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关于国际货币的一些读书笔记 -- 镭射
能不能再加一句:“货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就相当于股票的全流通”?
专门讨论所谓黄金十年。
仅仅两年后就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外敌入侵。
不能对这种因素视而不见,睁着眼睛说瞎话吧?
当然,我仅是讨论法币而已,对国民政府其他方面的能力不予置评。
据我记得小时候大人说周总理讲每发行一块人民币就要有5块钱的物资供应。也就是说政府的信誉是以物资作基础的,是泛银本位。
而周总理的这个规则大概是陈云的办法。这就是为了保证不会发生通货膨胀。那个时候国民党政府的通胀把老百姓吓坏了。所以大人对周总理这个保证很在意。
现在这个保证早就作古了吧。
人民币是一种银本位的货币,虽然支撑它们的白银早已不存在了,但中国政府的信用保证它们可以具有和有白银实物支撑的纸币相同的购买力。
俺也觉的有这么个意思。但是要往细处想的话,公司增资扩股的程序和央行增发货币是否类似,这个俺不清楚,等待有达人来说明。
俺思考货币问题,就是想弄明白投资者在金融危机中是怎么赚钱的。这个所谓的热钱究竟是怎么回事。俺到最近才弄明白了一点,就是热钱应该是某种形式的短期借贷关系。
还是先拿股票来当例子。比如有两个人, A和B。A想去买股票A,每股价格50元。A没钱,B说我可以借给你,但是我没有现金,只能借股票B给你,每股现价100元。我借你100股,三个月后你还我110股。A琢磨着现在股票A升的很快,于是就答应了,A拿自己家价值11000的房子当抵押。A拿了一百股B股去卖,结果发现很多人都在卖B股,于是B股下跌,100股只卖了9000元,A于是只买了180股A股。(其实这一百股被B回购了回去,另外趁着股价下跌,B还买了更多的B股。)
很快三个月要到了,B放出风声,企业A经营不善,于是股票A开始大跌,每股只值20元,相反B股由于B的囤积等因素,每股涨到120元.A卖了A股,只换到30股B股,于是只能把自己的房子陪给B.
最后清算一下,A赔了自己的房子,B付出了9000元,收回了130股,账面就增收3600元,外加一栋11000元的房子。这还没有计算B利用B股下跌的时机增持的B股的获利,如果B能够打压房市,A可能还需要赔出更多的房子。
现在回到货币。同样是A和B两人。A打算投资某项事业,需要人民币10000元,于是向B借钱。B说我没有人民币,只有美钞,我借给你1000美刀,三个月后你还我1100美刀,你拿11000人民币的房子/股票等等抵押。A拿到1000美元去换人民币,发现市场上很多人都在拿美元换人民币,1000美刀只能换到5000人民币,于是只能向B追加贷款,又借了1000美刀。(B通过增加货币市场上美元的供给,抬高了人民币的币值,从而迫使A向自己借了更多的钱)
美钞汇率下跌,B于是回购美元,10000人民币换了2000美元。所以从结果来看,B付出了10000人民币,却迫使A签了2000美元的借贷合同,如果按照A借款时的汇率来看,相当于借了20000人民币,显然B已经赚了。
转眼3个月到了,物价上涨,政治动荡,天灾人祸一起来了,于是B开始宣传人民币崩盘,人民币汇率下跌到20比1.A拿10000人民币只换到500美元,于是只能甩卖股票、房子还贷,股市、楼市因此大跌,A于是需要付出更多。最后结算一下,B付出10000人民币,收回了500美元,仅此一项B在账面上的支出所得已经持平,B另外还收获了A的房子、股票。
总的来说,投资者靠热钱套利,遵循的规则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对于新兴发展中国家,先吹捧它的发展前景,抬高其币值,诱使该国为了更上层楼而借贷。然后通过囤积石油等原料抬高物价制造通涨,或者通过颜色革命改变政权,而后推行“休克疗法”,人为的停滞经济,使日用品价格暴涨,固定资产价值相对缩水,从而打压该国的币值,从而廉价收购该国的资产。等到所有权转移之后,再投入流动资金,使经济重新运转,回复该国的币值,这时投资者在帐面上的盈利将得到更多的体现。一轮循环之后,老百姓受了几年的罪,民族资产阶级财富缩水,外国投资者和国内的买办获利。
1997年1到2月间,投机商们大量买进泰国的金融期货,用即期美元交换远期泰铢。泰国央行后来最受诟病的就是当时抛出了大量的这类金融期货合同,偿还期甚至有长达1年的。后来这些合同的90%都流入了投机商的手里,成了投机商攻击泰铢最有力的武器。
港币是英国对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产物。由于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港币的发行机制比较特殊:它不是由某一个中央银行发行,而是采用货币发行局制度来发行。
所谓货币发行局制度,简单的说,就是发行货币,需要有另一种货币的全额保证金做抵押。这种货币发行机制多用于殖民地,一般用来抵押的都是殖民地宗主国的货币。具体到港币来说,作为货币发行局体制的一种,香港金融管理局不像中国的央行那样制订发钞计划,也无权决定港币的发行量。港币的发行由获得授权的商业银行负责,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步,由发钞银行决定要发行的港币规模,然后从自身的美元储备中拨出相应数量的美元(按美元对港币1:7.8的汇率)作为发钞准备金;
第二步,用这笔储备金,向香港金融管理局按美元对港币1:7.8的汇率,换取相应数量的港币;
第三步,由发钞银行系统将这笔港币投入流通。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发钞行可随时用美元现金向金融管理局按美元对港币1:7.8的汇率兑换港币,也随时可用港币按美元对港币1:7.8的汇率向金融管理局兑换美元。
由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港币的发钞机制的最大特色,就是将外汇储备和港币发行挂钩,因此其实质,就是发钞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美元的银行票据,是一种信用货币(由此可见,正如天涯另一个被追捧为学者式的网友飞行石所说,港币是一种“美元兑换券”)。由于香港的发钞行随时可以用他们手里的美元现金向金管局按官价(1:7.8)换取港币现金,也随时可以用他们手里的港币现金向金管局按官价兑现美元,因此香港的货币投放量完全是由市场决定的。这也是港币发行机制的一大特色。如果市面上流通的港币过多,导致港币对美元贬值,那么发钞行就会在市场上抛出美元买进港币,然后再用买进的港币去金管局兑现美元,赚取市价和官价的差额以牟利,被兑现了的港币自然也就退出流通,通货膨胀自然得到解决;如果市面上流通的港币过少导致港币对美元升值,那么发钞行就会在市场上抛出港币买进美元,然后再用港币去金管局换取美元,还是赚取市价和官价的差额以牟利,由于市面上港币增加,此前的通货紧缩自然会缓解。港币的供应就是在这种机制下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也就是说印钞机在金管局的手中,然否?
长知识了。
欧洲货币体系是欧洲货币金融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它所创设的“欧洲货币单位”是今天欧元的前身。了解它的情况,对我们今天思考人民币国际化是很有益处的。
欧洲货币体系是“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产物。这一理论最初于60年代初由IMF的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提出,后经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伊格拉姆等人补充和完善。根据“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在彼此间的商品、劳动力、资本流动比较频繁,经济发展水平和同伙膨胀率比较接近的国家(地区)应组成独立的货币区。在这个货币区内,各成员国(地区)采用固定汇率制,各个货币区之间实行弹性汇率制,通过共同的货币、财政政策保证区域内各成员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保持对外收支平衡,并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从战后开始启动,1950年成立的欧洲支付同盟宣告了欧洲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开始。1958年,当时的欧共体(欧盟的前身)各国签署了欧洲货币协定以代替欧洲支付同盟,欧洲各国货币实现了自由兑换。从1969年起,欧共体各国开始着手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1978年12月,欧共体布鲁塞尔会议就建立欧洲货币体系问题达成协议。1979年3月起,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开始运转。
欧洲货币体系包括如下内容:
1、建立“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 Monetary Fund, EMF)。在欧洲货币体系建立之前,欧共体已经建立了一个“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uropean Monetary Cooperation Fund-EMCF),它拥有由欧共体成员国缴纳的20亿美元的短期货币支付基金和20亿美元的中期财政支持基金,用于成员国在外汇市场的干预,以促进汇率的稳定和管理各成员国中央银行间的信贷。EMF是在EMCF的基础上再集中各成员国20%的黄金储备和20%的外汇储备,再加上与之等值的本币,作为EMF的共同基金。
2、创立“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ECU)。欧洲货币单位(ECU)是各国货币组成的“篮子货币”,各国货币在ECU中的含值是固定的,由该国的GDP在欧共体总GDP中的比例、贸易额和在EMF中所占份额所决定,每5年调整一次。
3、建立联合的汇率干预机制。欧洲货币体系在汇率领域的安排主要有二:
(1)对内实行可调整的中心汇率,就是以ECU为中心货币,先确定各国货币与ECU的汇率,然后再确定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
(2)在内部实行中心汇率的基础上,对外实行联合浮动汇率。
如果欧洲货币汇率波动超过允许范围,则各国央行就要统一采取行动(调整利率等)加以控制,如果干预难以奏效,则重新调整中心汇率。
从欧洲货币体系的这些安排来看,我认为欧洲货币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混合物的欧洲缩小版。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它并不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度,而是以ECU为中心货币,在这一点上,更类似牙买加体系,ECU就相当于牙买加体系中的特别提款权的地位;从各国货币的汇率来看,它实行的不是自由浮动政策,而是以ECU为中心的中心汇率(对内)和联合浮动(对外)制度,这一点上,它又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近。而EMF的地位,就类似于IMF,作为欧洲央行的前身,它集中管理欧共体各国中央银行20%的现金(包括黄金、外汇和本币)储备——欧洲货币基金(相当于一国内中央银行掌管的部分储备金),以及进行中央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债务清算。
欧洲货币体系,是今天欧元体系的前身,而欧洲货币单位(ECU),就是欧元的前身。欧洲货币体系的最大历史贡献,就是推出了欧洲货币单位(ECU),从而在欧元诞生之前,就提前为欧元成为国际货币占了“位置”,打下了基础。1990年时,ECU在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为12%,仅次于美元(51%)和西德马克(19%),远高于第四位的日元(9%)。欧洲这种在欧元诞生之前就用欧洲货币单位“抢跑”的做法,是很值得今天的中国思考和借鉴的。
欧洲这种在欧元诞生之前就用欧洲货币单位“抢跑”的做法,是很值得今天的中国思考和借鉴的。
http://www.talkcc.org/article/1651959