固系巨恶,王安亦非善类,若令得志,一等人耳。

又据《明史》卷二五六《黄克缵传》载:“先是,帝宣喻百官,明言选侍殴崩圣母。及惟炳疏上,得旨:‘选侍向有触忤。朕一时传谕,不无过激。追思皇考,岂能恝然。’于是外议纷纭,咸言前此上谕,悉出王安矫托。而诸请安选侍者,益得藉为词。盖是时王安已死,魏忠贤方窃柄,故前后谕旨抵牾如此。”

也就是说,太监王安和东林党曾经合谋伪造皇帝的意见,兴起“移宫案”达到独霸朝政驱逐反对派的阴险目的。

其结果是反东林党和魏忠贤的结合。并最终导致王安-东林党联盟的全面被清算

家园 22个城破了19个了 发傻才去硬啃剩下这几个

后金要不懂什么叫消费比 早就笨死光了

家园 再说了袁崇焕不也可以算进魏忠贤的爪牙?

《大明熹宗实录》卷三十八天启七年四月第4022页上,明明白白记载着“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

请建生词的全国来说有史可查也不过92起

  不同身分者倡建魏忠贤生祠的数目表

┏━━━┯━━━━━━━━━━━━━━┯━━━━━┓

┃ 序号 │   倡建人身分  │倡建数目 ┃

┠───┼──────────────┼─────┨

┃ 1 │ 总督、巡抚、巡按 │ 35 ┃

┠───┼──────────────┼─────┨

┃ 2 │ 道、府、州、县官 │ 16 ┃

┠───┼──────────────┼─────┨

┃ 3 │ 在京文官 │ 12 ┃

┠───┼──────────────┼─────┨

┃ 4 │ 各省布、按两司 │ 6 ┃

┠───┼──────────────┼─────┨

┃ 5 │ 宦官 │ 6 ┃

┠───┼──────────────┼─────┨

┃ 6 │ 宗室勋戚 │ 5 ┃

┠───┼──────────────┼─────┨

┃ 7 │ 民人 │ 4 ┃

┠───┼──────────────┼─────┨

┃ 8 │ 武官 │ 2 ┃

┠───┼──────────────┼─────┨

┃ 9 │ 乡绅 │ 2 ┃

┠───┼──────────────┼─────┨

┃ 10 │ 其他 │ 4 ┃

┠───┼──────────────┼─────┨

┃ │ (总计) │ 92 ┃

袁这个手脚可不干净吧

家园 卖粮资敌这事已经定案了吧

袁崇焕被凌迟的罪名在《崇祯长编》里记载得很详细:“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崇祯长编》卷三十七,崇祯三年八月癸亥,汪楫本)

付托不效 专恃欺隐 可以另说

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

这些还有疑问吵的厉害,我们也不说

以市米则资盗 这可是已经没疑问了的

;从头到尾,从来没有能够证明袁崇焕卖国的证据。这些,即便是最死硬的反袁派也是无法否认的。

应该改成

从头到尾,从来没有能够否认袁崇焕卖粮资敌的证据。这些,即便是最死硬的挺袁派也是无法否认的。”

袁崇焕卖粮资敌

崇祯二年初,崇祯下旨禁止袁崇焕卖给蒙古物资。圣旨:“据报西夷市买货物,明是接应东夷,藉寇资盗。岂容听许。你部一面行督抚官,加紧堤备,仍着袁崇焕俞安性详加计度具奏。”(《明清史料甲编》第8本707页《兵部行督师袁崇焕题稿》)

此前发生了什么事?从袁崇焕上疏可以看到,蒙古饥荒,袁崇焕在高台堡通市,允许以布米换柴薪,以免蒙古难以生存而为后金充当向导,引之入犯蓟辽。

“自去年虎酋攻伯彦黄台吉,据其故穴,彦死之而我不能为各夷之依,夷遂依奴以自固。且夷地荒旱,粒食无资,人俱相食,且将为变。夫辽已能抗奴,夷即变奚为?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臣是以招之来,许其关外高台堡通市度命,但只许布米易换柴薪,如违禁之物,俱肃法严禁,业责其无与奴通。”(同上)

袁崇焕又说蒙古部落卖给后金布帛是仅求糊口,且称其以妻儿为质,誓言断不引诱后金入犯蓟镇。

“各夷共谓:室如悬罄,不市卖一二布帛于东,何由藉其利以糊口?宁愿以妻子为质,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哀求备至,各置妻子于高台堡边外,历历也。臣亲出谕之,见其穷迫所为,若绝其活命之方,则立毙之也。夷肯坐以待毙乎?即饥之窘之,可空其类乎?不可空则不必府怨而驱其与奴合。……不如因而树德,存数种于外,他夷入犯,我得留作藩篱。总在驱驭有法,若能戢其暴而柔其心,彼将为我用之不暇,宁有他心?今诸夷指天说誓,必不忘中国。此夷受抚多年,一向相信,及今一冬以来,未尝生事。此时我兵马盔甲未备,只合笼络,俟修饬即周,且驱诸夷而用之,如不为我用,另有法以处,何敢以虏遗君父而贻衅封疆也?事属军情,不敢发抄,再三计度,合词奏闻等因。”(同上)

对此崇祯批示,认为卖布帛给后金“明是接应”,要求严禁。对蒙古部落有饥荒的按人口换米,不允许卖粮、布、禁品。

“西夷通虏,讥防紧要。奏内各夷市卖布帛于东,明是接应,何以制奴。着该督抚严行禁止。其招来属夷,其有饥困,查明部落多寡,计口量许换米,不得卖与布帛米粮及夹带禁品。路将等官,倍加侦察,如有疏违,以通夷罪论处。”(同上)

这个批示里面崇祯口吻极其严峻,称“如有疏违,以通夷罪论处”,何以严重至此,甚至上升到通夷的高度?因为该蒙古部落喀喇沁部,已经在崇祯元年八月与后金正式结盟,后金的资料记载,“(七月)十九日,据报称喀喇沁部之汗使喇嘛四人,领率五百三十人至。……二十五日,大宴来使。八月初三日,与喀喇沁部议和,誓告天地书曰……”(《满文老档》889页)明朝政府业已有所风闻。而声称买粮的束不的部,正是喀喇沁的一支。

束不的本身,是否像袁崇焕所说“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呢?事实证明,喀喇沁部在己巳入侵中充当向导,束不的亦在其中。“忽有报昨夜战时,满大将军桂,在安定门与西虏束不的战。”(《辽师入卫纪事》)

而在此之前,束不的也并非老老实实。早在宁远之战中,便有束不的的影子,此战是袁崇焕亲身经历。

“经略高第报:奴贼于二十二日巳时至首山,离宁远十里。虏酋束不的紏聚精兵达子二万,要在二月初一日起兵犯抢,东西交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七,天启六年正月)

这样一支部落,又已经投靠后金,袁崇焕仍然坚持对之卖粮。而且绝非崇祯圣旨所允许的计口换米。据谈迁《谈氏笔乘》,这次卖粮数量之多,以至于储备几乎用光。“己巳四月……又告饥,遂令都司蒋文举开粜于高台堡,名赈熟夷也,边储始竭。”

很显然,这并非简简单单地赈灾,关宁军的粮食储备极丰,束不的部落只有不到万人,断不需要如此多的粮食。他们买粮自然是接济后金无疑,后金当时一样在饥荒之中,明朝对此知道得很清楚,除了袁崇焕,边臣都不同意卖粮。《国榷》崇祯二年三月有两条记载,证实边人都已经知道束不的是为后金积谷。

“朵颜三卫及建虏大饥,三卫夷半入于建虏,束不的求督师袁崇焕开糶于前屯之南台堡,互市貂参。边臣俱不可,独崇焕许之。盖束不的为建虏窖米,谋犯蓟西,虽有谍报,崇焕不为信。”(《国榷》5472页)

“翰林院编修陈仁锡使辽东,未出都,报建虏十五万骑犯宁远,及抵关,不见一骑入犯也。问之,曰往朝鲜矣。抵高台堡,知■■束不的为插汉买妇女,为建虏积谷。宁远武进士王振远陈国威,以门生见仁锡曰,束不的居关外,佯仇插汉,阴实昵之,又建虏姻也。部落不满万,驻宁远关外者六七千人,此地开市止二千人,卒不及备,可刺也。夜半若往须今夜,盖建虏哨在束不的内计四百余人,不挟弓矢,插汉远在关外,驰救不及,斩头寝内,建氛息矣。”(《国榷》5477页)

袁崇焕自以为收买束不的,有求必应就可以使之归附,得意洋洋地宣称“总在驱驭有法……彼将为我用之不暇”,但是这个规划直到他死也没有实现,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很显然他被束不的骗了。而束不的在投靠后金的路程上从来没有偏离过方向,只以花言巧语欺骗袁崇焕获得粮食。袁崇焕卖粮不论初衷如何,换来的是后金渡过饥荒和随后束不的“通奴入犯”。

最后 蜗藤同学对美国政治的研究可谓大家

但是明清易代史这个问题上,如果仅仅因为看不顺眼这些改造历史的穿越小说而一头扎进来,恐怕事倍功半啊

倒不如集中于“这些改造历史的穿越小说”之所以有市场的思想和政治倾向因素的分析研究

家园 此后五次进关内看北京城墙了 还来宁远干啥?

京城周边的富饶之地不比宁远肥?

家园 没看出定案

蒙古和明的关系本来就是首鼠两端,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甚至在己巳后,束不底还曾经又向明求和。崇祯上台以来,其对蒙古的政策就改了好几次。在袁崇焕“资敌”前后,王象乾也在宣大那边资林丹汉。

关宁军储备极丰?半年前还因为欠饷兵变。能丰到哪里去?你需要提供证据,买了多少粮的证据。

当然了,皇帝说定案那就定案了。大明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家园 拜托,糜烂数里不是袁说的,不要人云亦云
家园 广宁打了几天

辽阳打了几天,沈阳打了几天???

家园 明史不是大毒草阿

为什么不说这是满清鞑子篡改历史诬蔑正义的东邻党人呢

家园 那袁算是东林党还是阉党?

家园 袁是干什么的?

袁要按你们说的应该怎么做?结果会如何?

如果袁没死,结果会如何?

袁的目的是什么?

lk那里俺都懒的说,你们觉得自己看史料看的细,那就自己分析分析,在批袁以外,当时如何做才是更实际的办法?投降?

家园 所以他的战绩很伟大?

辽阳、沈阳那种烂战役来证明袁的功绩?如果袁这点烂战绩算功绩,那同期东江军战绩是什么?

我这么说好了,首先,宁远宁锦两次战绩是损失巨大的惨败,最多是没败的彻底全灭。其次,后金这些战绩是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取得的,最后东江军同期的实力比关宁军弱的多,战绩比关宁军高的多。袁无非是志大才疏而已。也许我们没有足够证据证明他卖国,但是我们更没有证据证明他是英雄。他给明朝造成的损害之巨大,绝对是死的罪有应得。当然导致明朝灭亡的不是他,他没那么大本领。

家园 糜烂数里不是袁说的,是谁说的?

另外不管是不是他说的,宁远守住很伟大?如果他真是在强敌围攻下坚守一两个月也罢了,2天!!!还攻城?

家园 一些想法

袁要按你们说的应该怎么做?结果会如何?

如果袁没死,结果会如何?

袁的目的是什么?

lk那里俺都懒的说,你们觉得自己看史料看的细,那就自己分析分析,在批袁以外,当时如何做才是更实际的办法?投降?

他本身就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论品行远不如孙,论军事能力远不如熊,甚至后期的洪都比他稍微强一些。如果袁没死不会如何,他就是庸才而已,问题偏偏那么多人非要把他当成大英雄,根据的是一些选择性的史料,如此而已。

批袁以外,当时如何做才是更实际的办法?

在朝廷上整肃官僚集团,维持官僚集团内多派系的均衡互相牵制来监督。

换个比袁更有能力的人来,

多给东江军支持,

从全国调集九边精锐来整顿军队恢复战斗力。

但是当时根本问题是官僚集团的极度腐败无能。亡明朝者明人自己而已。

家园 你在袁的位置,怎么办?

孙当时在哪里?熊在哪里?就算现在说袁不如他们俩,就当时的情况看,能断言袁就一定不如他们么?

更实际的办法,不是说崇祯,是说在袁的位置上,上有崇祯,下有战力如此的兵将,对面是清兵,应该怎么办?怎么办能比袁做的更好?是现在根据双方资料分析出更好的选择(事后诸葛亮),还是当时就能够平衡风险和战果?正如你所说的,本身的官僚集团已经极度腐败无能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袁的位置上要怎么办!

指责袁误国,就不仅仅需要指出他的错误,更要说明他当时应该可以有更好的做法,而且是根据他的情报应该能够做到的。

比如我的观点:

第一:揽权,哄上压下,这时候搞民主搞程序正确就是nc。对自己能力相信,当仁不让。将在外也。

第二:外交。压缩对手生存空间。

第三:持久战。大明能被后金拖死?参见毛主席文章

袁是不是这么做的,分析下吧。至于军事能力,好像不是最重要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