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关于国际货币的一些读书笔记 -- 镭射
战争经费和黄金有什么关系??
如果必须用黄金结账买武器付军费,黄金如果在老百姓手里,还要抢不成?我想不通禁止黄金流出和战争经费之间的逻辑关联.看货币战争中了毒,更相信背后的大财阀阴谋论。
第二个那就应该是凯恩斯主义的大行其道的开端
因为在国际金本位下,国家的黄金储备是国际支付手段。而战争所需的很多物资是要靠进口的,这就有必要限制黄金流出,从而保证购买战争所需物资的支付需求。一战中和二战初期(租借法案通过之前)英国购买美国的物资(包括武器)就全部是用黄金支付的,美国人就是用这种办法积累起了占世界3/4的黄金储备。
另外我认同你的看法,凯恩斯主义主张的用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发展应该就是英镑金汇兑体制垮台的原因。
那不允许黄金流出是给谁设置的限制呢?如果不允许居民黄金流出,但是又不通过收税或者其他方式抢夺的话,法令岂不是没有意义?
如果这样,我想逻辑关联应该是这样
购买美国武器和战争资源-〉欧洲黄金减少-〉欧洲金本位失效。
崩溃的原因就是欧洲各国为了备战纷纷囤积黄金,限制本国黄金储备外流,导致国际金本位所要求的黄金自由流动被阻碍,以黄金作为国际清算货币无法实现。
那可以勉强算是个囚徒博弈了。
不过挺有意思,要是没有美国的话,欧洲打成一团,总不能用黄金去砍人吧...那黄金看来就是给美国人准备的。
所以中国的中学世界历史教科书说美国人在两次大战中通过两边卖东西大发横财,并非言过其实。
宋鸿兵先生在《货币战争》里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世界上的货币可划分为两类,一是债务型货币,二是非债务型货币;前者以美元为代表,后者以金银为代表。
但是,当分析人民币的性质的时候,宋先生的这个分类显然遇到了问题——人民币不是“债务货币”,因为它不是政府以国债为抵押,由私有的中央银行发行;但同时,它也不是所谓的“诚实货币”,因为它是纸币,而非金属货币,因而它又具有法币的性质。这样,人民币就成了一个“两不靠”的怪物,宋先生到最后也没给它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位。
如何理解人民币的这个“两不靠”特性?我认为,要理解这一点,必须先弄清人民币是怎么来的。
在历史上,明清两朝,中国实行的都是银本位制。民国初年继承了满清时期的银本位制,铸造发行了著名的“袁大头”银元。按照宋先生的分法,此时的中国货币因为是贵金属货币,因此是典型的“非债务”的“诚实货币”。
1935年,由于美国的白银回购法案,中国的白银大量的流向美国,造成国内作为流通手段的银币的严重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放弃了银本位制,实行法币制度——一元法币等值于一个银元。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国民政府在发行法币的时候,并没有采用以国债为抵押由私有的中央银行发行的做法,而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发行纸币,并由政府信用保证其与银币等值流通。也就是说,中国近代法币的诞生是对白银外流所造成的流通手段匮乏的弥补措施。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民政府于1935年发行的法币其实是一种“纸白银”——它虽然是纸币,但它不是债务凭证,它代表的是人类已经完成的劳动成果,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白银为社会劳动成果充当一般等价物,才用这种以政府权力为基础的“纸白银”来代替。人民币作为法币的继承者,自然也继承了法币的这一性质。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老百姓习惯把一元钱称为“一块钱”,这实际上都是历史上银(元)本位的遗迹,也是其“纸白银”本质的最好说明。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民币具有与美国独立前北美殖民地流通的“殖民券”相同的性质——它是一种纯粹的政府信用货币,只要政府接受其作为缴税的支付手段,它就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其与白银等价的“纸白银”地位就不会被动摇。
明明是十年的黄金时代,偏偏搞出个通货紧缩,把好好的发展机会给打断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贪图关税收入而放任外国商品占领中国市场,结果“黄金十年”居然没能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以至于日后在抗战中只能用“血肉长城”去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日军……
宋的这种划分本来就很可笑。
是否用抵押国债形式发行货币,还是直接发行无抵押货币,其实质都是国家信用和暴力支持的法币。
白银法案对中国是一次“危·机”。顺水推舟在英美帮助下完成了法币改革。法币是战时经济体系的基石。
国民政府在法币改革后随即开始的疯狂的通货膨胀已经说明了它维持法币的信用的能力到底如何,这是衡量其执政能力的最佳标尺。
你可以去查一下法币发行后的物价情况。法币的币值在初期是非常坚挺的。只是在1939年以后,才开始恶性通货膨胀。那个时候中国的财政情况,还能有什么苛求么?
而且通货膨胀本身就是政府战时控制经济、调配物资的手段之一。
谢谢楼主起了一栋好楼。俺有时也对一些经济学的话题感兴趣,不过没怎么读过经济专业的书,就是自己瞎想想。记得从前学政治经济学,说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都是商品。那个时候对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实在是精辟。
拿那些上市企业来说,本来企业出售商品,是个生产者的角色。但是自从有了股票,企业就不单单是个生产者,而是自身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商品。企业的经营活动,就不再只是以出售自己的商品为中心,而要同时兼顾出售企业本身。企业的形象建设,比如各种公益活动,各类免费的服务,都是为了更好的推销企业自身这件特殊的商品。
货币之于国家,有点类似股票之于企业。买卖货币,其实质就是把国家整体作为一件巨大的商品,货币不再仅仅是政府信用的体现,而是国家这个整体商品的具体体现,是综合国力的表征。这一点,在一个国家的货币完全可自由兑换之后,表现的更为明显。
货币既然是一种商品,它的交易就要受到供求关系的支配。这个时候,如果继续把货币看作价格尺度或者供求手段,以此来推导汇率就不一定合适了。比如在外汇交易量小的时候,我们可以拿同一类商品在各国的价格为基准,来推定汇率。这样的做的前提是忽略汇率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反作用。但是在今天这个货币交易量远大于实物交易量的社会里,杠杆的支点远远偏离了货币的一方。也就是说,在一些极端的条件下,不再是一国的经济实力决定该国的货币的价格,而是由汇率来决定该国的经济实力。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国家自身成为了商品,虽然从长期来看,这件商品的价值是由它本身的实力体现的,但是它的短期价格是由该国在货币买卖者心中的预期来确定的。同时,由于信息获得和信息发布的不对称性,少量占有信息优势的交易者就可以左右市场,这其中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没。
而且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的超级通货膨胀(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超级通货膨胀之一)。这不是执政能力低下是什么?
另外,如果你想讨论国民党的执政能力,请另开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