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山客看社会之四:“劳动合同法搞垮中国经济” -- 红岩寨

共:💬98 🌺9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现在不回答我的问题使我感到困惑

1860年,中美人口比例4:1,中国的GDP是全球60%以上。今天中美人口比例还是4:1,中国的GDP是全球的4%(世界银行)或者14.5%(何祚庥算法)。

为什么同样比例,中国的表现差了?

显然是劳动生产率不行。劳动生产率同人口总数和密度强烈相关。所以人均GDP是个很好指标。

你说20年内赶上西方,是指人均GDP还是绝对GDP?

家园 那么劳动生产率差别有多大呢?

以农业为例:

美国3百万农业人口,粮食养活全美3亿人口,同时出口粮食。按比例,中国只需1200万农业人口养活12亿人口,现实是中国七亿?农业人口在生产粮食。

家园 你的这句话没错

1,地球各个地区的承载能力是不一样的。

中国可耕地比美国还少,凭什么要比美国多3倍人口?

凭什么中国人要用世界七分之一的可耕地养活四分之一的人口?逞能是吧?

家园 你的少生人口提高人均GDP观点缺乏辩证法

没有削减人口提高人均的做法。

日本的但是他的人均GDP从90年代到现在是下降的,90年代他最高的时候到过人均4万5千美元。

现在只有3万6千美元,今后还要下降尽管他的人口不增长 也快要负增长了。

为什么?

一是日本削减的人口都是工作人口,他的工作人口是逐年下降的,但是老年抚养人口是每年增加的,

这个就是他人均GDP要下降的一个原因。如果日本的生育符合自然规律,大家都是二胎。那么今天

日本工作人数与抚养老人大概能够保持1.5:1的比例,而非现在接近1:1的比例。那么他的人均

还要比现在高。

这里是河友高士奇对人均GDP的论述

http://www.talkcc.net/article/1405570

【原创】看日本gdp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 高士奇 ] 于:2008-01-25 20:04:32

第一,小日本人口基本0增长或负增长,美国则大约每年1%,这样小日本的自然增长水平就比老美差了1%。

第二,一般而言名义gdp增长率比实际增长率,差距在于通货膨胀。可是日本还没彻底走出通货紧缩,而且计算gdp时用的通货膨胀是所谓的gdp deflator,不是消费物价指数cpi,结果小日本的名义增长率比实际增长率还低(gdp deflator近来一直是负的)。可老美那边这个因子〉2%,所以老美的名义增长率又要超过小日本2%以上。

最后,就是汇率问题。小日本国内通缩,而美国有通胀,按说日元的购买力相对美元一直在上升,但这些年日元汇率就没怎么变,主要是因为小日本长期0利率或极低利率的货币政策造成的。日元利息这么低,很多人就借日元换成利息高的货币存在外国吃利差,日元也就难以升值,当然最近的情形不太一样了。日元不升值但欧元等主要货币大幅升值,小日本在计算gdp时又有较大差距了。不过日元低估正是小日本想要的,可以提高出口竞争力。

这里要特别提醒你的是,你要降人口,形成的完全是倒三角人口结构,即便人口负增长,社会年龄结构

也是保持倒三角的。

老人不是一退休就完蛋了,不需要社会抚养的,按照你理想化的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小孩的模式。

那么工作人数VS抚养人口就是2:5.比现在的日本也不如。

二是因为少子化,造成消费低迷,经济活力欠缺,社会老化保守。经济进入了老龄化冬天。

人口老龄化,有严格的理论含义,大致而言,是指“人口金字塔”从底宽

顶窄的“金字塔”型,向着底部与顶部等宽的“稳态人口”的年龄结构演化的

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偶然的灾难,减少了某一年龄组的人口,导致

金字塔形状的变异,例如,“腰部”狭窄。也可能出现人为的控制,例如在一

代人或两代人期间内实施过分严格的“计划生育”,导致人口金字塔的“腰部

”狭窄。这样的变异越严重,人口老龄化对未来社会经济所造成的振荡性的影

响也就越严重。??例如,假定一个生育高峰导致的年龄组A之后是一个生育低

谷的年龄组B,那么,前者人口数量巨大,后者人口数量骤减。于是,当A

组人口进入学校的时候,导致师资与校舍极其匮乏,家庭之间对教育资源的竞

争极其激烈。当这一代群从学校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就业机会突然变得

稀缺了,雇员之间的关系也容易因升迁机会的稀缺变得更加紧张。此外,对住

宅需求总量的激增,导致地产价格暴涨。当然,A代群也造成正面的经济影响,

例如,对住房和汽车需求的激增,导致各相关产业的扩张,而这些产业的扩张

通常意味着经济繁荣。

  可是,当这一切都消沉之后,B组人口紧接着A代群进入了学校,导致教育

资源供大于求,老师们纷纷失业,学校“成片亏损”。当这一代群的人口进入

劳动年龄时,因为劳动力稀缺,工资迅速上升,住宅和汽车的供给突然过剩,

生产能力大量闲置,经济很容易陷入萧条。

另外,人口老化即意味着未来整个社会的消费将减弱。一个社会有太多的老人必

将使市场萎缩,从而威胁到我国无数厂家的生产销售循环,打断生产循环链

条。总的说来,老人对自己未来创造回报期望减少,其消费趋于消极。该更新换代的

产品舍不得换;新开发的产品更别指望老人掏腰包。而20年后中国的整个工业创造能

力将会大大增强,中国产品将使世界相关产品市场饱和。我国大部分工业产品最大的

市场还应在国内。有时失去一点点市场份额就会导致许多生产者无以为继;而中国的

生产者的国际竞争力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市场的规模效益。当整个国家有十分之

三甚至更多的人突然消费保守时,许多产品的市场规模将大大缩小,从而导致许多生

产厂家的生产利润大大削弱甚至完全失去。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就会出现。国外称之

为老龄冬天。

到这里,你有个问题就是,日本能这样就是因为他人口素质高,所以有一个人就能有一个人的用处

日本的首相说过,没有一个日本人是多余的,每一个人都是人才。那么中国人生下来,

想必不会比日本差,我们也有条件去教育这些人。现在好多小学撤消了,尤其农村的,

过几年会论到中学,师范学生毕业难找工作的很,因为小孩少了,不需要那么多老师。

我们是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人才的。

我们不需要增加人口,但需要保持每妇女1.8的生育率,这个也是国家人口战略研究的结论,注意人口结构问题。

人口结构的问题,从来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甚巨,在有些人这里好象成了盲区,

以至什么快降,早降人口的论调不绝于耳。但是,没有什么任何客观规律可被蔑视,

蔑视只能受到更为痛苦的报复。

你要问我们的人均能达到什么程度,那我说韩国日本能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也能达到什么程度。

你的3亿人口论,不是国家的福音,而是国家的灾难,你静态地看问题是违反辩证法的。

其实你的这些论调,河狸2年前就讨论烂了,现在河狸没什么人当这算回事。

不信你去发一个专帖看一下,另外你的梦想国家也不会让他实现,因为每妇女生育率

国家人口战略研究要求是1.8。与现实无可实现性,与理论,只有少数人想不清楚 。

我写这么多,其实完全没必要。

家园 【文摘】用数据说明一些问题,看看你说的20年超过西方是如何不可行

数据日本(日本货与日本经济发展、日本GDP、日本人均GDP)

  过去20多年特别是最近10多年中,中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日本却陷于停滞甚至负增长的泥潭。面对中国蒸蒸日上,日本似乎走下坡路的趋势,某些人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幻觉”:中国即将超越日本。在日本,有人炮制有人相信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中国,一些热血青年,亦正日益表现得对日本满不在乎。

  在我的经济学同行中,甚至也出现了高看中国轻看日本的倾向。有段时间,北京盛传着一个笑话,说将来全球只要有三个经济学家就够了,一个懂美国经济,一个懂欧洲经济,还有一个懂中国经济的。至于日本,回答是轻蔑的一笑:日本,哈哈,日本可以不用管它了!

  这实在是无稽之谈!

  中国正在快速崛起。这是事实。但只是部分事实。从诸多指标看,中日两国的差距依然十分悬殊,在许多方面中国要赶上日本,不仅非常遥远而且困难重重。中日两国的差距,中国真正的状况值得国人警省,而不能再陷于自欺欺人的幻觉之中不可自拨。

  让我们先来看基本数据。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平方公里,人口13亿。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版图和人口数量而言,中国的确是大中国,日本的确是小日本。

  但是,两国的经济总量却掉了个个。2003年,按世界银行2004年《全球发展指标》统计,中国的GDP116898亿人民币,合美元1.4万亿美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却高达4.3万亿美元,傲列全球第二。小日本是大中国的3倍。

  以汇率折算的经济总量比较中难免有误差的成分。然而,改以购买力平价或真实比价计算,大多数的统计结果表明,中日之间经济总量仍相差1-2倍。

  最近有两则关于日本企业的新闻弥足观瞻:一是索尼收购米高梅事件;二是日本第二、第三大银行争抢第四大银行的并购权一事。前者已于9月 13日画押,标志着索尼在与美国华纳的竞争中胜出,成为全球持有电影资产数目最多的公司。后者尘埃未定,不过无论谁笑到最后,其都将在资产上超越美国花旗银行,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

  正如笔者过去撰文指出的,日本经济在最近十多年中,并非处于一个走下坡路的趋势,而是在不断调整中力图有所突破。如今,日本一系列经济指标仍傲视全球

  中国近年来崛起的步伐不算慢。然而,在战后的第一个4/1世纪,日本即轻松成为全球第二号发达国家。而中国,尽管经历了过去20多年有史以来最快的增长,GDP总量仍在全球排第六、第七的位置,并且以诸多指标衡量,根本不可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单纯的一国GDP数值或许不会给人以深刻印象,那就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所做的一组城市的比较来说明:作为日本国的首位城市,东京的GDP总量相当于上海的20倍、汉城的10倍、香港的7倍、巴黎的5倍、伦敦的3.5倍。想想后面这五大城市的GDP总量加起来也不过东京的 4/5,就可以知道日本列岛4.3万亿美元的GDP,总额是一个什么概念。而算上它的海外总资产,日本的经济总量还可以再增加3/4.

  日本的经济实力既表现在国内,也表现在海外。中国近年来以引进外资多多为傲,然而日本却是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总资产达到3.2万亿美元,相当于2003年中国全部GDP的2.3倍,其制造业在海外的销售总额为1.3万多亿美元,与中国的GDP相当(唐淳风, 2001)。如此强大的一个隐形的“海外日本”,足令开放了20年如今才雄心百倍,喊着口号,迈着步伐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汗颜!

  经济结构比较:1999年,日本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2:36:62,早已是明显的“后工业社会”。1975年,日本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日本早在70年代就逐步进入了服务业为中心的“后工业化”时代。相比之下,2003年,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是14.7: 53:32.3,中国甚至没有完成前工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

  按国家统计局的工业化定义,一个国家工业化全部实现的标志:一是农业产值在15%以下,这条线中国可以说刚刚跨过;二是农业就业在20%以下,中国目前仍高达50%,可以说还远远不够线;三是城镇人口比重须在60%以上,中国目前大概只有40%,亦有很远的距离。

  日本的城市化水平是多少呢?1950年日本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8%,大概与今天的中国相当,而今天的日本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城市。

  2003年,中国重工业增长超过轻工业4个百分点,重工业的投资开始进入旺盛期。举国上下为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欢欣鼓舞不已。然而,中国人很少知道,早在1955年日本就进入到了重化工业的高度加工阶段,并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经济过渡。仅从工业结构上看,中国大约只相当于日本40年前的水平。

  中国目前的增长动力主要是来自于“世界工厂”的牵引。据笔者的测算,2003年中国工业增长对GDP的贡献高达63%。然而,从制造业总量看,2003年日本是9111亿美元,中国为3825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2.4倍。显然,中国远称不上“世界工厂”,日本却是名符其实的国际制造业中心。

  按过去的赶超速度,在“世界工厂”的道路上,中国要赶上日本至少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而且接下来会越走越艰难,能源问题、环保问题、劳工问题、市场问题都会困扰中国。

  日本的人均资源也很贫乏,但日本人懂得通过优秀的加工而扬长避短。1955年至1975年是日本增长最快的时期,日本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比重从81.4%上升到96.0%,而矿业从10.1%下降到0.62%,电力、煤气、供水等基础产业从7.74%下降到3.38%。中国也是人均资源不丰富的国家,但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靠廉价出卖资源。以2000年为证,中国资源型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高达54.5%,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占轻工业的62.0%,采掘和原料工业占重工业的50.5%。

  中国现在开始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这方面,日本比中国先进得多。以单位能源每千克油当量的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计,中国大约是 0.7美元,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而日本同样能源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10.5美元,为全球之冠,约相当于中国的 15倍。

  同样的资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创造出比中国高出15倍的产值来?中国人又喜欢高谈“老子”,讲“天人合一”,可是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珍惜何尝比得上日本?!

  中国正进入新一轮黄金增长时期。然而,2004年经济增长甫一发力,GDP总量刚刚占到世界的4%,石油消费已跃居世界第二,发电量消耗占全球消耗的13%,此外还有钢材消耗占全球的27%,水泥消耗占全球的40%,煤炭消耗占全球的31%.因此,惹得全世界的人都担心中国长期增长会否导致全球资源不足,“中国会不会饿死全世界”?

  事实上,中国应该谦虚地向日本学习,并且要象日本那样去倍加珍惜资源,高效地利用资源。中国眼下正进入一个苦心制订种种“能源战略”和 “资源战略”的热潮,其实,大道至简,中国应该象日本那样,眼光向内、锐意挖潜,如此中国的能源和资源就可以在目前基本保持不变的水平上支撑中国经济翻上好几番。

  中国劳工多,是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一大优势,可是中国却不能高效地利用其劳力,从而大大抵消了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同样是高速增长时期,1960年至1975年间,日本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1,07%;1980年至2000年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只有5.19%,按美元计年均增长2.59%。劳动生产率指标的对比充分表明,中国的高速增长靠的是人海战术,日本靠的却是劳动效率的提高。

  除了靠人海战术,中国的增长还靠大量投资,可是投资质量又如何呢?都说日本坏帐严重,可是在从高速增长走向经济衰退的过程中,日本银行的坏帐率仅5%,而中国在2000年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高达28.78%,如将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1.4万亿元不良资产计算在内,则不良贷款率近45%。显然,同日本相比,中国的投资效率与效益要猛回头。

  R&D(研究和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一组国际通用的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00年,中国在这一指标上的支出为896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历史上第一次达到1个百分点。而同一指标,日本2000年是3.12,不仅远高于中国,也高于美国的2.65、以及德国的2.37、法国的2.17、英国的1.87,在全球又是雄居榜首。

  事实上,1990以来日本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是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在科技兴国方面具有坚韧不拨的决心,也无意中泄露出这个国家富强的秘密所在,那就是科技为本、科技领先。这一指标当然还显示出“小日本”并非一些中国人所想像的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民族,恰恰相反,日本民族是一个富于远见卓识的民族—-只有富于远见卓识的民族,才舍得哪些花大本钱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相比之下,中国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乃至一般的国民,都显得是那样的急功近利和让人失望。中国人更喜欢喊喊“科技兴国”的口号,或者在网上大骂日本人过过嘴瘾,却不愿意花时间去补习科学知识。

  专利发明方面:1995年,中国申请专利数只全世界的1.45%,批准量占全世界的0.48%,日本申请专利数占全世界的 13.48%,批准数占全世界的15.3%。韩国产业银行日前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若以韩国为基准(100)予以换算,则中国为76.5、日本为 110.5.

  中国人还必须时时记住的一个数字就是:日本人中获诺贝尔奖的人数已达到12人,中国仍是0.一位伟人说得好:“中国应当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可是,做比说要难得多!

  在企业层面,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通常不到1%,而日本企业早已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水平都在5-10%以上。

  中国企业中研究型人才微乎其微,并不断向外企流失。而每万名劳动人口中,日本的研究人员数又是全球之最。2000年为109.3人,高于美国的73.8人、法国的60.3人、德国的59.6人以及英国的54.8人。

  中国以进入世界500强为企业发展之可望不可即的目标。而日本1994年的时候,在世界500强中的企业家数与美国平分秋色、并抱揽全部第1、2、3、4名,前十名当中,一大半都是日本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唱衰日本,可是2003年,日本企业在世界500强中仍高居88席之多。而中国只有12席,而且多是垄断型国有企业,最排前的是中石油,名列第69名。

  你敢想像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世界500强中家数最多的国家吗?你敢想像中国企业占据世界500强头席,并且包揽前四名的盛景呢?这样的日子也许有一天会到来。可是,我们的邻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做到了。任何一个诚实的中国人,一个立志全球的中国企业家,是否应对此表示一分敬意?!

  经济再好,不能改善百姓的生活是白搭。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百姓的生活水平。2003年,中国人均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接近1080美元;日本是33077美元,为中国的31倍。仅以人均GDP作为收入计,中国只相当于日本1966年的水平。

  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反映生活水准的指标。2002年,日本的恩格尔系数是 22.3%,而中国目前城市为37.1%,农村为45.6%.也就是说,中国人目前生活支出主要是忙乎吃,日本却将主要支出花在食物之外的其他方面,中国是生存消费,日本是发展消费。

  然而,最可悲的莫过于,生活水平仅相当于日本“60年代”、消费支出只够吃喝的中国人往往在感觉中自己很富,并且经常会表现得大手大脚(如有人主张大操大办奥运会),而生活水平位居全球最高之列的日本人却经常在国际上哭穷,并且处处厉行节约,常常“小气”得惊人!

  谁比谁傻?谁是真傻?

  住房:200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18平方米,日本是25平方米。国土面积极为狭小的日本是中国的1.4倍。

  百姓生活不仅看人均收入,还要看收入差距。200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14,已达到国际警戒线水平,中国被公认为全世界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相反,又是很多人想不到的,日本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却是全世界上收入分配最公平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0.285,可以堪比中国历史上任何最公平的时期。

  失业率指标:据我国国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失业人数为795万人,分别比去年底上升0.2%和25万人。但这个数据遗漏太多,学者们估计,目前中国城镇失业率,包括登记失业、下岗职工和其他类型的失业,总计大约在8%至10% (王梦奎,2003)。

  中国的媒体经常报道日本这些年经济困难、失业率很高,似乎日本人都快活不下去了。其实,日本失业率最高时也不过5.5%。2003年,随着经济回升,平均失业率很快回落至5.3%.

  教育:中国人一向自认为最重视教育,并且一再强调“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中国的父母也的确是对孩子不惜一切,可是,由于国家教育经费的缺乏,由于普通教育制度的缺陷,今天的中国人中,成人识字率才81.5%,文盲半文盲人数约占人口的15%以上,离教育现代化的起限相差 8.5%;大学毛入学率为5%,离教育现代化起限30%相差25%.

  相比之下,日本才不愧重视教育的美名。日本早已达到了100%的小学教育和100%的初中教育;大学毛入学率为40.3%,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成人识字率近100%。

  中日两国的教育相差多远呢?据估计,中国的初级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00年的水平,落后100年;中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落后90年;高等教育大约相当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落后80年。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经费只相当于日本1920年左右的水平。

  再来看与百姓智力开密切相关的信息化指标:2003年底,中国网民数已接近8000万,一个庞大的“E国”诞生,但全中国上网普及率却很低,才6.2%。

  日本的人口比中国少得多,但同一时期上网人数达到7730万人,普及率突破60%,几乎所有14—75岁的日本人都可以上网。

  此外,日本的网络更加发达,宽带通信费用低速度快,宽带上网费占每个家庭收入的比例才0.8%,被评为世界第一。而中国的网络速度慢,服务差,宽带网使用处于起步阶段,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的住宅宽带普及才超过30%,全国一般地方水平则相当低。

  中国的个人电脑普及率为27%,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0%;日本个人电脑普及率为36%,移动电话普及率69%。两者的差距亦是明显的。

  也许有人说了,日本不过是强在经济和科技,强在物质而已,日本文明却没有什么可夸的。文明的题目是一个大题目,笔者不敢在这里进行比较,但可以通过一些中国人非常关心的社会性指标,来管中窥豹。

  众所周知,从社会信用和国民素质看,日本人普遍被认为工作认真、讲求效率,守时、重信用、讲礼节;日本的企业亦以讲究信用、产品质量精良著称于世;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你看不到垃圾,无论是走到拥挤的地铁,还是人头攒动的商场,地面都光洁如新,地铁的墙壁上也看不到乱写乱画的现象;日本人很少在公共场所抽烟和吃零食,更没有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的习惯;日本人遵守交通规则,无论是繁华的东京、大阪,还是古老的京都,大街上看不到一个交警,汽车、人流严格按红绿灯指示行动,一丝不苟。

  反观“文明古国”的我国,情况如何呢?

  如果说,那是因为中国人的物质文明还不够,“仓禀实而知礼节”。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强调“客观原因”的民族了。可是,我来问你,中国人如今的收入水平相当于1960年的日本,文明礼貌却远不及,也比不上人均收入水平相差好几倍的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更没有盛唐时期的风雅儒爱,真的是“仓禀实而知礼节”吗?

  企业信用:前面已提到中国各商业银行的呆坏帐记录举世无双,这说明中国企业的信用记录是很差的。除此之外,企业拖欠亦是世上少有。据统计,2001年,我国国有企业相互拖欠货款已经超过1.6万亿元,造假经济的规模高达1270多亿元,国家为此每年损失税收250多亿元。

  另据有关部门调查,2001年全国有283家名优企业的650多种产品被假冒产品侵权伪造,上半年全国工商管理系统共查处各类合同欺诈等违法犯罪案件5338起,比前年同期上升61%(候云春,2002)。这又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企业坑蒙拐骗正在严重侵蚀这个国家的市场经济。

  近年来,又添一个新的现象,就是企业拖欠民工工资愈演愈炽。据全国总工会公布,目前中国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有1000亿元左右,其中建筑业占70%以上。有些地方,包工头欠民工的钱,建筑商欠包工头的钱,追到最后,发现竟然是地方政府欠建筑商的钱。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各地政府拖欠工程款占全部拖欠工程款的四分之一以上。

  信用正在让中国年轻的市场经济付出代价。而中国的学者现在终于开始明白,信用问题的解决,光靠外部的法律监管、内部的企业治理结构都是不够的,还要靠人们心中的文化,乃至信仰。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被破坏得差不多了,要构建文化资源,中国人不知从何入手。而日本却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来完成现代化转型的成功案例,日本人居然将武士对于主人的忠诚转变成了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进而建立起全社会的工商信用。

  离婚率:中国人无论想不到,2001年,“后现代化社会”的日本离婚率才0.23%,是亚洲各国中最低的。而传统上一向注重家庭的中国社会却每况愈下:1980年,中国的离婚率为4.75%到1997年上升到13%,上升了8.25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在过去20年中,离婚率增加了20 倍,令全球侧目:中国人怎么啦?

  腐败:你可以不喜欢日本,但你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日本还是世界上较为廉洁的国家之一。今年3月25日,著名的反腐败国际性非政府组织 ———“透明国际”发布了《2004年全球反腐败年度报告》,对世界各地区腐败形势进行了评估。在133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清廉指数得分为3.4分,与斯里兰卡和叙利亚并列第66位,日本却处于最清廉的前30个国家之列。

  中国现在正从追求GDP转向“科学发展观”。可是,中国已经付出了过多的代价。截止到2000年底,中国森林面积只剩下15.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才16.55%,仅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相当于世界人均0.6公顷的21.3%.而日本的国内森林覆盖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要达到和日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在许多方面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有些方面甚至可能需要上百年的努力。


本帖一共被 9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用20年时间,我们能达到韩国日本人均水平?

你要问我们的人均能达到什么程度,那我说韩国日本能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也能达到什么程度。

看来你是不敢再谈赶上西方(欧美)的人均水平了。

家园 我对国家提出的1.8的生育率表示赞同

证明政府决定用100年的时间通过减少总人口在人均上赶上西方发达国家,非常务实。

有关人口的几个术语:

要谈论人口问题,不能不谈到几个关键的人口学概念:出生率、生育率、死亡率、人口结构、人口惯性。

出生率:是指每年出生人数与总人口数量之比。例如,一个有1000人的村子,2005年出生了15个婴儿,这个村在2005年的出生率就是15‰。出生率的计算和使用方便而简明,但仅仅靠它还不足以反映真实的生育水平,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比方说,有两个村子A村和B村,人口都各有 1000人,但育龄妇女人数不相同:A村有300个育龄妇女,B村只有200个育龄妇女。2005年这两个村子都分别出生了15个婴儿,那么这两个村子的出生率是相同的,但生育率并不相同,A村的生育率低于B村的生育率。

一般生育率:是指每年出生的活婴数与育龄妇女数之比。育龄妇女是指15岁至49岁的妇女。

总和生育率(TFR):是指假设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生育的孩子数。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是2.1,是指平均每个妇女要生2.1个孩子,才能使人口数量保持不变。生育率高于2.1则人口增长,生育率低于2.1则人口减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男多女少的国家来说,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要高于2.1。

死亡率:是指每年死亡人口数量与原总人口数量之比。

假设一个国家的人口的平均寿命是100岁(并且平均寿命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这个国家的人口是13亿,那么在均匀的情况下,这个国家每年的死亡率应为 10‰(即1%),每年死亡1300万人。现在中国人口有13亿,平均寿命只有72岁左右,因此,在均匀的情况下,每年死亡人口应为1800万左右(即 13亿X1/72),但现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每年死亡人口只有大约800万,假如统计数据是准确的,那么这意味着,今后中国每年死亡人口将逐渐增加,在有些年份,每年死亡人口甚至超过2000万。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的年龄、性别、民族等要素的构成情况。

最令一般人迷惑的人口问题,可能是人口惯性。前面说的“生育率高于2.1则人口增长,生育率低于2.1则人口减少”是指一般规律和总体趋势,但不等于说,一个国家的生育率高于2.1时则当年人口增长,也不等于说在生育率低于2.1时则当年人口减少。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口惯性?这是因为:第一,人口再生产周期较长,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其发展方向和势头。第二,人口再生产惯性源于人口年龄结构。过去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结构就年轻,反之就老。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很年轻,那么即使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要继续增长的,这是因为老人数量少,死亡率低。日本生育率达到更替水平的时间是在1956年,此后的半个世纪尽管一直保持很低的生育率,但直到2005年才开始负增长。

日本的人口惯性是60年,中国的人口惯性会更长,因为基数太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文摘】“我们缺乏证据”--无法确切地知道中国的生育率水平。

“我们缺乏证据”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6.0左右奇迹般地降到更替水平(平均每位妇女生育两个孩子)以下,一举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国家行列。

  但此后,无论是官方还是学者,都无法确切地知道中国的生育率水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布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22.这个数据震惊了国内外的有关机构和专家学者。

  “按照中国现行的生育政策,即使全国老百姓没有一例计划外生育,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即政策生育率也应该为1.46,在广大农村仍然存在大量计划外生育的现实下,怎么可能低于1.46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说。

  上海社科院梁中堂教授分析说,最近20多年中国大陆人口数据漏报主要是由隐瞒生育行为引发的瞒报漏报问题,所以,和其他人口指标相比,妇女生育率是一个更无法准确把握的问题。

  后来,学者们利用各种方法对中国2000年总和生育率进行了估算。

  但是,北大人口所任强博士发现,学者们得出的总和生育率竟然在1.2至2.3这样大的范围内变化。他说:“这样的结果等于是没有结果。”

  其中,翟振武以历年全国小学在校人数———这是独立于“人口系统”以外、很少受到人为瞒报因素影响的教育数据———为基础进行估算,得出的结果是1.7.但他也承认,作为一种间接估计,“其准确度还是有一定风险”。

  北大人口所乔晓春教授在今年11月29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市场与人口分析》杂志“马寅初人口科学论坛”组织了一次“中国生育率到底有多低”的讨论。讨论仍然没有得出答案。

  早在1993年,还在中国人大任教的他和穆光宗,以及另外几位年轻同行,就已经意识到出生率下降不一定全是好事情,在没有行政力量干预的情况下,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出生率下降后果研究组”。次年,他们还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和国家计生委的支持下,以“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新人口问题及对策”为主题举行过研讨会。

  遗憾的是,后来因种种原因,研究小组的工作中断了。“学者们对中国生育率的研究已经停滞了十余年,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乔晓春说。

  1998年,国家计生委决定启动“21世纪初中国生育政策研究”。受命组织此项研究的乔晓春建议,首先弄清我国的现实生育水平和人口状况,“无论有多大困难、多大的阻力,都必须弄清真实的生育状况,这一问题不解决,就不具备研究生育政策的资格。”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乔晓春中途退出了这项研究。他的建议也没有被采纳。

  2000年初,国家提出“稳定低生育率”的政策。不过,乔晓春说,“基层计划生育部门比较困惑的是,不知道生育率多低才叫低,低到多少才需要稳定,在工作上也就无所适从。”

  在互联网上,人们对计划生育何去何从的争论非常激烈。乔晓春说,有人假定总和生育率为1.8-2.0,主张坚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有人主张现在就放开政策,强调2000年普查得到的总和生育率已低至1.2.然而,没有哪一方能够拿出充分证据说明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就是1.8或者1.2.“我们不缺乏激情,也不缺乏思想,但我们缺乏证据。”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所以这次国家定了调:1.8,小于2.1

这是“稳定低生育率”的政策数值表现,有法律作用。

2000年初,国家提出“稳定低生育率”的政策。不过,乔晓春说,“基层计划生育部门比较困惑的是,不知道生育率多低才叫低,低到多少才需要稳定,在工作上也就无所适从。”

家园 各国的妇女生育率(2000)

欧盟国家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是因为妇女生育率从1999年的1.45上升到2000年的1.53。尽管这一水平比60年代的2.75低许多,但却是过去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除了德国和英国有所下降外,多数成员国的妇女生育率都有所上升。希腊、爱尔兰、奥地利和芬兰保持稳定水平。所有成员国的妇女生育率都低于更替水平(2.1)。最高的是法国和爱尔兰(都是1.89),最低的是西班牙(1.22)、意大利(1.25)和希腊(1.30)。美国的妇女生育率为2.06,日本1.41,俄罗斯1.17,印度3.11,中国1.82。欧盟候选国家中最高的是土耳其(2.50)、塞普路斯(1.83)和马尔他(1999年1.83)。中欧的10个候选国家生育率都很低,处于1.14(捷克)和1.39(爱沙尼亚)之间。

家园 从这里看,你又是赞同生育率是1.8的,但你又大骂张主任。

你那个张主任是下台了,没错,很多事情是因他而起,什么限制出国人员超生,

抓富人二胎,胡说16亿人口论,第四次人口高峰来临论。每妇女生1。8个孩子论。

都是他操办的。

家园 你大概就是我说的教授之流

是的,我说三条,前面是二个是不合逻辑的,后面一个是不可操作的.

我说的是逻辑,你不要偷换概念.你现在定了个法律,目的是保障一个合同的执行,而又在法律上规定有一方可以任意废除这个合同,这不是打自己耳光吗?合逻辑吗?比方说,企业和员工订了二年合同,这是严肃的事,双方都要遵守.现在员工做了三个月,一不高兴就走了,对企业来说,这合同有什么意义?你又说,这个法"给了资本家可以任意解雇工人的法律依据",假设你说的成立,那企业也可以任意废除合同,那合同对员工又有什么意义?你们化这么多心思,订这个法律,又有什么意义?一个懂科学、讲诚信的人是不会制出这样的法的。

实际上只有员工废法是无条件的(提前一个月,不用理由),企业废法还是有难度的.你说的这几条,闹上法庭,不是说说就行,是要企业举证的.而举证这些抽象的东西是很难的.

我说保险金条款不合逻辑,是说交保险有二个主体,要二个都同意才能交.不交的责任,你现在都落到其中一个主体上,合逻辑吗?难道强迫企业扣工人的工资交?立这个法的假设是企业不乐意交,工人乐意交。事实上大多数工人是不乐意交的.

这个法还制造了一个可笑的悖论,即如果因员工原因造成没交保险金,员工还可以告企业不交保险而得到赔偿。

你说要收保险税,明着来做,谁都没法阻止你们,但你不能打着给穷人谋福利的旗号,这令人作呕.企业给员工交的保险,应该受益到具体的员工,现在你这个运行方法,这笔钱到不了员工手里,给没收了.ZF把员工的保险侵占了,拿去搞了什么社会福利?天晓得.

家园 唉,咱们就来说说“可操作”好了

请问一句,如果您是雇员,您会无缘无故地辞职吗?

一般人辞职都有个理由。大多数的人的理由无非是报酬不合理,或者离开后可以找到更高的薪酬罢了。

让我们先在假设《劳动合同法》没有这条雇员辞职不需要理由的规定。

那么请问一句,如果我雇用了某人,和他订了个终身雇佣的合同,规定他的工资水平是一万元一个月。他干不干?

很多人当然会干的。毕竟一万元一个月现在还算不错的收入了。但是一万元一个月在现在固然不少。但几年后通货膨胀了,可能一万元一个月就不够了。这时候这人来找我涨工资。我说不行。因为订的合同里并无因通货膨胀而给你涨工资的条款。那人说那好他辞职另谋高就。我这时就可以说这也不行。因为我们签的是“终身雇佣”合同。他如果辞职,我就可以把他告上法庭。

您可能会认为这是极端的例子。呵呵,如果您去过珠三角的外包工厂,见过现代“包身工”,就知道我说的是不是极端了。

在劳资纠纷中,资方永远是占有优势的一方。无他,资本家占有了生产资料,劳动者只能出卖劳动力而已。如果连劳动者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权利也要剥夺的话,那就倒退回封建社会甚至奴隶社会去了。

而有了这条法律,至少让老板们知道必须对员工好一些,否则员工是要跑路的。

中国毕竟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共产党执政。哪能立法只保护资本家的利益,不顾工人的死活?

关于保险费的问题。谁说员工不受益了?您举个实际例子来看看?

关于保险费的收取问题,在《劳动合同法》没具体规定的例子。你说的其实不过是保险费收取的实行措施罢了。大多数的企业里,这部分钱是直接从工资里扣除的。您说的“员工不愿意交”和“员工没有交”可不是一回事。倒是有些黑心老板收了这笔钱却不上缴。这可是老板没有“诚信”,不是员工没有“诚信”。

家园 那好,逻辑说过了,说操作性

一个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人员是不会搞很多备份的,原来订好一个人用二年,一下就走了,一时还找不到接手的人,你说企业就停产算了?

实际上员工要走,最终怎样都是阻止不了的,多长的合同也没用,就算法律支持也没用.除非是山西黑窑和你说的包身工(我不认为广东有限制自由的包身工,你应该有证据再说这话).

但如果法律支持合同,员工会有所顾忌,企业就有调整的缓冲.

这方面,企业是弱势一方。因为员工一抬腿就可以走了。企业要搬掉就不容易,员工是不怕找不到要告的企业的。

你能直接从工人工资扣保险?你试过吗你能?我说的不是白领,是操作工人,少100元会跟你罢休?还说黑心老板贪污这笔钱,你也应该有证据再说这话.

举个例子,工人离开浙江一个厂,他想把保险带到江西,对不起,带不走.他想把保险的钱退回,对不着,只退个人交的部分,企业交的部分,没收.他受益了吗?

我估计你根本就没接触过这些企业和工人.

家园 劳动合同法必须同宪法不冲突

依照宪法规定,中国公民享有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权,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以及其他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的权利;

既然有劳动权,就有权选择在那里劳动,在那里不劳动,既然有休息权,就有权选择在那里停止劳动。

所以雇员辞职不需要理由,这是行使劳动权和休息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