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猜测老萨为何讨厌鲁迅 -- jack
玩笑了。说李白“小人得志”并非公鲨的原创。这句诗的创作,据郭考证是因为李的夫人对他“级别”上不去不满,给丈夫脸子看。当皇帝招其入京时,李白大有翻身见太阳的样子。不成想,皇帝的那点样光没让他灿烂多久,就给打发,还给下了个评语:穷相。
文革后,有人对郭的这本书不满,连带着李白也因这件事而被人称之为“小人得志”。虽谈不上准确,但这句诗的确有出口恶气的感觉,可惜时间不长。
李白也好,鲁迅也好,甚至包括李敖都是因与权势不合作而著名的,一旦背离了这种不合作的态度,有点“失态”也很自然。
另:大师当然有大师的过人之处,但其被宣传的往往并非这些过人的地方,而是什么“我的心是向着你们的”之类词语,难免让从某个时代过来的人不很舒服。
这也和李白以及所有名人一样,在不同程度上被扭曲了。
又:简便=简洁+便利(顺手),但不等于"容易".
想念你的清炒虾仁(不勾芡的)。
鲁迅再怎么怎么,也没有骂过中国人民。现在某些所谓自由精英不配跟他放一块儿。
MM你对用日本商品,吃日本食品似乎很感冒啊,偶友情建议你改改这句话.
假若允许不同意见的话:
这是google到的日本共产党的网页上的一个问答,蓝字是我的试译。我们可以看出支那一词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带侮辱意思的。而鲁迅所在年代,还未正式宣战,他文中这个称呼应该是在混用时期。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对同时代其他人的作品做做比较看看。
和歌山县的一个读者问: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称中国为シナ,被批评为歧视。为什么这个词带歧视意思呢?
解释:这个读者在这里问的シナ是支那的发音的片假名,现代日本人喜欢用片假名,一是英文等外来语都用片假名,二则如拼音一般简单,汉字比较难,一般书籍中才会比较多的被用。
回答:シナ(支那)这个词,据说语源来自中国古代的一个王朝-秦(シン),和英文的チャイナ(即China)出处相同。在日本,这个名称经佛经传来,在江户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清代)渐渐普及,明治时期也沿用下来。
这样,支那作为外国人称呼中国的用语,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但是问题是在战前,战中,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相连,作为对中国的蔑称被使用过,中国国民拒绝这个称呼。当时日本政府无视那个时期的正式国号中华民国,而特别称其支那,支那人,这直接表现在侵略中国的战争时,用的口号“惩罚支那”中。
战后,作为反省侵略战争的重要一环的宪法被实行,和中国(1949年10月以后,正式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也通过“痛感到由战争带给中国国民重大的损失的责任,深刻反省”(72年的中日共同声明)作了确认。
直视这样的历史真实,称中国支那,不仅仅是时代错误,而且明显有对过去侵略战争无反省的根基。
〔1999・4・29(木)〕
中国当局,大众媒体现在一起在批判石原的一系列发言。3月12日新华社(中国国营通讯社)消息指责说,“口中说着战时日本侮辱中国用的支那的石原是持大日本帝国思想的人物”。 (平) 1999年4月29日(周四)
仅仅是因为印书,柔石身中十弹。
鲁迅对国民政府缺乏认同感一点也不奇怪,国民政府的缔造者们很多还是他的小辈呢。蒋介石暗杀辛亥革命元老之一陶成章,而陶与鲁迅有旧,鲁迅怎么会对南京政府有好感呢。
十九路军,义勇军什么的,他讽刺了么?不屑了么?他所痛恨的,是中国人打中国人,是一二八时候的那帮“上峰”。十九路军冒着日本人海陆空的重型炮火的时候,空军的轰炸机在哪里?在何应钦的命令下严令不得出动。2月25日本来原定空袭日军军舰了,结果呢?“转进蚌埠”。3月2日十九路军就被迫奉命撤退,3月2日日军就大摇大摆开进真如机场,而这个时候呢,新购进的轰炸机却在江西轰炸“赤匪”。为什么鲁迅要说“莫杀人民”,您明白么?
否则你看丘吉尔和希特勒早年的生活记录,岂不是会认为前者乃是恶棍,后者乃是君子好人一个?
“其实究竟是谁“有名无实”,他是始终没有懂得的。”
很明显,鲁迅是认为那个排长是“真正的抗日军人”的,“有名无实”的,是何应钦之流的所谓“上峰”们。
- -- 系统屏蔽 --。
我亦非鲁迅之崇拜者,从感情上天然的排斥任何的个人崇拜,但我觉得,看一个人一定要全面地看。
错认为鲁迅对抗日战士不公,恐怕这对鲁迅也是不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